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汇总讲义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555358/0-17117648945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汇总讲义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555358/0-17117648945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汇总讲义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555358/0-17117648946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汇总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汇总讲义,共31页。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一、血管是人体运输物质和氧的管道1、生物圈中的人正常进行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2、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营养物质和氧,并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这些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心脏好象一个泵,使血液不停地在血管流动。脉搏和血压都与心脏的收缩和血液在动脉血管流动3、血管是人体运输物质和氧的管道。人体内有3种血管,各种血管具有与它们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补充:动脉出血: 血流量较大,速度急,似喷泉样射出,危险大 处理方法: 在受伤处的近心端用手紧压或用加压包、止血带止血法。静脉出血: 出血持续不断,出血量逐渐增多,如不及时止血,会因失血而休克。 处理方法: 在受伤处的远心端用手紧压或对伤口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伤口缓慢渗出,出血量少,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 处理方法: 先对伤口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4、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为了便于观察血液的流动,应选择活的并且尾鳍色素较少的小鱼。(2)图中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露出口和尾部,并不时地往棉絮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使小鱼能够正常呼吸。 (3)通常情况下我们应使用 低倍 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静脉瓣保证血液向一定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脉搏就是动脉的“跳动”,它会随运动加剧而提高。→“把脉”二、心脏——物质运输的动力1、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央偏左的下方,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在两肺之间,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大小相近。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正常人的脉搏与心率基本一致。约为75次/分,正常变动范围每分钟60~100次。经常锻炼身体的人,心率要低一些。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能促使心肌发达,增强心脏功能。饮酒对心脏和血管有害。心脏的结构: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由肌肉组织组成的中空的器官。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生理 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2、心脏有四个腔: 左心室 → 主动脉右心室 → 肺动脉左心房 → 肺静脉 右心房 → 上、下腔静脉 ☆ “上房下室,房静室动” ☆3、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主动脉 → 动脉血 上、下腔静脉 → 静脉血 肺动脉 → 静脉血 肺静脉 → 动脉血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单向开放防止血液倒流4、瓣膜: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朝向一个方向流动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生理 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瓣膜作用: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心房 → 心室 → 动脉)防止血液倒流5、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原因是:左心室收缩将血液送往全身各处组织,距离最长,血液运输需要较大的收缩力。6、心脏工作的原理 三、血液1、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浆与血清的区别: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血液(红色黏稠状液体)(体重的7%~8%)血浆55%血细胞45%水、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养料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液的组成:本实验使用的抗凝血剂是柠檬酸钠。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2、血液: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1)血浆: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90%是水,血浆蛋白约占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占3%。主要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①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中有含铁的血红蛋白,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在含氧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主要作用:运输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数量过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②白细胞:白细胞体积较大,数量较少,有细胞核。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通过自身的变形将病菌包围、吞噬。主要作用:吞噬病菌,防御疾病。如果体内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③血小板: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性状不规则。 主要作用:止血:聚集在伤口处,堵住血管。凝血:释放促血凝物质,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3)血液的功能: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 3、输血与血型血型: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和O型AB型:万能的受血者;O型:万能献血者输血: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血液凝集为红细胞凝集)血量:成人体重的7% ~ 8%;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大约400mL),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成分献血:“缺什么补什么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给针对地给病人输入不同的血液成分:严重贫血 大面积烧伤的人 严重血小板缺少症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注意:1)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2)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3)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测量部位:肱动脉 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通过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室舒张时,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正常血压对保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健康成年人血压的书写方式:12~18、7/8~12kPa(90~140/60~90mmHg),收缩压在前,舒张压在后。