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4.03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南省个旧市锡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逾2000年。滇越铁路(中国昆明一越南海防港)建成于1910年,由法国人主持修筑,境内滇段全长465千米,共有桥梁425座,隧道158座。该铁路曾是云南百年前唯一的运输“大动脉”,将个旧锡矿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2008年,个旧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该市依托东南亚的锡矿资源,建立原料外来、产品外销的“两头在外”锡矿加工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云南百年前仅有滇越铁路一条运输“大动脉”,反映了该地区( )
A. 人烟稀少B. 技术落后C. 气候湿热D. 地形复杂
2. 滇越铁路通车后的十余年间,个旧( )
A. 主导产业发生变化B. 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C. 城市空间结构改善D. 战略资源储备减少
3. 近年来,个旧选择“两头在外”模式发展锡矿加工,主要考虑的是( )
A. 减轻环境污染B. 增加就业机会C. 发挥产业基础优势D. 提高锡矿加工技术
2023年12月5日,湖北武汉钢铁集团与河南平顶山煤炭集团联手,将满载2150吨丹江水(用高品质尼龙液袋灌装)的100个集装箱通过浩吉铁路,从河南平顶山站运往内蒙古鄂尔多斯。浩吉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终到江西省吉安市)是国家“北煤南运”的运煤专线铁路,此趟列车将丹江水“捎脚运输”至陕西、山西、内蒙古沿线缺水城市,为晋、陕、蒙地区1500万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瓶装饮用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使用铁路集装箱进行“丹水北运”的直接原因是( )
A. 巨大的陆运闲置返空运力B. 广大的西北水源需求市场
C. 高品质的尼龙液袋灌装D. 先进的铁路站点装卸技术
5. 与传统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铁路集装箱运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A. 水量较大B. 水质较好C. 水价较高D. 连续性好
6. 下列关于“丹水北运”铁路运输实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解决了西北水量不足的现状B. 提高了西北居民用水的水价
C. 降低了单位煤炭的运输成本D. 增大了铁路交通的运输压力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临沂市境内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形态具有方山特征,顶平、身陡、麓缓,如下左图所示。崮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顶部为寒武纪(距今约5.41亿~4.85亿年)厚层石灰岩,下部以泥岩、粉砂岩夹薄层泥灰岩为主,厚度远大于崮顶。下右图示意沂蒙山地质公园岱崮园区30座崮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岱崮地貌形态特征关联性最大的是( )
A. 地层岩性B. 断层发育C. 褶皱隆起D. 地壳抬升
8. 岱崮园区崮分布较为集中,说明寒武纪时期这里( )
A 变质作用异常活跃B. 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 可能为温暖的浅海D. 蒸发旺盛,气候干旱
9. 在地壳稳定的情况下,岱崮园区30座崮的演化趋势最可能是( )
A. 连成一片B. 整体消失C. 整体扩张D. 基本稳定
碧罗雪山(39ºN)属横断山脉,里南北走向,是怒江和湖论江的分水岭。受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该山东、西坡自然带差异显著。某科考队前往碧罗雪山开展植被考察图示意碧罗雪山主峰的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0. 科考队员发现怒江河谷树木葱郁,而澜沧江河谷则是灌丛广布。推测上述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澜沧江河谷( )
A 受季风影响,土壤侵蚀强B. 地形封闭,冷空气影响小
C. 受焚风影响,土壤水分少D. 植被稀疏,有机质含量低
11. 科考队员在该山东坡海拔1000~2500米处所见的植被变化,反映该处随海拔升高( )
A. 太阳辐射增强B. 冻土厚度增大
C. 年均气温降低D. 水分条件改善
12. 与澜沧江河谷灌丛相比,该山西坡海拔3600米以上的灌丛( )
A. 因光照充足,垂直结构复杂B. 受大风影响,多贴地生长
C. 因降水丰沛,植株密度较大D. 受气温影响,多肉质叶片
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协调度用捷夫指数q来衡量。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下左图为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右图为2002-2017年两城市群发展阶段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图判断目前北部湾城市群( )
A. 城镇化速度较快B. 区域经济差异较大
C. 分体系较合理D. 城市体系较为完善
14. 粤港澳与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变化的差异,反映两地( )
A. 自然资源的差异B. 城市人口的差异
C. 产业结构的差异D. 城镇用地的差异
15. 南宁市既是北部湾中心城市,又是该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推断南宁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分工产业是( )
①服装制造 ②电子信息 ③资源开采 ④先进装备制造 ⑤生物医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④⑤
