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声声慢(寻寻觅觅)优质备课教学ppt课件
展开1、教学目标 (一)通过反复吟咏,品味叠词的作用。 (二)抓住意象,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了解作者生平,体味作者的孤独、悲凉与愁苦。 2、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吟咏,品味叠词的作用。 3、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吟咏,品味叠词的作用。了解作者生平,体味作者的孤独、悲凉与愁苦。4、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练习法、讨论法5、教学课时:一课时6、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著名诗人臧克家为她的纪念堂题写的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她就是李清照! 2、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且通晓金石鉴赏。 ①少女不知愁滋味。 李清照生于北宋,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她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便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早有文名。她十九岁结婚,丈夫赵明诚当时在太学做学生。他们志趣相投,生活幸福美满。
② 中年识尽愁滋味。 公元 1127 年,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帝被掳,高宗即位,建立了南宋小朝廷。不久,李清照一生的收藏几乎全部被焚毁。两年后,赵明诚不幸病死,这时李清照四十六岁,从此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旅程。她的作品也失去了年轻时清新可人、浅斟低唱的风格,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已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 便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二、文本研讨1、初读感知“愁”情,学生朗读,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1)、一读:用低沉舒缓的语调和语气吟读。提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几句,要在字里行间渗透的感情:低沉舒缓,在低沉中有激情,舒缓中有快慢缓急。
②、二读:突出词句中的重音。提示: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的“冷冷”“惨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中的“最难”“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中的“正”“却是”“旧时”,“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中的“独自”“怎生”等,要重读。③、三读:读出惨淡的意境、凄清的氛围提示:字字含情意,寂寞的处境、悲惨的心境、凄清的环境等,要渗透在沉郁、舒缓、抑扬有致的语气语调中,通过对重音、语气、语调的把握和对意境的感受,以声传情,表情达意。
2、通晓“愁”意,三人一组合作探究,解读诗意。 一人朗读诗歌,一人解释重点字词,一人疏通词意。(1)、了解字词,这首词用口语写作,好懂好读(2)、词义检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
一个人怎样挨到天亮。怎生:怎么、怎样
有谁能与我共摘?堪:可以,能够
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枯菱、凋零殆尽。损,在词中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
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休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 3 )、理解词意。从语言层面疏通词作大意,是把握诗歌内涵的基础。那么,怎样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呢?常用的方法是“四字综合法”: 调——调整语序 补——补充空白 删——删减反复和表意不实的词 意——妙解修辞。 比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应调整为“正伤心,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应调整为“黄花悴损,堆积满地,如今有谁堪摘”
3、品味“愁”心。 “愁” 是《声声慢》的主旋律,这无处可寻、无处不在、无可奈何的忧愁,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词人是怎样写愁心、愁绪、愁情的? 可以从字、词、句入手,可以从意象、意境入手,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可以从结构入手,请选好一个点进行赏析,然后互相交流。
(1)、妙用叠词抒发悲情。①渲染了悲凉氛围,莫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②加强了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③增强了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开头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
(2)、在完整的叙事中抒发哀情。 作者在这首词中用了“赋”的手法,赋,就是铺叙,就是描述,通过细腻地描写一个故事来抒发感情。这个故事是她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喝酒,一个人遐想,一个人看着长天大雁飞过,一个人看满地黄花零落;一个人独守窗前,追思过往,听雨打梧桐,彻夜难眠。这就是她的故事,在完整的叙事中打发了哀情。
(3)巧用意象,托物寄意。
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情。
(4)、运用联想想象,虚实结合,追忆深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是想象和联想,是虚写,有雁飞过,作者心生感慨,就联想到,这可能是曾经为我们传书的那只鸿雁啊!它曾经见证过我们的美好生活和爱情,而现在看到我这样孤单、悲愁、憔悴的样子,它会不会也感慨万千呢?这几句的意境因想象而使词作的境界陡然升华。更显得开阔浪漫。
(5)、直抒胸臆,极言愁情。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就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1084年:李清照生于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婚后两人情投意合,共赏文物。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此时李清照46岁。 1130年: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孤苦零。 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了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夫,孤苦飘零,晚景凄凉,没有子嗣,孤独离世。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苦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 情愁--独居之寂寞,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这首词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来渲染悲愁,运用多种手法来写孤独、哀伤、悲情,写得情文并茂。
4、拓展“愁”情 我们再来看几首李清照国亡南渡、夫死孀居阶段的词,就会发现,那简直就是一个愁的天地,一个愁的牢笼,可谓是愁肠百结。 “愁”情对对碰(教师读题目,同学们读词句) 悼亡凄惨的《临江仙》: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感时伤身的《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思乡借醉的《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愁苦无眠的《添字丑奴儿》: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霆,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愁,不仅重得载不动,而且浓得化不开,也多得数不清,广得没有边。可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实在是词人无比悲愁的人生最痛苦的哀叹。最后,化用她的同乡,同样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句,对风华绝代却命运凄惨的李清照,掬一把心酸的、敬仰的泪水——“更能消、几番风雨”! 李清照,你无限的悲愁,要经历几番风雨才能消解? 李清照,你绝代的才情,又岂是几番风雨所能消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连用7对叠词,使一种孤单、凄切、悲郁的情绪笼罩全篇,令人叹赏。B、“怎敌他晚来风急”“独自怎生得黑”“怎一个愁字了得”,三个带“怎”的句子间隔使用,不断深化词人的愁情。C、旧时曾栖宿在自家屋檐下的群雁飞来,越发触动词人的愁肠;虽然菊花满地,词人无心看花,更不想去摘它赏它。D、黄昏的细雨点点滴滴滴落到词人心头,一遍又一遍敲击着词人悲郁之极的心扉,让词人的愁情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旧时曾栖宿在自家屋檐下的群雁飞来”有误
2、这首词通篇写“愁”,词人因何而愁?为什么不明确写出“愁”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的晚年孤寂等。②如果明确列出“愁”的原因,就破坏了词的意境,降低了艺术感染力。③词人虽然没有明确写出“愁”的原因,但借助多种艺术手法让愁苦郁结的情状呼之欲出。(意思对即可。)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艺术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B、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C、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D、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让人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本词动人的重要的原因。
解析:C项“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错,应是情景交融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为虚化来表现的,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空虚,使她寻找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寻觅”的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5、下列词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解析:D项运用了比喻,A、B、C三项均为借代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言酒淡,实说愁浓。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悲凉愁情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 ——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亡夫之痛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 ——国破家亡之苦
《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晏几道《思远人》: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寄托。雁,一种思念音信的企盼。
李清照《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二单元二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课备课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7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二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课备课教学课件ppt</a>,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文学常识,第一课时,史书类别,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断代史,串讲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第三单元*项链评优课备课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a href="/yw/tb_c403718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项链评优课备课教学课件ppt</a>,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爱慕虚荣,伏笔与照应,精巧的构思,人物分析,出身小职员家庭,生活很不富裕,特点爱慕虚荣,辞退了女仆人,迁移住房租赁小阁楼,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套中人一等奖备课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8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套中人一等奖备课教学ppt课件</a>,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小说的三要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梳理故事情节,第二课时,典型的人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