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最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解析版).docx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原卷版)第1页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原卷版)第2页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原卷版)第3页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解析版)第1页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解析版)第2页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最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6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原卷版docx、专题06碳和碳的氧化物提分精练-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策略1:明确目标,强化基础
    一手抓理解,一手抓应用;一边捋知识点,一边将分散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系统化。
    策略2:构建体系,突破难点
    通过一阶段的复习,考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可以进行专题复习。
    策略3: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问题,包括大污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等。
    策略4:关注实验,总结规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已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除实验基本技能如仪器辨别、常见物质的检验等仍为必考的内容外,探究型实验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
    1.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有可燃性B. 都是无色固体C. 硬度都很大D. 都能导电
    【答案】A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A项正确;
    B、石墨是黑色固体,B项错误;
    C、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但石墨很软,C项错误;
    D、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能导电,D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B.石墨C.活性炭D.焦炭
    【答案】A
    【解答】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则四种物质中硬度最大的金刚石。
    故选:A。
    3.下列叙述属于CO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 B.无味 C.难溶于水 D.能燃烧
    【答案】D
    【解析】A.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物质能够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D。
    4.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
    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C.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 D.碳单质不溶于水
    【答案】A
    【解析】A、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B、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故选项错误。
    C、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碳单质不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导致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故选:C。
    6.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冾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
    7.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
    A. 木炭 B. 一氧化碳 C. 氧化铜 D. 氧气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B、一氧化碳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错误;
    D、氧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故选A。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碳燃烧时不是总是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不充分还会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和C60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 D.活性炭包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
    【答案】B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说法正确;
    B、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故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0.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是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需要较高温度 B. 木炭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实验前应把木炭粉充分烘干 D. 该实验中的木炭粉可以换成活性炭
    【答案】B
    【解析】A、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实验需要较高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具有还原性,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前应把木炭粉充分烘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木炭的主要成分均是碳,该实验中的木炭粉可以换成活性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CO2可以使干石蕊纸花变红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氧化性
    【答案】C
    【解答】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错误;
    B、二氧化碳没有酸性,CO2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CO2可用于灭火,这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正确;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错误;
    故选:C。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仪器连接
    C. 加入药品D. 收集气体
    【答案】C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故图示操作正确;
    C、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图中操作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先在集气瓶底部聚集,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C。
    14.下列有关含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碳酸氢钠一定属于有机物
    C.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
    D.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二者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A错误。
    B、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碳酸氢钠不属于有机物,B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还有可能是碳酸钠溶液,C错误。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元素种类不变,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D正确。
    故选:D。
    15.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法收集,B正确;
    C、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在底部聚集而后向上聚集,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
    D、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正确;
    故选:A。
    16.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 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 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 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答案】D
    【解析】A、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B、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C、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D、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与化学研究物质无关,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答案为:D。
    17. 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C. 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
    D. 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且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故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气体难溶于水,故说法错误;
    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8.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下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物质②中阳离子符号为Ca+2
    C.物质③由2种元素组成
    D.物质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A、物质①是CO2,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其中氧为-2价,因此C为+4价,A选项不合题意;
    B、物质而为CaCO3,其阳离子为钙离子,符号为Ca2+,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物质③为CH4,其是由C、H两元素组成,C选项不合题意;
    D、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反应为C和C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方程式为,因此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19.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1)图1和图2分别代表碳的两种单质,图2代表的物质是 (写物质名称),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 不同。
    (2)从微观角度分析,图3中过程①表示 的过程,写出图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石墨;排列方式;(2);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2H2O2H2↑+O2↑。
    【解答】(1)金刚石、石墨的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图2代表的物质是石墨;故填:石墨;排列方式;
    (2)根据图3表示水分子通电分解生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所以图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2H2O2H2↑+O2↑。
    20.下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示意图。
    (1)写出试管b中涉及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操作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a(OH)2+CO2 =CaCO3↓+H2O; (2).尾气处理,防止未反应的CO进入空气中
    【解析】(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后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 =CaCO3↓+H2O;
    故答案为:Ca(OH)2+CO2 =CaCO3↓+H2O。
    (2)由于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不能直接排放,防止造成污染,其具有可燃性,因此可以点燃进行处理;
    故答案为:尾气处理,防止未反应的CO进入空气中。
