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l.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粘贴条形码。
卷Ⅰ 选择题(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6小题,共48分)
我国某地(经度约为115°E)一中学老师6:30左右开车上班,在路上正好看到太阳从大路尽头地平线上升起。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地当天的昼长约为( )
A. 10小时20分B. 11小时40分
C. 12小时20分D. 12小时40分
2. 这段时间老师早晨上班路上总会感觉正对太阳,阳光直射眼睛,非常刺眼。请你推测该中学在老师家的什么方向以及老师傍晚下班途中也会感到阳光刺眼的月份( )
A. 东北方向、5月初B. 东南方向、5月初
C. 东北方向、11月初D. 东南方向、11月初
3. 据上题推测,此时太阳直射的大致纬度是( )
A. 11°NB. 23°NC. 11°SD. 23°S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地方时)6:30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经计算此时该地(115°′E)与120°E相差5°,其地方时约比北京晚20分钟左右,地方时约为6:10,即当地日出时间,则该地当天的昼长为(12-日出时间)×2=11小时40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地日出地方时为6:10,晚于地方时6时,说明此季节为冬季,日出东南,李老师早晨上班路上总会感觉阳光直射眼睛,说明该中学在张老师家的东南方向,AC错误;则李老师家在学校的西北方向,如果李老师傍晚下班途中也会感到阳光刺眼,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太阳日落西北,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相符合的月份为5月,而1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日落西南,B正确,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由上题推测,该日日出东南方向,大约为11月初;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该日距秋分日相差40多天,由于太阳直射点每4天移动1°,此时太阳直射点南移,秋分日40多天后太阳直射点应移动到11°S,C正确,D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B都位于北半球,故AB错误。故选C。
【点睛】地方时一般是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读亚洲部分地区12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速最大处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
5. 图中甲乙之间锋的类型及可能的天气特征为( )
①暖锋②冷锋③甲地大风降温④乙地风雪交加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4. A 5. C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地中③地的等压线最密集,故风力最大,此区域为北半球,高压在北,低压在南,在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作用下,形成东北风,故选A。
【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之间以偏北风为主,冷空气主动移向暖空气,形成冷锋,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形成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乙地位于锋前,天气晴朗,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
【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 ~ 45°(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
图为我国不同景观带多年平均能量平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冰雪景观带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短波辐射最少,主要原因是其( )
A. 海拔高B. 反射率高C. 云量小D. 植被少
7. 导致城市与农田单位面积潜热传输能量大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地面多硬化B. 城市地面比热小
C. 农田上空云量小D. 农田附近气温高
8. 随着全球变暖,最可能出现大幅增加的是( )
A. 高海拔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B.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C. 全球地面有效辐射总量D. 冰雪带的反射率
【答案】6. B 7. A 8. A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雪景观带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短波辐射最少,主要是因为冰雪表面的微结构特性,冰雪是由无数小冰晶组成的,这些冰晶表面非常光滑类似于镜子。因此,当阳光照射到冰雪上时大部分光线会被直接反射回来,而不是被吸收或者散射,B正确;海拔高,大气稀薄,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较多,A错误;云量小,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较多,C错误;植被越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越少,反之越多,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城市的潜热传输能量来的比较小,农田的潜热传输能量比较大。由于地面硬化,地表径流多,实际蒸发量较少,潜热传输较少,A正确;城市地面比热小不是影响潜热差异的主要原因,B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判断农田上空云量情况,C错误;一般情况农田附近气温低,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全球变暖,高纬地区冰雪融化,地表反射率下降,接受太阳辐射会增加,A正确;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会大幅增加,B错误;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地面有效辐射总量会减少,C错误;冰雪带融化,反射率变小,D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可分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基本过程。地面吸收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增温,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称为大地暖大气;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称为大气还大地。
