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我国在先进高温合金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青铜B.氧化铁C.不锈钢D.硬铝
2.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乘坐高铁到扬州旅游,为保障高铁运行安全,高铁车厢内禁止吸烟,下列标志属于禁止吸烟标志的是( )
A.B.C.D.
3.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物质是( )
A.B.C.D.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铜B.二氧化碳C.氯化钠D.金刚石
5.古代人发现可以用草木灰清洗衣物,《礼记》记载:“冠带钩和灰清漱”,这里的“灰”即指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草木灰是( )
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氧化物
6.为纪念门捷列夫的功绩,科学家把元素周期表中101号元素命名为“钔”,“钔”的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B.C.D.
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水通电分解,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体积变小
D.氯化钠溶于水是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之间形成稳定的溶液
8.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豆油B.冰块C.蔗糖D.面粉
9.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润滑剂B.铝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电线电缆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作切玻璃D.镁是银白色金属,可用于制烟花
10.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
A.洗洁精能清洗碗筷的油污——洗洁精起到了乳化作用
B.干冰能营造云雾缭绕效果——干冰升华形成白色气体
C.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分离液态空气可得到氧气——液氧沸点比液氮沸点低
11.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且正确的是( )
A.过滤B.加热液体
C.塞紧胶塞D.读取液体体积
1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
C.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3.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处理尾气时发生的反应如下:,X的化学式为( )
A.B.C.D.
14.“企鹅酮”()是一种结构式形状类似于企鹅的物质。下列关于企鹅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企鹅酮是一种氧化物
B.企鹅酮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企鹅酮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0:14:1
D.企鹅酮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5.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凝胶水”是混合物B.“气凝胶水”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结成“气凝胶水”后,分子停止运动D.“气凝胶水”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16.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下列对物质俗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固体可用作人工降雨
B.石灰水:溶液可用作制取
C.双氧水:溶液可用作制氧气
D.黄铜:铜、锌合金可用作制造电气零件
17.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加氢制甲醇是该方法的第一阶段反应,该反应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体系中共有2种单质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甲醇的化学式为
18.物质的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和——在气体样品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B.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和蔗糖——品尝味道
C.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中的极少量——用铁丝在气体中燃烧
19.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的溶解度比大
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C.将60℃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液仍饱和
D.除去中少量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
20.一种提纯白磷样品的工艺流程如右图(杂质不参加反应)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P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B.过程Ⅱ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过程Ⅲ中,不需要额外补充
D.理论上,通过本工艺提纯白磷会产生损失
二、填空题
21.广陵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今辉映。
(1)广陵古韵——历史厚重古青砖
【资料卡片】为黑色,高温时,易和反应生成。
①南门遗址中的城砖为古青砖。青砖生产过程中,在高温和还原气氛中与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生产古青砖的工艺中有隔窑密封、下水饮窑的操作。隔窑密封是将煤加入密封的窑体内燃烧,目的是_______。下水饮窑是将水加入窑体,这样能最大限度降低窑体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
③检测结果表明,青砖的最主要成分为石英(),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2)广陵民俗——吹个糖人好漂亮
①广陵吹糖的配料之一为麦芽糖(),麦芽糖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麦芽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②制作麦芽糖的原料主要是糯米和麦芽,制作方法如下:
Ⅰ.蒸煮时,将切碎的麦芽与糯米均匀混合。麦芽越碎越好,目的是_______。
Ⅱ.压榨时,将发酵后的固液混合物放入布袋,榨出汁液。压榨操作与实验室的_______(填操作名称)原理一致。
Ⅲ.自然界中,发芽谷粒中的淀粉在转化酶的作用下,淀粉【】与水反应,生成麦芽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2.正确认识水有利于人类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1)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填序号)。
A.使用高残留农药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使用无磷洗衣粉D.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2)家庭饮用水净化系统的原理为:自来水→活性炭→超滤器→直饮水。
①水处理过程中,常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其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_。
②水厂生产自来水时常用二氧化氯杀菌消毒,二氧化氯的化学式是_______。
③水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通过超滤器除去,是因为超滤器中超滤膜的孔径_______(填“>”或“<”)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粒径。净化系统中活性炭主要起_______作用。
④检验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向水样中加_______来检验。
(3)农业上可用浓度为10%~20%的溶液选种,现配制100g17%的溶液。
①如图是称量时的实验操作及游码位置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B.C.
