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含解析)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8 陋室铭(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8 陋室铭(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 素:不加装饰的
B.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C.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D.衡于虑 衡:平衡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有仙则名 思而不学则殆
B.何陋之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舜发于畎亩之中 所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答案】1.D 2.A 3.D 4.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D.“衡:平衡”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思虑阻塞。“衡”是通假字,同“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副词,都是“就,便”之意;
B.助词,提宾标志,不译/结构助词,的;
C.介词,从/介词,比;
D.连词,表并列,无意义/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动心忍性”在此处应为“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据此排除AB;“曾益”是一个词,“曾”通“增”,增加。据此排除C。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说法错误,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的是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故选B。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2023·陕西宝鸡·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间有意欲起( )
(4)信乎其似巢也(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引客就观之”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B.乃悟前狼假寐(《狼》)
C.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8.刘禹锡和陆游生活情趣高雅,个性鲜明,从文中你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人?
【答案】5.出名,有名 这 间或,偶尔 确实 6.A 7.(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8.示例]从【甲】文可以看出刘禹锡是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的人;从【乙】文可以看出陆游是一个乐观幽默、热爱读书的人。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有名;
(2)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
(3)句意:偶尔想站起身。间:间或,偶尔;
(4)句意:确实是像巢一样啊。信:确实。
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乃引客就观之”句意:于是带领客人进屋观看。乃:连词,于是;
A.句意:吕蒙于是开始学习。乃:连词,于是;
B.句意: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乃:副词,才;
C.句意: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乃:副词,竟然;
D.句意:应立的是公子扶苏。乃:动词,是;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乱耳:扰乱心境;案牍:官府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2)辄:就;所谓:所说的;邪:同“耶”,吗。
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作者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写自己的爱好高雅;多角度多方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根据乙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可知,陆游的家中到处都是书,甚至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称自己的家是巢;可见其乐观幽默,热爱读书。
【参考译文】
【乙】我屋子里(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伤忧虑,愤激感叹,未曾不和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妻子和儿女都不相见,连天气风雨雷雹的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站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于是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于是带领客人进屋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进来了又不能出去,于是也大笑说:“确实是像巢一样啊。”
(2023·山西吕梁·统考三模)根据要求作答。
9.辨音正形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惟吾德馨( ) (2)怀民亦未qǐn( )
10.积累字词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B.念无与为乐者 心无杂念
C.谈笑有鸿儒 鸿鹄之志
D.相与步于中庭 门庭若市
11.疏通文意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 ,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 ,大概是竹柏的影子吧!
12.探究分析 有人说“读懂了苏东坡和刘禹锡,才能笑看人生的诸多失意与苦难”。请结合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苏轼和刘禹锡二人中任选一位)
【链接材料】
刘禹锡参与革新失败,被贬到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故意刁难,逼迫他三易住所,最后被赶至仅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刘禹锡却自得其乐,修葺小屋,命名“陋室”,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
《记承天寺有》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四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夫子居是亭也,持敬①以直②内,静虚③而若愚,非君子之德乎?遇屯④而不慑,处因而能亨⑤,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⑥,顺应物而能当⑦,虽守方⑧而弗拘⑨,非君子之时⑩乎?其交翼翼⑪,其处雍雍⑫,意适而匪⑬懈,气和而能恭,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选自王阳明《君子亭记》,有改编)
【注】①持敬:操持端庄。②直:正直。③静虚:恬静谦虚。④屯(zhūn):艰难。⑤亨:通达,顺利。⑥夷:偏远的地方。⑦当:适应。⑧守方:坚持原则。⑨弗拘:不拘泥。⑩时:审时。⑪翼翼:恭敬的样子。⑫雍雍:形容人际关系和谐、融洽。⑬匪:非,不。
13.按图索义:根据“适”字意义演变图示,“意适而匪懈”中的“适”的释义是( )(填选项)
14.融会贯通:结合选文内容,根据下面的篇目提示,说说哪个人物符合王阳明笔下的君子形象。