傍河取水就是在河岸滩地打井,抽取地下水。黄河下游沿岸地区傍河取水逐渐取代河道取水,成为人们获取水资源的重要方式。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某河段沿岸地区傍河取水区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9. 与河道取水相比,傍河取水的主要优势是( )
A. 工程投入较少B. 供水水质较好
C. 水源稳定可靠D. 对河流影响小
10. 大规模傍河取水对该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①增加下渗量②增加地表径流③增加蒸发量④增加地下径流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与河道取水相比,傍河取水需要滩地打井,抽取地下水,工程投入较大,A错误;傍河取水取用地下水,供水水质较河流水好,B正确;当地地下水依赖黄河水补给,黄河流量季节变化大,黄河补给季节变化大,C错误;傍河取水使得当地地下水位降低,河流水下渗增加,下游河水水量减小,对河流影响大,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大规模傍河取水使得地下水位降低,河流下渗补给水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①④正确;河流下渗补给水量增加,使得河流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少,②错误;地表水减少,裸露的水域面积减少,会使得蒸发减少,③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地表径流的影响因素: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是植被遥感监测中用于反映植被生长状况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指标之一。若土壤水分充足,EVI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四川省某河上游流峰峦重叠、河谷深切、人类活动较少,河谷植被类型和EVI垂直分异明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甲自然植被类型是( )
A. 草原B. 阔叶林C. 荒漠D. 硬叶林
12. 近几十年来,该流域气候呈暖干化趋势,EVI呈明显变大的植被类型是( )
A. 灌木林B. 针叶林C. 高寒草甸D. 高山稀疏植被
【答案】11. B 12. 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甲自然植被位于灌木林、针叶林之间,应该是阔叶林,A正确;该处没有草原、荒漠、硬叶林分布,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气候出现暖干化趋势,降水量呈减少、热量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森林植被的生长条件会恶化,灌木林、 阔叶林、针叶林生长条件变差,覆盖率下降,ABC错误。但是高山稀疏植被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热量条件改善而生长期延长,加上高山稀疏植被密度较低,对降水的需求量较小,故生长条件会有所改善,所以EVI呈明显变大的植被类型是高山稀疏植被,D正确。故选D。
【点睛】植被指数是对地面植被生长和覆盖状况的度量,指数越大,地面植被生长越好,覆盖状况越好。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夜晚M地的风向为
A. 西南风B. 东北风
C. 东南风D. 西北风
14. 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A. 人类活动差异B. 降水差异
C. 海拔高低差异D. 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由于比热容沙漠比绿洲小,故沙漠升温和降温都快,夜晚绿洲气温高,形成低压中心,沙漠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响低压,M地的风向为东南风。 故选C。
【14题详解】
根据沙漠和绿洲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绿洲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沙漠气温高,形成低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响低压,M地的风向为西北风,根据上题结论夜晚风向为东南风,可知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 故选D。
【点睛】根据热力环流的过程,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2019年8月1日,北京某旅行社安排一批旅客乘坐美国联合航空UA889航班直飞旧金山(37°N,122°W).北京时间8月1日16:15,飞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向东飞行11小时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UA889航班在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 )
A. 日期加一天B. 区时加一时C. 日期减一天D. 区时减一时
16. 飞机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当地时间为( )
A. 8月1日0:25B. 8月1日11:15C. 8月2日4:15D. 8月2日20:15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东西12时区共用一个中央经线:180°经线,区时相同,但人为规定,东12区比西12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区时不应加1小时或减一小时,BD错;一般来说,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为东12区,以东为西12区,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因此向东越过日界线应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应加一天。材料信息表明,飞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向东飞行11小时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因此飞机是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因此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应减一天,C正确,A错,故选C。