②若实验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溶解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B.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溅在试剂瓶外
C.称好的固体转移至烧杯时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
D.配制好的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清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③欲将此溶液加水稀释为10%备用,应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__mL。
2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需要做的改进为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从_______(填字母)端进。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B装置做发生装置,仪器a下端一定要浸没在溶液中,其原因为_______。
(4)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室一般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制取甲烷,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利用太阳能可将甲烷在高温熔融盐环境中转化为,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理论上16g甲烷可产生氢气质量_______g。
(5)学习小组利用题图2所示装置探测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的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B.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C.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D.cd段二氧化碳气体输出
24.实验室以软锰矿(主要含)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下:
【资料卡片】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物质加热时,试管内温度可达600℃以上。
(1)催化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是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酸浸”时,加入的酸是_______。为使软锰矿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写一条)。
(3)“沉锰”反应为。加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
(4)在空气中煅烧会生成不同的锰氧化物,各锰氧化物质量分数随煅烧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煅烧生成时,还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加热一定质量与的混合物,使之完全反应。反应后回收,发现质量减少,可能原因是_______(用文字语言表述)。
三、实验题
25.金属铁是当今用途最广的金属。学习小组开展以下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工业炼铁,并测定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1)高炉内主要的化学反应如图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②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热(填“放”或“吸”)。
(2)为测定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取4份各10.0g的生铁样品,分别和不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假设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①分析数据,可知第_______次实验中生铁中的单质铁完全反应。
②计算此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活动二】实验室模拟炼铁,并探究反应产物
学习小组设计-图2的实验装置模拟炼铁【B装置盛放过量的与混合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卡片】
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溶液强。
②与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同,会生成不同的铁氧化物。
(3)实验过程中A处玻璃管中现象是_______。
(4)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a、b、c均为弹簧夹)
①打开a、b,关闭c,通
②关闭b,打开c,点燃酒精喷灯
③关闭a、b、c,熄灭酒精喷灯
④在b处导管收集气体,验纯
(5)实验中,虚线框内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
a.收集b.吸收c.检验生成d.收集
(6)取4.80mg进行实验,用热分析仪记录有关数据,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根据图象并结合计算回答:
①B点对应某种铁氧化物,写出A点到B点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C点对应物质中,铁、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青铜是铜锡合金,错误;
B.氧化铁是氧化物为纯净物,不是合金,正确;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错误;
D.硬铝属于铝的合金,错误;
故选B。
2.答案:A
解析:A.图标为“禁止吸烟”的标志,符合题意;
B.图标为“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C.图标为“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标为“禁止烟火”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D
解析: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符合题意;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氦气含量更少,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不符合题意;
D、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说明草木灰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答案:A。
6.答案:B
解析: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只有一个字母表示时这个字母一定大写;元素符号有两个字母表示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故选:B。
7.答案:B
解析:A、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通电分解,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解释正确。
C、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是钠离子、氯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之间形成稳定的溶液,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能形成溶液;
B、冰块与水混合形成纯净物,不能形成溶液;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能形成溶液;
答案:C。
9.答案:C
解析:A.石墨具有滑腻感,故石墨可用作润滑剂,石墨具有导电性,故可用作电极,不符合题意;
B.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可用于制电线,不是因为铝具有导热性,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作切玻璃,符合题意;
D.镁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烟花,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A、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正确;
B、干冰能营造云雾缭绕效果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冷凝成水珠,故错误;
