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59292/0-17118707761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老王》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559292/0-17118707761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见老王不幸,再读课文,交往知品德,感情伸华,追忆老王,深化主题,理解主旨,拓展延伸,课堂练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老王》
教材解读
《老王》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杨绛的一篇经典散文。本文通过对三轮车夫老王几个生活片段的描述,突出社会底层人民的不幸和善良的品质,深刻反思“我”与老王的交往中只是同情他、关心他,没有把他和自己平等看待的行为,并为此感到深深的愧怍。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初步培养了阅读的好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提高,所以对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读课的教学,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重视文本细读”,要注意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略读课的教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根据精读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愧怍”把握人物精神品质。
2.通过熟读精思课文,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分析人物,品读人物的不幸与善良。
教学重点
通过熟读精思课文,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分析人物,品读人物的善良。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文本,理解“我”的“愧怍”之情。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点拨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手段
希沃白版5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小诗《人力车夫》导入新课,引出对作者的介绍(视频)。
板书:老王
听教师范读小诗《人力车夫》思考本诗所讲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见老王不幸
初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句子。思考:1、谁是幸运的,谁是不幸的?如何理解“愧怍”?
2、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从哪里看出来?(要求:利用表格,从职业、生活、家庭、身体、社会地位、命运遭遇等方面探讨)
板书:
认识老王——不幸
结合单元导读,熟读精思,从文中找出关键句,理解“愧怍”的含义。
利用希沃助手投屏学生的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及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三、再读课文,交往知品德
世界这么多的苦命人,为什么作者却对老王念念不忘?再读课文,老王除了是不幸的人,还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背景)
板书:
老王——善
作者——善
学生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在文中找出对老王的描写,感受老王的善良品质
学生通过把老王和作者的对比、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了解作者
培养学生的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从对比中出真知的技巧
四、感情伸华,追忆老王
老王是善良的,作者也是善良的,善良对善良,为什么作者在老王去世后“总觉得心上不安”?有必要吗?如果你是作者,你会不安吗?
学生结合“思考探究2”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再次理解文章的中心。
培养学生从文中反复之处进一步感知主旨
五、深化主题,理解主旨
作者为何“不安”“愧怍”?
学生结合全文内容理解本文主题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
六、拓展延伸,课堂练笔
揣摩作者听到老王死讯后的心理,续写作者的内心独白。(要求:第一人称;字数不少于50字。)
学生在理解本文主旨基础上再次升华主题
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作者简介,字词过关,初读课文,文本解读,总结文章主旨,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1 老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11 老王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