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疆阿图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2_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疆阿图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2_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1页
    新疆阿图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2_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2页
    新疆阿图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2_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疆阿图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2_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阿图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2_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7小题,满分34分)
    1. 下图中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
    A. 西北、东北、正西B. 西北、西北、西南
    C. 西南、东北、西北D. 东北、西北、西南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方向的判读。
    【详解】①图中,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说明极点为北极,A点所在经线在B点所在经线西侧,又因为A点更接近北极点,所以A点位于B点的北侧。综上A点在B点的西北。②图中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说明极点为南极。A点所在经线在B点所在经线西侧,又因为A点离南极点更远,所以A点位于B点的北侧。综上A点在B点的西北。③图中,在B点画出与指向标平行的四个方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A点在B点的西南。综上,正确答案为B,ACD错误。
    【点睛】在进行方向判断时,有经纬网的根据经纬网进行判断,若没有经纬网,则根据指向标进行判断,若没有指向标,则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
    2. 牛轭湖主要形成于( )
    A. 河流中上游山区B. 河流下游的三角洲C.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D. 河谷阶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轭湖的形成是指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因此牛轭湖主要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河曲发育地段,C正确;河流中上游山区,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河道比较平直,流水下切侵蚀强烈,河曲不发育,不易形成牛轭湖,A错误;河流下游的三角洲地区位于河流入海口,入海口处河道宽阔,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不是河曲地貌,不易形成牛轭湖,B错误;河谷阶地是地壳抬升过程中形成的地势较高处,不会形成牛轭湖,D错误。故选C。
    北京时间2019年6月17日23时36分,在四川宜宾市珙县(北纬28.43度,东经104.77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本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地壳中B. 上地幔中C. 下地幔中D. 地核中
    4. 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
    ①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大的地方②身处楼房,应迅速用绳索下楼逃生
    ③在家可躲在坚固的家具旁、墙角或卫生间④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牌、霓虹灯架等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3. A4.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宜宾市珙县,震源深度为16千米,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所以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中,A正确,BCD错,故选A。
    【4题详解】
    地震发生时,在家应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注意保护好头部。由于地震发生历时短,破坏力大,身处楼房,绝对不能迅速用绳索下楼逃生,①②错,③正确;地震发生时,走在街上要尽量远离高层建筑、广告牌、霓虹灯架等,以免发生危险,④正确。故选D。
    【点睛】地震发生时应注意的事项:①最可靠的自救方法:伏地、遮挡、手抓牢;②将门打开,确保出口;③不要慌张地向室外跑(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坠落易发生危险);④若身处户外要保护头部避开危险地带;⑤不可利用电梯逃生;⑥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⑦远离山边、水边等危险地等。
    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天坑发育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层断裂发育②石灰岩层厚度小③岩层较为平缓④地下河水浅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6. 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会促使流水对岩石( )
    A. 溶蚀、冲蚀增强B. 溶蚀减弱,冲蚀增强
    C. 溶蚀、冲蚀减弱D. 溶蚀增强,冲蚀减弱
    7. 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堆积物的( )
    A. 冲蚀作用B. 溶蚀作用C. 搬运作用D. 堆积作用
    【答案】5. A6. A7.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天坑发育的基础为裂隙发育,然后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发生侵蚀作用,而天坑的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说明当地石灰岩厚度大,①对、②错。图中岩层层序界面看,比较平缓,容易被侵蚀,地下河水的深浅与天坑发育无关,③对、④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由于巨量崩塌物的堵塞,使得流水流速增大,水位升高,溶蚀和冲蚀作用增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从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层中,受流水溶蚀作用,然后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于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所以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堆积物的搬运作用,C正确;冲蚀作用,溶蚀作用对岩石起到破坏剥落作用,AB错误;天坑的形成是对堆积物的搬运,而非堆积作用,D错误。故选C。
    【点睛】外力侵蚀作用地貌: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V”形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 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地貌。
    2021年5月21日,九江市某中学高二学生前往美丽的庐山西海进行了一场研学之旅。同学们发现,这里的岩石多为沉积岩,而且不少岩层呈倾斜状态。在其中一处沉积岩石壁上有不少圆球状的石头似乎将要离体而出,岩壁下方散落着很多椭圆的石块,当地人称之为“石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岩层呈倾斜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运动B. 岩浆活动C. 物质堆积D. 风化侵蚀
    9. 导致“石蛋”从岩壁中脱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侵蚀作用B. 沉积作用C. 搬运作用D. 风化作用
    【答案】8. A9. D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这里的岩石多为沉积岩,岩层呈倾斜状态,主要是受地壳水平挤压的影响,A正确;岩层这种倾斜状态与岩浆活动以及风化侵蚀等无关,BD错;物质堆积形成堆积物,并不会使岩层呈倾斜状态,岩层的这种状态主要受内力作用的影响,C错。故选A。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沉积岩石壁上有不少圆球状的石头似乎要离体而出,岩壁下方还散落着很多椭圆的石块,这些石块从岩壁脱落,主要受外力风化作用影响,D正确;侵蚀作用可能加速了石块的脱落,但不是石块从岩壁脱落的主要外力作用,A错;与沉积作用无关,B错;搬运作用是借助外力将脱落的物质搬运到更远的地方,与搬运作用关系不大,C错。故选D。
    【点睛】风化作用是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岩石遭受破坏,产生裂隙从而形成松散沉积物,侵蚀作用是在冰川、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对岩石或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的作用;搬运作用是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外力(风、流水、冰川等),从一个地方移动至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在搬运的过程中,若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堆积地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平原形成的主要内力作用过程是( )