高血压:若成年人的收缩压经常超过18.7kPa或140mmHg;若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或90mmHg低血压:若成年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12kPa或90mmHg;若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低于8kPa或60mmHg;4)血液分层、凝固、凝集4、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患贫血症的人,需要在食物中增加的营养成分是铁和蛋白质(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5、久居高原的人的血液中比在平原中生活的人高的是红细胞。(因为高原缺氧,需要更多的红细胞参与氧的运输才能满足一个人对氧的需求,这也是体育运动员高原训练的主要原因)四、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 血液循环是由英国医生哈维发现的。1、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作用:为全身细胞运输氧和营养物质,还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较多、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暗红的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作用: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就由含氧较少、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较多、鲜红的动脉血。血液循环示意2、血液循环中血液性质的变化 体循环:动脉血 静脉血 肺循环:静脉血 动脉血3、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比较血液名称:根据血液含氧量的多少来判断 血管名称:根据输送血液的方向和速度来判断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2)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3)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4)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5)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6)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主要发生于毛细血管。在显微镜下,观察活金鱼尾鳍的毛细血管,最好的方法是寻找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7)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前,先用手从上臂内侧向静脉远心端推压,随即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在乳胶管结扎的下方,静脉就会膨大,显出结状突起,这证明了静脉血管位置较浅。(8)剧烈运动时,突然停下来会造成暂时性贫血,引起恶心、脸色苍白等现象,其原因是流回头部的血液量不足(9)、关于药物:①、口服药物,吸收进入小肠静脉,再通过 下腔静脉 回 右心房 ,再经 肺循环 回 左心房 ,然后由体循环运到毛细血管处,发挥药物作用。y中间经过心脏 2 次, 2 次物质交换。②、肌肉注射,上肢,经过 上腔 静脉;臀部,经过 下腔 静脉,回心脏…………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排泄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2、排泄途径:泌尿系统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排出粪便的过程叫排遗(不是细胞内产生的废物)。 排泄(细胞内产生的废物)二、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肾脏的结构(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泌尿系统 输尿管:输送尿液 皮质:周围,呈深红褐色膀胱:贮存尿液 肾脏 髓质:里面,颜色较浅 尿道:排出尿液 肾盂:呈漏斗状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膀胱和尿管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还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肾单位。(2)肾单位包括: 肾小球 → 过滤作用(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 肾小囊 → 它的内壁起过滤作用肾小管 → 重吸收作用(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2、尿液的形成:A、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B、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80升。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肾单位的血液循环特点:血液流经肾脏需经过2次毛细血管,分别是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后者氧含量发生了变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尿的排出:(1)尿的排出途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2)排尿的意义: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4、血浆、原尿、尿液的比较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如果尿液中出现蛋白质、血细胞:原因出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有炎症)。 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原因可能是:(1)肾小管的重吸收出现问题。(2)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3)正常人一次性摄入的糖过多。5、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无毛细血管和神经,所以划破手指流血和感到疼痛,至少伤到了真皮。(1) 汗液由汗腺分泌,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2) 为帮助排出体内的废物,人应每天喝适量的开水。夏天出汗多时,最好补充一些含盐分的水。(3) 人体的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的深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使皮肤能够再生。深层内有一些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可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但保护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认为多晒太阳无谓☆流入肾脏和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比较,后者: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识图1:(1)动脉血: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2)静脉血:肾静脉。 (3)原尿:肾小囊。 (4)尿液:肾小管。 (5)原尿与血液的最大区别是:原尿中无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若含有则肾小球发生病变。(6)原尿与尿液的区别是:尿液无葡萄糖。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肾小管问题或者糖尿病。 识图2:(1)a是静脉血,c动脉血,则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 (2)a动脉血,c动脉血,则b是肾小球 。 (3)b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a内是动脉血,c内是静脉血。(4)b小肠绒毛内,则c内流动的血液含营养物质较多。 (5)b为左侧心脏,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动脉血。