A.刘禹锡(《陋室铭》) 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9. xīn 寝 10.D 11.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 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 12.示例一:刘禹锡被贬和州,遭遇小人,却“谈笑有鸿儒”“调素琴”“阅金经”,自得其乐,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境,安之若素。高洁傲岸与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是其逆境生花的法门。
示例二:苏轼被贬黄州,有职无权,却在月夜“欣然”取“乐”,携友同游,以澄明之心观“积水空明”之景,游出“闲人”的自得与坚守。其从容淡定与安闲自乐的心态是应对失意的良药。 13.D 14.示例一:我认为刘禹锡符合王阳明笔下的君子形象。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调素琴”“阅金经”,符合王阳明笔下“其交翼翼,其处雍雍,意适而匪懈,气和而能恭”的“君子之容”。
示例二:我认为苏轼符合王阳明笔下的君子形象。苏轼虽遭贬谪却宠辱不惊、进退自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符合王阳明笔下“顺应物而能当,虽守方而弗拘”的“君子之时”。
【解析】9.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1)馨:拼音为xīn。散布很远的香气,也指人品德美好高尚。
(2)qǐn:寝。本义是睡觉的地方,卧室。引申指卧、就寝。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说出;
B.念:想到/想法;
C.鸿:同“洪”,大/大雁;
D.庭:庭院;
故选D。
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1)句中重点词:丝竹:借指音乐;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使……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2)句中重点词: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12.本题考查阅读的探究分析。
结合【链接材料】“刘禹锡参与革新失败,被贬到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故意刁难,逼迫他三易住所,最后被赶至仅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刘禹锡却自得其乐,修葺小屋,命名‘陋室’,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其意思是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其意思是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等句可知,在《陋室铭》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展现了刘禹锡虽被贬和州,遭遇小人,但却“谈笑有鸿儒”“调素琴”“阅金经”,自得其乐,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境安之若素,表达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结合【链接材料】“《记承天寺有》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四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虽守方而弗拘,非君子之时乎”可知苏轼被贬黄州,有职无权,而在《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中,作者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其被贬黄州后的一个生活片段。体现了苏轼虽贬却在月夜“欣然”取“乐”,携友同游,以澄明之心观“积水空明”之景,游出“闲人”的自得与坚守,表达了他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
“意适而匪懈”的意思是心意自得而不懈怠。因此可判断“适”的意思是合乎心意的,恰好的,自得的。
故选D。
14.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勾连。
《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可看出刘禹锡虽遇被贬和州,遭遇小人之境,却“谈笑有鸿儒”“调素琴”“阅金经”,自得其乐,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境安之若素,从中看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结合【链接材料】“其交翼翼,其处雍雍,意适而匪懈,气和而能恭,非君子之容乎(其意思是与人交往恭敬,与人相处和谐、融洽,心意自得而不懈怠,气韵平和仍很谦恭,这难道不是君子的气度吗?)”句可知,王阳明操持端庄,内心正直,谦虚恬静;遇到艰难(的事)而不害怕,身处困境而能通达;坚持原则但不拘泥(于它们);与人交往恭敬,与人相处和谐、融洽,心意自得而不懈怠,气韵平和仍很谦恭。从中可以看出刘禹锡“谈笑有鸿儒”“调素琴”“阅金经”,符合王阳明笔下“其交翼翼,其处雍雍,意适而匪懈,气和而能恭”的“君子之容”。
《记承天寺夜游》中通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等句写出苏轼被贬黄州之境,却在美妙月夜中“欣然”取“乐”,携友同游,以澄明之心观“积水空明”之景,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之苦,也表现了其豁达心态;结合【链接材料】“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虽守方而弗拘,非君子之时乎(其意思是以前在朝廷中做官,现在被贬到偏远的地方,顺应事物的变化并能适应,虽然坚持原则但不拘泥于它们,难道这不是君子的审时吗?)”可看出苏轼虽遭贬谪却宠辱不惊、进退自如的心态符合王阳明笔下“顺应物而能当,虽守方而弗拘”的“君子之时”。
【点睛】【参考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链接材料】
先生坐在亭子里,操持端庄,内心正直,谦虚恬静像是愚笨,难道这不是君子的德行吗?遇到艰难(的事)而不害怕,身处困境而能通达,难道这不是君子的节操吗?以前在朝廷中做官,现在被贬到偏远的地方,顺应事物的变化并能适应,虽然坚持原则但不拘泥(于它们),难道这不是君子的审时吗?与人交往恭敬,与人相处和谐、融洽,心意自得而不懈怠,气韵平和仍很谦恭,这难道不是君子的气度吗?你大概是很谦虚,不说明是自己,而假借竹的名义。虽是这样,也有无法隐蔽的地方。你给这个小轩命名为“何陋”,本来指的便是自己。
(2023·黑龙江大庆·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②嗒然③。
一旦蹇剥④,来佐江郡,郡中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③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④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有龙则灵 灵:
(2)无案牍之劳形 形:
(3)恋恋不能去 去:
(4)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面:
1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有仙则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庐山以灵胜待我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D.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1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
18.【甲】文体现了刘禹锡 的情操,【乙】文体现了白居易 的性格。(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答案】15.(1)神异(2)形体、躯体(3)离开(4)面向 16.D 17.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 18.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豁达、乐观 19.(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我)最终收获了所喜爱的,又为什么要求(别的)呢?
