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冲要条件导学案
展开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特别提醒】
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理解:
(1)对“推出”的正确理解:对于命题p:∠A=30°,q:sin A=.显然p可以推出q,记为p⇒q,而q是不能推出p的.
(2)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所谓充分,就是说条件是充分的,也就是说条件是充足的,条件是足够的,条件是足以保证的.“有之必成立,无之未必不成立”.
(3)若p⇒q,则q是p的必要条件.所谓必要,就是条件是必须有的,必不可少的,缺其不可.“有之未必成立,无之必不成立”.
(4)以下五种表述形式是等价的:①p⇒q;②p是q的充分条件;③q的充分条件是p;④q是p的必要条件;⑤p的必要条件是q。
充要条件
(1)如果“若p,则q”和它的逆命题“若q,则p”均是真命题,即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此时,p既是q的充分条件,也是q的必要条件,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 条件.
(2)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
【特别提醒】
(1)若p是q的充要条件,则p⇔q,即命题p和q是两个相互等价的命题。
(2)“p是q的充要条件”与“p的充要条件是q”的区别是:若p是q的充要条件说明p是条件,q是结论;若p的充要条件是q说明q是条件,p是结论.
一、充分 必要 充分 必要
二、 充要
能力拓展
考法01 充分条件的判断
充分条件的判断方法
(1)判定p是q的充分条件要先分清什么是p,什么是q,即转化成p⇒q问题.
(2)除了用定义判断充分条件还可以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判断,若p构成的集合为A,q构成的集合为B,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例 1
下列命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________.
①p:(x-2)(x-3)=0,q:x-2=0;
②p: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q: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p:m<-2,q:方程x2-x-m=0无实根.
【跟踪训练】
“a>2且b>2”是“a+b>4,ab>4”的________条件.
考法02 必要条件的判定
(1)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主要判断若p成立时,能否推出q成立,反过来,若q成立时,能否推出p成立;若p⇒q为真,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q⇒p为真,则p是q的必要条件.
(2)也可利用集合的关系判断,如条件甲“x∈A”,条件乙“x∈B”,若A⊇B,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
例 2
在以下各题中,分析p与q的关系:
(1)p:x>2且y>3,q:x+y>5;
(2)p:一个四边形的四个角都相等,q:四边形是正方形.
【跟踪训练】
下列p是q的必要条件的是( )
A.p:a=1,q:|a|=1 B.p:-1C.p:ab,q:a>b+1
考法03 根据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技巧
(1)应用:可利用充分性与必要性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特别是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问题.
(2)求解步骤:先把p,q等价转化,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
例 3
已知p:实数x满足3a
变式1. (变条件)将本例中条件p改为“实数x满足a
变式2. (变条件)将例题中的条件“q:实数x满足-2≤x≤3”改为“q:实数x满足-3≤x≤0”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考法04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
定义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确定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2)尝试从条件推结论,若条件能推出结论,则条件为充分条件,否则就不是充分条件
(3)尝试从结论推条件,若结论能推出条件,则条件为必要条件,否则就不是必要条件.
例 4
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x-3=0,q:(x-2)(x-3)=0.
(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
(3)p:a>b,q:ac>bc.
【跟踪训练】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p:(x-1)2+(y-2)2=0,q:(x-1)(y-2)=0.
考法05 充要条件的证明
充要条件的证明策略
(1)要证明一个条件p是否是q的充要条件,需要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向进行,即证明两个命题“若p,则q”为真且“若q,则p”为真.
(2)在证明的过程中也可以转化为集合的思想来证明,证明p与q的解集是相同的,证明前必须分清楚充分性和必要性,即搞清楚由哪些条件推证到哪些结论.
提醒:证明时一定要注意,分清充分性与必要性的证明方向.
例 5
求证: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的充要条件是a+b+c=0.
【跟踪训练】
求证: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0.
考法06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技巧
(1)应用:可利用充分性与必要性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特别是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问题.
(2)求解步骤:先把p,q等价转化,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
(3)关键点: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关键就是找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要注意范围的临界值.
例 6
已知p:-2≤x≤10,q:1-m≤x≤1+m(m>0),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跟踪训练】
变式1. (变条件)若本例中“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改为“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变式2. (变设问)本例中p,q不变,是否存在实数m使p是q的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1)“m是自然数”是“m是整数”的充分条件.
(2)“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
(3)“(a+b)·(a-b)=0”是“a=b”的必要条件.
A.0个B.1个C.2个D.3个
2.“”是二次函数 经过原点”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既是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D.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3.对于实数,“”是“”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B.必要不充分
C.充要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4.已知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r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r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D.r是s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1”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x>yB.x>y>0
C.x
A.“x∈C”是“x∈A”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x∈C”是“x∈A”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x∈C”是“x∈A”的充分条件也是“x∈A”的必要条件
D.“x∈C”既不是“x∈A”的充分条件也不是“x∈A”的必要条件
7.是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记作,设都为有限集合,给出下列命题:
①的充要条件是;
②的必要条件是;
③不是的子集的充分条件是
④的充要条件是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王昌龄《从军行》中两句诗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后一句中“攻破楼兰”是“返回家乡”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条件,条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
3.已知,集合.若是的必要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可以是( )
A.B.1C.3D.5
4.设.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可以是( )
A.B.C.D.
5.若不等式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6.已知,,且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7.设集合,
(1)请写出一个集合,使“”是“”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的必要条件;
(2)请写出一个集合,使“”是“”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的充分条件.
8.设:实数满足,:实数满足.
(1)若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已知,恒成立,则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可以是( )
A.B.C.D.
2.下列四个条件中可以作为方程有实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a=0B.C.D.
3.已知关于x的方程,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方程有一个正根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
B.方程有两个正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
C.方程无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
D.当m=3时,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为0
4.设实数,若满足,则称a比b更接近m.
(1)若比更接近0,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判断“”是“x比y更接近m”的什么条件?并说明理由.
5.设条件p:|x-2|<3,条件q:0
(1)求集合;
(2)若是的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课程标准
重难点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定义.
2、会求某些简单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条件的证明.
1.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
2.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充要条件的关系
3.熟练判断命题间的关系
4.根据命题关系求参数范围或参数值
“若p,则q”为真命题
“若p,则q”为假命题
推出关系
p⇒q
p⇏q
条件关系
p是q的 条件
q是p的 条件
p不是q的 条件
q不是p的 条件
定理关系
判定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性质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A.
B.
C.
D.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8章 函数应用8.2 函数与数学模型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sx/tb_c4002184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8章 函数应用8.2 函数与数学模型学案</a>,文件包含第02讲函数与数学模型教师版-高一数学同步精品讲义苏教版必修第一册doc、第02讲函数与数学模型学生版-高一数学同步精品讲义苏教版必修第一册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6.2 指数函数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sx/tb_c400217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6.2 指数函数学案</a>,文件包含第02讲指数函数教师版-高一数学同步精品讲义苏教版必修第一册doc、第02讲指数函数学生版-高一数学同步精品讲义苏教版必修第一册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5.2 函数的表示方法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sx/tb_c400216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5.2 函数的表示方法学案</a>,文件包含第02讲函数的表示方法学生版-高一数学同步精品讲义苏教版必修第一册doc、第02讲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师版-高一数学同步精品讲义苏教版必修第一册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