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特殊天气类型,一般出现在强寒潮过境2~3天后。下图示意某次倒暖锋过境时亚洲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低压系统的主要成因是( )
A. 山地海拔高故气压低B. 天气炎热对流旺盛
C. 气流被迫拾升成低压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7. 与影响我国的一般暖锋相比,倒暖锋的不同点有
①过境地区气温升高②锋前锋后均有降水
③移动方向整体相反④过境地区气压降低(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8. 倒暖锋常常带来降雪天气,图中所示倒暖锋的主要水汽来源是( )
A. 北冰洋B. 鄂霍次克海C. 黄海D. 日本海
黄土高原沟道农业是梁峁地、沟坡地、川坝地农业的复合系统,是现代人地关系耦合发展的一种新兴农业模式。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沟道农业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生态系统脆弱程度最低的地形部位( )
A. 梁峁地B. 沟坡地C. 川坝地D. 黄土丘
20. 沟坡地开发特色生态产品的主要自然条件( )
A. 地势起伏大B. 土壤较肥沃C. 降水较丰富D. 光照较充足
21. 从土地整治角度,为川坝地高效化生产提出合理建议( )
①推进土地流转②提高作物产量③推广保护性耕作④改善人居环境
A. ③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读“世界某区域图”,如果左图所示河流和湖泊均以雨水补给为主,且P地所在水文站测得流量的季节变化比Q地较大。完成下面小题。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
B. R地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S城常年受西风控制
D. S城附近海域可能有寒流流经
23. 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等温线为七月份等温线②图中等温线为一月份等温线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4. 关于P地河谷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谷地质构造向斜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③A地位于河谷西岸④B地位于河谷西岸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在雨洪过程图中,形心为相应图形的几何中心,可用洪峰时刻和流量形心时刻相对降雨形心的滞后来衡量流域的调节功能。某喀斯特小流域岩层多裂隙,在流域下游发育由泥岩组成的不透水层。一次雨洪过程中,该小流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流量过程差别较大。下图示意该小流域本次雨洪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该小流域本次雨洪过程中( )
A. 地表径流规模更大B. 主要降雨量出现降水后期
C. 地表径流形心滞后更短D. 地下径流洪峰滞后更长
26. 形成地下径流到形成地表径流期间( )
①地表保持干燥②土壤蓄水量增大③降水量增大④下渗速率恒定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27. 地下径流洪水消退缓慢,主要因为( )
A. 裂隙促进地表径流下渗B. 裂隙内部水分运移缓慢
C. 不透水层上方下渗缓慢D. 不透水层上游蓄水量大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方的一项传统民俗,与数九的民俗密切相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每字9画共81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顺序填充一笔。下图分别为“冬至后某日昆仑站(80°S,77°E)全天逆时针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最低点太阳高度为5°)”和“九九消寒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当太阳位于A点时,太阳方位是( )
A. 东南B. 西北C. 西南D. 东北
29. 当日按中国传统民俗,应填充( )
A. 亭B. 垂C. 柳D. 待
30. 20天后,昆仑站的昼长为( )
A. 8小时B. 12小时C. 18小时D. 24小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大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境内,湖面海拔高度1600余米,面积6300多平方公里,在世界高山湖泊中水深居第一一、集水量居第二,湖水清滋,终年不冻,成为候鸟越冬地,该地已建立野生动物保区。伊塞克湖湖盆是重要的农牧区。
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是上海合作组织重要成员,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吉尔吉斯斯坦以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比较落后。下图是吉尔吉斯斯坦简图。
(1)分析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原因。
(2)简述吉尔吉斯斯坦吸引中国矿业企业投资建厂有利条件。
(3)说出“一带一路”建设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积极影响。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分水岭盆地(下图)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板块挤压而成的;在该盆地内发育的常流河R向东通过垭口(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后气候转暖,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而R河流量却呈减少趋势并逐渐演变成季节性河流;同期,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平均海拔约2100米,年降水量为120~300毫米,沙丘广泛发育。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冰川消融期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原因。
