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饮食过咸的人,尿液中含盐量和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量都较高
B.正常情况下,血液与尿液的渗透压基本相同
C.尿液的成分受个体饮食习惯与生活环境的影响
D.用生物膜材料制成透析型人工肾,可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过滤
2.阿斯巴甜是通过将天冬氨酸转变为酸酐,再与苯丙氨酸甲酯缩合而成,其甜度是蔗糖的200倍。阿斯巴甜的代谢产物苯丙氨酸可干扰神经递质的传递,过量食用阿斯巴甜可能会影响人的生命安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斯巴甜是由两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连接而成
B.阿斯巴甜和蔗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阿斯巴甜的摄入可能会延长偏头痛患者的疼痛时间
D.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添加了阿斯巴甜的食物
3.奥司他韦为儿童抗流感病毒的处方药。它可阻止子代病毒从被感染细胞释放和侵染邻近细胞,减少体内病毒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奥司他韦对流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B.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能彻底杀灭病毒
C.不规范的使用或长期大量乱用奥司他韦,可能使病毒耐药性增强
D.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长时间未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突然参加一次长跑锻炼,会全身酸痛,脚掌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B.水疱主要是血浆中的水等物质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液体可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酸痛感逐渐消失是因为大量的乳酸通过尿液排出了体外
5.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添加陈泡菜水可明显缩短泡菜制作时间
B.泡菜盐水浓度过高会导致泡菜咸而不酸
C.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将减少
D.传统泡菜制作利用的是天然乳酸菌发酵
6.阿拉伯马原产于阿拉伯半岛,该马对世界上许多优良马种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措施不可以加快阿拉伯马优良品质遗传的是( )
A.注射孕激素以超数排卵
B.将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C.使用去核卵母细胞促进体细胞核全能性的表达
D.将体外得到的早期胚胎移入受体子宫内
7.某兴趣小组利用石榴为原料制备石榴酒和石榴醋,其简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中对石榴破碎、榨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原料与酵母菌的接触面积,提高发酵效率
B.调整成分中需加入一定量的蔗糖,其主要作用是为酵母菌提供充足糖源,增加酒精含量
C.石榴酒发酵中需始终打开实验装置充气口并将温度控制在18~30℃
D.用制备的石榴酒发酵制取石榴醋,需加入醋酸菌并适当提高发酵温度和充入足量O2。
8.已知固体培养基会因碳酸钙的存在而呈乳白色,且乳酸能分解培养基中碳酸钙。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材料进行了分离纯化乳酸菌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鉴别乳酸菌
B.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加入锥形瓶后一般还要进行灭菌处理
C.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
D.分离纯化乳酸菌时,应挑选出不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9.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既有细胞膜融合也有核膜的融合
B.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特有的方法有PEG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
C.用特定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后,只得到一种B淋巴细胞
D.单克隆抗体是单个B淋巴细胞增殖并产生的抗体
10.下列有关体外受精及胚胎早期发育中“能”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精子获能是指刚排出的精子获取能量的过程
B.卵巢中排出的卵子在输卵管或体外培养到MⅡ期才具备受精的能力
C.卵细胞膜和膜外的透明带都能防止多精入卵
D.胚胎没有和母本建立联系前,所含总能量逐渐减少
11.辣椒素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获得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过程需在一定强度的光下进行
B.果皮细胞的基因型与外植体基因型相同
C.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有机营养物质
D.①过程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例适中
12.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相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可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过程②可用高Ca2+—高pH溶液处理
C.过程③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三倍体植株为可产生无籽柑橘的新物种
13.2023年9月20日,全球第二例转基因猪心脏成功移植到人体。该转基因猪是通过成纤维细胞克隆培养的,体内10多个基因经过了编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需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猪成纤维细胞内引起人体免疫排斥有关的基因
B.将编辑后的猪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到猪去核卵母细胞中并用电刺激促进融合
C.融合后的重组细胞需要在CO2培养箱中完成早期胚胎培养
D.挑选发育良好的原肠胚移植到同期发情的母猪体内继续发育直至分娩
14.CRISPR/Cas9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Cas9蛋白能与人工设计的sgRNA形成复合体(如图).利用该技术可以对DNA进行一系列的定向改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s9蛋白属于限制酶,能切割目的基因
B.sgRNA具有能与目的基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
C.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定点插入、删除或替换部分碱基对
