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结业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
B. 甲乙丙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系统
C.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
【详解】A.食物链底端有毒物质最少,越高级的消费者有毒物质越多,所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A正确。
B.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组成食物链,所以图中甲乙丙和非生物部分,再加上分解者才能组成生态系统,B错误。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C正确。
D.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B。
2. 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选用图②③镜头组合,视野中细胞体积最大
B. 调节显微镜的反光镜和通光孔,可使视野变亮
C. 本实验的两种细胞的区别是有无液泡和叶绿体
D. 细胞质中的染色体控制着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使用显微镜时要遵循以下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一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详解】A.目镜安装于镜筒上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一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图②③镜头组合,视野中细胞体积最大,A正确。
B.调节显微镜的反光镜和转换器,可使视野变暗或者变亮。通光孔位于载物台上,大小不可调节,B错误。
C.两种细胞的区别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液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C错误。
D.染色体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核中。细胞质中没有染色体,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里面有环状DNA分子,原核生物DNA一般是裸露的在细胞质中,也没有染色体结构,D错误。
故选A。
3. 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明显B. 分化形成的各种组织细胞的染色体相同
C. 人的血管和植物的导管都属于输导组织D. 人体有,参天大树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A正确。
B.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分化形成的各种组织细胞的染色体相同,B正确。
C.人血管属于器官,植物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C错误。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因此,人体有,参天大树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D正确。
故选C。
4. 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分布广泛,关于绿色植物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 海带光合作用能补充大气圈中的氧气B. 葫芦藓靠孢子生殖
C. 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D. 种子是生殖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详解】A.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而地球上70%以上是海洋。因此,海带(藻类植物)光合作用能补充大气圈中的氧气,A正确。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靠孢子生殖,B正确。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C正确。
D. 种子不是细胞,是生殖器官,是下一代植物的幼体,D错误。
故选D。
5.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以下关于种子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西瓜和菜豆都富含营养,属于营养器官B.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都有种皮和胚
C. 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减少D. 子房内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幼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自身条件为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A.西瓜和菜豆都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错误。
B.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正确。
C.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种子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是减少,正确。
D.子房内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幼苗,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正确。
故选A。
6.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中,目的与操作不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单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光照→将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3)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详解】A.为了避免产生气泡,在盖盖玻片时,应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A正确。
B.馒头块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齿的咀嚼),B错误。
C.植物在黑暗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植物的淀粉,所以暗处理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C正确。
D.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已没有生命力,不再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氧气不会减少;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因为该瓶内氧气被种子的呼吸作用利用了;而放入装有煮熟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不会熄灭,因为该瓶子内的氧气没有减少;因此该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正确。
故选B。
7. 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不科学的是( )
A. 男性产生精子的器官是睾丸B. 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
C. 受精卵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D. 青春期女孩来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简图:
【详解】A.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正确。
B.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可见,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B正确。
C.在输卵管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这是怀孕的开始。然后,胚泡内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C错误。
D.进入青春期男生将出现遗精现象,女生将出现月经现象,这都是正常生理现象,D正确。
故选C。
8. 关于人体营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消化在消化道内完成,不需要消化腺参与
C. 水、无机盐、维生素能够直接被细胞吸收
D. 为了身体健康,饮食应做到合理营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类: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不同的。
【详解】A.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主要由消化系统完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由此可知,消化在消化道内完成,需要消化腺参与,B错误。
C.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C正确。
D.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除此之外,食物还需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D正确。
故选B。