第16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结构细胞体突 起树突:短而多轴突(末断是神经末梢):长而少功能: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将能被神经元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脑所发出的神经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脊髓所发出的神经2、神经系统3、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2、脊髓灰质:在中枢神经中,由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灰暗。白质:在中枢神经中,由许多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色泽白亮。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②传入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⑤效应器:接受新的神经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⑥人的手偶然触到很烫的馒头,出现的现象是先缩手后感到疼(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盖处的韧带(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大腿肌肉(效应器)。6、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简单反射)。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吮吸反射等。条件反射:在出生以后个体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反射(复杂反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海狮表演等。(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高级,它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与言语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大脑皮质具有语言中枢,只有人类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1)新生儿的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排尿中枢位于(脊髓)内。(2)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出现尿失禁的原因是脊髓与(大脑)的联系被切断,致使低级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3)脊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原因是(神经中枢)被损坏,(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二、人体对信息的感知1、眼由眼球和眼球的附属结构组成,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结膜、泪器和眼肌。沙眼和“红眼病”(急性结膜炎):是常见的传染性极强的眼病,接触传播,发病部位在结膜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手揉眼,不要与别人合用毛巾和脸盆2、眼球的结构:角膜(透明)、虹膜(上有瞳孔)、晶状体(折光)、玻璃体(折光)、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瞳孔:光线的通道。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结构。晶状体:透明,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睫状体: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折射光线。视网膜: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觉光的刺激,成缩小倒立的像。脉络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形成清晰、倒立、缩小的物象)、视觉感受器)→视觉神经(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神经中枢)。视觉感受器:视网膜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和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折光系统: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形成图像的部位:视网膜产生图像信息的结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传导图像信息的结构:视觉神经视觉形成部位:大脑的一定区域(视觉中枢)3、人眼有黑色、蓝色等,与人的眼色有关的结构是虹膜。俗话说的“白眼球、黑眼球”分别指巩膜、虹膜。4、在眼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眼球;沙眼和急性结膜炎的发病部位通常是结膜,所以平时要注意眼的卫生。现在有人为提高视力而做的激光手术,是将眼的角膜切薄。5、晴天的中午,刚看完电影的人,走出电影院时,瞳孔的变化是瞳孔缩小。对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结构是晶状体,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6、根据近视眼形成像和矫正的示意图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正常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人能看清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7、光学双凸透镜成像原理适用于眼内成像,在眼结构中具有双凸透镜功能的是晶状体。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只有落在视网膜上,人体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视觉。眼球成像演示实验中的白纸板、双凸透镜,分别相当于眼球中的视网膜、晶状体8、为预防近视,平时看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应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1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其主要原因是使睫状体内的肌肉得到休息。预防近视要做到“四不看”,不在强光上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着看书,不在走路时看书。9、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中耳的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便形成了听觉。10、声音是以声波形式传导的,将鼓膜振动传递到内耳的结构是听小骨。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应迅速张口(此时不要捂耳),或紧闭嘴巴同时双手捂耳。(乘飞机时咀嚼口香糖也有避免震破鼓膜的作用)外耳耳中耳内耳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听小骨耳是听觉器官,还与人的运动平衡有关。耳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的作用是收集和传导声波;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组成。前庭、半规管与身体平衡有关。耳蜗与听觉形成有关。(耳蜗内有人体的听觉感受器)半规管前庭耳蜗耳呼吸道感染时,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1112、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骨、钻骨、镫骨)→耳蜗(耳蜗内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听觉视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听觉感受器:耳蜗。13、外耳道堵塞和中耳的鼓膜、听小骨受损伤或发生障碍引起听力下降则产生传导性耳聋。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受损而引起的听力下降或丧失叫神经性耳聋。听小骨受损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 长期使用“随身听”会使听力下降。我国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14、旅客坐车闭眼,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是否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有人乘车、乘船时会有晕车、晕船现象,这与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有关。