(2)说明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
(3)大分水岭盆地自封闭以来,盆地底部地表物质中的盐类含量逐渐增加。请说明这些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4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考试
地理
2024.03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南省个旧市锡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逾2000年。滇越铁路(中国昆明一越南海防港)建成于1910年,由法国人主持修筑,境内滇段全长465千米,共有桥梁425座,隧道158座。该铁路曾是云南百年前唯一的运输“大动脉”,将个旧锡矿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2008年,个旧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该市依托东南亚的锡矿资源,建立原料外来、产品外销的“两头在外”锡矿加工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云南百年前仅有滇越铁路一条运输“大动脉”,反映了该地区( )
A. 人烟稀少B. 技术落后C. 气候湿热D. 地形复杂
2. 滇越铁路通车后的十余年间,个旧( )
A. 主导产业发生变化B. 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C. 城市空间结构改善D. 战略资源储备减少
3. 近年来,个旧选择“两头在外”模式发展锡矿加工,主要考虑的是( )
A. 减轻环境污染B. 增加就业机会C. 发挥产业基础优势D. 提高锡矿加工技术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云南百年前仅有滇越铁路一条运输大动脉,主要原因在于云南地区山地较多,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不利于交通道路的修建,D正确;仅有一条铁路不能反映本地区人烟稀少,也不能反映本地区气候湿热,不能反映出该地技术落后,排除ABC。故选D。
【2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通车,将个旧锡矿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因此,滇越铁路通车后的十余年间,个旧地区大力开发锡矿资源,使得本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加剧,B正确;结合材料可知,云南个旧锡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逾2000年,增加滇越铁路后,使得个旧锡矿资源开发力度增大,主导产业并没有发生变化,城市空间结构也没有明显改善,排除AC;滇越铁路通车十余年间,开发锡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略储备资源,但没有明显变化,排除D。故选B。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近年来,该市锡矿资源枯竭,依托东南亚的锡矿资源,建立原料外来产品外销的两头在外的锡矿加工模式,主要是依靠个旧地区原有的产业基础优势,C正确;在本地进行锡矿资源加工利用,会加重环境污染,排除A;并没有明显增加就业机会,也没有提高锡矿加工技术,排除BD。故选C。
【点睛】交通区位因素分析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条件,市场,国防,科技等因素。交通干线布局尽可能布局合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2023年12月5日,湖北武汉钢铁集团与河南平顶山煤炭集团联手,将满载2150吨丹江水(用高品质尼龙液袋灌装)的100个集装箱通过浩吉铁路,从河南平顶山站运往内蒙古鄂尔多斯。浩吉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终到江西省吉安市)是国家“北煤南运”的运煤专线铁路,此趟列车将丹江水“捎脚运输”至陕西、山西、内蒙古沿线缺水城市,为晋、陕、蒙地区1500万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瓶装饮用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使用铁路集装箱进行“丹水北运”的直接原因是( )
A. 巨大的陆运闲置返空运力B. 广大的西北水源需求市场
C. 高品质的尼龙液袋灌装D. 先进的铁路站点装卸技术
5. 与传统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铁路集装箱运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A. 水量较大B. 水质较好C. 水价较高D. 连续性好
6. 下列关于“丹水北运”铁路运输实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解决了西北水量不足的现状B. 提高了西北居民用水的水价
C. 降低了单位煤炭的运输成本D. 增大了铁路交通的运输压力
【答案】4. A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浩吉铁路是“北煤南运”大通道,用铁路运水主要是利用巨大陆运闲置返空运力,A正确;西北缺水现象由来已久,主要解决方案是“南水北调”的水渠输水,B错误;高品质的尼龙液袋灌装和先进的铁路站点装卸技术促进丹水北运,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D。故选A。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和传统的水渠运水东线工程相比,密封的集装箱,优质的尼龙液袋运输可以保证水质,从而为西北地区提供优质的饮用水,B正确;集装箱运水水量较小,连续性较差,排除BD;水价较高不属于优势,排除C。故选B。
【6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丹水北运”铁路运输是利用“北煤南运”的返空运力,不会增加运输压力,充分利用铁路运力可以降低单位煤炭的运输成本,但不能解决西北缺水现状,C正确,排除AD;并没有增加西北居民用水价格,排除B。故选C。