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15.下面研究水平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有( )
A.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B.弃耕农田上优势种群的变化
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D.绵羊被引入塔斯马尼亚岛后的数量变化
16.下列有关生物富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镉汞等重金属、DDT等有机物均存在生物富集现象
B.铁进入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且难以被降解,因此会出现生物富集
C.出现生物富集的元素或化合物,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体内含量最高
D.生物富集现象具有全球性
17.一对夫妇都是O型血,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却生下一个A型血的孩子。经检测,作为独生子的丈夫被确诊为“异源嵌合体”(指身体中存在来自不同受精卵的细胞群),该孩子的血型与“异源嵌合体”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涉及细胞核移植、体外受精等技术
B.“试管婴儿”与“克隆动物”的原理相同,不会面临伦理问题
C.该丈夫可能是在胚胎期“吸收”了异卵双生兄弟的早期胚胎
D.可将2个囊胚的内细胞团与滋养层交换重组,构建“异源嵌合体”
18.如图表示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流程图,目的是从转基因山羊的乳汁中获得人乳铁蛋白。已知细胞甲是来自雌山羊的胚胎成纤维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图中①过程用到了质粒、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等
B.筛选出的细胞乙是含有目的基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
C.该重构胚发育至囊胚时需要进行DNA分析以鉴定性别
D.图示流程中,②④⑤过程都用到了显微操作技术
19.解磷菌是土壤中的一类功能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筛选出土壤中的高效解磷菌并制成生物菌剂,可以提高难溶性磷的利用率。下表为“分离出土壤中具有解磷功能的细菌实验”的培养基配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的琼脂除凝固作用外还可作为解磷菌的碳源
B.该培养基是以磷酸三钙为唯一磷源的选择培养基
C.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解磷菌可以计数其活菌的数量
D.可根据培养基中透明圈的大小确定菌株的解磷能力
20.某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在本校校园内进行了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校园不同取样地点得到的调查结果一定不同
B.校园同一取样地点在不同季节调查的结果一般不同
C.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利用了小动物趋暗、趋湿、趋高温的习性
D.花盆壁与土壤间留一些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灯光照射到漏斗内
21.科研人员利用下图所示的流程,将小鼠多能干细胞(PSC)诱导成为精子,并使其成功与卵细胞受精,得到正常后代,这项研究为由男性无精症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希望。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PSC诱导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会发生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B.步骤④只能加入一个分化出的精子,以避免多个精子和卵细胞融合
C.步骤⑤受精卵在体外培养时需提供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环境
D.上述流程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
二、读图填空题
22.某品牌老陈醋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酿造过程中产生了川芎嗪、黄酮类化合物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极具养生价值。一企业对老配方进行了更新,并设计了如下制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膨化处理是指将粮食加入密闭容器中,加热加压后突然减压,粮食中的水分汽化膨胀,使其出现许多小孔,变得松脆。红曲霉属于真菌。
(1)对主粮进行膨化处理的作用是__________。在酒精发酵阶段,发酵罐需要先通气,通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多次实验发现,经常会在发酵液的液面观察到一层明显的菌膜,该膜是由___________繁殖而成。通过改变环境条件______________(请写出具体如何变化),可以促进该生物生命活动。
(3)乙偶姻和川芎嗪均是此品牌老陈醋中重要的风味物质,对熏醅阶段中二者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到了如图结果,由图可知,川芎嗪最早产生于___________,乙偶姻可能在更早的醋酸发酵阶段就开始产生。
(4)用化学合成法也可以得到醋酸,相比而言,发酵工程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三点)。
23.传统的人工繁殖兰花的方法是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采用“组织培养繁殖兰花”,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为____________,②与④相比,分化程度____________,全能性____________。
(2)兰花的叶肉细胞之所以能培养为新个体,是因为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图中③与①过程相比较,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有人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解决兰花生根速度慢、幼苗生存能力弱的问题,但操作后得到的“韭菜—兰花”并没有预想中的“繁殖容易、香气浓郁”,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花药经过组织培养可获得____________植株,继续对其使用____________处理可获得正常植株。
24.如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1为获得克隆牛的过程,从供体2的卵巢中吸取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到___________期,并通过___________去除卵母细胞中的细胞核。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___________进程。最终该克隆牛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_______。
(2)通过应用2获得的小牛,涉及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___________。
