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第2课 借物寓意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第2课 借物寓意表格教学设计,共4页。
参考文献:
[1]《山水画技法析览》童中焘 卓鹤君编著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版;
[2]《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版;
[3]《中国绘画概论》黄菊生 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8年5月第1版;
[4]《中国画论辑要》周积寅 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8年6月第1版;
[5]《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地区
xxx
组别
中学组
学校
xxxxxxx
姓名
XXX
电话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年级
八年级上册
课题
《借物寓意》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设计思路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小学接触过中国画,对中国画简单的用笔、用墨有一定的经验和了解,但对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绘画理念了解还很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结合文学诗词的寓意体会、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逐渐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
《借物寓意》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通过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基本的造型理念。中国画家在运用笔墨技法描绘物象本质特征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自身情感,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了超越形式的艺术境界。本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中国写意花卉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中国画“借物寓意”基本理念。体验写意画抒发的情感。
2.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学会中国画绘画的基础方法。
3.感受画家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植物、花果等。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画的艺术魅力。
学习
材料
师:绘画工具、材料、国画作品。
生:国画用具、生宣纸。
教学软件:PPT、希沃授课助手、八桂教学通、剪影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信息技术和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看视频
问题一:视频中属于那种绘画?
问题二:画面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
信息技术:
多媒体设备结合八桂教学通课件展示图片和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1.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找出视频中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中国水墨画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一)
欣赏课范图说说画家运作植物及笔墨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和寓意?
信息技术:
用放大镜和聚光灯功能展示中国画作品。
学生活动:
学生聆听,参与分析,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及解决的方法。通过教师分析,使学生懂得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家借助植物本身的属性,来寓意自己的精神气节和追求。
(二)
把画家笔墨下的植物与寓意用线连起来。
信息技术:用八桂教学通画笔工具,展示学生连线内容。
学生活动:
让学生思考、动手参与、小组比拼、回答问题。
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参与)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的造型、构图、用笔、用墨的特点。
(三)
让学生欣赏荷花图,并体会画家笔墨下的寓意及思想情感。
信息技术:八桂教学通PPT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1.欣赏家乡荷花实物照片,感受荷花的美;
2.学生说一说与荷花有关的诗句,并通过诗词联想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表达情感。
3.小组讨论,交流,组长汇报。
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描述,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解释,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造型、构图布局的特点。
三、巩固知识、熟练技能
观看老师范画视频
总结绘画步骤
信息技术:
课前用手机录制绘画步骤视频,运用剪影剪辑配乐
学生活动:
1.学生对国画的造型、构图、用笔、用墨特点与实物照片的不同做出分析和描述。
2.思考,交流,汇报。
让学生体验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观察、模仿在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这里要求学生通过细微的观察临摹,特别是用笔用墨的技法和花鸟画“借物寓意”的表现方法。
四、布置作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开始进行一幅中国写意画的练习运用所学内容,画一幅有寓意的写意中国画,注意表达出情趣。
信息技术:
播放古筝音频,学生感悟意境
学生开始进行一幅写意中国画的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评价总结
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1.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在作画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并根据提示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评改学生作品。
信息技术:
运用八桂教学通中的投屏和直播功能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活动:
1.学生展示作品。
2.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
3.对同学的作品做出评价。
展示和评价可以内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诗书画印”以及中国画理解和对中国写意画技法及其借物寓意的掌握。
六、归纳反思
教师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体验学生对中国画“借物寓意”的绘画理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活动:
学生感受中国画如何在表现同一形象时,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中国画形式的理解和对中国写意画技法及其借物寓意的掌握。
七、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
写意画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课后希望同学们通过大量的名作欣赏进一步地了解中国画。
学生活动:
学生感受写意画在不同画家笔下更深层次的寓意。
通过拓展,使学生感受写意画在不同画家笔下更深层次的寓意。
八、板书设计
四君子:梅、兰、竹、菊
借物寓意的定义
用笔和用墨
荷花绘画步骤
九、评价量规
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性
好
较好
一般
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
好
较好
一般
课堂气氛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情况
好
较好
一般
主动与他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好
较好
一般
学生的书写习惯及书写规范情况
好
较好
一般
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情况
好
较好
一般
学生的“三姿”注意程度
好
较好
一般
学生学习的愉悦程度
好
较好
一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凝练的视觉符号表格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巩固训练,归纳反思,课堂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 借物寓意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浙美版八年级上册2 土特产包装设计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