【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自然原因:区域分布不均匀;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2、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临沂市境内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形态具有方山特征,顶平、身陡、麓缓,如下左图所示。崮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顶部为寒武纪(距今约5.41亿~4.85亿年)厚层石灰岩,下部以泥岩、粉砂岩夹薄层泥灰岩为主,厚度远大于崮顶。下右图示意沂蒙山地质公园岱崮园区30座崮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岱崮地貌形态特征关联性最大的是( )
A. 地层岩性B. 断层发育C. 褶皱隆起D. 地壳抬升
8. 岱崮园区崮分布较为集中,说明寒武纪时期这里( )
A. 变质作用异常活跃B. 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 可能为温暖的浅海D. 蒸发旺盛,气候干旱
9. 在地壳稳定的情况下,岱崮园区30座崮的演化趋势最可能是( )
A. 连成一片B. 整体消失C. 整体扩张D. 基本稳定
【答案】7. A 8. C 9. B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岱崮地貌顶部为寒武纪厚层石灰岩,抗风化和侵蚀能力较强,但垂直节理发育,形成“顶平” “身陡”的凿顶;下部以泥岩、粉砂岩夹薄层泥灰岩为主,抗风化能力较弱而形成坡缓的山麓,二者共同构成“方山”特征。 因此,与岱崮地貌形态特征关联性最大的是地层岩性,A正确,排除BCD。故选A。
【8题详解】
据材料“顶部为寒武纪(距今约5.41亿~4.85亿年)厚层石灰岩,下部以泥岩、粉砂岩夹薄层泥灰岩为主”可知,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其是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C正确,排除ABD。故选C。
【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地壳稳定的情况下,岱崮地貌下部岩层持续受到外力侵蚀,顶部岩层随之崩塌后退,崮顶面积逐渐变小至完全消失,导致岱崮地貌消失。因此,在地壳稳定的情况下,岱崮园区30座崮的演化趋势最可能是整体消失,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地球表面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力在于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和缓,两者作用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地表形成丰富多姿的地表形态。
碧罗雪山(39ºN)属横断山脉,里南北走向,是怒江和湖论江的分水岭。受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该山东、西坡自然带差异显著。某科考队前往碧罗雪山开展植被考察图示意碧罗雪山主峰的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0. 科考队员发现怒江河谷树木葱郁,而澜沧江河谷则是灌丛广布。推测上述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澜沧江河谷( )
A. 受季风影响,土壤侵蚀强B. 地形封闭,冷空气影响小
C. 受焚风影响,土壤水分少D. 植被稀疏,有机质含量低
11. 科考队员在该山东坡海拔1000~2500米处所见的植被变化,反映该处随海拔升高( )
A. 太阳辐射增强B. 冻土厚度增大
C. 年均气温降低D. 水分条件改善
12. 与澜沧江河谷灌丛相比,该山西坡海拔3600米以上的灌丛( )
A. 因光照充足,垂直结构复杂B. 受大风影响,多贴地生长
C. 因降水丰沛,植株密度较大D. 受气温影响,多肉质叶片
【答案】10. C 11. D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横断山区的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 风坡截留较多的雨水,背风坡少雨,风在背风坡的下沉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怒江河谷树木葱郁,而澜沧江河谷则是灌丛广布,主要原因是澜沧江河谷地处干热河谷,受焚风影响,土壤水分少,C正确。形成树木或灌丛,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跟土壤、气温和有机质含量关系小,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科考队员是在该山东坡海拔1000~2500米处所见的植被栓皮栎,而在1000米以下是灌丛草坡,说明1000~2500米的水分条件改善,适合森林的生长,D正确。太阳辐射增强,蒸发强烈,更不利于形成森林,A错误。该海拔没有冻土,B错误。树木主要取决于水分,不取决与气温,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与澜沧江河谷灌丛相比,该山西坡海拔3600米以上的灌丛海拔高,气温较低,垂直结构简单,A错误。高海拔地区更容易受大风影响,多贴地生长,B正确。高海拔地区降水较少,植株密度较小,C错误。肉质叶片多分布在夏季高温的地区,不是在高海拔地区,D错误。故选B。
【点睛】干热河谷在横断山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按照自然地理水 平带的划分,横断山区中部与南部都属于湿润气候带,而北部属于 高原气候带的温暖和亚热带半湿润一湿润带。可是金沙江、澜沧江、 怒江流域的干热河谷中,一条条河谷,就像在湿润的横断山区中镶 嵌的“干旱带”,景色与横断山区的湿润地区大相径庭。
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协调度用捷夫指数q来衡量。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下左图为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右图为2002-2017年两城市群发展阶段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图判断目前北部湾城市群( )
A. 城镇化速度较快B. 区域经济差异较大
C. 分体系较合理D. 城市体系较为完善