    A.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地层俯冲隆起
    B. 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地层褶皱凹陷
    C.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地层水平错断
    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地层断裂陷落
    11. 平原北部河流密度高于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受中纬西风影响大,且蒸发较弱
    ②地势更为低平,多地表径流汇集
    ③受寒流影响大,水汽来源较充足
    ④与海湾相连,海水倒灌补充水源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12. 该地盛产果蔬,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 全年热量充足,冬季不结霜B. 降水总量丰沛,全年湿度大
    C. 风沙灾害较少,无大风天气D. 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答案】10. D11. A12. D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由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图示平原位于美国西部高山区的山间谷地,形成的内力作用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地层断裂陷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示地区位于北纬30°~北纬40°的大陆西岸,北部受中纬西风影响大,降水多,且北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由图示可知,南部地势较高,北部地势更为低平,因此多地表径流汇集,①②正确;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而且平原西部有山脉阻挡,因此洋流不会给内陆地区带来充足的水汽,③错误;平原东侧山脉海拔较高,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河流最终注入海湾,不能由海水倒灌做为补充水源,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盛产果蔬,D正确;冬季温度较低,因此不是全年热量充足,A错误;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气候较干燥,B错误;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且有海陆风和山谷风等的影响,该地大风天气日数较多,C错误。故选D。
    【点睛】美国农业特点 :1、首先美国农业属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良种化。这种农业的优点为:生产效率高,产量大;缺点为有时生产过剩。2、其次农业地区生产的专门化为美国农业的另一大特点,其优越性表现: (1)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地区优势; (2)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3)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 )
    A. 石钟乳B. 石笋C. 石芽D. 峰林
    14. 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 )
    A. 流水的搬运作用B. 流水的冲积作用C. 流水的溶蚀作用D. 冰川的刨蚀作用
    15. 典型的喀斯特淀积地貌形态有( )
    A. 石芽、漏斗、落水洞B. 石钟乳、石笋、石柱C. 天生桥、石林、洼地D. 溶洞、地下河、峰丛
    【答案】13. D14. C15. B
    【解析】
    【13题详解】
    峰林是基部断续相连,群峰林立的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簪山”地貌类型是峰林,D正确;石钟乳和石笋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溶洞中,AB错;石芽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壑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起部分,C错。故选D。
    【14题详解】
    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石林→峰林、峰从→孤峰→残丘,溶沟→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C正确、ABD错。故选C。
    【15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及地下暗河、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中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等是流水的淀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石林→峰林、峰从→孤峰→残丘,溶沟→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 地下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地下河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但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是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的。
    研究地球深部的挑战性在于缺乏直接的观察,天然地震提供了探索地球内部结构的一种手段。火山和岩浆的起源在解释地球的历史中承担了关键的角色。下图示意地球第一阶段的原始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阶段的地球属于的地质年代是()
    A. 太古宙B. 元古宙C. 古生代D. 中生代
    17. 此时期的海底火山锥物质可能来源于()
    A. 地壳B. 上地幔C. 核-幔边界层D. 铁核中心点
    【答案】16. A17. C
    【解析】
    【16题详解】
    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阶段为27亿年前,因此地球处于太古宙,故A正确,排除BCD答案。答案选择A。
    【17题详解】
    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显示海底火山锥的物质主要来源于科马提岩浆,而科马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核与地幔的交界地带,因此海底火山锥物质来源于核-幔边界层,故C正确,ABD排除。答案选择C。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火山喷发物质主要为岩浆,来源于地壳中的第二层,也就是地幔,在上地幔的上部,物质主要为熔融状态,被称为软流层。
    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满分66分)
    18. 读“我国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 图中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_____。
    (2)①处地质构造为_____,在地形上成山岭的原因是________。图中②③处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是_____。
    (3)在流水作用下,图中乙、丙、丁处依次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
    (4)丙丁两个水文站测到河流径流曲线更平缓是_____。
    【答案】(1) ①. 海陆间循环 ②. 雨水补给
    (2) ①. 向斜 ②.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成山岭 ③. ②
    (3)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 (4)丁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背斜和向斜、河流地貌和水文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为海陆间的水循环。根据图中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可推断出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补给。
    【小问2详解】
    ①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成山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图中②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
    【小问3详解】
    乙、丙、丁分别位于河流出山口、中下游和入海口,受河流堆积作用,分别形成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小问4详解】
    丙、丁之间有湖泊,湖泊对其下游河段的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其季节变化减小,因此丁处河流径流曲线更平缓。
    19.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其对应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人类通过_______________(措施)来调节③环节水量的时间分配。
    (2)甲处地貌为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于河口附近乙处往往形成____________地貌,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作用。如图示地区为北半球,则未来该地会和________(北侧、南侧)的大陆连在一起。
    (4)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___________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答案】(1) ①. ③ ②. ① ③. 修建水库
    (2) ①. 谷地 ②.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
