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549278/0-17116173497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549278/0-17116173497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549278/0-1711617349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满分73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当人们被无言的自然之美感动而萦怀,就会产生用艺术来记录这些自然之美、表达内心情感的念头。盆景艺术家则用树桩山石为材料,以“缩龙成寸”的手法来再现自然之美。盆景艺术将自然的美好山水、古树名木浓缩于咫尺盆盎之中,藏参天覆地于盈握间,使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自然山水胜景之美,较之其他艺术,它所透露出来的自然生命气息以及意境内涵之美,足以令人心往神驰,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主题。“日与自然相亲和”,成为一种超越尘世的生活方式,也是盆景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中国盆景艺术中的一些表达自我心性和思想情感的作品,即是“天人合一”“物我具化”文化思想的体现。
山水思想包含有道家隐逸思想的成分。历来,中国的士大夫都把寂静的山林、朴素的田野,当作理想的栖隐之地。明朝一位叫“爱闲老人”的文人有一段关于盆景的语录:“古云,尺幅千里,此画家之玄机,今拳石寸树,有别一洞天之致,千丘万壑之形,不知对此能令人置身物外否?”这段语录也正好表达了“市隐”思想在盆景艺术中的反映,经常被后世镌刻于盆器上。
盆景作为浓缩自然的艺术,在方寸之间容纳大千与世界,也能容纳人的心灵世界,令人摆脱凡尘,达到“市隐”的目的。在中国盆景艺术的文化内涵中,既有儒家思想侧重道德伦理、寓情于景的成分,也有老庄心与物游、忘怀得失的思想,同时也有空灵静寂的禅宗思想的表现。具体作品则以荣枯、动静、刚柔、高低、大小、疏密、虚实等对比,以及在顺势与逆势、流畅与凝滞、张扬与顿挫等矛盾中求得统一等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作品有体现生命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壮美,也有优柔多姿、春华秋实、烟雨江南的秀美,还有清高孤傲、遁世脱俗的空灵美。
盆景作品的意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诗情画意并非我们用诗的内容来做一盆盆景,或者模仿画中的树或画意来做盆景,这样的作品即使有意境,也是重复人家的作品内容,并非主观创造,因为看到这样的盆景作品,能读出来的还是那首老诗,能画出来的还是那幅老画,毫无新意,只能算作学习的过程。
“诗情画意”是指盆景作品具有令人震撼的外在形式、感人的内涵和动人的气韵,赏之能令人心驰神往于作品反映的意境当中,并禁不住嗟叹之、咏歌之、手舞足蹈之,这才是盆景作品真正的诗情画意。意境是盆景作品的灵魂,没有意境的作品便是一件没有灵魂的躯壳,仅仅是自然植物给视觉带来的愉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朝画家张操总结出来的一条艺术创作的经典理论,被后人奉为艺术创作的不二法门。中华文化艺术历来崇尚自然,主张“外师造化”,也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自然造化,它静静地存在于自然当中,向我们行无言之教。所以说进行艺术创作,首先要向自然学习,认识自然规律,了解事物的成理,从而丰富我们理性知识。
在学习盆景创作的过程中,对自然的学习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的树种有着各自不同的本质和形态特征,这种特性因地域的不同又各具形貌,因此我们在学习盆景制作时,首先是以自然为师,结合内心的感悟,使得自己对自然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彻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盆景艺术不仅仅是“外师造化”的客观表现,更注重“中得心源”的主观表达。“心源”即心底深处的精神情感世界,“中得心源”是将物象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融合,通过内心的情思和构设,做到“胸有成竹”,超然地反映人的情志与气象,达到物我具化的境界,这就是心化的自然,是对自然美的主观表达,这样的作品是把大自然的美与自己内在的生命合而为一,借物言志,托物寄情,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这其实是艺术相通的道理,任何艺术都源于对自然美的感动而得益于“外师造化”,又与民族文化一脉相连,所以不同艺术形式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可以相互借鉴。读一首好诗,可以把诗情付诸盆景作品中去,品一幅好画,可以用盆景表达画意,而赏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你会被盆景的形象气韵所折服,进而被作品所传达的意境和内涵所感染。
