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全国通用)重点难点02 文言文对比阅读(五考点五技巧)-专练.zip 试卷 10 次下载
-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全国通用)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专练.zip 试卷 8 次下载
-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全国通用)重点难点04 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专练.zip 试卷 7 次下载
-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全国通用)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专练.zip 试卷 7 次下载
-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全国通用)重点难点06 说明文阅读(六大考点多种技巧)-专练.zip 试卷 7 次下载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全国通用)重点难点01 诗词鉴赏(五大考点)-专练.zip
展开选择两篇材料(课内外各一)进行对比阅读;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是2道试题,分数在
3-6分;从题型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三种,主观题的数量逐年增多,一些地区出
现了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从考查的重点看,集中于词句理解、情景描述、内容
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由考查识记能力向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转化的趋势
比较明显。
诗词鉴赏试题在整个试卷中属于考查的重难点试题。
考点一、描述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设题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题要点】
(1)找意象:从诗中找出描写的具体事物或景物。
(2)析特点:分析景物(或事物)特点,能用恰当的词语加以概括。应记住常见的表现意境的词语,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清……
(3)明情感。理解诗词形象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4)绘画面:紧扣诗句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写出来,一定要突出意象的特点。
【答题格式】
找出景物(事物)+概括其特点+描写画面
考点二、品味炼字。这些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设题形式】
对诗中某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能否改为“某”字?为什么?
(5)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
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十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考点三、赏析名句。关键句或能慨括诗歌主旨的诗句。
【设题形式】
(1)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答题要点】
(1)内容上,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
(2)形式上,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或是表现手法,或是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等。
【答题格式】
这句运用……手法,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地描绘了……,抒发(揭示)了……的情感(哲理)。
考点四、主旨情感。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设题形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要点】
(1)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2)看关键词、句:诗词中往往有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
(3)看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
(4)看题材:每一题材的古诗常常表达相对固定的情感。
【答题格式】
描写了……生活(景物),抒发(寄寓、揭露、赞颂)了……情感(感叹),表达了……感情。
考点五、表达技巧。诗词常用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设题形式】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边达技巧、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情感)?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请从修辞(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诗句)
(4)这首(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题格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某某)特点。表现(突
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建议用时:30分钟)
(2024·湖北·统考一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小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①,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②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③。
【注释】①墟落:村落。②雉(gòu):野鸡鸣叫。③式微:《式微》出自《诗经·邶风》。其中“胡不归”意为“为什么还不归去”。
全诗以写景为主,最后抒情。
1.读到诗中景象,我想说点什么却说不出来,正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所说的:“ , 。”
2.联系《式微》,我明白了诗人的情感从“ ”到“ ”变化的原因。(摘录诗中词语填空)
【答案】1.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2. 羡 怅然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名句默写。
由题干“我想说点什么却说不出来”可知,应填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注意易错字:意、欲、辨。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两句是说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此”指代前八句诗所描绘的田园生活,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式微》出自《诗经・邶风》,其中“胡不归”意思是为什么还不归去。诗人看到万物皆有所归,归得惬意,既羡慕又惆怅,反复吟咏《式徽》,反衬出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寄托归隐田园的心情。故诗人的情感是从“羡”到“怅然”的变化。
(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宋]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③,有节是秋筠④。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北宋1091年苏轼55岁在杭州作。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古井:枯井。这里指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④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 、 的品格。
(2)这首词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送别,词中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与王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何异同?