【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有了龙就显得神异。灵:神异;
(2)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3)句意: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开。去:离开;
(4)句意: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面:面向,对着。
1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 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 连词,就/动词,是;
C.动词,用/介词,因为;
D.都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
故选D。
1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分析,“一宿体宁”中“一宿”是定语,“体”是主语,“宁”是谓语;故在“宁”后断句;“再宿心恬”与“一宿体宁”句式一致,结构一致,故在“恬”后断句;再结合句意“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就完全忘记自我的存在,而跟万物融合无间”可断句为: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
18.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可知,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情操);
结合【乙】文“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中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可知,白居易被贬至九江,但他却能没有哀伤,他感受身边的人与景的美好,自己开导自己,可见他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
1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绿(使……绿)、入(映入)、青(使……染上青色)”
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卒(最终),获(收获),何以(为什么)”要理解正确。
【参考译文】
【乙】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还远超过庐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看着这里的竹啊、树啊、云啊、石啊。从辰时到酉时,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就完全忘记自我的存在,而跟万物融合无间。
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又有什么好苛求呢?
(2023·广东惠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
(2)苔痕上阶绿( )
(3)谈笑有鸿儒( )
21.翻译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乙】
何陋轩记
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②,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得以为陋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就石穴而居之。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予尝圃于丛棘,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⑤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⑥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⑦孔子之言。
(选自王守仁⑧《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九夷:泛称少数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②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③上国:指京城。④莳:栽种。⑤琴编图史:意为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⑥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⑦信:通“伸”,伸张。⑧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22.下列加点词前后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守仁以罪谪龙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何陋之有/龙场之民
C.斯是陋室/人以为陋D.相与伐木阁之材/伐竹取道
2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予 因 而 翳 之 以 桧 竹 莳 之 以 卉 药 琴 编 图 史 讲 诵 游 适 之 道 略 具;
24.甲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1) ”,乙文中作者为居所取名“何陋”除“以信孔子之言”这一原因外,还有以下具体原因:(2) ;居室外环境清雅,居室内的陈设适合读书讲学;(3) 。(用自己的话回答)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处于被贬谪的人生境遇,但都抱有(4) 的人生态度。
【答案】20. 出名、有名 名作动,蔓上、爬上 博学的人 2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2.B 23.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 24. 惟吾德馨 龙场百姓的热情相助 来往客人都是文人雅士 豁达积极
【解析】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出名、有名。
(2)句意: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上:名词用作动,蔓上、爬上。
(3)句意: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博学的人。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丝竹,乐器,指世俗的音乐;乱,扰乱;案牍,指官府文书;劳,使……劳累;形,形体、躯体。
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谪:相同,都是“贬谪”的意思;
B.之:助词,宾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
C.陋:相同,都是“简陋”的意思;
D.伐:相同,都是“砍伐”的意思;
故选B。
2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根据句意可断为: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
24.本题考查文意理解。
甲文根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乙文“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写出龙场百姓热情帮助我建屋居住,不觉这是陋室;
“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写出陋室外环境的优雅,“学士之来游者”写日常交往的人都是优雅的文人墨客,“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写室内陈设富有志趣之优雅。