好诗如画,好画如诗,好的盆景如诗也如画。
(摘编自徐昊《盆景艺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盆景艺术是艺术家用树桩山石为材料,以“缩龙成寸”的手法记录自然之美、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
B.盆景艺术将自然浓缩于方寸之间,同时蕴含了儒家、道家、禅宗的某些思想,作品风格多样,富有美感。
C.艺术创作要“外师造化”,即向自然学习,因为大自然是美的源泉,认识了自然规律就掌握了创作规律。
D.中国盆景艺术尤其注重“中得心源”的主观表达,力求将物象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融合,做到“胸有成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其他艺术相比,盆景艺术所表现出的自然生命气息以及意境内涵之美,更容易满足人类的审美要求。
B.如果用诗的内容或模仿画中的树来做盆景,即便这种作品有意境,也谈不上创新,算不上“诗情画意”。
C.只有把大自然的美与自己内在生命合而为一,达到天人和谐境界的盆景,才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D.艺术是相通的,不同艺术形式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借鉴,欣赏优秀的盆景作品能让人感受到诗情画意。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盆景中的树木山石必须与盆钵、几架相配合,互相协调衬托,才能构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艺术。
B.北宋著名风景画家郭熙首先提倡“三远法”——高远、深远与平远,这在山水盆景制作上发挥了引导作用。
C.中国盆景艺术借用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如园林、陶瓷、文学、哲学、绘画、根雕、书法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D.当代盆景大师赵庆泉创作的《出尘》,以瘦劲孤高的主干、简洁疏朗的枝叶,营造淡雅、空灵的意境,以表现“从容入世,清淡出尘”的精神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温儒敏:读书其实是“很个人”的事情(节选)
中华读书报:作为部编本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您为教师和学生编选、推荐书目,关于读书的著作也出版了很多。您怎么看待阅读?
温儒敏: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情:要读什么书,怎么读,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功用与兴趣去决定的。为什么说读书是个人的事情呢?真正的爱书者,更乐于自由的阅读,或者说私密的阅读。金圣叹所言“雪夜围炉读禁书”,就是“私密阅读”特有的享受吧,那真是读书的妙境。周作人也说过,书房是不可示人的,因为一看你读些什么,就知道斤两了。这有点幽默,但读书的确是“很个人”甚至私密的事情。
不过对于学生来说,开个书单,推荐一些经典,有些引导,也有必要,只是不宜强制。孩子也有他们的“私密”,应容许有阅读的自由。中小学语文课会指定学生接触某些经典,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凡是书单指定的,孩子不一定喜欢。经典与学生有隔膜,本来就不容易读,若又当作任务,有种种外加的“规定动作”,甚至处处指向考试,那就煞风景了。既然“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即使指定阅读范围,也还是要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容许读一些“闲书”。
人各有各的爱好,并非所有人都爱读书的。而真正的爱书人,他们广泛阅读,所以不会随波逐流,不是哪些书走红就读哪些,选书总是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有独立的眼光,尤其是当他们通过阅读来观望这个世界的时候。
中华读书报:问题是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书。您上中学后还能有那么多自由的阅读吗?
温儒敏:作业太多的确是个问题,所以现在要“双减”。不过可以设想,即使不布置作业,孩子就有时间读书吗?不见得。孩子嘛,精力无限,兴趣就是动力。没有兴趣,做什么都是拖延症;有兴趣,就聚精会神有的是时间。现在的孩子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大,但他们还是比父辈幸福多了。无论如何现在社会发展了,绝大多数孩子不存在温饱问题,而我们的童年和少年基本上是在饥饿中度过的。若要比较,那时物质匮乏,没有现在那么多机会和诱惑,比较单纯,读书也就有较多的时间和自由。时代不同,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恼。
中华读书报:您是怎么喜欢上文学的?