【答案】3.比喻 对偶 淡泊(不慕名利、高洁) 坚贞(有气节、高风亮节、有节操)
4.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宽慰勉励,以及超然物外、豪放豁达的情怀。
不同点:“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表达了词人对仕宦失意(屡遭贬谪)的淡淡惆怅(慨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详解】3.本题考查词的理解和赏析。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竿。从诗词翻译上看出,这里把“心”比成了古井,把“高风亮节的品格”比成了秋天的竹竿,可判断运用了比喻修辞。上下两句字数一致,词性相对,例如:“古井”对“秋筠”,可判断运用了对偶修辞。
2)作者说友人的心如同古井水一般波澜不起,结合下面的注释可知,友人此时被贬谪,但是友人心境却不受影响,看得出友人不看重这些功名,这里是赞美友人淡泊的品格。结合喻体“秋筠”可知,作者说友人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竿,竹子历来在文人墨客笔下象征着坚贞不屈,由此可知,这是赞美友人的坚贞品格。
4.考查比较阅读。
王诗:句意为,四海之内若有交心的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此句情调豪迈,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它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展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后人在与挚友分别之时,常用此句作为宽慰,作为友情长存的誓言。
本词:句意为,人生就好似一家家旅舍,我也是匆匆过客。此句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展现出词人豪放的性格、达观的人生态度,在旷达之后又隐隐流露出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所以两者的相同点是都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以及超然物外的豪放与豁达。不同点是本词还包含了对仕途的感叹,王诗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 ,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
6.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答案】5. 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6.“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解析】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这一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从简、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暗示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6.本题赏析考查诗句。
第二联对仗,构成对偶的词语分别为“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并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征蓬”“归雁”这两个意象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下面诗句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的假设,这样假设有何用意?
【答案】7.C 8.作者用这样的假设感慨周郎的取胜得益于机遇,曲折表达自己空有抱负而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
【解析】7.考查比较阅读。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A.句意: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乡关”与“愁”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思乡之愁;
B.句意: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赏析:诗人通过想象,赋予明月生命,使之人格化,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C.句意: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赏析:此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写出诗人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包含了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D.句意: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诗人在描写景物中,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雄心,含有深刻的理趣,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故选C。
8.考查诗句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诗句提及“东风”,从反面描摹“东风”的重要的地位: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诗句蕴含了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同时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诗中的“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9.描绘了傍晚山色美好、飞鸟结伴投林的景象,这是一幅悠闲恬静的美好画卷。
10.示例1:不可以。“见”指的是无意中看到,“望”是有目的地观望。“见”更能表现悠然我的心境。
示例2:可以。南山和山气、飞鸟一样,都是“望”中所得,并不是无意“见”到的。“望”字才能前后统一。
【详解】9.本题考诗歌画面。答题时注意要依据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结合诗句意思来分析。
例如: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这里描绘了傍晚的景色,飞鸟回巢的恬静美好画面。
1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而“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此处用“见”便能与之相照应。
(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态美。
D.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