根据甲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乙文“守仁以罪谪龙场”可知,两位作者都处于被贬的人生境遇,但是面对被贬的境遇,两位作者都能够身居陋室而不觉其简陋,陋室周边的环境,陋室里的陈设,陋室里的日常交往都忘作者能够自得其乐,所以两位作者都抱有安贫乐道、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乙】
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不能认为是简陋的。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就着石洞住下。龙场的百姓,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2023·山东济宁·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2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匡庐奇秀/佳木秀而繁阴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忘路之远近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乐天既来为主/既克,公问其故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险躁则不能治性B.入则无法家拂士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陋室外部环境。
B.【乙】文“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写出草堂选址原因。
C.【甲】文通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句式整齐,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乙】文起始,交代了草堂的由来及位置,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优美。
D.【甲】【乙】两文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有共同的精神追求。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二处。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答案】25.D 26.A 27.D 28.碧绿的苔藓长到了台阶上,青草的绿映到房间的帘子上。 29.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解析】2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形容词,秀丽/形容词,茂盛;
B.代词,指庐山的风景/助词,的;
C.动词,面对/副词,当面;
D.相同,都是副词,已经;
故选D。
2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虚词的含义。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中“则”是连词,它的意思是“就”。
A.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就”;
B.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
C.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
D.副词,用于加强判断,“就是”。
故选A。
27.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D.根据【甲】文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可知,作者并不认为陋室简陋,而是认为自己品德高尚,就没有什么简陋的了。可见作者高洁,安贫乐道的情操。根据【乙】文中的“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外适内和”和“是天与我时,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可知,作者满足于自然山水之中,恬淡自若。可见作者随缘自适,高洁傲岸的情操。所以两位作者的精神并不相同。
故选D。
2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上,长上;入,映入。
29.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本句句意为: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是个完整的句子,应断开;“若远行客过故乡”表明白居易对这里爱的程度,应断开。
因此正确断句为: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参考译文】
【乙】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的寺庙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面对香炉峰,下近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看了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也不知是如何进入这种状态的。
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2023·江苏泰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唐·刘禹锡《陋室铭》)
【乙】盖闻地有高人①,品格与山川并重;亭遗古迹,梅花与姓氏俱香。名流虽以代迁,胜事自须人补。在昔西泠逸老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今乃人去山空,依然水流花放。美人来自林下,高士卧于山中。白石苍崖,拟筑草亭招放鹤;浓山淡水,闲锄明月种梅花。有志竟成,无约不践。将与罗浮争艳,还期庚岭分香。实为林处士②之功臣,亦是苏长公③之胜友。
(选自明·张岱《补孤山种梅叙》)
【注释】①高人:高明的人,此处指北宋诗人林逋。②林处士:林逋的别称。③苏长公:苏东坡。
3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乃人去山空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高士卧于山中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名流虽以代迁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实为林处士之功臣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31.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限两处。
在昔西泠逸老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有志竟成,无约不践。
33.【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 ;【乙】文表达了作者 。
【答案】30. C 留芳,有芳香 美好的 打算,准备 C 31.在昔西泠逸老/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 32.(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有志向的人,所做的事一定会成功,没有做出的约定不践行的。 33. 托物言志 【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追忆、敬仰,以及希望自己也具有如梅花一样清雅高洁、坚贞气节的品格。
【解析】30.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①句意:大概听说此地有高明的人。盖:表推想,大概;故选C。
②句意:梅花和(他的)姓名全留芳香。香:形容词作动词,留芳,有芳香。
③句意:美好的事情自然需要人来弥补。结合课内迁移法“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可知,胜:美好的;