    (3) ①. 河口三角洲 ②. 流水沉积 ③. 南侧(4)A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区域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地貌类型的判断及成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其对应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③地表径流(对应百川东到海)、 ①水汽输送(对应复西归);水库可以在汛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地表径流,故人类通过修建水库来调节③环节水量的时间分配。
    【小问2详解】
    甲处地形表现为中间低四周高,故其地貌为谷地,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故该处地貌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性脆弱、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小问3详解】
    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所以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河口三角洲,其成因是流水沉积作用。如图示地区为北半球,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则右岸侵蚀,左岸沉积,未来该地会和南侧的大陆连在一起。
    【小问4详解】
    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主要影响地势高低,从而影响河流的流向,A正确;含沙量、汛期、流量主要由外力作用影响形成,故B、C、D错误。故选A。
    20.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M处能否勘探到石油?____。图中M处地貌为____,其成因是_______。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___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岩。
    (3)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该处洋流性质为_____,对沿岸的气候起到_____的作用。
    (4)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通过______风(风向)输送到陆地水汽最多。
    【答案】(1) ①. 不能 ②. 山地 ③.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受侵蚀反而成山
    (2) ①. 海陆间水循环 ②. 岩浆岩(喷出岩) ③. 沉积岩
    (3) ①. 暖流 ②. 增温增湿
    (4)东南风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地质构造和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水循环、洋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文材料获取地理信息,结合所学地理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图中M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不能勘探到石油。从地表形态来看,M处地貌是山地,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变得坚硬,不易受侵蚀反而形成山地。
    【小问2详解】
    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海陆间水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岩浆岩或叫喷出岩受外力作用,可转化为②处的沉积岩。
    【小问3详解】
    根据洋流 的分布规律,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该处洋流性质为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小问4详解】
    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通过东南风输送到陆地水汽最多。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做了一次长途旅行,他的日记中写道:
    7月10日,天气晴,我在云南昆明看石林(下左图)………
    7月15日,天气晴,我在四川游览峨眉山…….
    7月21日,天气阴,我到了首都北京,北京人说2011年的今天可以在北京看“海”(下中图)……
    7月25日,天气晴,我在三江平原看到了连片的水稻田………
    材料二 下左图为“某同学游览线路图”,右图为“山地自然带分布图”。
    (1)该同学在旅途中发现越往北,白昼时间越________(“长”或“短”),该线路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峨眉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类似于图中的________图(“甲”、“乙”、“丙”或“丁”)
    (2)石林是喀斯特地貌的精华,主要由石灰岩构成。该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
    (3)下列水循环环节与2011年北京城市内涝形成原因相关的有( )
    A.地表径流减少 B.下渗减少 C.蒸发增大 D.降水增多
    (4)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
    【答案】(1) ①. 长 ②. 从赤道到两极 ③. 乙
    (2)流水侵蚀##流水溶蚀
    (3)BD (4) ①. 湿地萎缩(或沼泽地面积减少) ②. 退耕还湿(或建立湿地保护区、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同学的一次长途旅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城市内涝的成因、东北沼泽地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旅游是在夏季(7月份),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越向北昼越长;由南向北热量条件减弱,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峨眉山地处四川盆地,山麓地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所以图乙是峨眉山的垂直自然带。
    【小问2详解】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该地貌形成的条件是岩石(比如石灰岩)的透水性;流水的溶蚀作用和流水的流动作用强。故石林是石灰岩被流水溶蚀形成的。
    【小问3详解】
    当时降水强度较大,来水量多;北京市由于硬化地面广,不利于雨水下渗,地表径流多,导致城市内涝,故BD正确;地表径流少不利于发生地表积水,蒸发增大也会造成地表径流减少,故排除AC。
    【小问4详解】
    三江平原目前主要是开发湿地,导致湿地萎缩或沼泽地面积减少,建国初期,三江平原湿地面积约为534万公顷,但随着人口和经济增长,大规模的开发、过度利用现象严重, 三江平原现余湿地面积45万公顷左右,仅为当初的8.45%,生态功能受到严重损毁,对我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均形成重大威胁。解决的措施是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2.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发生了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 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 拉萨B. 乌鲁木齐C. 上海D. 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目前主要依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乙图中A为________波,B为________波。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________(界面)。说出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________。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泸州市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填字母和圈层名称),地震发生时,震区居民的感觉是_________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答案】(1)A(2) ①. 横波 ②. 纵波
    (3) ①. 莫霍界面 ②. 从西北向东南(自西向东)递减 ③. C地壳 ④. C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21年泸县地震为载体,考查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特点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拉萨处地壳最厚,地震波传播到地表所用的时间最长,而其他三个地点的地壳比拉萨处要薄,传播用时会短,因此A正确,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故选A。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A波传播速度要比B波慢,根据所学,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因此推断A为横波,B为纵波。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2_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2_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钦州市2022_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2022_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阿图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阿图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