(3)应用3中的细胞C取自牛胎儿的___________。
(4)应用4为胚胎分割,应___________,否则会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若需要进行性别鉴定,可取囊胚的___________细胞。
三、填空题
25.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苯甲酸、苯乙酮、丙三醇、苯甲醛等物质,这些物质会抑制青枯病原菌和其他植物的生长。由于土地限制等原因,同一土地多年连续种植现象十分普遍,这些物质产生的自毒作用越来越明显,造成花生产量下降。科研人员已采用“采集根际土壤→选择培养→分离、纯化培养→菌种鉴定”途径筛选出将苯甲酸降解为无毒小分子(CO2和H2O等)的根际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花生根系分泌的苯甲酸等物质属于其___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代谢物。
(2)为什么要从连作花生的土壤中寻找降解苯甲酸的根际菌?_____________。
(3)为确保能够分离得到分解苯甲酸的微生物,常将土壤稀释液先进行选择培养,该培养基的碳源要求为____________,进行该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分离、纯化培养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接种,从物理形态角度考虑,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5)获得的菌种可通过____________工程大量增殖,并作为微生物肥料施用于土壤。采用微生物降解、修复土壤技术的优点有____________。
(6)筛选得到的降解苯甲酸的根际菌并不能直接推广应用,还需考虑的问题有哪些?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26.绿色荧光蛋白(GFP)发现于水母,是一条由23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经紫光或蓝光照射会发出绿色荧光。GFP的独特之处在于有氧条件下不需要任何辅助因子或特定的酶即可产生荧光,广泛应用于显像和追踪技术、筛选和纯化,抗体生产等方面。编码某种蛋白质的A基因来源平某种植物,为研究这种蛋白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某研究小组利用GFP基因设计了相关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GFP-A融合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是_______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对GFP-A融合基因添加诱导型启动子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转入GFP-A融合基因的植物原生质体,还需要经___________技术培养得到完整植株,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_。
(3)据题分析,该研究小组后续检测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植物体内分布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
(4)野生型GFP荧光强度偏低,在几种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不稳定,研究小组尝试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对,FP基因进行定点突变,以获得更优异的GFP蛋白,对野生GFP蛋白改造属于___________工程。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饮食过咸的人,血液中含盐量较高,重吸收后尿液中含盐量也较高,且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较多,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量也比正常人高,A正确;
B、血液的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而尿液的渗透压随饮食与重吸收情况发生变化,两者的渗透压不相同,B错误;
C、尿液的成分受个体饮食习惯与生活环境的影响,如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可能会出现尿糖现象,C正确;
D、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用生物膜材料制成透析型人工肾,可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过滤,D正确。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阿斯巴甜是由两种氨基酸的衍生物缩合而成的,A错误;
B、阿斯巴甜和蔗糖均不具有还原性,因而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B错误;
C、阿斯巴甜的代谢产物苯丙氨酸可干扰神经递质的传递,因此阿斯巴甜的摄入可能延长偏头痛患者的疼痛时间,C正确;
D、因阿斯巴甜甜度高,而且过量食用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都不可以过量食用添加了阿斯巴甜的食物,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A、奥司他韦可阻止子代病毒从被感染细胞释放和侵染邻近细胞,减少体内病毒复制,因此可对流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A正确;
B、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抗体及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后,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掉,B错误;
C、不规范的使用或长期大量乱用奥司他韦,能够使流感病毒种群中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加,可能使病毒耐药性增强,C正确;
D、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D正确。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这是由于组织液与血浆及淋巴之间存在物质交换,这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A正确;
B、内环境各成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而形成,B正确;
C、水疱的成分是组织液,大多数组织液还是直接进入血浆的,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C正确;
D、一次长跑锻炼,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会使全身酸痛,酸痛感逐渐消失是因为乳酸可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形成乳酸钠,随尿液排出体外,D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A、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提供乳酸菌菌种,从而缩短泡菜发酵时间,A正确;