温儒敏:大约上初中时,我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诗歌,像普希金、莱蒙托夫、拜伦、雪莱、聂鲁达、惠特曼等等,都找来读。我还是艾青的粉丝,给自己起了个笔名“艾琳”。我自己也模仿着写诗,给《少年时代》《红领巾》等少儿杂志投稿。正是阅读涵养了我的性情、充实了我的灵魂,伴随我挺过了艰难的饥饿年代。
高中我就离开小镇上的家,到县城上学了。那时高中生不多,上大学的更少,我参加高考的1964年,全国才几十万考生,录取率也非常低。但那时人们好像比较看得开,高考不像现在压力这么大,我们复习备考也不像现在这样大量刷题,老师是不太管的。我自然想考上大学,而且希望过黄河长江,离家越远越好,好男儿志在四方嘛。我的备考不是刷题(也找不到往年的考题),而是拓宽视野,读一些比较深的书。如王力的《古代汉语》、杨伯峻的《文言语法》,都过了一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也选读了部分。那时中华书局不定期出版的“活页文选”,专门刊载古诗文的,薄薄的册子,几分钱一本,我几乎都读过。这些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高考,却又不限于应考,毫无疑问对于我读写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因为读书有兴趣了,一天不读就不习惯,我高中时期的阅读面是比较广的。不光读文学,读《红岩》《青春之歌》《创业史》等革命小说,也读其他方面的书,如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史之类。
那时没有钱,买不起书,读书一般从图书馆借,或者就在书店站着读。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就很珍惜,会抓紧时间读完。记得《青春之歌》出版时,学校没有钱买那么多书,就准备了两本,每隔几天撕下十几页,正反面贴在公告栏上,让学生围着读,像看连续剧似的。现在我藏书很多,可戏称坐拥书城了,反而失去了当年对于书的那种珍惜与敬畏。
高中时期,我对于书的确有种崇仰之心,还喜欢读一些自己不太懂的书,读外国的书,理论的书,甚至还读过康德,读过天文学。天文学对我影响大,改变了我的时空观,我甚至还想过要考南京大学天文学系。也不太懂,但高中生的我就有意找来读。这是什么心理?是一种“喜欢读书”的象征吧,一种上进的力。
中华读书报:几十年与书为伴,反复读的书有哪些?
温儒敏:鲁迅的书读得最多,这跟我从事文学史研究有关。一百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理解的,鲁迅是第一人。鲁迅的眼光很“毒”,他是要重新发现“中国与中国人”。有关中国文化的研究论著很多,但鲁迅作品很特别,是别人不可替代的。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不是书斋里隔岸观火的学问,而是痛切的感受,是从生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这和读一些学问家的概论和历史著作之类,是不一样的,功能和感觉都不一样。
中华读书报:如果让您选择三本书到无人岛,您会选哪三本?
温儒敏:到无人岛,多么艰难,如何活下去都有问题,怎么还读书?当然,在那样的情形下,我可能也会回想《红楼梦》中那些有关色空的哲理性的描写。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温儒敏先生之所以说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爱书者,更乐于自由的阅读。
B.书单指定的经典学生不一定喜欢,中小学语文课指定学生接触某些经典,当作任务,常事与愿违。
C.温儒敏先生深切体会到鲁迅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是从生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这是他几十年来反复阅读鲁迅书籍的原因之一。
D.温儒敏先生也认为学习任务太多的确是个问题,虽然孩子精力无限,但任务过多,学生就会疲于阅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访谈主持人聚焦中小学生阅读,结合现实与访谈对象的观点提问,将访谈引向深入。
B.此次访谈,既关注到了中小学生阅读的现实问题,也展现出一定的历史眼光和明确的阅读期待。
C.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受访者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面对现实做出对应的回答。
D.在采访温儒敏时,主持人所提问题紧紧围绕访谈话题,“您”的称呼又体现了对被采访者的尊敬。
6.引导中小学生多阅读,对学生具有怎样的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7~9题。
年画里的爷
蒋建伟
徐徐展开一幅豫东乡村的年画,只一眼,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年爷正站在村口。然后,他朝着我们这些远道回家的人哈哈一笑,说一声“俺娃回老家过年来啦”,知冷又知热,像火又像炭。这一声,喊出了思念,叫酸了鼻子,打湿了眼睛,好像一个完完整整的年关又被我们背回来了。
因为有了年,有了鸡毛蒜皮的闲事、小事,所以才有了年爷。年爷没有固定的某个人,一两代中间出一个,年长,有威望,十里八乡,做人坦荡,甭管什么麻烦事,①他们都能一头钻进去,生旦净末丑一番,判他个谁输谁赢,要么是弄个皮葫芦的结果,张三、李四各打五十大板,狗皮袜子没反正。年爷上了年纪,老了,而我们这些个做晚辈的,谁都不想再走年爷的老路,种一辈子的庄稼地。我们通常正月里出远门,腊月二十几才回,抛家离子,打工挣钱,没日没夜,忙忙碌碌,谁不一定会天天想谁,但谁和谁都有想念谁的时候,孩子想我们了会叫“爸爸”,或者“妈妈”,年爷想我们了只会哭,哭,哭……唉,除了哭,有什么办法呢?