C、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分离液态空气可得到氧气是由于液氧沸点比液氮沸点高,氮气先蒸发出来,故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实验操作错误;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夹持距离试管口的位置,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呈45°角,实验操作错误;
C、把试管放入桌面,用手拿橡皮塞硬往试管口按,易使试管压破,应左手拿试管,离开桌面,右手拿橡皮塞稍稍用力转动塞入,实验操作错误;
D、在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实验操作正确;
答案:D。
12.答案:A
解析:A、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会使氧气更加充足,燃烧更加剧烈,故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属于隔绝空气灭火,故正确;
C、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下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D、森林着火,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是利用了去除可燃物的方式来灭火,可以达到目的,故正确;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的原则计算得X的化学式为。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企鹅酮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企鹅酮由分子构成,1个企鹅酮分子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企鹅酮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0:14:1,故选项说法正确;
D、企鹅酮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6×1)=60:7:8,因此企鹅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A、由题文可知,“气凝胶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
B、“气凝胶水”是水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像棉花糖一样的物质,其本质是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融化,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属性可知,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水结成“气凝胶水”后,分子仍在运动,只是运动速率有所变化,选项错误;
D、由题文可知,“气凝胶水”本质是水,具有水的所有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正确;
B.石灰水即为溶液,石灰水只能检验二氧化碳不能制取二氧化碳,错误;
C.双氧水即为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溶液可以分解为氧气和水,所以溶液可用作制氧气,正确;
D.黄铜即为铜、锌合金,具有硬度大导电性好的特点,所以可用作制造电气零件,正确;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体系中只有1种单质,是氢气,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3个氢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甲醇分子和1个水分子,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说法错误;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甲醇的化学式为,说法正确;
答案:D。
18.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氧气不能。A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实验室中不得品尝任何药品味道,则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和蔗糖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B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铁粉与稀硫酸反应,铜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C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铁丝只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不能在含有极少量的中燃烧。D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19.答案:A
解析:A、溶解度大小受温度影响,比较物质的溶解度要指明温度,不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大小,说法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说法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60℃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有固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提纯硝酸钾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说法正确;
答案:A。
20.答案:B
解析: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过程Ⅰ中,P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5、-3,所以过程Ⅰ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此选项正确;_______
B.过程Ⅱ中,是磷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是酸和碱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此选项错误;
C.由工艺流程图可知,是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所以过程Ⅲ中,不需要额外补充,此选项正确;
D.过程Ⅰ中有白磷损失,有磷化铜生成,故理论上,通过本工艺提纯白磷会产生损失,此选项正确。
故选B。
21.答案:(1);煤在密闭窑体内燃烧,可以耗尽窑体内的氧气;水进入窑体后受热蒸发,大量水蒸气降低了窑体内氧气的体积分数;+4
(2)1:8;342;增加接触面积,使发酵更充分;过滤;
解析:(1)①在高温和还原气氛中与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隔窑密封是将煤加入密封的窑体内燃烧,目的是煤在密闭窑体内燃烧,可以耗尽窑体内的氧气;
③下水饮窑是将水加入窑体,这样能最大限度降低窑体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水进入窑体后受热蒸发,大量水蒸气降低了窑体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硅中氧为-2价,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可知,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2)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麦芽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22+11×16=342;
②Ⅰ.麦芽越碎越好,目的是增加接触面积,使发酵更充分;
Ⅱ.压榨操作就是将发酵后的固液混合物放入布袋,榨出汁液,即固液分离,与实验室的过滤原理一致;
Ⅲ.淀粉【】在转化酶的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麦芽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答案:(1)CD
(2)蒸馏;;<;吸附;肥皂水
(3)C;CD或DC;70
解析:(1)A、使用高残留农药,污染水体资源,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污染水体资源,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废水处理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答案:CD。
(2)①水处理过程中,常有沉淀除去水中密度比水大的不溶物、过滤除去水中不溶物、吸附除去水中颜色、气味和部分可溶性杂质、蒸馏除去水中所有杂质,其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②水厂生产自来水时常用二氧化氯杀菌消毒,二氧化氯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氯属于氧化物,书写氧化物化学式遵循氧元素在右,非氧元素在左,二氧化硫化学式:。