【16题详解】
材料显示,旧金山位于122°W,属于西八区,北京时间指东八区区时,两地相差16个时区,西八区比东八区晚16个小时。北京时间8月1日16:15飞机起飞,飞行11小时抵达旧金山,此时北京时间为8月1日27:15(即8月2日3:15,方便计算,暂时不换算日期),计算此时西8区区时为27:15-16h=11:15,故此时当地时间(西八区区时)应为8月1日11:15,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时区和区时:国际上规定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和120°E的地方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相差时区×1小时。其中“±”确定原则是“东加西减”,“相差时区”确定原则是“同减异加”。
卷Ⅱ 非选择题(52分)
二、综合题(共4题,共52分)
17.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在B的____方向。若一架飞机沿AC航线飞行,其最短飞行方向是____。
(2)AC间距离与AB间距离相比较,AC____AB(>或<),其中AB实际距离大约为____km。
(3)描述该区域的地理位置。
【答案】(1) ①. 东南 ②.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 ①. > ②. 222
(3)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某区域地图为材料,涉及经纬线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北纬度数越大越靠北,可判断出C在B的东南方向。最短飞行航线应是过A、C两点的大圆劣弧段。A、C纬度均为52°N,C地经度10°E,A地经度5°E,C地在A地的东边,最短飞行航线的方向是绕高纬向东,为先东北后东南。
【小问2详解】
同一条经线上,跨1°纬度差的弧长为111km,同一条纬线上,如果为0°纬线,则跨1°经度差的弧长为111km,如果为0°以外的纬线,则跨1°经度差的弧长为111×csθ(θ为所在纬度)。所以AB距离为2°×111km=222km,AC距离为5°×111km×cs52° ≈ 342km。故AC>AB。
【小问3详解】
地理位置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从图中看,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西岸。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舌尔是一个由115个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自1976年独立以来,政府一直鼓励外国投资,以建造酒店等旅游设施。如今,旅游业为塞舌尔提供了70%的收入。塞舌尔显著的季节性缺水问题是限制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政府曾申请2500万美元的货款用于投资一个海水淡化厂,但目前仍然存在水资源短缺。资料表明,塞舌尔群岛由于旧的水管漏水,导致失去了75%的水。下图示意塞舌尔群岛位置及气候特征。
(1)说出塞舌尔群岛的气候特征并据此推测该旅游活动集中的月份及原因。
(2)说出旅游活动时段过于集中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3)分析塞舌尔季节性缺水的原因并提出缓解水资短缺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1)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明显。5-10月(分)晴天较多,气温相对凉爽,便于游览,旅游活动集中
(2)旅游旺季:会导致该地物价上涨;人口过多,加重公共服务设施的负担;环境污染和景点资源破坏加重。
旅游淡季:旅游收入锐减;就业机会减少;旅游资源空置浪费严重,旅游景区维护和保养成本高。
(3)原因:岛屿面积狭小,地表不易储水;旅游旺季游客众多但降水较少,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
措施:更换供水管网;河口修建堤坝御咸蓄淡;收集雨水;建海水淡化厂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塞舌尔群岛位置及气候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特征、旅游活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读塞舌尔群岛气候特征图可知,全年气温均在25°C以上,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11月到次年4月,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受到降水的影响,旅游活动主要集中于5—10月,该时段为南半球的冬半年,降水少,晴天较多,气温相对凉爽,便于游客游览。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入,会导致该地物价上涨;人口过多,加重住房、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负担;当地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景点资源破坏加重。旅游淡季,游客减少,旅游收入锐减;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就业困难问题;旅游资源空置浪费严重,旅游景区维护和保养成本高,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小问3详解】
缺水主要从水量收入和支出两大角度进行分析,此外还包括污染和浪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塞舌尔岛屿面积狭小,流域面积小,地表不易储水;5—10月份为旅游旺季,游客众多,需水量大,但降水较少,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措施:结合材料可知,塞舌尔群岛由于旧的水管漏水,导致失去了75%的水,需要更换供水管网;可以在河口修建堤坝,御咸蓄淡,增加淡水资源;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在雨季收集雨水,补充淡水资源;建设海水淡化厂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墨西哥的地形以高原及山地为主,被称为“高原之国”,平原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其地形和城市分布见下左图。北部平均降水量不足250mm,南部为1000~2000mm。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带“大草帽”,这种大草帽最突出的特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
(1)A地位于尤卡坦半岛南部,分析该地能形成热带雨林的原因。
(2)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说明墨西哥西南侧陡峭海岸地形的形成过程。
(3)分析墨西哥人喜欢戴大草帽自然原因。