14. 粤港澳与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变化的差异,反映两地( )
A. 自然资源的差异B. 城市人口的差异
C. 产业结构的差异D. 城镇用地的差异
15. 南宁市既是北部湾中心城市,又是该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推断南宁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分工产业是( )
①服装制造 ②电子信息 ③资源开采 ④先进装备制造 ⑤生物医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④⑤
【答案】13. B 14. C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可知,目前北部湾城市群的的q在逐渐增大,且逐渐大于1,说明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中心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差异较大,B正确;不能判断出区域城镇化速度,只能判断出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A错误;分体系不够合理,集聚速度在加速,中心城市发展过快,中小城镇发展较慢,城市体系不够完善,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粤港澳与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变化的差异是粤港澳地区趋向于分散,北部湾城市群趋向于集聚,这反映出两地产业结构的差异;粤港澳地区传统产业向外转移,产业结构逐渐变为三、二、一的结构,北部湾城市群在吸引产业移入,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的结构,C正确;不能反映出自然资源、城市人口、城镇用地的差异,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南宁市既是北部湾中心城市,又是该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由此推断南宁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分工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④⑤正确;南宁市做为北部湾中心城市,不宜承接服装制造,①错误;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不会向外转移,②错误;南宁市不宜发展资源开采这类型的低端产业,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特殊天气类型,一般出现在强寒潮过境2~3天后。下图示意某次倒暖锋过境时亚洲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低压系统的主要成因是( )
A. 山地海拔高故气压低B. 天气炎热对流旺盛
C. 气流被迫拾升成低压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7. 与影响我国一般暖锋相比,倒暖锋的不同点有
①过境地区气温升高②锋前锋后均有降水
③移动方向整体相反④过境地区气压降低(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8. 倒暖锋常常带来降雪天气,图中所示倒暖锋的主要水汽来源是( )
A. 北冰洋B. 鄂霍次克海C. 黄海D. 日本海
【答案】16. D 17. B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图中的低压系统在近海处,而此时陆地高压势力很强,据高压所在的位置可判断是亚洲高压,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海洋降温幅度小,气温较高,所以在图中近海海域形成低压系统,D正确;低压系统在近海海域附近,海拔低,A错误;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气温低,B错误;此低压系统与暖空气被迫抬升无关,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暖锋过境时气温也会升高,与倒暖锋没有不同,①错误;据图示信息可知在锋面以北(锋后)和锋面以南(锋前)都有雨区分布,说明倒暖锋锋前锋后均有降水,而暖锋的降水在锋前,②正确;影响我国的一般暖锋的移动方向是由南向北,而本次倒暖锋锋面移动方向是由北向南,方向整体相反,③正确;倒暖锋和暖锋过境地区气压都有所降低,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
【18题详解】
由材料“东北地区的一种特殊天气类型”结合天气形势图可知,来自鄂霍次克海上空的暖湿气流(倒暖锋的水汽),由北向南输送并与冷空气相遇,产生降水(降雪),B正确;北冰洋距离图中倒暖锋位置过远,水汽来源不可能是北冰洋,A错误;日本海、黄海位于锋面以南,不可能带来水汽,C、D错误。故选B。
【点睛】冷锋过境常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暖锋过境常带来持续性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黄土高原沟道农业是梁峁地、沟坡地、川坝地农业的复合系统,是现代人地关系耦合发展的一种新兴农业模式。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沟道农业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生态系统脆弱程度最低的地形部位( )
A. 梁峁地B. 沟坡地C. 川坝地D. 黄土丘
20. 沟坡地开发特色生态产品的主要自然条件( )
A. 地势起伏大B. 土壤较肥沃C. 降水较丰富D. 光照较充足
21. 从土地整治角度,为川坝地高效化生产提出合理建议( )
①推进土地流转②提高作物产量③推广保护性耕作④改善人居环境