④根据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上文“白石苍崖”可推知“拟筑草亭招放鹤”意为:(我)打算修建草亭来放养白鹤。拟:打算,准备。
(2)考查文言虚词。
A.连词,就/副词,竟然;
B.介词,在/介词,比;
C.都是介词,虽然;
D.助词,的/助词,不译;
故选C。
31.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从前在西泠隐遁的老人(林逋),高洁气韵如同秋天的江水,孤立高洁品德堪比冬天里的梅花。
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在昔西泠逸老/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
32.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2)志:志向;竟成:一定会成功;约:约定;践:践行。
33.考查内容写作手法及情感主旨。
结合【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和【乙】“白石苍崖,拟筑草亭招放鹤;浓山淡水,闲锄明月种梅花。有志竟成,无约不践。将与罗浮争艳,还期庚岭分香”可知,两文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乙】文通过对补孤山自然风光的描述,流露出作者对林逋、苏东坡等先贤的敬仰,同时表达自己渴望像梅花一样淡雅高洁、遗世独立。
【参考译文】
【乙】大概听说此地有高明的人(林逋),品格像山川一样威重;遗留下来的亭台古迹,梅花和(他的)姓名全留芳香。名士之辈虽然已代际变更,美好的事情自然需要人来弥补。从前在西泠隐遁的老人(林逋),高洁气韵如同秋天的江水,孤立高洁品德堪比冬天里的梅花。现在是人离去山空荡,(但)仍旧是水流动花盛开。美人从树林中来,高士隐居在山中。白色的石头青色的山崖,(我)打算修建草亭来放养白鹤;在密集的山和浅浅的水间,空闲时在月下锄地栽种梅花。有志向的人,所做的事一定会成功,没有做出的约定不践行的。(我)将要与罗浮争相逞美,还期待与庾岭的梅花分担香气。(我)其实是林逋的功臣,也是苏东坡的好友。
(2023·上海杨浦·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何陋轩记
①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②,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得以为陋也。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就石穴而居之。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予尝圃于丛棘,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⑤,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⑥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⑦孔子之言。
(选自王守仁⑧《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九夷:泛称少数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②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③上国:指京城。④莳:栽种。⑤琴编图史:意为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⑥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⑦信:通“伸”,伸张。⑧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34.甲诗乙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人名)。
3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谈笑有鸿儒
(2)人皆以予自上国往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7.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人们来到我的轩中,好像看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景象,而我也忘了自己是住在边远山区。
B.于是到我轩中的人们,好像是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中观赏,而我也忘了自己是住在边远山区。
C.于是人们来到我的轩中,好像是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中观赏,而我们都忘了是住在边远山区。
D.于是到我轩中的人们,好像看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景象,而我们都忘了是住在边远山区。
38.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 ”,丙文中作者为居所取名“何陋”除“以信孔子之言”这一原因外,还有以下具体原因:(1) (2) (3) 。(用自己的话回答)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处于 的人生境遇,但都抱有 的人生态度。
【答案】34.刘禹锡 35.①博学的人;②认为 36.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7.B 38. 惟吾德馨 龙场百姓的热情相助 居室外环境清雅,居室内的陈设适合读书讲学 来往客人都是文人雅士 被贬谪⑥豁达积极
【解析】3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 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3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
(1)句意: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鸿儒:博学多识的人。
(2)句意: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以:认为。
3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字词: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3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翻译。
画线句中重点词:及:到,到达;“观于通都”是倒装句,正常的语序为“于通都观”;观:观赏。予:我。故句意为:于是到我轩中的人们,好像是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中观赏,而我也忘了自己是住在边远山区。
故选B。
38.本题考查文意理解。
乙文根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丙文“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写出龙场百姓热情帮助我建屋居住,不觉这是陋室;“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写出陋室外环境的优雅,“学士之来游者”写日常交往的人都是优雅的文人墨客,“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写室内陈设富有志趣之优雅。
根据乙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丙文“守仁以罪谪龙场”可知,两位作者都处于被贬的人生境遇,但是面对被贬的境遇,两位作者都能够身居陋室而不觉其简陋,陋室周边的环境,陋室里的陈设,陋室里的日常交往都忘作者能够自得其乐,所以两位作者都抱有安贫乐道、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丙】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不能认为是简陋的。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就着石洞住下。龙场的百姓,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2023·江苏·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治大风方