三、人体的激素调节1、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等,它们共同组成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分泌许多种激素。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最大区别在于分泌物排出的方式不同。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人体主要的外分泌腺有:汗腺、唾液腺、皮脂腺、胃腺、肠腺、肝脏等2、激素: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它们在血液中量虽少但作用非常显著,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4、人体内几种激素类型及其作用(1)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异常: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生长激素过少,侏儒症。 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异常:幼年甲状腺激素不足,发育迟缓,呆小症;成年甲状腺激素过少,导致大脖子病;甲状腺激素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侏儒症与呆小症:相同点:患者都是从幼年患病且身材都矮小。不同点:“侏儒症”是由于患者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生长缓慢,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一般正常。“呆小症”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不足,甲状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患者不仅身材矮,生殖器官不发育且智力低下。缺乏时可以通过食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如海带。(3)胰岛:分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等,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降低血糖的浓度。(1965年,我国首先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异常:胰岛素缺乏: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胰岛素分泌过多患低血糖。(4)性腺(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睾丸:分泌雄性激素。):促进相应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同时激发并维持男女第二性征。5、危险情境刺激了你的神经系统→大脑皮质特别兴奋→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张、面红耳赤6、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类型血流方向结构特点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动脉从心脏→全身((能出现脉搏现象的是动脉)厚大小快静脉从全身→心脏(分布在身体较浅的部位(“青筋就属于静脉”,是输液时针扎入的血管)或较深的部位)较薄小大(有静脉瓣)慢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最小的静脉(数量多,分布广)极薄(仅一层上皮细胞)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极慢出现原因结果血液分层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如:柠檬酸钠)血液不再凝固,血细胞下沉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三层(上清液为血浆,占体积的多半;中层是白色的血小板和白细胞;下层为红细胞)血液凝固血液流出血管,血小板聚集成团,并释放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出现两部分,即:血清和血块。血块是由白色的纤维蛋白网住血细胞而形成血液凝集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红细胞凝集成团概念存在的血管存在于心脏(左动右静)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肺静脉、其他动脉心脏左侧:左心房、左心室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肺动脉、其他静脉心脏右侧:右心房、右心室途径废物形式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气体泌尿系统绝大部分水、尿素、无机盐尿液皮肤小部分水、尿素、无机盐汗液血液(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肾小球(过滤)尿液(水、无机盐、尿素)肾小管(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原尿(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肾小囊(内壁过滤)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血浆√√√√√原尿√√√√尿液√√√概况功能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表层是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又称大脑皮质(上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和神经元数目)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运动、感觉、语言、视觉、听觉、嗅觉的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功能)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也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在大脑的下方,下端与脊髓相连人体呼吸、血液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所以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位置组成功能脊髓脊柱的椎管里蝶形灰质在中央,白质分布在周围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白质:连接脊髓与脑之间的上下通路,传导功能 灰质:主管躯干和四肢骨肌的运动,里有低级神经中枢,完成低级反射大脑颅腔中表层是灰质,白质分布在中央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运动、感觉、语言、视觉、听觉、嗅觉的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功能)反射的类型区别联系示例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低级的神经调节方式)由具体的实物直接刺激产生神经中枢在脑干或脊髓中(低等反射活动)固定,不会消退(永久性神经联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吃到梅子分泌唾液;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奶;膝跳反射条件反射个体后天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的(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由具体的信号(光、声、气味、颜色、形状等)刺激产生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高等反射活动)不固定,会消退(暂时性神经联系)看到梅子实物分泌唾液;看到画的梅子图片分泌唾液;看到“梅子”二字、听到“梅子”这个音分泌唾液(人类特有)区别眼球前后径晶状体曲度物体落在视网膜的看不清何处物体纠正方法近视眼过长过大前方远处配戴凹透镜远视眼过短弹性小后方近处配戴凸透镜腺体腺体类型有无导管分泌物分泌物的去向胰腺的外分泌部外分泌腺有导管胰液小肠胰岛(散布在胰腺中的一个个腺细胞团)内分泌腺无导管胰岛素毛细血管腺体类别导管分泌物去向举例外分泌腺有导管进入体内管腔或排出体外唾液腺、肝脏、肠腺、胃腺等内分泌腺无导管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第17章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动力一、人体的运动运动系统是由骨(杠杆)、骨连结(支点)、骨骼肌(动力)组成的。杠杆骨和骨连结组成了人体的骨骼。人体的骨有206块,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支点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骨骼,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使骨产生运动。