A. ③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19. C 20. A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地形部位最低的川坝地是由坡面流失的表层土淤积而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大,适宜植被和粮食作物生长;由于川坝地地势低平,为汇水区,土壤较湿润,水分条件好,抗旱能力强;川坝地平整,且四周有地形阻挡,风力较小,风力侵蚀土壤作用较小,表土不易被侵蚀。所以其生态系统相对最为优越,生态系统脆弱程度最低。梁峁地、沟坡地、黄土丘的土壤、水分条件均不如川坝地,生态系统脆弱程度较高。综合上述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沟坡地有一定的地势起伏,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开发特色生态产品既因地制宜,又可保持当地水土,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A正确;由上题分析可知,沟坡地土壤肥沃程度较川坝地差,B错误;区域内降水差异小,C错误;梁峁地海拔较高,光照条件好,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推进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川坝地高效化生产,①正确;在耕作面积一定的前提下,提高作物产量要从农业技术提高来实现,不属于土地整治,②错误;推广保护性耕作,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实现川坝地高效化生产,③正确;改善人居环境与川坝地高效化生产作用不大,且改善人居环境不属于土地整治,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土流失的一般治理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生物技术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建坝淤地、修小水库、修建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使水土流失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方法进行治理。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读“世界某区域图”,如果左图所示河流和湖泊均以雨水补给为主,且P地所在水文站测得流量的季节变化比Q地较大。完成下面小题。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
B. R地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S城常年受西风控制
D. S城附近海域可能有寒流流经
23. 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等温线为七月份等温线②图中等温线为一月份等温线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4. 关于P地河谷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③A地位于河谷西岸④B地位于河谷西岸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22 D 23. A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故河流由P流向Q ,A错误;从P地河谷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河流的东岸(右岸) 比较陡,也就是侵蚀岸,由地转偏向力可以断定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材料“P地所在水文站测得流量的季节变化比Q地较大”可知,P地降水季节变率大,应位于40°N以南,属于地中海气候,也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则R地位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S城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C错误;S城位于30°N~40°N大陆西岸,附近海域可能有寒流流经,D正确。故选D。
【23题详解】
据上题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应为七月份等温线,①正确,②错误;湖泊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湖泊水位较低,此时湖泊水位为a,③正确,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根据河谷两侧岩层分布特点,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可以推出为背斜构造,②正确,①错误;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流由P流向Q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东岸)比较陡,左岸(西岸)比较缓,读图可知,A岸较缓,为河谷西岸,B岸较陡,为河谷东岸,③正确,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海陆季节(月份):7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1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
在雨洪过程图中,形心为相应图形的几何中心,可用洪峰时刻和流量形心时刻相对降雨形心的滞后来衡量流域的调节功能。某喀斯特小流域岩层多裂隙,在流域下游发育由泥岩组成的不透水层。一次雨洪过程中,该小流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流量过程差别较大。下图示意该小流域本次雨洪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该小流域本次雨洪过程中( )
A. 地表径流规模更大B. 主要降雨量出现在降水后期
C. 地表径流形心滞后更短D. 地下径流洪峰滞后更长
26. 形成地下径流到形成地表径流期间( )
①地表保持干燥②土壤蓄水量增大③降水量增大④下渗速率恒定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27. 地下径流洪水消退缓慢,主要因为( )
A. 裂隙促进地表径流下渗B. 裂隙内部水分运移缓慢
C. 不透水层上方下渗缓慢D. 不透水层上游蓄水量大
【答案】25. C 26. C 27. D
【解析】
【25题详解】
