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52006/0-171169104374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52006/0-17116910437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52006/0-17116910437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展开课前思考:
1.如何建立角的几何模型,如何把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自由切换,做到准确认识角的特征。
2.如何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如何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能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牙签、毛线、白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应给学生分好小组,桌面整洁,然后分发小信封,强调注意事项。】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三角板和五角星图片,说说为什么叫三角板和五角星?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生活中的角。
3、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角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学上的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三角板和五角星出发,唤醒“角”,从这里埋下角要尖尖的这一特征的伏笔,然后通过找出我们身边的角,让学生感受角无处不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认识角。】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悟角的概念。
(1)师准备一个信封。里面有两根牙签,一根毛线,一个活动角,一张白纸。四人为一小组。请小组长分别发给小组内的同学,每个人一种。
(2)每个组员单独创造你心目中的角。
(3)创造完后,四人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说你是怎么创造的?理由是什么。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拍照)
(4)师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图片
预设答案:
a.毛线组
b.牙签组
C.画画组
(5)师画角,学生闭眼想象角的样子。
(6)教学角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
师生小结:角有两条直直的边和一个尖尖的顶点。(边指边说)
(7)练习巩固:
数一数,每个图形里共有几个角?
2、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请四位同学上台展示你搭好的活动角。(生举着活动角上台展示)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角的大小不一样。
生:角的方向不一样。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出示动画人物熊大和熊二的争议,判断哪种说法正确。
熊大: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熊二: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3)播放视频,和同桌说一说你支持谁的说法。并借助活动角说明理由。
(4)师生小结: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判断练习,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第一组
第二组
生:我通过观察发现第一组的红角大蓝角小,因为红角两边张开的大,而蓝角两边张开的要小。
生:第二组角一样大。所以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是无关的。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创造心目中的角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把头脑中角的表象再现出来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角的本质的认识。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利用动画人物熊大熊二的争议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通过观看学生视频以及师生演示活动角,体验活动角的变化,让学生多种感官来感受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回顾总结、拓展提升
1、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如果你是角,你计划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
2、拓展提升:如果学校要建造滑滑梯,你建议选择哪一个?
生:我选择第二个,因为第二个最安全。第一个太平缓了,滑起来没意思。第三个太陡了,不安全。
师:真不错!那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看看,3号它为什么就导致不安全呢?
生:因为地面和滑道形成了角,如果角越大,坡度就会越大,就越陡;反之,角越小,就越平缓。
师:原来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足球射门,打台球等,要想命中率高,都和角的大小有关。所以学习数学还是很有价值的!
3、播放视频,欣赏生活中的角
【设计意图:利用回顾小结,使学生反思本节课的所学内容。通过拓展提升题以及欣赏生活中的角,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领悟和欣赏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后反思】
《认识角》是一节关于角概念建立的课,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让学生认识角,但是对于角的特征,学生是既了解又模糊,了解的是角的大概意思,模糊的是角的具体特征。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是感知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个知识点是非常抽象的,必须通过学生全身心的参与,用多种感官来感受角的大小。所以本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了活动教学思想,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要有动手操作的过程,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在课的结束阶段把孩子的视线拉向生活,以如何选择滑滑梯为例以此促使孩子深刻体会到角的知识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并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心理趋向。从生活中的角,到研究数学上的角,最后再到角的应用,层层深入,步步提升,寻求数学知识的本质,让思考真正发生。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七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a href="/sx/tb_c9684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七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a>,共7页。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a href="/sx/tb_c9684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导入,活动探究,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二年级下册<a href="/sx/tb_c9684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想想做做,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