基础模块 下册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1.准确把握作品思想情感,感受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情,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2. 了解词意,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弄懂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 3. 赏析艺术技巧,理解本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登临赤壁,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 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今天我们来学习继苏轼后的 另一位豪放词派的代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会作何感想呢?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他曾参加抗金义军,后投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诚挚的爱国情怀。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成就极高,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者。
本词写于1205年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的作者已经66岁。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侂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是给韩侂胄的一封“谏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北固亭:《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南梁)大同十年,(梁)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词人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倒装句式,既音韵和谐,又强调了英雄。 这表达了词人对孙权的赞叹、仰慕和怀念,对统治者的指责,以及想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 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提问:词人开篇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起笔,有何意图?
这两句词写词人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到英雄人物乃至“舞榭歌台”都杳无踪迹了,慨叹江山依旧,英雄(帝王)不再,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舞榭歌台”是太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太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提问:“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具有什么深刻的内涵?有什么作用?
(1)这句话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使自己的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域开疆,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吴国出现承平气象。“风流”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历史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战火,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孙权当年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2)作用:这几句话突出了萧飒、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婉、舒缓,词人慨叹眼前之景象,表达了他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时局的担忧。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传说当年刘裕就曾居住在京口的普通街巷之中。东晋时,刘裕就是从这里起兵去平定桓玄之乱,又率军北伐,战胜鲜卑等军事力量,扫平中原,建立于南朝刘宋王朝。 刘裕骑着战马,拿着武器,驰骋沙场,指挥千军万马,锐不可挡的气势如猛虎下山。(而自己空有抱负,没有机会。)
提问:本词上片写到了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详写了谁?为什么?
从京口起步,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详写了刘裕,他出身贫贱,却能够建功立业,体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能表达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1)孙权和刘裕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词人通过写这两位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2)详写了刘裕。词人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阐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比当年刘义隆草率北伐兵败的惨痛事实,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上阙: 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刺南宋苟安 叹英雄无觅
慕英雄业绩 表抗金决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此三句词人总结了历史上轻敌误国的教训,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一败涂地的史实,告诫韩侂胄不可草率用兵,反映了词人正确的战略思想。(后韩果兵败被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叹惋!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
叹朝廷无能 悲百姓松懈
后世的人们把历史上的入侵者的行宫误以为是一座福佑人民的神庙,春秋祭祀。时代已冲洗掉民族耻辱的意义。
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恢复中原,再过几十年,恐怕南宋朝廷也会在历史上消失,沦陷区百姓久而久之也会安于异族的统治。
想到这些,辛弃疾对南归后的四十三年的经历感到不堪回首。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登高望远,引出了对43年前的一段经历的回忆:在他22岁时,曾经穿越战火纷飞的扬州古道,奔驰南下。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提问:词的下片,词人先写“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又写“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的意图是什么?
忆往事,北方抗金,战火纷飞;现如今,英雄已老,壮志难酬,怎不伤感?
现如今,佛狸祠下,江北百姓,迎神赛会,安于异族统治,令人不满。
“四十三年”三句,是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起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到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伤感油然而生。“佛狸祠下”两句,从缅怀往事中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词人运用这个典故表明统治者如不迅速谋求恢复,沦陷已久的江北各地百姓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这表达了词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爱国之情,忠义之气,溢于言表!
提问:有人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用此典故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下阕: 通过引述历史故事,回忆当年烽火,表达了对统治者不思恢复中原的不满,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请简要回答。
本词的上片主要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怀想与仰慕,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宏伟志愿,同时又流露出一种“时不我与,英雄难觅”的隐伤之情。 下片讽刺了当朝者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提问:这首词中,哪些句子点明古人古事?这些典故分别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权,字仲谋(2)人道寄奴曾住--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3)元嘉草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草率北伐(4)佛狸祠下--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赵国名将廉颇
志在统一中国,有英雄业绩
对英雄业绩的仰慕,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
对想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警告
入侵者却受后世百姓祭祀
对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复中原的不满
赵王派使者探望廉颇极力表现
提问:结合全词看,这些典故有哪些特点?①典故多。全词双调104 字,上片两处用典,下片四处用典。②内容有侧重。上片典故所及侧重“人”——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下片典故所及侧重“事”——与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有关的历史事件。③感情有侧重。上片典故侧重体现感慨、深沉的情感;下片典故侧重体现暗讽、慷慨和悲愤的情结。
提问:从表情达意看,词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①典中塑形象。“凭谁问”一句展现了廉颇虽老思用的场面,一位须发皆白、忠心依旧、雄心不已的老将形象跃然纸上。以典塑人,以人明志,形象而深刻。②典中生意境。“千古江山”既实指京口之江山,也虚指天下之江山;既写出了江山多娇之美,又含英雄豪迈之气。因典生境,境中隐情,自然生动。③典中寄情理。典中含“情”,因情用典。如上片表现英雄不再的感慨和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之情,下片则表现慷慨中的失望和悲愤中的希望。④增强感染力。以内容特定的典故来表情达意,不仅简省精练,还可曲尽其妙,体现了词的精练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提问:辛词长于用典,《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很多典故,是否有堆砌之嫌?
(观点一)没有堆砌之嫌。词中典故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运用是否恰当。这首词中所用的典故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其余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的,是“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的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来说,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观点二)有堆砌之嫌。辛弃疾作词好用典故,导致词作不易读懂,本词仅有百余字,但写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有“掉书袋”之嫌,在历史上就有人(岳珂)给他指出过。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
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
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
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
1.借古讽今,理隐事中。2.用典贴切,寓意深远。3.善用对比,词丰意曲。
本词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孙、刘功业的赞扬、向往,对南宋统治者草率用兵和不思收复中原的讽刺、不满,表现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部编高教版(2023)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17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ppt课件</a>,共10页。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7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品ppt课件</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辛弃疾,强调朗读,词语解释,词意感知,写法赏析,小结上阙,小结下阙,借古讽今,情感分析,慷慨愤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二单元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7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评课课件ppt</a>,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人简介,词牌名,写作背景,品读课文,解读诗歌,孙仲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仰慕英雄,讽刺当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