年爷们有“三绝”:逮野兔子,撒大网子,赶大车子,样样绝活儿。小孩子贪年,因为有花炮;年轻人贪年,图个有吃喝;而年爷们呢,则前面的两样儿都不想,大半个腊月正月,不论晴天雨天,年爷都在反复做着这三件事情。倘若晴天,他们常常会扛着自己的网具,唤上卧在墙角吐舌头的黑狗黄狗,三五结伴,野外布猎。这时节,一望无际的是麦苗,齐也算不上齐,人的鞋面子高,苗有叶无茎,随便你跳。野兔子缺粮,肚子发慌,整天在田野里四下乱窜,容易上当,不逮它逮谁?我们远远地站着,看年爷捡了一个靠近沟沿的斜坡儿,悄悄布下了天罗地网,而后自己又跑到别的一个沟沿,让自己和黑狗黄狗一起等待猎物的出现,这样一直到发现目标,黑狗开始疯狂穷追,黄狗则在一圈一圈打着外围,年爷什么都不管,一手拿着一根半截木棍儿,一手半捂着嘴巴胡乱地吼叫,边吼边跑……终于,黑狗黄狗放过了野兔子,闪向两边,野兔子呢也不谦让,捡了个方向就往前跑去,“啪”,突然一声巨响,网倒兔亡,吓死了!年爷神机妙算,白捡了一个便宜。
雨天就更有趣了,雨打河水鱼更欢,正是撒大网子捕鱼的好时候。②年爷两手把网,猫着腰,瞪着眼,死盯住水面,忽然奋力一撒,慌忙收回,一次次的收获总是沉甸甸的。撒到鱼并不算什么本事,次次不落空、一次比一次撒得多才是本事,年爷的本事就是他的那一双眼睛,会根据波纹察水观鱼,只要一下,就知道了河水里面的鱼到底有多少。我们小的时候常常跟在年爷的屁股后头,一来学诀窍,二来等他们撒鱼结束之际讨些过年的碎鱼吃,而结果总是不能如愿。年爷每一次都这样教训我们,小屁孩子学也学不会,我到现在已经学了五十多年了,还只是学到一点皮毛,哼,就你们这些个猪脑子?所以,年爷的第二个“绝”至今是个谜。“赶大车子”最绝,车是架子车,上面围席裹了,算是顶棚子,模仿了旧时的太平车,拉车的是两头叫驴子,公的,脾气暴躁,时常有劲不往一块使,恰恰年爷就是那赶车的人。对付它们,年爷使的是慢性子,用自己的慢磨掉驴子的暴,稍稍一快,鞭子就下来了,一顿两顿三顿,叫驴子果然怕了,一怕就不得不学乖了。后来,只要年爷随便咳嗽一下,叫驴子立马打哆嗦,原来所有的坏毛病荡然无存了,正月里走亲戚的路上,有年爷的时候路就特别顺,日子也特别顺,我们从自己小小的胸腔发出这样的感叹:③“年爷,了不起!”