B、泡菜盐水浓度过高,乳酸菌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抑制乳酸菌生长,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B正确;
C、因为乳酸菌发酵过程中分解有机物,因此制作泡菜的过程,蔬菜中有机物的干重减少,乳酸发酵过程中产生很多中间产物,有机物种类增加,C错误;
D、传统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发酵,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D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解析:A、注射促性腺激素使雌性个体超数排卵,可得到多个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后可得到多个受精卵,该措施可以加快阿拉伯马优良品质遗传,A错误;
B、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后可得到多个后代,该措施可以加快阿拉伯马优良品质遗传,B错误;
C、促进体细胞核全能性的表达可进行体细胞的克隆,该过程需使用去核卵母细胞该措施可以加快阿拉伯马优良品质遗传,C错误;
D、将体外得到的早期胚胎移入受体子宫内,该措施不可以加快阿拉伯马优良品质遗传,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A、操作中对石榴破碎、榨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原料与酵母菌的接触面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因而可提高发酵效率,A正确;
B、调整成分中需加入一定量的蔗糖,其主要作用是为酵母菌提供充足糖源,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同时也能增加酒精含量,B正确;
C、石榴酒发酵中需关闭实验装置充气口,制造无氧环境,并将温度控制在18~30℃,C错误;
D、利用制备的石榴酒发酵制取石榴醋,利用的微生物为醋酸菌,相对于石榴酒发酵,因为醋酸菌是需氧型且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需要改变的发酵条件为适当提高发酵温度和充入足量О2,D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鉴别乳酸菌,即可中和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进而能对乳酸菌进行鉴别和分离,A正确;
B、微生物培养时,为避免杂菌污染,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加入锥形瓶后一般还要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
C、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分散成单个细胞,有利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C正确;
D、根据题意,固体培养基会因碳酸钙的存在而呈乳白色,且乳酸能分解培养基中碳酸钙形成透明圈,因此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D错误。
故选D。
9.答案:A
解析:A、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既有细胞膜融合也有核膜的融合,A正确;
B、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特有的方法是灭活病毒诱导法,B错误;
C、用特定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后,会得到多种B淋巴细胞,C错误;
D、单克隆抗体是杂交瘤细胞增殖并产生的抗体,D错误。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A、受精前精子需要在雌性动物的生殖道或人工配置的获能液中获能才具备受精能力,而不是获取能量,A错误;
B、卵巢中排出的卵子要在输卵管或体外培养到MⅡ期才具备受精的能力,B正确;
C、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会产生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这个反应称做透明带反应,精子入卵后,卵细胞膜会立即发生一种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这种生理反应称做卵细胞膜反应,卵细胞膜和膜外的透明带都能防止多精入卵,C正确;
D、胚胎没有和母本建立联系前靠自身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所以所含能量逐渐减少,D正确。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②过程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刺激,A正确;由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所以果皮细胞的基因型与外植体基因型相同,B正确;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蔗糖等有机营养物质,C错误;①过程是脱分化,其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例要适中,D正确。
12.答案:D
解析: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用酶解法除去细胞壁后得到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除去相橘A单倍体细胞的细胞壁后得到相橘A单倍体的原生质体,A正确;
B、高Ca2+—高pH溶液可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过程②是要使相橘A单倍体的原生质体与相橘B二倍体的原生质体融合,所以可用高Ca2+—高pH溶液处理,B正确;
C、过程③是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三倍体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
D、三倍体植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为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不能称之为一个物种,D错误。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A、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猪成纤维细胞内,引起人体免疫排斥有关的基因,避免移植出现免疫排斥,A正确;
B、将编辑后的猪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到猪去核卵母细胞中并用电刺激促进融合,B正确;
C、早期胚胎在体外培养,创造体内环境,故融合后的重组细胞,需要在CO2培养箱中完成,C正确;
D、挑选发育良好的桑葚胚或早期囊胚移植到同期发情的母猪体内继续发育直至分娩,D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B、Cas9蛋白能与人工设计的sgRNA形成复合体,复合体中的sgRNA与目的基因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特异性结合,Cas9蛋白相当于限制酶,Cas9蛋白结合到相应位置并剪切DNA,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AB正确;
C、复合体在sgRNA引导下结合目的基因,Cas9蛋白切割目的基因造成双链断裂,细胞在修复断裂的DNA时会随机插入、删除或替换部分碱基对,C正确;