1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1.C 12.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1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C.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此句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随”字写出了山逐渐消失,平野逐渐出现,展现了山到平野的转换,使景物有动态的美感。“入”展现了江水的奔腾而去画面,用流动(转换)的视角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展现的是动态美;“体现山水的静态美”有误;
故选C。
1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怜”的意思是怜爱,是人所有的情感,所以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江水拟人化,“怜”和“送”赋予江水以人的浓厚感情,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3.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14.《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答案】13.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14.[示例一]我推荐古筝。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示例二]我推荐编钟。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解析】1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波浪”指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洪波”指江河湖海水由高到低剧烈流动扬起的滚滚波涛。“波浪涌起”展现的是大海波涛汹涌、澎湃的景象,更能够展现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洪波涌起”比“波浪涌起”更具气势。
14.本题考查诗歌的主旨。
根据乐器的特点与诗文展现的情感主旨来选择即可,如选择编钟,编钟的声音浑厚、庄重;“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实景描写,写观沧海所见;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以及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日月之行……歌以咏志”是虚写,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编钟的声音与诗文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2024·四川泸州·泸县校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注】雍陶(约789~873),字国钧,成都人,晚唐诗人。工于词赋。大中八年(854),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刺史,世称雍简州。
15.本诗一二句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描绘了早春的雨景。请简要说明这两首诗写雨景有何相似之处。
16.有人说该诗“语淡情浓,缠绵掩饰”,请结合三、四句简要分析。
【答案】15.都描写了明丽清新的早春景象,以乐景衬哀情,抒发离愁别绪(或都以春景暗寓离别)。(意对即可) 16.三、四句语言浅白,但却给读者留下想象的广阔空间:客人多次请求留步,而主人总是默默地一程一程地送别。“自缘身是忆归人”一句流露出诗人送别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友人的不舍,更有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1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本诗一二句意为:剑南此时正是腊月前的春景,山中的鸟儿伴着江风细雨让人顿感清新的春天气息。写出了早春时节清新明丽的特点,景色美好。再结合第四句“自缘身是忆归人”,诗人说自己也是在外想家的人,故一、二两句属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表达的是离愁别绪。
《送元二使安西》中一、二句意为: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用早春的春雨和柳树等写出了一种清新明丽的美景,再结合三、四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知也是属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表达的是离愁别绪。
16.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三、四句意为:不要嗔怪我陪你走了这么远,我自己也是出门在外想家的人。“送君行较远”语言简朴平淡,诗人忍不住陪着客人走了一步又一步,越来越远,即使客人多次请求留步,将要嗔怪。原来竟是因为诗人自己也是在外想家的人。“忆归人”三个字情浓缠绵,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对故乡的思念。
(2024·江苏扬州·高邮市校考模拟预测)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感怀①
刘长卿
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
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
愁中卜命看周易,梦里招魂读楚词。
自笑不如湘浦雁,飞来即是北归时。
【注】①此诗应作于作者被贬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之时。
17.首联选取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18.尾联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7.选取“秋风”“落叶”“残花”等典型意象,渲染清冷悲凉的氛围,烘托作者内心的落寞与惆怅
18.尾联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与“湘浦雁”对比,自嘲自己还不如湘浦雁,大雁尚且能够回家,而自己却不能,从而表达了表达被贬失意、前途未卜的优愁和归期无望的痛苦(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详解】17.本题考查理解意象作用的能力。
首联“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这两句是写景,意思是:秋风落叶正忍受悲伤,黄色菊花残花想等待谁。作者选取“秋风”“落叶”“黄菊”“残花”意象,渲染了清冷悲凉的氛围,根据“正堪悲”“欲待谁”可知,“秋风”“落叶”“黄菊”“残花”意象,烘托出作者的惆怅与落寞。
18.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及情感主旨。
尾联“自笑不如湘浦雁,飞来即是北归时”意为:嘲笑自己不如湘浦雁,飞来就是往家回的时候。把自己和“湘浦雁”进行对比,大雁尚且能够回家,而自己却不能,所以这里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及不知何时能回家痛苦;根据“此诗应作于作者被贬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之时”可知,还表达了作者被贬的失意及对未来前途的担忧。