所以,我们一盼吃兔肉,二盼喝鱼汤,三盼坐车子,每天每晚,想得心烦。可大人说,“大年三十晚上逮了个兔子,有它没它,照样过年”,这等屁话,不听也罢;大人又说,“年爷撒来的鱼太碎了,端不上桌面,怕人家没准会笑掉大牙,嫌咱们家小里小气的”,想大鱼想疯了,等年过去了,我们的日子到底还过不过?大人还说:“走亲戚赶大车子应找个腿脚麻利的,最好是年轻人,年爷的脾气‘肉’,赶起大车来,比老鳖长跑还要慢。”我们在心里“嗤”了一声,谁不知道年轻人呀,倘若中午贪了杯,下午你就不怕连人带车都给你们赶到某一条野沟里?我知道,大人们是在嫌年爷老,但他们都忘了年爷也有年轻的时候,都忘了年爷有过的“三绝”,究竟是从哪阵子学来的。④年爷回忆道,大人们的小时候,苦啊,整天搞运动,三年闹饥荒,村里的树都没有皮,一个小孩四个爪,一张嘴巴一条命,把他们一个一个养活不容易呀……
年爷说着说着哭了,我们听着听着笑了。
出门在外,盖房盖楼,没日没夜,打工挣钱,渐渐明白了年爷话里有话。生活生活,就是一个人一辈子在生“活着”的气。种庄稼,收五谷,不认命,不服输,吃好喝好就是福,人模狗样就是气。后来的情形是,我们就开始想念老家和爹娘、孩子的消息了……对,这个最亲的消息,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年,年年吉祥、岁岁团圆的年呢!
我们忽然发现,年画里的爷并不是原来的爷,他是我们小时候的大人,大人就是我们的新的年爷。
我们何尝不是年爷眼里的年呢?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爷看到远道回家的人,说一声“俺娃回老家过年来啦”,写出了年爷对远方归来人的欢迎,有思念,也有苦涩。
B.孩子们想要跟年爷学捉鱼,年爷却说“哼,就你们这些个猪脑子”,说明年爷嫌他们笨,教训他们,不愿意教他们。
C.大人们对年爷的牢骚“年爷撒来的鱼太碎了,端不上桌面”等,表面上写大人们的嫌弃,实际写出了时代的隔阂。
D.“年爷说着说着哭了,我们听着听着笑了”,说明我们少不更事,听不出年爷话中的辛酸,只觉得有趣好笑。
8.下面对文中画横线句子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写年爷处理事情,语言通俗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阅读趣味。
B.句子②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年爷高超的捕鱼技巧,逼真形象。
C.句子③写出了孩子们对年爷由衷的赞叹,也为大人们不认可年爷做了铺垫。
D.句子④承接上文,说明年爷的“三绝”与艰难生活有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痕迹。
9.如何理解“年画里的爷”和“年爷眼里的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本一:
晁错者,颍川人也。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史记晁错传》,有删改)
文本二: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选自苏轼《晁错论》,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己A欲B居C守D而E使F人G主H自I将J以K情L而M言N天O子P固Q已R难S之T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卿,官名合称,指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具体所指历代各有不同。
B.宗庙,帝王或诸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可以用来代指国家。
C.“计画始行”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两句中“始”字含义不完全相同。
D.“可得而间哉”与“间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间”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晁错升迁为御史大夫后,建议就诸侯的罪过削减其封地,收取他们的近旁诸郡,商议时遭到窦婴的反对,其后晁错又更改律令,引来了诸侯的忌恨。
B.晁错的父亲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放弃削藩,晁错向父亲解释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安定,晁错的父亲担心祸患降临到自己身上,饮药自尽。
C.景帝为了平息吴、楚七国的叛乱,下令在东市斩了晁错,但吴、楚七国并未停止叛乱,于是让谒者仆射邓公担任将领带兵攻打吴、楚叛军。
D.在苏轼看来,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因为景帝并不认同晁错控制诸侯强大、削弱诸侯势力的做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2)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已居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15题。
江城子·示表侄刘国华
吴潜
家园十亩屋头边。正春妍,酿花天。杨柳多情,拂拂带轻烟。别馆闲亭随分有,时策杖,小盘旋。
采山钓水美而鲜。饮中仙,醉中禅。闲处光阴,赢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部分的“酿花”之语暗含着花朵从孕育到开放的过程,生动而别致。
B.这首词先言百花竞放,再写杨柳带烟,这些典型景象引发了读者对美好春天的想象。
C.词人身体不好,只能策杖行走,但他依然兴致勃勃地进山采撷、临水垂钓。
D.有人认为一品高官值得艳羡,却不知他们也有必须处理繁杂事务的劳烦。
15.词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之乐的向往?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2分)
(1)《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引领我们成为贤者的箴言,其前句重在倡导学习他人,后句重在倡导反省自己。
(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告诫人们千万不要骄傲自夸,因为自夸并不能建功,也不能长久。
(3)《春江花月夜》中通过写鸿雁不能传书、鱼儿不能传信,来抒发思妇对扁舟子思念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诗人的乐观好强、高度自信,不为金钱所驱使。
(5)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进行了评价。