9. 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结构,a、b表示吸入或呼出的气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a与b相比,a中二氧化碳含量更多
B. 甲图表示吸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C. ①②④模拟结构组成了人体的呼吸系统
D. ②模拟的结构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③玻璃罩模拟胸廓,①玻璃管模拟气管、支气管,②气球模拟肺,④橡皮膜模拟膈。a表示吸入气体,b表示呼出气体。甲表示吸气,乙表示呼气。
【详解】A.a与b相比,a表示吸入气体,b表示呼出气体。a中氧气含量更多,二氧化碳更少,A错误。
B.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前后左右径增大。膈肌收缩,顶端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时,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减小,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肺便扩张。甲图表示吸气过程,膈肌处于收缩状态,B错误。
C.人体的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C错误。
D.②气球模拟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D。
10. 图为人体内血液流经结构X的示意图,①②表示血管,“→”表示血流方向。据图分析,推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 若X为心腔,则①是静脉,②是动脉
B. 若X为毛细血管,则①是动脉,②是静脉
C. 若X为肺,则①中流静脉血,②中流动脉血
D. 若X为大脑,则①中流动脉血,②中流静脉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详解】A.若X为心脏,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①一定是静脉,将血液送出心脏的血管②一定是动脉,A不符合题意。
B.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包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因此若X为肾小球,如果X是肾小球周围的毛细血管,则①是入球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B符合题意。
C.若X表示肺,①是肺动脉,②是肺静脉,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会扩散进入血液,导致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②血管内流的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内血液流经大脑时在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若X为大脑,则②内氧气含量会降低,二氧化碳增多,因此,①中流动脉血,②中流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如图是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结构,正常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⑥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③中液体包含尿素、水、大分子蛋白质
C. ⑧和①中的血液相比,氧气减少,尿素增多
D. 尿中的尿素流经路径:①→②→③→⑤→⑦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肾小囊、④出球小动脉、⑤肾小管、⑥毛细血管、⑦收集管、⑧肾静脉。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②肾小球、③肾小囊和⑤肾小管构成肾单位,A错误。
B.③肾小囊中的是原尿,原尿中含有尿素、水,但是不含蛋白质,B错误。
C.⑧肾静脉里是静脉血,①入球小动脉里是动脉血,⑧和①中的血液相比,氧气减少,尿素减少,C错误。
D.尿中的尿素流经路线:肾动脉→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肾小囊→⑤肾小管→⑦收集管,D正确。
故选D。
12. 当你听到开考铃声,开始答题时,精神高度集中,心跳加快。下列有关叙述不科学的是( )
A. 试卷上的文字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B. 听见铃声过程中的感受器是耳蜗
C. 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D. 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A.试卷上文字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A正确。
B.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感受器是耳蜗,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B正确。
C.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C错误。
D.考试时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3.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的运动系统完好,就能正常运动B.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C. 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关节和肌肉D. 蚂蚁和狒狒群体都有社会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1)完成一个运动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之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详解】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A错误。
B.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B正确。
C.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构成,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C正确。
D.蚂蚁和狒狒群内有严格的等级,权利最高的是首领,成员之间也有分工合作,蚂蚁和狒狒群具有社会行为,D正确。
故选A。
14.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可以离开水B. 家蚕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期
C. 鸟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孵化成雏鸟D. 嫁接和组织培养都是有性生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详解】A.两栖类的青蛙雌雄抱对后将卵细胞和精子产到水中,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必须在水中发育。因此,受精卵的发育过程,没有脱离水的限制,容易受到水环境的影响,A错误。
B.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家蚕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期,B正确。
C.受精的鸟卵在适宜条件下能孵化成雏鸟,C错误。
D.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嫁接和组织培养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D错误。
故选B。
15. 下列关于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相同,则性状一定相同B. 性状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
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 体细胞中染色体有一半来自父方
【答案】A
【解析】
【分析】如果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详解】A.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A错误。
B.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为显性,基因组成为AA或Aa,B正确。
C.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因此,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
D.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D正确。
故选A。
16. 细菌、真菌个体虽小,但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菌和真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B. 芽孢和孢子都是生殖细胞
C. 可以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泡菜D.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的寄生、共生、腐生,据此答题。
【详解】A.细菌有DNA集中的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孢子是生殖细胞,B错误。
C.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C错误。
D.在自然界中腐生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自然环境被植物利用,细菌、真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正确。
故选D。