苏轼
钱子飞有治大风①方,极验,常以施人。一日梦人自云:“天使以此病人,君违天怒,若施不已,君当得此病,药不能愈。”子飞惧,遂不施。吾以为药有效者,则是天不能病。子飞不察,为梦所胁。若余则不然荀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家有一方,能下腹中秽恶,在黄州试之,病良已。今后当常以施人。
(选自《东坡志林》,有删改)
【注】①大风:一种风疾。
39.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40.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在黄州试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之有D.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
4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若 余 则 不 然 苟 病 者 得 愈 愿 代 受 其 苦
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子飞不察,为梦所胁。
43.“德馨”是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刘禹锡和苏轼“德馨”的具体表现。
【答案】39. 神异(灵验) 形体、躯体 说 ③ 40.B 41.若余则不然/苟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 42.(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钱子飞没有去探究这道理(或不够精明),被梦境所胁迫。 43.示例:刘禹锡在《陋室铭》中通过写自己陋室的环境氛围与日常生活,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选文【乙】写出苏轼与钱子飞的做法不同,认为即便受到胁迫,只要能治好病人的病,自己愿意承担一切痛苦,突出他慈心济世的人格魅力。
【解析】3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有仙则名: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这是词类活用。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灵,形容词作动词,有灵气,神异(灵验)。这也是词类活用。
(2)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形,形体、躯体。
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3)“孔子云:何陋之有?”句意: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云,说。
一日梦人自云:有一天他梦见一个人说。云,说。
(4)句意:从这以后应经常给别人用。施,给予。故选③。
40.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主谓之间,不译。
A.代词,指药方;
B.主谓之间,不译;
C.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D.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
故选B。
41.考查断句。句意为:像我就不这样,如果病人能够痊愈,我愿意代他受苦。“若余则不然”是第一层,表示自己不会像钱子飞一样。“苟病者得愈”假设一个条件,是第二层。“愿代受其苦”是这一条件产生的结果,是第三层。故断句为:若余则不然/苟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
4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上,长上;绿,使……绿;入,映入;青,使……成为青色;(2)察,探究;为,被;胁,威胁。
43.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出陋室环境的简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主人的交往,表现了自己的交往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主人的活动,表现了情趣之雅。联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通过写陋室的环境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根据乙文中的“子飞不察,为梦所胁。若余则不然荀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可知,作者有着慈心济世的情怀,子飞被梦境所所胁迫。但作者就不这样,如果病人能够痊愈,作者愿意代他受苦。
【参考译文】
【乙】钱子飞有治疗风疾的方子,非常灵验,经常送给别人用。有一天他梦见一个人说:“上天让某些人得此病,你违背天意,让上天生气。如果还施舍不停,你就会得这种病,用药也不能治愈。”子飞感到害怕,于是不再施舍药方救人。我认为药物有效果,就是上天不能让这个人生病。子飞不能明察这一点,被梦境所所胁迫。像我就不这样,如果病人能够痊愈,我愿意代他受苦。我家中有一药方,能排出腹中积便,在黄州时试用过,病很快就好了。从这以后应经常给别人用。
(2022·广东揭阳·统考二模)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宝铭》)
4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斯是陋室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
(4)无案牍之劳形
4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乙】
①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①千重,墙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②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绿暗侵纱,照面③成碧。
②夏日,建兰、茉莉,芗泽④漫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沈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⑤。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⑥,寒暑未尝轻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释】①翠樾:成荫的绿树。②晶沁:亮光透入。③面:这里指墙壁。④芗泽:香气。⑤毾氍(tà qú):毛毯。⑥盘礴:舒展两腿而坐。
4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一项是( )
A.充栋连床/充箱盈架B.方竹数竿/扶苏以数谏故
C.照面成碧/一碧万顷D.但有绿天/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47.请用“/”为乙文中的画线句划分停顿。
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
48.甲文的“草色入帘青”与乙文的“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在写景上有相似之处,请具体分析。
49.居室环境与闲居生活,常能表现出主人的志趣。你认为刘禹锡和张岱是否志趣相近?结合两个文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4.(1)这 (2)大 (3)调弄 (4)形体,躯体 45.(1)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异。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46.B 47.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 48.示例一:内容上都写居室环境绿意浓郁,草木的绿色映入帘幕,使屋子(墙壁)一片碧绿,写出居住环境的清幽。