③水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通过超滤器除去,是因为超滤器中超滤膜的孔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粒径,这样细菌、病毒会被过滤掉。净化系统中活性炭表面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良好吸附性,净化系统中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④检验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向水样中加肥皂水来检验,产生大量泡沫的水是软水,产生较少或不产生泡沫的水是硬水。
(3)①配制100g17%的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遵循“左物右码”,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0g+5g+2g=17g;
答案:C。
②A、溶解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不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B、配置好的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溅在试剂瓶外,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C、称好的固体转移至烧杯时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称量氯化钠质量变小,溶剂不变,溶质变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好的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清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此时溶剂质量增加,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CD。
③设欲将此溶液加水稀释为10%备用,应加入水的质量为x,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应加入水的体积为。
23.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
(2)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d
(3);防止生成的气体逃逸
(4);A;6
(5)B
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仪器b是水槽;
(2)若选用装置A做发生装置,需要的改进为:在试管口塞一团蓬松的棉花,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堵塞导气管;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故气体从d端通入;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B装置做发生装置加入稀盐酸一定要将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其原因为: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一般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制取甲烷,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利用太阳能可将甲烷在高温熔融盐环境中转化为,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设理论上16g甲烷可产生氢气质量为x,则
x=4g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物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知,理论上过程①与过程②中产生氢气质量比为:2:1,所以过程②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g,产生氢气的总质量为:4g+2g=6g;
(5)A、a点的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逸出,装置内压强增大,故A正确;
B、ab段压强增加,说明气体增多,此时弹簧夹关闭,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液面不断下降,故B错误;
C、bc段压强不变,说明不再反应,且装置密闭,因此此时固液分离,不再接触,故C正确;
D、cd段压强减小,说明气体不断输出,证明二氧化碳不断输出,故D正确。
故选B。
24.答案:(1);分解
(2)硫酸或;搅拌或粉碎软锰矿或加热
(3)防止受热分解
(4);高温下部分分解失氧生成
解析:(1)催化分解的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反应叫做分解反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软锰矿加入某酸进行酸浸得到溶液,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加入的酸是硫酸。相同条件下,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充分,温度越高,反应越充分,为使软锰矿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有搅拌、粉碎软锰矿、加热。
(3)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沉锰”加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防止受热分解。
(4)①煅烧生成时,还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加热一定质量与的混合物,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后回收,发现质量减少,由锰氧化物质量分数随煅烧温度的变化关系可知:高温条件下部分分解失氧生成。
25.答案:(1);吸
(2)4;98%
(3)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黑色
(4)①④②③
(5)abc
(6);7:2
解析:(1)高炉内主要的化学反应如图1,反应①是指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②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2)①分析数据,第1次、第2次、第3次产生氢气都是0.1g、0.2g、0.3g,但第4次生成气体的质量是0.35g,实验中生铁中的单质铁完全反应。
②解:设10g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为x
故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为:
答:此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为98%。
(3)实验过程中A中发生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玻璃管中现象是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黑色。
(4)打开a、b,关闭c,通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高温发生爆炸;
在b处导管收集气体,验纯,检验装置内的空气是否排除干净;
关闭b,打开c,点燃酒精喷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开始反应;
关闭a、b、c,熄灭酒精喷灯
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①④②③。
(5)实验中,虚线框内装置B的作用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一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且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与氢氧化钙溶液不反应,一氧化碳进入装置B,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被挤入烧杯,一氧化碳被收集在装置B中;
答案:abc。
(6)①B点对应某种铁氧化物,与反应,与发生反应时。失去氧4.8mg-4.64mg=0.16mg,氧化铁中氧元素为,铁元素质量=4.8mg-1.44mg=3.36mg,残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1.44mg-0.16mg=1.2mg。铁、氧原子个数比= ,所以此时还原产物为,A点到B点变化是指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C点对应物质中,失去氧元素的质量=4.8mg-4.32mg=0.48mg,氧化铁中氧元素为,铁元素质量=4.8mg-1.44mg=3.36mg,残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1.44mg-0.48mg=0.96mg,铁、氧原子个数比=,C点对应物质是,铁、氧元素质量比=。
表1
实验
物质质量/g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生铁质量
10.0
10.0
10.0
10.0
稀硫酸质量
25.0
50.0
75.0
100.0
氢气质量
0.10
0.20
0.30
0.3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429*,941g,82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