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5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5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5,共3页。
    《陋室铭》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      是    著名文学家。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孔子云:何陋之有?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铭”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1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12.与下面一段话衔接准确得体的一句话是(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山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粒芝麻儿。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C、山,却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征不服自己。第二部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3.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1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译句: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17.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18.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二)                                   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l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为:           )⑵解狐非子之仇邪(仇:           )⑶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善:           )⑷外举不避仇(举:                  )20.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臣之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其谁可而为之  B、非问臣之仇也C、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  D、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取后一“之”)21.判断下列理解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A.“遂用之”,是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    )B.“居有间”是说祁黄羊与晋平公居住了一段时间。(    )C.“祁黄羊之论”指的是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他的儿子作“尉”所说的一番话。(    )D.孔子称赞“祁黄羊可谓公矣”的原因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22.与“其谁可而为之?”语气相同的一句是(  )A.解狐非子之仇邪?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3.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⑵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4.对《去私》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B.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C.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D.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善于听取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优秀品质。                              《陋室铭》答案1.刘禹锡;唐朝 2.略 3.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D 6.“上”这里是“长上”的意思,动词;“入”在这里是动词,“映入”的意思,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意近即可) 7.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用韵 8.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藓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10.诸葛亮;杨雄 1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B 13.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惟吾德馨。 14.D 15.略 16.A 17.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18.A 19.⑴当⑵仇人⑶好⑷推荐 20.B 21.依次是:×××√ 22.C 23.⑴您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我的儿子。⑵真好啊,祁黄羊的建议! 24.C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