示例二:两句中的“入”“侵”都是化静为动,将静态的草木之色写活了,突出了绿意的浓郁。(任选角度,结合语句简要分析,意思对即可) 49.示例一:我认为他们志趣相近。刘禹锡喜爱“调素琴,阅金经”,张岱则“图书四壁,充栋连床”,二人都有高雅的情趣;两人对居室环境的清幽都颇为自得,有着相同的审美情趣;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张岱把书斋命名为“不二斋”,两人都有不随流俗的志趣。
示例二:我认为他们志趣相近。两人都很享受清幽宁静的居住环境,都喜欢高雅脱俗的生活,刘禹锡不愿“案牍”劳形,乐与博学高雅之人交往,张岱沉醉在不二斋中,栽花移木,读书赏景,寒暑不轻易出门。
【解析】4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这是简陋的屋子。斯:这;
(2)句意为: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鸿:大;
(3)句意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
(4)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4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1)在:在于,动词。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2)上:动词,长到,蔓到。入:映入。
4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充:都是充满;
B.数:几/屡次,多次;
C.碧:都是青绿色;
D.但:都是只,只是;
故选B。
4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意思是: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虻。“余于左设石床竹几”主谓结构,应在“几”后停顿;“帷之纱幕”动宾结构,此处省略介词“以”(纱幕),属于状语后置,应在“幕”后停顿;因此断句为: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
48.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甲】文“草色入帘青”意思是: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入”化静为动,将静态的草木之色写活了,突出了绿意的浓郁,结合“斯是陋室”可知,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
【乙】文“绿暗侵纱,照面成碧”意思是: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侵”都是化静为动,将静态的草木之色写活了,突出了绿意的浓郁。结合“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虻)可知,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
据此分析可知,手法上,都使用了化静为动;内容上,都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
49.本题考查看法。根据对两个文段的理解,结合相关内容,谈出的看法即可。
示例:我认为两人志趣不相近。刘禹锡身居陋室是迫于无奈,他的苦中作乐是对境况的一种抗争,也是向那些打击他的人表明自己绝不会屈服,其志趣是积极入世,想要有所作为的;张岱在杭州拥有舒适的住处,过着惬意的闲居生活,种树赏花、不问世事,他的志趣更多地体现为闲情逸致、隐居避世。
【参考译文】
【乙】不二斋,屋旁有株高三丈的梧桐,树冠茂密,能遮盖住大半个屋顶,但遮不到围墙的西面,(我)就在这里种上蜡梅,(这样子)看上去周围全是树荫,连夏日的暑气也挡在了外面。从屋子的后窗看出去,有段比窗榄略高的矮墙,(它后面)是几只潇潇洒洒的竹子。(院子中间)天光照射下,抬眼看去,就象玻璃、云母(一样透明),总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清凉的世界里面。屋子里面放满了书,从墙角一直堆到了床上;各种摆设品也合适的安放在一些(需要他们的)地方。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虻。(我坐在床上),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
每到夏天,建兰、茉莉的香味四处飘散,连衣服上也有它们的味道;到了重阳节,又在北边的窗下种上菊花,分上下五层摆放,看上去颜色秀丽。经天光映照,花色空明,像沉于明净的秋水。到了冬天,看梧桐落叶,闻腊梅飘香,(体会)太阳温暖的晒在窗前。等到春天,四下句全是山兰花开。我在花圃里种的半亩芍药里面,还有几本是稀有的。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坐在家里,一年四季也不出门,觉得就像生活在梦里一样。
(2022·辽宁营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兵滇先生为令清津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操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渊,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国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啼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选自归有光《容春堂记》)
5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
(3)园有堂,启北牖
(4)诚以四时之景物
5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
5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幽 崖 寒 谷 无 所 不 之 而 独 若 此 堂 可 以 容 之 者。
53.【甲】文作者写“陋室”,为何还要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4.【乙】文中“荣春棠”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50.(1)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形:形体 (3)牖:窗户 (4)诚:实际上 51.(1)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2)山水名胜,必定存在于广大而少人烟的地方。 52.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 53.采用类比手法。用南阳诸葛庐与西蜀子云亭做类比,以贤人自况,暗示自己与已故贤人一样品德高尚,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54.【乙】文中“荣春棠”得名的原因是:园中种有四季花卉草木,门外的河流、田野如诗如画。
【解析】50.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
(2)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
(3)句意:园中有个大屋子,向北开了窗户。牖:窗户。
(4)句意:实际上四时的景物。诚:实际上。
51.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1)重点词语: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功名的人。
(2)重点词语:之:的。比:必定。于:在。宽闲寂寞之地:广大而少人烟的地方。
52.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这句话的意思是:幽岩寒谷,无处不到,唯独像这样的堂才可以容纳它。“幽崖寒谷”是主语,应在其后断开。“而”在句中,应在其前面断开。