(6)《过秦论》中写陈涉高举义旗之后天下人纷纷响应,蜂拥而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满分77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6分)
①隐翅虫是一种小型昆虫,类似飞蚂蚁,其中一种能引起隐翅虫皮炎的占隐翅虫中很小一部分,被称为“毒隐超虫”。毒隐超虫危害人体的方式不是通过叮咬, ① ,虫体体液中含有一种由假单胞菌细菌产生的强效发疤性毒素,是导致人体损害的“罪魁祸首”。
②毒素接触人体皮肤后导致隐翅虫皮炎而引起皮肤损害, ② :一是虫体被揉碎在皮肤上直接引起;二是受虫体碎片污染的手指去触摸其他部位间接导致;三是虫体隐匿在洗脸毛巾或衣物中被搓烂后沾污毒液接触皮肤。因此, ③ 。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2018年7月下旬,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________________,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________________。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________________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初露雏形雨后春笋
B.远见卓识大展拳脚初露雏形星罗棋布
C.高瞻远瞩大展拳脚崭露头角雨后春笋
D.远见卓识摩拳擦掌崭露头角星罗棋布
20.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春节之际给老师发送的信息,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作为您的高足,有幸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至今敬谢不敏。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春节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定当鼎力相助!
①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④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⑤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四、写作(共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两弹元勋”于敏、“卫星之父”孙家栋、“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都曾隐姓埋名几十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有人这样评价他们:“半生功名赫赫,归来仍是无名。”
乡野田间,有人辛勤耕耘;城市工地,有人挥汗如雨;自习室内,有人埋首奋战……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无名的花,开满角落,散发着幽香;无名的人,头顶苍穹,努力地生活。”
你对“无名”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逻辑清晰,语言流畅,书写整洁,不少于800字。
内江六中2023—2024学年(下)高2025届入学考试
语文学科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满分73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C
2.(3分)A
3.(3分)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D
5.(3分)B
6.(6分)①能提升读写能力。多阅读一些深的、不太懂的、不同领域的书,有利于拓宽视野,提升读写能力。②能培养独立眼光。多阅读的人不会随波逐流,选择阅读书目时有自己的喜好,观望世界时有独立的眼光。③能涵养性情,充实灵魂。多阅读可以弥补物质生活的不足,填充精神世界,涵养性情、安放灵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3分)B
8.(3分)C
9.(6分)
①“年画里的爷”既泛指乡村里有威望、做事坦荡、热心公正的长辈,也象征着故土家园;
②“年爷眼里的年”既指在外的游子,也象征着游子归来,家人的团圆;
③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生存方式如何变化,亲情永远割舍不断,积极踏实的生活态度代代传承。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DJN
11.(3分)C
12.(3分)D
13.(10分)
(1)你从军中回来,听到晁错死后,吴楚罢兵没有?
(2)居然做保全自己性命的谋划,想要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
15.(6分)
①借景抒情。词人描绘了田园之美,如杨柳飘拂、百花竞放,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田园之乐。
②直抒胸臆。词人写自己盘桓闲亭、钓鱼饮酒、闲来高眠,一举一动尽显自得之乐,描述了自己惬意快乐的生活状态。
③对比。词人把一品高官的劳神费心与自己的恬然自得作对比,表明了自己的安贫乐道。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12分)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6)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第Ⅱ卷 表达题(满分77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7分)
17.(6分)(每空不超过12个字)
①而是通过虫体体液;
②引起皮炎的途径有三种;
③发现隐翅虫不要拍打
18.(3分)C
19.(3分)A
20.(5分)
(1)将“垂念”更改为“常念(感念)”;
(2)将“高足”更改为“弟子(学生或门生)”;
(3)将“敬谢不敏”更改为“感激在心”;
(4)将“斧正”更改为“指正”;
(5)将“鼎力相助”更改为“大力相助(全力以赴)”。
四、写作(共6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物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理综试题-高中物理原卷版docx、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理综试题-高中物理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创新班)物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