骨骼是多块骨的集合如脊柱,单块骨如股骨、肱骨、锁骨等不能称作骨骼。骨根据其形态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各骨的形态虽然差异较大,但是结构却很相近,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中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无机物中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1、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组成。 头骨骨骼 躯干骨 (例:胸骨、肋骨、脊柱); 四肢骨2、骨的基本结构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含有血管(血液对骨有营养作用)、神经和成骨细胞(骨的生长和再生)★骨结构 骨质 骨密质 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力强(长骨 骨干部分) 骨松质 结构疏松,能承受一定的压力(长骨两端部分,呈蜂窝状) 骨髓——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质中,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会转变为黄骨髓。 注意:骨的生长包括长长和长粗两方面。长骨两端的软骨层能不断地产生骨组织,使骨长长;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也能不断地产生骨组织,使骨长粗。骨停止生长的原因是骨两端的软骨层骨化为骨。3、人体的运动系统具有支撑身体、支持运动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的作用。★4、骨连结有3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其中活动的连结又叫做关节。不活动的连结,如脑颅骨骨的连结: 半活动的连结,如脊椎骨 活动的连结(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 (关节软骨:关节面表面光滑的部分,减少两骨摩擦)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 关节囊: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连接在一起。(韧带:关节囊外面的坚韧结构,使两骨之间连接更牢固)关节具有牢固性、柔韧性、灵活性。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如不慎脱臼应注意不让受伤关节活动,以免加重伤势。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加关节的灵活性、牢固性。5、骨骼肌: 肌腹——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红褐色,由肌细胞组成 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白色的部分,由结缔组织组成 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受到神经系统的刺激后,骨骼肌收缩、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产生各种动作。人体的骨骼肌共600多块,在运动中起动力的作用。骨骼肌具有的特性是收缩。 比如:马是一种能迅速奔跑的动物,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身体因肌肉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因此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对以上三者起控制、协调作用的是神经系统。6、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必须由多组肌肉群(至少两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如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肌腱肌腹 收缩三舒张二舒张三收缩二6、二、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的行为不仅表现为身体的运动(如奔跑、爬行、游泳、飞行等),还包括静止的姿态(如静止不动、注目凝视)、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以及各种叫声)。※但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鸡的嗉囊能贮存食物)等外部不可以观察到因而不属于动物的行为。★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许多类型,按照对动物所起到的作用觅食行为:如狗熊捕鱼、狼捕鹿、一群蚂蚁将一条毛虫的尸体拖进蚁穴、蜜蜂采蜜。争斗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又叫攻击行为)。两只雄海豹战斗、两只狮子打架、上千万只青蛙“激战”。防御行为: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护自身或群体中其他个体的行为。如逃跑、静止不动、释放臭气、集体防御等。如猫头鹰的拟态、野兔发现鹰飞快跑回洞穴、河狸发现狐狸后拍打水面岸上的河狸闻声躲回水中、变色龙的变色(保护色)、长颈鹿踢狮子的头。“放屁虫”排臭氧退敌、某些动物遇到强敌时逃跑或装死。遇到狮子或狼时,北美雄麝牛就把母兽和幼兽包围起来,自己站在外围,低头,双眼直视,随时保持高度警惕。繁殖行为:是指在繁殖过程中表现出的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与繁殖相关的行为。如孔雀开屏,雌、雄蛙的抱对,萤火虫发光等。黑头海鸥孵卵、雄黑熊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的力量以获得雌熊的青睐、孔雀开屏、家燕筑巢、母鸡下蛋、母狼哺乳幼仔、昆虫的交尾。“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行为,社群行为群体之间有明显的分 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典型的营社群生活的动物有蜜蜂、蚂蚁、狼等。白蚁、蜜蜂群体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蚂蚁共同搬运食物2、动物的行为方式有多种类型,从其获得过程(或行为的发生)来分有两种: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它是种固定的行为,不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动物的本能行为。例如刚出生的小鸡会走路随母鸡啄食、亲鸟育雏、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鸟类筑巢、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蜂鸟吃蜜、公鸡报晓、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金鱼喂食等,尽管行为比较复杂但是属于动物的本能。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这种行为会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是一种模仿、学习行为,所以又称为学习行为。例如英格兰大山雀会偷牛奶喝、黑猩猩叠木箱拿香蕉、黄牛耕地、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狗辨主客、动物表演、大象能“吹口琴”、黑猩猩用石头砸榛子、黑猩猩用树枝钩取食物、、成群的鸡到指定的地方觅食和吸水等。生物的运动和行为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对自身的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保护动物。动物行为的意义是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神经系统控制。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行为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4、无论动物低等还是高等都有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越多,如黑猩猩的学习能力要比蚯蚓强的多。黑猩猩叠木箱拿香蕉的事例说明:动物越高等,它们利用学习行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因此,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第18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1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1、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氧气或二氧化碳2、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保卫细胞呈半月形。气孔通过保卫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从而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达到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度。