据此可知正确的断句为: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
5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意思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诸葛亮的草庐和扬子云的亭子都是十分简陋的,和作者刘禹锡的陋室一样。诸葛亮和杨子云虽然居住在简陋的屋子,但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作者刘禹锡一样身居陋室,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暗示自己也与已故贤人一样品德高尚。由此可知,这是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是为了用南阳诸葛庐与西蜀子云亭做类比,以贤人自况,暗示自己与已故贤人一样品德高尚。从中可看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5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乙】文“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啼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可知,作者是因为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园外河流、田野如画,所以给这座堂取名容春。
【参考译文】
【乙】兵溪先生在山西漳河上游任县令,因为和监督州郡的御史合不来,按例必须挪动职务,便愤怒地回到故乡。他在昆山县西境的小虞浦购置了一块园田,离县城才两里左右。吴淞江从太湖往东流,蜿蜒入海,江的南北,散布着许多连通江的河渠如同百足,其中的小虞浦离县城最近,坐船往来,一天可以走几十回。园中有个大屋子,向北开了窗户,由此往外看,那马鞍山就如同在屋檐边一样。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园外河流、田野如画,所以先生给这座堂取名容春。他认为,春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无处不到,唯独像这样的堂才可以容纳它。实际上四时的景物,山水的名胜,必定存在于广大而少人烟的地方,那金马玉堂、紫门黄阁的地方是不能兼而有之的。
(2022·广西百色·统考一模)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以藏者赤,漆之所以藏着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合。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5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B.无丝竹之乱/耳/下车引之
C.与善人居/择其善者而从之
D.则商也日益/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56.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德,洛阳人。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B.【乙】文画波浪线的文字的断句划分为“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C.【甲】文题目里“铭”是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一般押韵;【乙】文中的“丹之所以藏者赤,漆之所以藏着黑”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异曲同工之妙。
D.【甲】文的“何陋之有?”是倒装句;【乙】文的“赐好说不若己者”是判断句。
57.下列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来往客人之高雅和陋室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这三个方面来点明“陋室不陋”。
B.【乙】文告诉我们:真正有德行有修养的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相处的人。
C.【甲】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和【乙】文中“芝兰之室”都喻指贤士的居所。
D.【甲】【乙】两文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58.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答案】55.D 56.D 57.D 58.(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2)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谈论比不上自己的人。(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
【解析】55.A.动词,长上/方位词,上面;
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
C.形容词,好的/名词,优点;
D.两项都是连词,那么;
故选D。
56.D.“赐好说不若己者”不是判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者”是“……的人”之意,不是判断句的标志词。
57.D.“【乙】……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述错误。乙文阐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以藏者赤,漆之所以藏着黑”运用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不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故选D。
5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丝竹:音乐;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耳:使耳朵受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2)好:喜欢;贤己者:比自己贤能的人;处:交往;好说:喜欢谈论;不若己者:不如自己的人。
【参考译文】
【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①盖闻地有高人
查阅词典法:A.遮盖,掩盖;B.胜过,超过;C.表推想,大概;D.原来。(《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②梅花与姓氏俱香
重要语法:词类活用
③胜事自须人补
课内迁移法: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④拟筑草亭招放鹤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方法
在横线上解释加点词
结构对照法
上句:[有仙则名] 名:出名
下句:[有龙则灵] 灵:(1)
勾连成语法
[形影不离][无案牍之劳形] 形:(2)
课内迁移法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日梦人自云] 云:(3)
查阅字典法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施”的常用释义:①散布;②施加;③给予;④摆放。[今后当常以施人] 施:(4) (填序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12 活板(含解析),共34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11 卖油翁(含解析),共33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9 爱莲说(含解析),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