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51093/0-17116690609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51093/0-17116690609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51093/0-17116690610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展开课前思考:
1、如何让学生知道度量的意义,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到统一度量的必要性。
2、怎样让学生在认识厘米、建立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长度的同时,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量感,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
3、如何让学生从学习厘米的活动中,认识测量本质,积累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古人计数单位,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验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为培养学生量感打下基础。
2、在经历认识厘米、制作厘米尺的的基础上,会用直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
3、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理解测量长度的本质。
教学准备:
直尺、1厘米小棒、学习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播放故事视频
古人利用一庹、一拃、一个脚长测量大石头。
(1)都是这块石头,为什们量出的结果却不同?
(2)如果用古人的方法来量一量大家的课桌长度,你会选哪个来量呢?为什么?
(3)学生用拃各自测量课桌的长度,出现多个不同答案。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还是不一样?该怎么办?
2.引出课题: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两次“量”,即古人的“量”和学生用拃“量”同样长的课桌,产生的结果不同,让学生在测量、对比、思考中发现在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只有统一测量标准,才能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
二、 多种方式建立1厘米表象
1.观察1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轻轻地捏住蓝色小棒,看看1厘米有多长。再把小棒抽出来,这样,两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2.想象1厘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验证1厘米
学生用手快速比划1厘米,再用小棒进行调整。
4.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食指的宽度、钉书钉的长度、田字格的宽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依据1厘米的黄色小棒,通过观看1厘米、想象1厘米、比划1厘米、验证1厘米、在身边寻找1厘米等操作和体验活动,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正确而清晰的1米的表象。】
三、探索交流,体验尺子的生成过程
1.认识几厘米
教师出示木条,让学生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木条的长度。
操作要求:
(1)用1厘米小棒量一量木条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长。
(2)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以及量的结果。
2.自主探究
3.汇报展示
①没做标记的②做标记的③标数字的
(1)体验做标记的好处
这些标记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演示,有了这些标记,我们就可以数出摆了几个1厘米。
(2)体验标数字的好处,并明确数字的意义
这根木条上不仅做了标记,还标了一些数字。这个方法好吗?好在哪?
有了数字,我们一眼就看出有几个1厘米,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小结:现在,它是不是就像是一把工具尺?同学们,真了不起,古人用一千多年才发明的尺子,你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就创造出来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学生用1厘米小棒测量木条的活动,初步感悟度量的本质,并且在自主测量、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边量边用短竖线做记号、标数字这些非常好的方法,为学生“创造”直尺提供了机会。】
四、动手操作、使用尺子
1.认识尺子
(1)尺子上的短线和长线叫做刻度线。
(2)刻度0表示测量的起点。
(3)厘米的英文缩写cm。
2.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1)你能从尺子上找到的1厘米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明确不同尺子的1cm的长度一样
老师和你们的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生讨论并验证。
小结:1厘米是国际统一标准,全世界的1厘米都一样长。
(3)除了1厘米,你还能再尺子上找到几厘米?说一说。
3.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2)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说明如何测量。
(3)小结测量步骤:一放平、二对0、三读数。
4.断了的尺子还能量吗?怎样量?
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从0刻度量起,量到几就是几厘米。当尺子不完整时,以任意一个数字为起点,用终点数字减去起点数字,就等于线段长度。
5.用尺子画出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1)展示学生作品。
(2)指出问题没标端点,进行订正.
(3)在线段上标好长度5厘米。
五、巩固训练
1.蜗牛赛跑
森林里正在举办一场运动会,一起来看看这三只蜗牛谁跑得快。
小结:比8厘米长大概是8厘米,比8厘米短也大概是8厘米,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看成大约8厘米。
【设计意图:学习大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断尺测量
这把尺子断了,刻度也不全,大家可以用它直接测量出哪几种长度呢?
【设计意图:以0/1/4/9刻度为起点测量,培养学生归纳寻源头的做题思维】
六、归纳总结
1.本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量”的学习过程。
2.如果让你再来测量我们的课桌,你会怎么做? 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它与“厘米”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教后反思】
1.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发现对于同一个物体,所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出的结果也不一致。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促使思考:都是用一拃量,量出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体会到统一度量工具的必要性。
2.在操作中初步形成量感
教师借助1厘米小棒的学具让他们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通过比划、想象和找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等操作活动,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尺
经历测量木条的长度这一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基于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建构出一把工具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厘米_苏教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厘米_苏教版,共5页。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体会感悟,自主探究,利用尺子画线段,渗透估算思维,课后延伸,总结全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用厘米量和画,延伸拓展,分享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