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13《卖油翁》课件PPT
展开一个聪明的民族总是充满智慧的,在小故事中往往蕴含着大道理,给我们以教育以启迪。“熟能生巧”这个词在中华大地上已流传了几千年,再没有一句话能够比它更贴切更深入地诠释学习的要领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受它带给我们的真理。13 卖油翁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品味关键语句,学习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文言文的简洁之美。3.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分析人物形象,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学习目标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必备知识走近作者 欧阳修必备知识创作背景本文选自《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写的笔记小说。书中每则故事短小精悍,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不刻意褒贬,语言简洁,形式灵活,风格平易闲适,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笔记体小说笔记体小说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逸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必备知识文学常识必备知识知识链接陈尧咨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中状元,曾任通判、知州、知府、安抚使、尚书工部侍郎等职。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果决。《宋史》记载他知兵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并以此自豪。自矜( ) 家圃( ) 睨之( ) 发矢( ) 颔之( ) 忿然( )酌油( ) 杓( ) 遣之( ) 必记字词jīnpǔnìshǐhànfènzhuósháoqiǎn字音字形初读课文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擅长因为夸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曾经放下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离开只是点头箭园子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卖油翁)看到他射出的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你懂得熟练同“耳”,相当于“罢了”没有别的(奥妙)2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卖油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凭,靠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舀取,这里指倒入气愤的样子怎么轻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便放置,摆放拿,用慢慢地从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盖同“勺”于是卖油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用勺舀起油慢慢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却没有被沾湿。打发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于是,就只,只有于是(卖油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必记字词 通假字但手熟尔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勺子)词义理解古今异义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今义:安定)但微颔之 (古义:只。今义:但是)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睨之久而不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一词多义 尔自但手熟尔 (语气词,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公亦以此自矜(代词,自己)自钱孔入(介词,从)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以钱覆其口(介词,拿、用)以而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连词,表顺承)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相当于 “却”“但是”)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表修饰)以我酌油知之 (代词,它,指这个道理)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它,指葫芦)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他,指卖油翁)词类活用但微颔之 (名词作动词,点头)吾射不亦精乎(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起因:陈尧咨善射,卖油翁“但微颔之”。经过:陈尧咨认为卖油翁轻视他的射技,卖油翁以自己娴熟的倒油本领告诉陈尧咨“手熟”之理。结果:陈尧咨明白了道理,笑着打发卖油翁走了。1.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精读课文分析讨论2.找出文中描写陈尧咨和卖油翁动作、语言、神态的词语或句子,填写下面表格。忿然笑而遣之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以我酌油知之;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笑而遣之释担而立但微颔之取、置、覆、酌、沥睨之“睨之”是神态描写,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技不以为意的态度;“但微颔之”是动作描写,表现卖油翁略表赞赏的态度。这两个短语刻画了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超然物外的智者形象。3.分析“睨之”“但微颔之”的表达效果。4.陈尧咨连用两个问句,试分析这两个问句的含义。连续两问,语气盛气凌人,一是对卖油翁的态度表示不满;二是言语之间,不乏轻蔑和质问之意。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陈尧咨的质问,语气咄咄逼人,而卖油翁语气平和,不卑不亢,沉着镇静,并用事实说明“惟手熟尔”。5.面对陈尧咨的质问,卖油翁的表现如何?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一系列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卖油翁的动作娴熟、技艺高超。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6.“笑而遣之”的“笑”写出了什么?7.纵观全文,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相当于受了侮辱。因此,连用两个问句质问。(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低,一向狂傲的陈尧咨被贬到这一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陈尧咨:自命不凡、不可一世、傲慢无礼的狂者形象;卖油翁: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技艺高超、谦逊朴实的智者形象。 8.总结陈尧咨、卖油翁的性格特征。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同时告诫人们,即使有长处也不能过分骄傲。9.本文中哪个句子能说明道理?说明了什么道理?“但手熟尔”或“惟手熟尔”。课文主旨课堂小结文章通过讲述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含蓄地告诉人们:即使有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写作特色课堂小结1.寓理于事,通俗易懂陈尧咨擅长射箭,以此”自矜“,而卖油翁对此“但微颔之”。陈尧咨“忿然”,卖油翁便通过自己高超的酌油技艺,证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故事短小精悍,明白透彻,通俗易懂。2.运用对比,形象鲜明 本文刻画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从多个角度对二人进行了对比。一是地位和名声,一个是在官府任职的康肃公,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卖油翁;二是态度,陈尧咨盛气凌人,卖油翁不卑不亢;三是技艺,陈尧咨十中八九,卖油翁酌油而钱孔不湿。这些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3.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文章篇幅短小,不足200字,但情节完整,重点突出,详略处理得当。主角是卖油翁,写陈尧咨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因此,对陈尧咨的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并不渲染,主要笔墨放在卖油翁酌油的现场操作。这样安排使叙事清楚,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卖油翁陈尧咨熟能生巧 善射,以此自矜 笑而遣之吾射不亦精乎但微颔之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但手熟尔以酌油知之惟手熟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六一居士的由来积累拓展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别人不解其意,便请教这“六一”是什么意思。他说:“我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还常置有酒一壶。”又问:“这才五个一,还有呢?”欧阳修风趣地说:“还有我,一个老头子杂在这五个一中,不就‘六一’了吗?”欧阳修性情豪爽,乐观旷达,学识渊博,勤于著述,直至晚年亦志气自若,“六一居士”的雅号是这种性格的体现。 关于谦虚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一、复述课文,尽量做到既贴近原文,又生动形象。提示:复述时不要只是翻译课文,要注意想象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教材课后习题二、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睨之”“但微颔之”,体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陈尧咨怒形于色,三个反问句中的称呼、质问和斥责的语气,都显现出他的傲慢无礼。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自夸 点头 轻视 打发四、有人认为,从这个故事可以读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轻武的风气。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芦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觉得阅读时的“质疑”也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