当保卫细胞失水时,则气孔关闭,吸水则开放。氧气或二氧化碳水蒸气气孔无表皮细胞有保卫细胞3、制作叶表皮气孔实验中,观察的是蚕豆叶的下表皮(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气孔一般比较多)、滴加的是清水、不需要染色、放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叶表皮的特点: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无叶绿体,保卫细胞呈半月形,有叶绿体。4、蒸腾作用除了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外,还能吸收更多的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同时蒸腾作用使水分从叶表面大量散失,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表皮可看到有成对的半月形保卫细胞,以及保卫细胞间隙所形成的气孔。植物吸水时,气孔张开,水分散失;植物失水时,气孔闭合。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门户”。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强度。5、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①产生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根不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②散失大部分水分(90%),降低叶表面温度③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第2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是地球大气中氧气的根本来源。地球上各种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同时细菌等各种微生物也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尸体及腐烂物质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条件:光;场所:叶绿体;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公式: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 (条件:有光无光都进行;场所:线粒体;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二氧化碳的鉴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的鉴定: 能助燃,使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燃烧。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燃料燃烧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4、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提示:溴麝香草酚蓝(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当水中溶有二氧化碳后,形成碳酸,BTB溶液由淡蓝色变绿再变成黄色。变黄淡蓝色黄色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组成的统一整体。如:草原、森林、农田、湿地等都是常见的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包括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生命的生物因素以及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非生物因素,如水、温度、光等3、生态系统能够对环境的干扰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保持平衡状态,维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但是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是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表现在某一数值附近的波动)。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4、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第19章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1节 植物的生殖1、绿色开花植物六大器官分别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2、绿色开花植物有性生殖:开花→传粉→受精→结果①花:多数花包括雌蕊、雄蕊、花冠、花萼、花托等结构,其中雌蕊和雄蕊又称为花蕊,是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子房是花的雌蕊中的主要结构,由胚珠和子房壁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能产生花粉粒。产生花粉,内有精子雄蕊雌蕊子房子房壁珠被卵细胞极核花药花丝柱头花柱胚珠胚珠子房子房壁种子果皮果实卵细胞极核珠胚种皮精子精子胚乳受精卵②传粉和受精:花药里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会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的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里的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珠的珠被将来发育成保护种子内胚和胚乳的种皮。这种现象叫做双受精。双受精是许多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由此可见花雌蕊中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将发育成植物的种子 ,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果实包括果皮和胚珠两部分。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胚珠数量的多少决定着果实中种子数量的多少。果实:果皮和种子③结果: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受精卵→胚 珠被→种皮 受精极核→胚乳3、植物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繁殖,也叫植物的克隆。人们还创造了扦插、嫁接和压条等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4、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分裂生殖(细菌等)、出芽生殖(酵母菌等)、克隆、嫁接、扦插、 压条 、组织培养。营养繁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根、茎、叶脱离母体后,重新长成新个体。自然营养繁殖:甘薯(根)、马铃薯(茎)、草莓(茎)、落地生根(叶)人工营养繁殖:扦插、嫁接、压条常见扦插植物:甘薯、葡萄、菊、月季常见嫁接植物:苹果、梨、桃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分裂生殖(细菌等)、孢子生殖(藻类、苔藓类、蕨类等)、出芽生殖(酵母菌等)、克隆、植物组织培养有性生殖:试管婴儿、种子繁殖后代、胎生、卵生5、①植物的组织培养:把植物的器官、组织甚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技术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分化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过程。 ②愈伤组织:植物的组织经过培养,原来已经分化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叫作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成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③植物的组织培养意义:从植物体上取材少、不仅能快速繁殖植物,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第2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胚根胚种皮子叶胚芽胚轴胚轴胚胚根子叶胚芽果皮和种皮胚乳1、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种子2、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①相同点:都有 种皮 和 胚 。新植物的幼体是 胚 ,将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②不同点:蚕豆种子中有 两片 片子叶,玉米种子中有 一 片子叶。