径流规模可以用径流曲线和底边围合的面积衡量,显然地下径流规模更大,A错误;降雨形心出现在降雨峰值之前,说明主要降水量出现在降水前期,B错误;地表径流形心出现时刻比地下径流早,因此地表径流形心滞后更短。C正确。地下径流洪峰出现时刻比地表径流早,因此地下径流洪峰滞后更短,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形成地下径流到形成地表径流期间虽然没有地表径流,但接受降水补给,地表湿润,①错误,土壤仍然在蓄水尚未饱和,因此未产生地表径流,②正确;由图可知该期间降水量增大,③正确,降水量增大,地表径流为零,地下径流在增大,说明下渗速率在增大,④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地下径流消退后期,地表径流早已为零,不会促进地表径流下渗,A错误;与没有裂隙的岩土体相比,有裂隙的岩土体内部水分运移快,B错误;地下径流自上游向下游移动,遇到下游不透水层阻挡,在不透水层上游蓄积量较大,D正确;退水时这部分蓄积的水缓慢流走,因此主要是不透水层上下游的水文联系,而不是不透水层垂直方向的水文联系,C错误。故选D。
【点睛】径流量为时段流量,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表示径流大小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将瞬时流量按时间平均,可求得某时段(如一日、一月、一年等)的平均流量,如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在某时段内通过的总水量叫做径流总量,如日径流总量、月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等。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方的一项传统民俗,与数九的民俗密切相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每字9画共81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顺序填充一笔。下图分别为“冬至后某日昆仑站(80°S,77°E)全天逆时针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最低点太阳高度为5°)”和“九九消寒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当太阳位于A点时,太阳方位是( )
A. 东南B. 西北C. 西南D. 东北
29. 当日按中国传统民俗,应填充( )
A. 亭B. 垂C. 柳D. 待
30. 20天后,昆仑站的昼长为( )
A. 8小时B. 12小时C. 18小时D. 24小时
【答案】28. A 29. C 30. D
【解析】
【分析】
【28题详解】
此图为南半球极昼区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图中最高点为正北,最低点为正南,太阳视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A点处于最低点之后,处于升起之时,则位于该地东南方向,故选A。
【29题详解】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中当日最低太阳高度为5°,且该日位于冬至之后,可以推知该日太阳直射15°S,75°S和晨昏线相切。冬至到次年春分,时间差90天左右,直射点移动了23.5°,23.5°-15°=8.5°,8.5/23.5*90约等于30,可知此刻大约是冬至后的第30天,一个九是九天,现在是四九,对应九九歌中的“四九”,故选C。
【30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20/90*23.5约等于5°,即20天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5°,20天后直射点大约在10°S,该地最低太阳高度为0°,仍为极昼,昼长为24小时,故选D。
【点睛】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 :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秋分日(9.23)至春分日(3.21):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夜长于昼。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冬至日(12.22)至夏至日(6.2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直射点位置和日期可互相推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大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境内,湖面海拔高度1600余米,面积6300多平方公里,在世界高山湖泊中水深居第一一、集水量居第二,湖水清滋,终年不冻,成为候鸟越冬地,该地已建立野生动物保区。伊塞克湖湖盆是重要的农牧区。
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是上海合作组织重要成员,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吉尔吉斯斯坦以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比较落后。下图是吉尔吉斯斯坦简图。
(1)分析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原因。
(2)简述吉尔吉斯斯坦吸引中国矿业企业投资建厂的有利条件。
(3)说出“一带一路”建设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积极影响。
【答案】(1)冬季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湖泊终年不冻,周边气温适宜;水量大,水质好,河湖中鱼类等资源丰富,利于候鸟觅食;建立保护区,为候鸟提供安全的越冬场所;湖盆农牧区,为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
(2)①(原料丰富)矿产资源丰富;②地租水平低、劳动力价格低;③政府政策支持(国际关系友好);④距中国近,靠近消费市场。
(3)①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科学技术水平提高;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③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④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⑥提高国际地位。
【解析】