(2024·四川泸州·四川省泸县校考一模)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9.全诗写了哪些意象?
20.请对“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做简要赏析。
【答案】19.本诗用了“水”“杨柳”“马”“春风”等意象(任意答两个) 20.①拟人:春风最爱惜杨柳,殷勤地把它放在手中吹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拂柳的情境,暗含惜别之情。或者:②比喻:诗人用折下的柳枝自喻,并且将送行者比作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吹折柳的情态,表达出诗人难舍难分的情谊。
【解析】19.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意象是指一种客观事物中经过思绪创作出来具备抽象情感的事物形象。诗句“水边杨柳曲尘丝”“惟有春风最相惜”中的意象有“水”“杨柳、春风”。“折杨柳”是乐府歌曲名;且“柳”是“留”的谐音;古代往往在离别时折柳以寄相思。“立马烦君折一枝”中的意象有“马”。
20.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春风最爱惜杨柳,殷勤地把它放在手中吹拂,赋予柳枝和春风以人的情态,在柳枝看来,此时此地,万物之中只有春风最相爱惜,虽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风还是殷勤地吹拂着,可谓深情款款。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本,犹如行人将别。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将送行者比作春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本来是无情的东西,看去也变得有情了,生动贴切,新颖别致,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建议用时:35分钟)
(2023·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一去②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③曙色动危旌④。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⑤,论功还欲请长缨⑥。
【注释】①蓟门:唐朝屯兵之地。②燕台一去:一到燕地。③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④危旌:高扬的旗帜。⑤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⑥请长缨:缨,绳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1.请赏析【甲】诗三四句中的“钟”和“割”这两个字的妙处。
2.两首诗都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请结合两诗的最后两句内容,说一说两位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2.【甲】诗结尾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对泰山高大雄伟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乙】诗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
【解析】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钟”有“聚集、汇集”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割”有“割断”之意,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的形象。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情感主旨。
【甲】诗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本句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将泰山与众山进行对比,凸显出泰山巍峨高大,然而作者不惧艰险打算登上泰山之巅,表现了诗人不怕艰难险阻,敢于攀登绝顶,志向远大,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乙】诗结尾两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意思是: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联系注释“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请长缨:缨,绳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可知,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运用典故表现了自身也能够像班超一样投笔从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也希望像终军一样平定边患,实现抱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023·贵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①
[宋代]曹组
水上落红时片片,江头雪絮飞缭乱。渺渺碧波天漾远。平沙暖,花风一阵萍香满。
晚来醉著无人唤,残阳已在青山畔。睡觉②只疑花改岸。抬头看,元③来弱缆风吹断。
渔家傲
[宋代]净端
斗转星移天渐晓,蓦然听得鹈鹕叫,山寺钟声人浩浩。木鱼噪,渡船过岸行官道。
轻舟再奈④长江讨,重添香饵为钩钓,钓得锦鳞船里跳。呵呵笑,思量天下渔家好。
【注释】①两首词均选自《全宋词》。②觉:醒。③元:同“原”。④奈:怎奈,无奈。
3.下列情境在两首词中都出现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B.落英缤纷
C.船行江上D.人声鼎沸
4.两词都表现了人物心境的变化。请你参照第一首词的分析示例,分析第二首词中人物心境的变化。
示例:第一首词中人物酒醉酣睡,是轻松;醒来之时风景改变,是疑惑;明白风吹缆断,是恍然大悟。
【答案】3.C 4.第二首词中人物钓鱼至晓,突闻声音喧扰,是烦躁;换地添饵重钓,是无奈;钓的鱼儿船里跳,是兴奋;呵呵笑,思量渔家好,是满足。
【解析】3.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
第一首词的意思是:水面上漂浮着不时坠落的片片红英,天空里飞扬着雪花般的散漫柳絮。启眼望去,碧波荡漾,远浮天际;平地沙面也被春阳晒得暖烘烘的;江风还送来芳馥袭人的苹花香气。这位渔民大概是把鱼卖掉以后,取下几文钱买了二两烧酒慰劳自己,好一阵子才醉醺醺地准备放船回家。谁知上船倒头便睡,也没个人来唤他,直睡到天色将晚,太阳早落在半山坡了。他分明记得泊船时岸边原有开着的花,现在却不见了。抬头仔细一看,原来不是花被移走改了岸,而是自己年久失修的弱缆被风吹断,让船儿在江上自由漂荡着呢!
所以第一首词出现的情景有:夕阳西下、落英缤纷、船行江上。
第二首词的意思是:拂晓时分,晨曦微现,月亮星辰逐渐暗淡,忽然听见远处传来鹈鹕的鸣叫。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人声鼎沸。听着木鱼发出的声音,撑着船从官道渡过。乘一叶扁舟,垂钓长江水面。风平浪静,波澜不惊,鱼饵清香飘散,引得鱼儿纷纷上钩。眼见收获满满,鱼虾满篓,不由高兴得哈哈大笑:还是做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渔夫好啊!