    21.实验课上,小明和同学们完成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思考。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图1: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图3: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①有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
    ②持续加热,红色石蕊溶液没有变成紫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锥形瓶;(2).;(3).碳酸受热分解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合理即可);(4).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溶液中含有盐酸(合理即可)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故有气泡产生;
    ②盐酸具有挥发性,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持续加热,红色石蕊溶液没有变成紫色。
    22.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_________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CO2,该方法以Ca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高温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_________性。
    (3)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_。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 。
    【答案】(1).温室;增大;(2).;吸附;(3).分子间的间隔;干冰升华吸热,使气体遇冷凝结成小液滴
    【解析】(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则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则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2)高温煅烧时,碳酸钙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构决定性质,疏松多孔的结构决定了氧化钙具有吸附性。
    (3)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物质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气体遇冷凝结成小液滴。
    23.根据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制取O2的反应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你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 CO2的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得的CO2中通常含有少量的HCl和水蒸气,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正确的装置链接顺序是______(填字母),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2)2KMnO4K2MnO4+MnO2+O2↑;A(3)2HCl+CaCO3=CaCl2+H2O+CO2↑;BFEC;NaHCO3+HCl=NaCl+H2O+CO2↑
    (4)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发生装置A来制取。
    (3)实验室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则其发生装置可选择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发生反应,则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即选择装置C;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浓硫酸可以做干燥剂,应该先制取二氧化碳,接着除杂,然后干燥,最后收集,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BFEC;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4)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4.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Ⅰ、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通常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若制取较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E装置,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b”或“c”)导管口进入。
    (4)B装置中,当反应开始后,锥形瓶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导致长颈漏斗内液面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锥形瓶内液面。
    【答案】(1)2HCl+CaCO3=CaCl2+H2O+CO2↑;(2)C;(3) b;(4)高于
    【解析】Ⅰ(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物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CaCO3=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通常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3)若制取较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E装置,气体应从b导管通入,二氧化碳与浓硫酸充分接触,干燥效果好;
    (4)B装置中,当反应开始后,锥形瓶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导致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
    25.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气体应选用装置______(填序号);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装置F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
    【答案】(1).集气瓶;(2). CaCO3+2HCl=CaCl2+H2O+CO2↑;D;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的大
    【解析】(1)标号①仪器的名称集气瓶;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原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收集气体应选用装置 D;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装置F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物理性质。
    26. 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活动一】探究CO2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
    相同条件下,该小组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如图1),待收集100mLCO2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体积。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下表:
    (1)图1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2)由上表数据分析:
    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_。
    ②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______(填“水”或“食盐水”)。
    (3)海洋封存CO2可能带来的危害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
    【活动二】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2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
    (4)小方设计并完成以下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mL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CO2体积随时问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活动三】深度探究【活动二】中CO2的溶解情况
    (5)①小松用图3表示无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气体中存在的CO2分子的微观示意图。请参照图3的表示方式,在图4方框中画出有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植物油和水中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______(植物油分子用表示)。
    ②为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进入水中,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
    【答案】(1)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复分解反应
    (2)①.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度远小于二氧化碳逸出的速度 ②. 水
    (3)改变海水的pH,危害海洋生物健康
    (4)植物油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5)①. ②. 取量筒内的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如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进入水中
    【解析】(1)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度较慢。48h才溶解了41mL,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度远小于二氧化碳逸出的速度。
    ②48h时,水中剩余二氧化碳59mL,食盐水中剩余二氧化碳88mL,说明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水。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能带来的危害是改变海水的pH,危害海洋生物健康。
    (4)比较相同时间内二氧化碳的体积,有植物油的二氧化碳减少的较慢。结合探究的问题“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2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所以可以得出植物油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5)分子在不断运动,从活动二可知,二氧化碳分子会进入水中和油中。植物油中会有油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水中会有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则图表示为。
    ②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进入水中,则检验水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呈酸性,所以可以取量筒内的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如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进入水中。时间/h
    0
    0.5
    6
    12
    24
    48
    排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8.5
    85.5
    77
    66
    59
    排食盐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9
    93
    90.5
    89
    88

    相关试卷

    最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题型精讲):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 专题06 碳和碳的氧化物(题型精讲),文件包含专题06碳和碳的氧化物题型精讲-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原卷版docx、专题06碳和碳的氧化物题型精讲-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 专题03 空气和氧气(提分精练):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 专题03 空气和氧气(提分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3空气和氧气提分精练-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原卷版docx、专题03空气和氧气提分精练-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 专题02 常见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题型精讲):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 专题02 常见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题型精讲),文件包含专题02常见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题型精讲-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原卷版docx、专题02常见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题型精讲-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举一反三系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