【答案】(1)从海洋来的东北信风携带大量水汽,受南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降水量大;纬度位置较低,气温较高,所以形成了热带雨林。
(2)西南侧海岸位于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海洋板块俯冲陆壳之下,形成深邃的海沟,大陆板块隆起形成高耸的海岸山脉。在海沟和海岸山脉间,形成了陡峭的海岸地形。
(3)墨西哥整体海拔高,光照强,戴大草帽可以防晒;雨季时,降水丰富,戴大草帽便于遮雨;墨西哥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当地草类资源丰富,方便制作大草帽。
【解析】
【分析】本题以墨西哥地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板块运动,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地位尤卡坦半岛的南部地区,该地区受东北信风影响较为明显,东北信风携带了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且降水量较多;同时,沿岸地区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暖流增温增湿,使得该地降水量增加;同时,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因此该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西哥西南侧陡峭海岸地形的形成过程是西南侧海岸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海洋板块俯冲陆壳之下,形成深邃的海沟,大陆板块隆起形成高耸的海岸山脉。在海沟和海岸山脉间,形成了陡峭的海岸地形。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戴大草帽,其主要作用可以防晒遮雨。原因在于,墨西哥整体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光照较强,戴大草帽可以进行防晒。同时,该地降水较多,草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遮雨。墨西哥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广布草类资源丰富,制作大草帽的原料较为充足,方便制作。
【点睛】
20. 下图为青藏高原局部区域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林芝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大拐弯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低处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巴昔卡,海拔155米,有“西藏江南”之称。下表为林芝地区多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统计资料。
(1)分析林芝被誉为“西藏江南”的原因。
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最高峰,海拔7782米,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自然博物馆”。图为南迦巴瓦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2)简述南迦巴瓦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3)指出南迦巴瓦峰南北坡高山冰雪带的下限分布高度的差异及主要原因。
【答案】(1)位于河谷,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印度洋暖湿气流可以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缺口深入,受地势抬升,降水丰富,气候温暖湿润。
(2)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景观,表现为与赤道向两极相似的自然带变化规律;与北坡相比,南坡的自然带数目更多,带谱更完整。
(3)南坡高山冰雪带下限海拔较北坡更低。原因:南坡迎风坡,降水更多,雪线海拔更低。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南迦巴瓦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垂直地带性、雪线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而林芝被称为“西藏江南”,说明水热条件好,可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等角度进行分析。读材料“林芝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大拐弯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低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巴昔卡,海拔155米”可知,林芝位于河谷,整体海拔相对较低,地势越低气温越高,该地气温较高;区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风从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在雅鲁藏布江大拐湾处受东低西高的地势抬升,降水丰富,气候温暖湿润,使得林芝的气候具有了热带、亚热带特征,因此被誉为“西藏江南”。
【小问2详解】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的垂直变化状况,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山地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自然带变化,整体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类似。其次,注意其南北坡自然带数量的差异,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南坡的相对高度更大,基带水热条件更好,更容易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自然带变化,自然带数量更多,带谱更完整。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南坡高山冰雪带下限海拔较北坡更低。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山地南坡为西南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更多,高海拔地区表现为降雪,所以南坡的雪线更低,南坡高山冰雪带下限海拔较北坡更低。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0.5
2.3
5.5
8.5
11.8
14.8
158
15.3
13.5
10.0
5.2
1.4
降水量(mm)
1.6
4.4
17.0
47.1
74.3
1252
133.9
123.3
114.6
39.9
5.3
1.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