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ABC、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包括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等,所以各种群占据的位置、弃耕农田上优势种群的变化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都属于群落的研究水平,ABC正确;
D、研究绵羊被引入塔斯马尼亚岛后的数量变化属于种群水平,D错误。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A、一些重金属(如铅、镉、汞等)、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如DDT、六六六等)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均存在生物富集现象,A正确;
B、铁在动物体内构成血红蛋白,易被代谢、易被排出,不会积累,B错误;
C、生物富集作用中营养级越高,积累的有害物质越多,即出现生物富集的元素或化合物,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体内含量最高,C正确;
D、存在生物富集现象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因此,这种现象也是全球性的,D正确。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A、试管婴儿技术不涉及细胞核移植技术,A错误;
B、“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而“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两者原理不同,且两者均会面临伦理问题,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异源嵌合体”是指身体中存在来自不同受精卵的细胞群,一对夫妇都是O型血,却生下一个A型血的孩子,据此推测该丈夫可能是在胚胎期“吸收”了异卵双生兄弟的早期胚胎,被吸收的早期胚胎含有A型血相关基因,C正确;
D、内细胞团将来发育为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发育为胎膜和胎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将2个囊胚的内细胞团与滋养层交换重组,构建“异源嵌合体”,D错误。
故选C。
18.答案:C
解析:A、完成图中①过程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用到了质粒、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等,A正确;
B、将目的基因导入雌山羊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再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B正确;
C、图中的供体细胞细胞核来自雌性山羊,则胚胎移植后生出的小羊性别为雌性,因此并不需要进行性别鉴别,C错误;
D、图示流程中,②将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用显微操作技术,④需要在显微镜下去核,⑤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注入操作技术,D正确。
故选C。
19.答案:B
解析:A、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的作用是凝固,一般不会被微生物所利用,A错误;
B、该培养基是以磷酸三钙为唯一磷源的选择培养基,B正确;
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解磷菌可以计数其活菌的数量,C错误;
D、可根据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解磷能力大小,D错误。
故选B。
20.答案:B
解析:A、由于所处整体环境基本相同,校园不同取样地点得到的调查结果可能相同,A错误;
B、土壤小动物是该地区生物群落的一部分,具有季节性,故校园同一取样地点在不同季节调查的结果一般不同,B正确;
C、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利用了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C错误;
D、花盆壁与土壤间留一些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D错误。
故选B。
21.答案:B
解析:A、小鼠多能干细胞(PC)诱导成为精子,并成功与卵细胞受精,得到正常后代(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诱导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会发生减数分裂,会发生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减半,A正确;
B、为保证受精的成功,步骤④可加入多个分化出的精子,卵细胞受精后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避免多精入卵,B错误;
C、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即95%空气和5%的CO2(维持pH平衡)的混合气体环境,C正确;
D、上述流程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如精子、卵细胞和精原细胞等培养)、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D正确。
故选B。
22.答案:(1)加大与红曲霉的接触面积;使红曲霉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2)醋酸菌;升高温度至30~35℃,通入无菌空气
(3)熏醅阶段第二天
(4)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产物专一、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小和容易处理等
解析:(1)由题意可知,膨化处理是指将粮食加入密闭容器中,加热加压后突然减压,粮食中的水分汽化膨胀,使其出现许多小孔,变得松脆,这有利于加大与红曲霉的接触面积,使发酵更充分。通气的情况下,红曲霉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更多的能量,有利于红曲霉的大量繁殖。
(2)醋酸发酵的菌种主要是醋酸菌,多次实验发现,经常会在发酵液的液面观察到一层明显的菌膜,该膜是由醋酸菌繁殖而成。与酒精发酵中的酵母菌相比,醋酸菌是需氧微生物,繁殖的最适温度是30~35℃,因此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升高温度至30~35℃,通入无菌空气,可以促进该生物生命活动。
(3)据图可知,生产线1、2、3都在熏醅第2天出现了川芎嗪,因此川芎嗪最早产生于熏醅阶段第二天。
(4)发酵工程的优点在于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产物专一、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小和容易处理等。
23.答案:(1)脱分化;低;高
(2)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3)不同
(4)两个物种之间的基因相互影响,导致某些基因无法正常表达
(5)单倍体;秋水仙素或低温
解析:(1)由图可知:①过程为脱分化,②为愈伤组织,④是胚状体。②与④相比,②的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
(2)由于兰花的叶肉细胞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能将离体的兰花叶肉细胞培养为新个体;
