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测试题
展开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 )
A.带有全球性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C.在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解析:选D 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不断地进行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物质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不能循环,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的。
2.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运动
D.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故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断递减的
解析:选D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A正确;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B正确;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运动,C正确;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错误。
3.在碳循环中,连通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 )
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④光合作用 ⑤呼吸作用 ⑥蒸腾作用 ⑦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
解析:选B 碳循环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CO2转化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则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变成CO2返回非生物环境。
4.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类型,下列属于碳循环过程的是( )
A.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水蒸发至大气中 D.镉通过食物链被富集
解析:选B 大气中的CO2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属于碳循环;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属于氮循环;水蒸发到大气中属于水循环;镉通过食物链被富集属于富集作用。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图解,正确的是( )
解析:选A 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物质和能量释放到非生物环境;消费者可通过捕食、寄生等从生产者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遗体残骸中的物质和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A正确。
6.环境中的汞、铅等重金属随食物、饮水进入生物体内后储存在脂肪、神经组织中而不容易排出体外。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某种重金属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重金属的浓度越高
B.乙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多于乙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渠道是丙→甲→乙→丁
D.DDT和重金属都可通过食物链积累和浓缩
解析:选C 重金属会沿食物链流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越多,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渠道是丁→乙→甲→丙,A正确,C错误;乙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包括同化的能量和粪便中的能量,因此乙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多于乙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正确;DDT和重金属都可通过食物链积累和浓缩,D正确。
7.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参与过程①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2含量
C.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解析:选A 据图可知,大气中CO2的来源有:①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③化石燃料的燃烧;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主要是通过②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来实现的,故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2含量;③是引起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8.一位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实验:取等量沙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向a、b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B.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a的敌草隆全部消失,b的基本不变
C.只用沙土实验效果比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D.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入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
解析:选A 实验组为a组,对照组为b组,控制单一变量,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A正确;a组灭菌后无微生物存活,敌草隆的量应该是不变的,b组敌草隆可能会部分减少,B错误;因为典型土壤中含微生物多,所以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最好,C错误;a、b组已形成对照,没有必要再加和本实验无关的c组,D错误。
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⑦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乙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⑦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CO2
C.①过程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丙中的多种生物之间只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乙、丙、丁都指向甲,因此甲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⑦过程表示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CO2,B正确;①过程将CO2输入生物群落中,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正确;丙中多种生物之间还可能存在捕食关系,D错误。
10.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解析:选A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表示;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呼吸消耗量仅仅是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为①②③之和,CO2的消耗量为④,由图示柱条的高度可知,④>①+②+③。
11.“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或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来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某地丛林大火向空中释放了较多CO2,气候专家认为,大火释放的CO2被地球上的生物吸收可能需要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如图表示该地松树碳元素流动过程模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碳元素的流动形式分别为:CO2、CO2、含碳有机物
B.在恢复过程中,采取投入适量的物质和能量等措施可以避免被烧毁的林地向荒漠化演替
C.丛林大火破坏后进行的演替类型与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不同
D.为了尽早实现“碳中和”,我们应该优先选乘公共交通、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解析:选C 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碳元素的流动形式分别为CO2、CO2、含碳有机物,A正确;在破坏的环境恢复过程中,适量投入物质和能量,可避免被烧毁的林地向荒漠化演替,B正确;丛林大火破坏后进行的演替类型与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相同,都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优先选乘公共交通、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可以减碳节能,D正确。
12.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D与B间以及D与C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C.丙图中B所处的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乙、丙所代表的生命系统层次分别属于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
解析:选B 甲图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其中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可以与淋巴液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血细胞的细胞内液可以与血浆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乙图食物网中的能量流动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则A占的比例为(1-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按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从A→C→B这条食物链,需要A的量为ax÷20%÷20%,即25ax;按照A→B这条食物链,需要A的量为(1-a)x÷20%,即5(1-a)x,则总共消耗A的量y=25ax+5(1-a)x=20ax+5x。丙图中的B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能量流动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内容。
二、非选择题
13.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_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_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_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及试题信息可判断A代表生产者、B代表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D代表大气中的CO2库、E代表化石燃料。大气中的CO2含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夏季光合作用比较强,所以夏季大气中的CO2含量比冬季低。(2)生产者和消费者中的碳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进入大气。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3)若将图修改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则图中D将表示为非生物环境,生物不能利用热能,所以取消D到A的箭头。
答案:(1)D 低于 (2)呼吸作用 大于
(3)非生物环境 取消 “D→A”
14.请据下图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乙图中①~④表示能量)。
(1)甲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③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
(3)乙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固定的能量除未被利用的和被分解者分解的部分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所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单位:J/(hm2·a)]。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解析:(1)分析题图甲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则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题图乙中,③是兔摄入但未同化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3)在题图乙所示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固定的能量除未被利用的和被分解者分解的部分外,其他的流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和流入下一营养级。(4)在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再根据表格中的同化量来分析:a是第一营养级,c是第二营养级,b是第三营养级,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的同化量=2.48×1011 J/(hm2·a),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三营养级生物(b)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生物(c)的同化量×100%=3.2%。
答案:(1)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草 (3)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 流入下一营养级(两空顺序可颠倒) (4)2.48×1011 J/(hm2·a) 3.2%
15.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其中A、B、C参与构成生物群落,a、b、c为碳元素的转移量。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并不完整,缺少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________(填字母)所固定的太阳能,C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夏季生长旺盛的森林中,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________(填“>”“=”或“<”)b+c。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A能固定太阳能,应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次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对于夏季生长旺盛的森林,此时该生态系统处于有机物积累阶段,因此输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总量(a)大于生产者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元素量(b)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碳元素量(c)之和,因此a、b、c之间的关系为a>b+c。
答案:(1)分解者 (2)A (次级)消费者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作用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高中生物第3节 生态工程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a href="/sw/tb_c400391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节 生态工程练习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a href="/sw/tb_c40039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达标测试</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a href="/sw/tb_c400390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后测评</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