【分析】本题以吉尔吉斯斯坦简图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一带一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伊塞克湖北部有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冬季北部山脉阻挡南下冷空气,湖泊终年不冻,周边气温适宜;湖泊面积6300多平方公里,在世界高山湖泊中水深居第一、集水量居第二,水量大,水质好,河湖中鱼类等资源丰富,利于候鸟觅食;该地已建立野生动物保区,为候鸟提供安全的越冬场所;伊塞克湖湖盆是重要的农牧区,为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吉尔吉斯斯坦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原料丰富;经济落后,当地地租水平低,劳动力丰富、价格低;政府政策支持,利于吸引中国矿业企业投资建厂,两国国际关系友好,合作机会多;吉尔吉斯斯坦距中国近,靠近中国消费市场,产品运输距离短。
【小问3详解】
“一带一路”建设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积极影响主要是可以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可以将吉尔吉斯斯坦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利于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改善投资环境;可以为吉尔吉斯斯坦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利于提高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地位。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分水岭盆地(下图)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板块挤压而成的;在该盆地内发育的常流河R向东通过垭口(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后气候转暖,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而R河流量却呈减少趋势并逐渐演变成季节性河流;同期,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平均海拔约2100米,年降水量为120~300毫米,沙丘广泛发育。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冰川消融期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原因。
(2)说明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
(3)大分水岭盆地自封闭以来,盆地底部地表物质中的盐类含量逐渐增加。请说明这些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
【答案】(1)(内力作用)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使大分水岭盆地封闭;(外力作用)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较少;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
(2)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能力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发育差,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堆积空间广阔
(3)地表径流不断从四周将盐分带到盆地底部;蒸发旺盛,地下水蒸发过程中不断将地下的盐分带到表层;降水稀少,盐分难以下渗。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分水岭盆地为背景材料,涉及盆地地貌的成因、沙丘的成因、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知识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地壳抬升使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R河与北普特拉河分离;R河流量减少、并逐渐演变成季节性河流,说明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R河水量较少;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导致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
【小问2详解】
从纬度位置看,大分水岭盆地全年盛行西风,为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气候干燥,水源不足,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发育程度差;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从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盆地内部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堆积空间广阔。
【小问3详解】
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河流无法外泄,地表径流不断从四周将盐分带到盆地底部积累;降水少,蒸发旺盛,地下水蒸发过程中不断将地下的盐分带到表层,使盐分在地表聚集;降水稀少,盐分难以向下出移,淋溶作用弱。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 该地可能是下列哪个地方, 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图中所示为, 决定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新疆发展海鲜陆养的主要目的是, 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 给胡杨林生态补水的最佳时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