所以第二首词出现的情景有:船行江上,人声鼎沸。
所以两首词中都出现的情景是:船行江上,故选C。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情变化。
这首词写的是渔人,即渔翁的生活。夜钓的生活独具魅力,天亮后人声喧动,但只要有良好的心态,钓翁很快又能获得旷达的胸怀和充分的心理满足。
根据“斗转星移天渐晓”可知,渔翁夜钓到天亮,而天亮后“鹈鹕叫”“山寺钟声人浩浩”忽然听见的鹈鹕叫声和山里寺庙传来的敲钟声以及前来祭拜的人发出的嘈杂声音,让他觉得连敲木鱼的声音都是“噪声”,心情也是烦躁的;从官道穿行而过,换了个地方,只能长江上乘着轻舟去垂钓,一个“奈”字,体现出渔翁的无可奈何。“重添香饵为钩钓,钓得锦鳞船里跳”,重新添了鱼饵后,引得鱼儿纷纷上钩,鱼多得都往船上跳了,所以此时渔翁的心情是高兴,愉快的。最后发出感叹“思量天下渔家好”,想来想去,还是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渔夫好啊,体现出渔翁对自己有限自由生活的满足之情。
据此作答即可。
(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苏武
李白
苏武①在匈奴,十年持汉节②。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③。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④。
渴饮月窟⑤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⑥别。
泣把李陵⑦衣,相看泪成血。
【注释】①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②十年持汉节:“十年”指苏武被扣押在匈奴前后共十九年,“汉节”指表示汉朝使节身份的符节。③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修建的御苑:“书札”指书信:西汉朝廷假借在上林苑收到了苏武的白雁传书,以此要求匈奴放还苏武等人。④绝:毫无希望。⑤月窟:指极寒之地。⑥河梁:桥梁。⑦李陵:西汉名将,出击匈奴时战败投降;曾劝苏武投降,没有成功。
5.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写苏武被扣押匈奴十九年,始终不辱使命。表现了苏武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
B.“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写苏武找到了和家人联系的方法并经常“白雁传书”。不仅体现了苏武行事之周全,也表达出他思乡之迫切。
C.“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描绘了环境和天气的恶劣,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D.“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写出归途之遥远,同时也表达出苏武对生活多年的漠北产生了依依不舍的情感。
6.请你说出对“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中“苦”的理解。
【答案】5.A 6.①边地环境恶劣之苦; ②归乡无望之苦
【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B.“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意思是他利用白色大雁传信息,飞到了汉武帝的上林苑。再结合注释“西汉朝廷假借在上林苑收到了苏武的白雁传书,以此要求匈奴放还苏武等人”可知,“苏武找到了和家人联系的方法并经常‘白雁传书’”错误;
C.“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意思是渴了就饮用寒冷的冰窖水,饿了就食用天上的飘雪。是写苏武的艰苦,“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错误;
D.“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意思是终于在汉武帝的关怀下,苏武可以从遥远的漠北回归长安了,他和李陵临河诀别,怆恻心欲绝。是写和李陵的依依不舍,“表达出苏武对生活多年的漠北产生了依依不舍的情感”错误;
故选A。
6.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意思是:他在遥远的北方牧羊,艰苦万分,回归家乡的心如同西落的太阳,几乎要绝望。“牧羊边地苦”写出边地环境恶劣之苦,“落日归心绝”写出归乡无望之苦。
(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①。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②。
[注]①腐儒:迂腐不明事理的读书人。②“古来”二句意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的智。
7.诗歌常常借助富有特征的景物表达情感。本诗颔联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均借“云”“月”抒怀。请依据诗句,完成下表。
8.杜甫为什么自称“腐儒”,又言“心犹壮”?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①片云 ②孤月 ③孤寂(或羁旅之悲,意对即可) ④喜悦(或思乡)
8.“腐儒”是杜甫对怀才不遇的自嘲(或不平、怨愤、自负、自谦):“心犹壮”表现杜甫处境艰难(或年老多病、孤独、漂泊他乡等)却仍忧国忧民(或心系国家、壮心不已、顽强不息等)。
【详解】7.本题理解诗歌的意象与情感主旨。
根据颔联“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可知,在夜晚,看着天上的云朵和明月,自己想要和云朵一起飘浮着,与月亮一同悬挂在天边。杜甫诗中的意象应该是“片云”“孤月”,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感慨自己的孤寂,诗人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洁。
结合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可知,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诗人通过“层云”“明月”的意象,表达的是自己外出远游的喜悦与思乡的心情。
8.本题理解诗歌的情感发表看法。
结合首联可知,“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饱含着无限辛酸,“一腐儒”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结合颔联可知,诗人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洁;结合颈联可知,“心犹壮”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结合尾联可知,“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结合全诗可知,杜甫此时漂泊在外,壮志难酬,因此“腐儒”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自嘲,写出诗人的困顿心境。但是他对此并不甘心,所以又说“心犹壮”,诗人忧国忧民,还是渴望能够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霁夜
孔平仲