蚕豆种子滴加碘酒, 子叶 变蓝,营养储存在 子叶 。玉米种子滴加碘酒, 胚乳 变蓝,营养储存在 胚乳 。3、种子萌发的条件①环境条件:适宜的 温度 、一定的 水分 和充足的 空气 。②自身条件: 完整的 、 活 的胚、度过休眠期和储存丰富的 营养 。4、种子萌发的过程有的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子叶出土,这种种子播种的时候应播的浅一点。因为子叶出土需要克服的阻力加大,如果播的深,会降低种子的萌发率。同理,如果有的种子萌发时子叶不出土,可以适当播的深一点。5、(1)(2)叶芽包括生长点、叶原基、芽原基、芽轴、幼叶等五部分组成。(3)①叶原基→幼叶;②幼叶→叶;③生长点→芽轴伸长 ④芽原基→侧芽; ⑤芽轴→茎 (4)植物的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来,茎的主干通常是由胚芽发育成的,而侧枝是由主干侧芽发育成的。被子植物例如相同点不同点双子叶植物菜豆、蚕豆、花生种皮、胚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储存在子叶(变蓝)里单子叶植物玉米、水稻、小麦、高粱种皮、胚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储在胚乳(变蓝)里第20章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第1节 动物的生殖1、有性 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 受精卵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优点:后代具有更大的 变异 性,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 举例:试管婴儿、利用种子繁殖2、无性 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优点:保持 母本 的优良性状。举例:克隆、利用根、茎、叶繁殖(营养繁殖)、扦插、嫁接、压条、分裂3、受精方式:体 外 受精、体 内 受精根据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还是在母体外孵化成新个体,又可以将有性生殖方式分为卵生和胎生。其中卵生动物有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的等;胎生动物有哺乳类。卵发育孵化的营养来至于卵黄。胎生动物发育的营养来至于通过胎盘与母体相连的血液,胎生比卵生高等。生殖方式:①卵生: 受精卵 在母体 外 发育成新个体。②胎生: 受精卵 在母体 内 发育成新个体。第二节 动物发育内外卵壳膜胚盘1、鸟卵的结构卵黄膜[7]卵壳:有气孔,气体交换,保护气室系带[6]气室: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卵壳卵黄[8]卵白:提供水和养料,保护卵白[1]胚盘:内有细胞核,胚胎发育的部位[4]卵黄:供给丰富的营养物质 受精卵胚盘母体内雏鸟母体外卵黄提供养料孵化早成鸟:出生后能独立晚成鸟:出生后不能独立2、鸟的生殖和发育(1)大多数鸟类的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就开始发育。(2)鸟类的发育类型:成蛙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青蛙为例)(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2)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蛙受精卵(3)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 肺 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蝌蚪(4)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显著差异,属于变态发育。4、昆虫的生殖和发育5、动物克隆是人们应用科技手段,不通过动物固有的受精和生殖方式,直接由一个体细胞或者胚性细胞产生出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动物后代的无性繁殖方式。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受精方式体内受精体外受精体外受精体内受精体内受精体内受精生殖方式卵生卵生卵生卵生卵生胎生特征(发育是否完全)例子早成鸟睁眼,被羽,足有力,能觅食鸡、鸭、鹅、大雁晚成鸟眼闭,无羽,足软,要哺育家鸽、燕子、麻雀发育方式完全变态 发育(家蚕)不完全变态 发育(蝗虫)不同点图示蛹受精卵成虫幼虫成虫受精卵若虫特点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 较大 若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举例蝇、蜂、蚕、蚊、蝶蝗虫、蟋蟀、蝉、蝼蛄、螳螂相同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发育起点受精卵第21章 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1节 人的生殖1、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生殖系统的作用是:(1)产生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2)分泌性激素,如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等。2、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器官有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阴茎等,其中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具有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作用,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子很小,外形像蝌蚪,头大,尾长能够游动。3、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器官有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等,其中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呈球形,几乎用肉眼就可以看见。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卵黄,卵黄能提供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男: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输送精子)女:卵巢(产生卵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过程叫做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的合子叫做受精卵,受精的地点位于女性的输卵管中,受精卵形成后立即开始分裂,并沿着输卵管植入子宫内膜,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亲血液里获得氧气和养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到母体的血液里,由母亲排出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精 子 受精卵 胚胎卵细胞 (输卵管) (细胞分裂) (子宫)② 受精卵的形成 是新生命的开始。③胎儿通过 胎盘 获得营养和排除废物。受精卵在母亲体内经过约280天的生长和发育长成成熟的胎儿,成熟的胎儿连着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叫做分娩。第2节 人个体发育1、人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是胚胎发育阶段;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是胚后发育阶段。通常所说的人的发育是胚后发育阶段。人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 胚后发育: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 通常所说的人的发育指的是胚后发育阶段。2、人体的胚后发育阶段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和青春期等。青春期发育的生理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此外,男孩和女孩还出现了除第一性征以外的第二性征。第二性征是由性器官产生的性激素促使的男女之间出现的性别以外的其他差异。如进入青春期后,男性长出胡须、喉结突出,音调低沉;女性的骨盆变宽、音调细高等。青春期发育的最明显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最大特点是自我意识的增强。第一性怔: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第二性征: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促使男女之间出现了性别上的其他差异。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