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能力提升课件
展开1[2023湖北高中名校联盟联合测评]随着江南地区市镇中“丝行”“布庄”的发展,明代后期杭嘉湖地区出现了改良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其特色产品包头绢“通用于天下”。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地方( )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B.长途贸易推动了商业资本积聚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D.工商皆本的社会意识逐渐形成
2[2023北京石景山区期末]有学者指出:“宋代社会,儒生与商贾之间,可能颇有分流,前者以内圣外王自我期许,志在经国济世;尤其理学家们不屑言利。明代中叶以后,风气颇为不同,江南士大夫,如有余力,也会投资商业活动。”明朝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有较大发展B.心学成为主流思想C.科举考试形式灵活D.不再实行重农抑商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与宋朝相比,明代中叶以后,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士大夫也会投资商业活动,这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引发思想观念变化有关,故选A项;明朝理学仍然是主流思想,排除B项;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形式僵化并不灵活,排除C项;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3[2023山西名校联盟联考]明朝晚期,众多的负贩行商在国内异地落迁定居,这不仅给当地市民带来新鲜的观念,而且他们具有地域或宗族特色的性格与形象也深深影响了侨居之地的市民,同时他们也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生活方式向定居地靠近。这一现象( )A.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B.成为新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C.导致传统户籍制度的混乱与瓦解D.推动封建等级秩序走向崩溃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晚期的行商们在异地定居后把自己原来家乡的文化带到当地,同时也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由此可以判断这一现象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行商文化与居住地文化的相互影响,这不能成为新生产关系生的前提,排除B项;行商的增多确实增加了户籍管理的难度,但不至于导致传统户籍制度的混乱与瓦解,排除C项;封建等级秩序瓦解是在中国近现代完成的,排除D项。
4[2023江苏连云港一模]福建海澄县番舶税额,明万历四年,“至万金”;万历十一年,“累增至二万有余”;万历二十二年,“骤溢至二万九千有奇”,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一现象说明( )A.朝贡贸易获利丰厚B.海禁政策遭到废弃C.关税成为经济支柱D.海外贸易有所扩大
【解析】 朝贡贸易中,获利丰厚的是朝贡国而非明朝政府,排除A项;材料体现番舶税额不断增加,不能说明海禁政策遭到废弃,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海外贸易税成为当地的重要财政来源,但不能说明关税成为经济支柱,排除C项。
5明代中期以前,官刻和文化精英经营的私刻是出版业的主体。明代中后期,虽然官刻和私刻也有很大发展,但是商人经营的坊刻发展更为迅猛,成为三者中最有生机的一个。出版业的主体变化说明( )A.商品经济逐渐占主导地位B.文化繁荣基于一定经济基础C.思想专制未阻碍文化发展 D.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度有限
【解析】 第一步:解读材料。第二步:剖析选项。解读材料可知,明代出版业的这种情况与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有关,故B项正确。明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依然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A项错误。明代实行思想专制,不利于思想活跃,阻碍了文化发展,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政府对社会的控制,D项错误。
6[2023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明朝正一派天师张宇初曾说:“元始,己之元神也,宝珠,即心也。儒曰太极,释曰圆觉,盖一理也。”而儒者张元则指出,“今之言学者……崇虚无而蔑礼法”,“今之儒者则欲混儒释而一之……呜呼!何其悖也!”他们的观点表明,当时( )A.学术领域盛行疑古之风B.民间教化呈现出多样性C.儒道佛观念仍融合发展D.儒家信仰得以重新建立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天师张宇初”代表的是道家,但他认为“儒曰太极,释曰圆觉,盖一理也”,说明他将道家思想与儒佛相结合;而儒者张元则指出“今之儒者则欲混儒释而一之……何其悖也”,话中内容表明当时儒道佛观念融合发展是一种趋势,故选C项;所谓疑古之风,是指对之前的学术结论存在质疑,但材料中呈现的是当时道教天师和儒者对当下思想现象的看法,排除A项;材料中呈现的是儒释道三者对彼此产生的作用,与民间教化无关,排除B项;自西汉至清,儒家思想一直是正统思想,“重新建立”说法错误,排除D项。
7[2023广东深圳一模]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据此可知,顾炎武( )A.抨击儒道融合的现象B.反对心学的虚浮学风C.否定孔孟的权威地位D.批评八股取士的弊端
【解析】 据材料“‘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可知顾炎武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主张经世致用,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儒道融合的现象,排除A项;顾炎武并未否定孔孟的权威地位,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8[2023江苏徐州期末]下图为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所作,再现了雍正帝在端午节观看赛龙舟的场景。这一作品( )A.尽显浪漫主义绘画风格B.彰显清代社会经济繁荣C.反映清朝注重民间教化D.体现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是满洲人,他在端午节观看汉族的龙舟比赛,说明当时满汉文化有交流交融现象,故选D项;浪漫主义绘画突出个人的主观感情,再现“赛龙舟的场景”说明其有写实的特点,排除A项;仅仅通过雍正观看赛龙舟的场景,无法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排除B项;图中内容为雍正帝观看龙舟比赛,其目的并不是对民众进行思想教化,排除C项。
9[2023安徽蚌埠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成书于乾隆年间,主要描写了明清时期的社会图景。下表节选了部分章回情节。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章回情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章回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参考答案】 示例 情节 第48回:(他)向女儿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他)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2分)历史现象:清代程朱理学仍占主流地位,禁锢人们思想。(2分)概述: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清政府强化伦理纲常,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禁锢。徽州老秀才王玉辉对其女婿去世后女儿要守节自杀的态度是“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死的好”,表明王玉辉对女儿的行为表示赞赏。这体现了当时中国思想界以“存天理,灭人欲”为人生观,固守伦理纲常。由此可知,该情节体现出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以及对当时人们思想的深刻影响。(4分)评价:程朱理学仍占主流地位,对稳定统治秩序、重视社会道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进步和社会创新,阻碍社会经济发展,这也是导致明清中国落伍的一个重要因素。(4分)【解题思路】 第一步,选取任意一个情节,指出其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如,由材料可知,第18回的情节是文瀚楼店主人和朋友合资,要刻一部考卷发往山东、河南去卖。据情节备注可知,刻卖考卷是因科举考试而出现的商业活动,其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就是清代科举制的僵化。再如,第 48回的情节是徽州老秀才王玉辉赞同守寡的女儿自杀,认为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联系所学可知,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清代程朱理学仍占主流地位,禁锢人们思想。第二步对历史现象进行概述,要包括历史现象的背景、内容或过程。第三步对历史现象进行评价,要客观、全面(辩证)地评价。
10[2023山东青岛二中考试]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 )A.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B.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D.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
易错点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基础知识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基础知识课件,共15页。
第11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1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1讲,时空重点,主题概览,手工业,手工业产品,小农经济,致良知,主观唯心主义,个性自由,工商皆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含详解),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拓展融合,经营方式,自由雇佣,陆王心学,个性自由,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章回体,现实主义,2戏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