17. 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免疫的角度,新冠病毒是抗原B. 新冠病毒和艾滋病毒都通过空气传播
C. 接种新冠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 从传染病的角度,新冠病毒是传染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详解】A.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所以新冠病毒是抗原,A正确。
B.新冠病毒通过空气传播,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它的病原体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传播,B错误。
C.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接种新冠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新冠病毒是抗原,D错误。
故选A。
18. 在长颈鹿颈长进化过程中,以下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古代长颈鹿颈的长短是可遗传的变异B. 变化的环境选择了颈长的长颈鹿
C. 长颈鹿为了生存,发生了长颈变异D. 能获得食物的长颈鹿容易存活、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逐渐会被淘汰,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颈长是有利变异,颈短是不利变异。
【详解】A.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些,有的颈短些,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再将遗传物质遗传给后代,因此古代长颈鹿颈的长短是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B.青草缺乏时,长颈鹿寻找树上的叶子作为食物,而颈短的不能吃到树上的叶子,将逐渐被淘汰,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树上的叶子,能够长期生存下去,因此变化的环境选择了颈长的长颈鹿,B不符合题意。
C.长颈鹿的长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有长颈的长颈鹿才能生存下去,短颈的长颈鹿逐渐被淘汰,不是长颈鹿为了生存,发生了长颈变异,C符合题意。
D.生物需要营养物质,缺少食物的长颈鹿不能生存下去和繁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9. 图为植物叶片白天进行的部分生理活动,Ⅰ、Ⅱ代表能量转换器,①②③④代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③代表______,③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来自于植物的_______。
(2)同学们在给花浇水时,会发现花盆下方有漏水孔,它的作用是及时排出多余的水分,保证植物的根能正常进行_____。
(3)当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①代表_______,结构Ⅱ代表________。
【答案】(1) ①. 水 ②. 蒸腾作用
(2)呼吸作用 (3) ①. 二氧化碳 ②. 叶绿体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小问1详解】
③是从植物的根部吸收来,应该代表水,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
【小问2详解】
①在农业生产上给树木根部松土,提高了根部的氧气含量,促进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题目中给花浇水,盆下方有漏水孔,能及时排出多余的水分,也是保证根能正常进行呼吸作用。
小问3详解】
当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需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所以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结构Ⅱ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Ⅰ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
20. 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时总是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下图①②代表人体内的生理过程,a、b、c代表物质。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营养物质最终消化产物a是___________,请写出一条与生理过程①相适应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
(2)氧气经生理过程②至少穿过____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最先进入心脏的_____。
(3)尿的形成包括两个过程, 其中,原尿经______(填结构和生理过程)形成尿液。
【答案】(1) ①. 葡萄糖 ②. 小肠长度长,小肠内表面较大,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小肠内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毛细血管丰富
(2) ①. 2##两##二 ②. 左心房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析】
【分析】图中M表示消化,a表示葡萄糖,b表示氧气,c表示二氧化碳,①表示吸收,②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消化道中能消化淀粉的器官是口腔和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吸收是指被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血液把营养物质和氧运输到组织细胞,细胞中的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产生的废物由肺、皮肤和肾脏排出体外。
【小问1详解】
淀粉通过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消化形成麦芽糖,麦芽糖以及口腔中没有消化的淀粉进入小肠后,被肠液、胰液消化为葡萄糖,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因此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最终消化产物是a葡萄糖,小肠适应营养物质吸收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有五到六米;小肠内表面较大,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小肠内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丰富毛细血管丰富,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问2详解】
氧气通过肺的通气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氧气经生理过程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至少穿过二层细胞,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小问3详解】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21. 如图为某家族的白化病遗传情况,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5号和7号是母女关系,7号出现了与5号不同的性状,该现象称为_______。根据3号、4号、6号的肤色情况,可推出白化病是______性状。
(2)请分析,5号和6号再生一个孩子,肤色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
(3)7号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源于祖辈中的________号。
【答案】(1) ①. 变异 ②. 隐性
(2)50 (3)4
【解析】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小问1详解】
亲代和子代出现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3、4号正常,6号患病,说明白化病是隐性性状。3、4号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6号是aa。
【小问2详解】
因为6号和7号是患者,所以基因组成都是aa,5号正常,故推出5号的基因组成是Aa,所以5号和6号再生一个消化,肤色正常的概率是50%。如图所示:
【小问3详解】
7号是女性,性染色体是XX,来自5号和6号各一条X,但是6号是男性(XY),6号的X只能来自3号,不可能来自4号。选项
实验
操作
目的
A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将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
避免产生气泡
B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将馒头块用刀细细地切碎
模拟舌的搅拌
C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转运、消耗淀粉
D
呼吸作用演示实验
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两瓶中
检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2022年山西省大同市八年级结业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山西省大同市八年级结业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生物结业会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生物结业会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