(3)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二者的浓度、比例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适中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升高,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降低,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图中①为脱分化,③为再分化。③与①过程相比较,培养基中各种激素的种类相同,但各种激素的含量不同;
(4)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韭菜的体细胞与兰花的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韭菜—兰花”新植株。该“韭菜—兰花”新植株并没有预想中的“繁殖容易,香气浓郁”,可能的原因是:两个物种的细胞发生融合后,二者之间的基因相互影响,导致某些基因无法正常表达;
(5)将花药经过组织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对该单倍体植株的幼苗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诱导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获得正常植株,该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
24.答案:(1)MⅡ;显微操作;细胞分裂和发育;供体1和供体2
(2)胚胎移植
(3)早期胚胎
(4)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滋养层
解析:(1)从活体牛的卵巢中吸取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核移植时,需要采用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中的细胞核;然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形成重组胚胎;由以上分析可知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为克隆牛,其细胞核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细胞质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2,因此其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和供体2。
(2)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胚胎发育至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才能移植,胚胎移植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3)胚胎干细胞来自早期胚胎,故应用3中细胞C取自牛胎儿的早期胚胎。
(4)在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将它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然后在显微镜下用分割针或分割刀分割。在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分割后的胚胎可以直接移植给受体,或经体外培养后,再移植给受体。若需要进行性别鉴定,可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
25.答案:(1)次生
(2)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连作花生的土壤中苯甲酸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因此从这种土壤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土壤环境
(3)以苯甲酸为唯一碳源;增加降解苯甲酸的根际菌的浓度
(4)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固体
(5)发酵;没有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6)是否具有广谱降解的特性(是否能降解除苯甲酸以外的苯乙酮、丙三醇等物质),是否适应土壤环境
解析:(1)因为苯甲酸等物质是其生存非必需的物质,所以属于次生代谢物。
(2)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连作花生的土壤中苯甲酸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因此从这种土壤中获得目的微生物即降解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3)为确保能够分离得到分解苯甲酸的微生物,常将土壤稀释液先进行选择培养,该培养基应以苯甲酸为唯一碳源,其他营养物质适宜。进行选择培养的优点是增加降解苯甲酸的根际菌的浓度,便于筛选。
(4)分离、纯化培养时,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从物理形态角度考虑,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5)获得的菌种可通过发酵工程大量增殖。作为微生物肥料施用于土壤后,苯甲酸等物质被分解为H2O、CO2等无机物,因此采用微生物降解、修复土壤技术的优点有:没有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6)筛选得到的降解苯甲酸的根际菌,在推广应用前,还需考虑的问题有:得到的苯甲酸降解菌是否能降解除苯甲酸以外的苯乙酮、丙三醇等物质,能否适应土壤环境等。
26.答案:(1)限制酶(或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连接酶;RNA聚合酶;使GFP-A融合基因的表达受诱导物的控制
(2)植物组织培养;全能性
(3)经紫光或蓝光照射后,检测到绿色荧光的部位即为该蛋白质在植物体内分布的部位
(4)蛋白质
解析:(1)构建GFP-A融合基因,需要用限制酶对GFP基因和A基因分别进行切割,然后用DNA连接酶将其缝合。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诱导型启动子的启动受诱导物的控制,当诱导物存在时,可以激活或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
(2)将原生质体培养成完整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因为导入受体细胞的是GFP-A融合基因,所以经紫光或蓝光照射后,检测到绿色荧光的部位即为该蛋白质在植物体内分布的部位。
(4)对野生GFP蛋白改造是通过改造基因来改造现有的蛋白质,该过程属于蛋白质工程。
物质
葡萄糖
(NH4)2SO4
NaCl
KCl
CaCO3
磷酸三钙
琼脂
质量/g
10
0.5
3
0.3
5
20
15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六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六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四营养级,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六调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六调考试生物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四营养级,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