寂历①帘栊②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③。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释】①寂历:寂静。②帘栊:窗帘和窗户。③戍墙铃:一种铃铛。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给人以清爽之感,表达诗人喜悦之情。
B.首联从寂静的夜色写起,接着以戍墙铃的铃声与之映衬,更显得清寂。
C.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月亮被云笼罩的朦胧景色。
D.颈联调动多种感官来写夜景,如秋声堕叶是听觉,月夜飞萤是视觉。
10.有人说,本诗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将时间向前、向后进行了延展,扩大了诗歌容量。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9.C 10.示例:本诗颔联“狂风送雨”,是回忆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尾联是虚写,由霁夜想到明朝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这种时间的延展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C.有误,颔联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这狂风暴雨和诗人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便加强了雨过天晴的切身感受。此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故选C。
1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霁夜”,这里是指雨霁之夜。在作诗手法上,诗人更是别出心裁,为了更好地创造意境,不仅将时间延展了,而且将顺序交叉着。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而是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诗中画面相对独立,而时空转换又为复杂。诗人将过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合一体,读者体会这种跳越而感受得更真切丰富,诗篇本身也随之扩大了容量,避免了板滞平直。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的开头却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看夜色在前,而梦觉在后,这是一种倒叙;颔联出句又先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景色,又是一种回叙;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仍然是回叙;末联由夜推想到朝,悬想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回叙霁前的风雨和推想第二日的山色。这种时间的交叉和延展,不仅避免了平直,而且扩大了容量。
据此分析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遥碧亭
杨杰
幽鸟①无心去又还,迢迢②湖水出东关③。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④。
[注]①幽鸟:鸣声幽雅的鸟。②迢迢:水流绵长的样子。③东关:关隘名。④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日暮云还,恋山不动,远望如山外又添一山。
1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1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答案】11.第一问:幽鸟、湖水、暮云、重山等。
第二问: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和闲适自得之情。 12.示例:比我更喜欢这湖光山色的,是暮云,它悠游、低回、停驻,在山的后面呆呆地依偎成了一重温柔的新山。
【解析】1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分析。
第一问:结合“幽鸟无心去又还,迢迢湖水出东关。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句可知,写了幽鸟、湖水、暮云、重山等。
第二问。这首诗的大意是:从幽深林中无心飞去的鸟儿,不知为什么又飞了回来。但见茫茫碧绿湖水,远远地流出东关之外。也许是暮云留恋这秀丽的青山,在山边不再飞动,远远望去,好像是山外又添青山一重。暮云本无情,诗人却想象其有情,不然为何不飞动呢?把轻浮流动的云写得如此深沉凝重,别有一种韵味。幽鸟去又还,暮云飞不动,这些景物都富有人情,从侧面烘托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闲适自得之情。
1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句的意思是:也许是暮云留恋这秀丽的青山,在山边不再飞动,远远望去,好像是山外又添青山一重。夕阳落山,暮色渐重。天边的云彩好象留恋这美丽的晚景似的纹丝不动,在那远山之外似乎又增加了一层山峦一般。诗句描状暮色中的白云。暮云本无情,诗人却想象其有情,不然为何不飞动呢?正因其不动,才会有后句,使人错认是一层远山。把轻浮流动的云写得如此深沉凝重,别有一种韵味。从后句又可看出云在天边地平线上不高之处悠游、徘徊,其形状起伏不平,仪态万千,像一重新的山一样。
篇名
景物
情感
云
月
《江汉》(杜甫)
①
②
③
《渡荆门送别》(李白)
层云
明月
④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全国通用)重点难点06 说明文阅读(六大考点多种技巧)-专练.zip: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全国通用)重点难点06 说明文阅读(六大考点多种技巧)-专练.zip,文件包含重点难点06说明文阅读六大考点多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重点难点06说明文阅读六大考点多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全国通用)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专练.zip: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全国通用)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专练.zip,文件包含重点难点05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重点难点05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全国通用)重点难点04 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专练.zip: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全国通用)重点难点04 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专练.zip,文件包含重点难点04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重点难点04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