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63379/0-17119724286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63379/1-17119724310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63379/1-17119724311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63379/1-17119724311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张身份证大约厚1( ) 小刚跑50米用了11( )
【答案】 ①. 毫米##mm ②. 秒##s
【解析】
【分析】根 据 情 景 根 据 生 活 经 验 、对 长 度 单 位、时间单位 和 数 据 大 小 的 认 识 知:
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所以计量身份证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生活中打一个喷嚏,眨一下眼睛,走一步路,咬一口食物,说出一个词等用大约是1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以秒为单位,所以计量小刚跑50米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
【详解】由分析知,1张身份证大约厚1毫米;小刚跑50米用了11秒。
2. 90毫米=( )厘米 3千米-1000米=( )米
3分=( )秒 1500千克+500千克=( )吨
【答案】 ①. 9 ②. 2000 ③. 180 ④. 2
【解析】
【分析】根据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分=60秒,1吨=1000千克,据此换算单位后计算即可。
【详解】90毫米=9厘米
3千米=3000米,3000米-1000米=2000米
3分是3个60秒,即3分=180秒。
1500千克+500千克=2000千克=2吨
3.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 ) ( )
【答案】 ①. ②.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中涂色占几份,那么用总份数作为分母,占的份数作为分子,写成分数的形式。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将整体平均分成6份,涂色占其中的1份,所以为;
(2)将整体平均分成6份,涂色占其中的1份,所以为。
4. 125×8的积的末尾有( )个0。
【答案】3
【解析】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时,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依此计算出结果再填空即可。
【详解】
125×8=1000,因此125×8的积的末尾有3个0。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 要使□23×3积是三位数,□里最大能填( )。
【答案】3
【解析】
【分析】依次将1、2、3…代入算式中,□里是哪一个数时积是三位数,而□里的数比这个数大1时,积是四位数,则□里最大能填这个数。
详解】123×3=369
223×3=669
323×3=969
423×3=1269
1269四位数,不符合题意。
要使□23×3积是三位数,□里最大能填3。
6. 光明小学上午第一节课8:20上课,9:00下课,一节课的时长是( )分钟。下午放学,小明4:30离校,步行25分钟到家,小明到家的时刻是( )。
【答案】 ①. 40 ②. 4:55
【解析】
【分析】下课时间-上课时间=一节课时长;放学时间+路上行走时间=到家时刻。计算时,时和时相加,分和分相加,满60向前一位进1。
【详解】9时-8时20分=40(分钟);
4时30分+25分=4时55分
所以,一节课的时长是40分钟,小明到家时刻是4:55。
7. 二(1)班一位同学的身份证号码是429001201508240026,这位同学的性别是( ),出生年月日是( )。
【答案】 ①. 女 ②. 2015年8月24日
【解析】
【分析】身份证的第7位到第14位数字是出生日期,第17位数字(倒数第2位)是区分性别的数字,奇数为男性,偶数为女性;据此解答。
【详解】这位同学的性别是女,出生年月日是2015年8月24日。
8. “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意思是即使坐着不动,我们也随着地球的自转,每秒“前行”463米。照这样计算,我们静坐5秒,相当于“前行”( )米。
【答案】2315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用每秒前行的米数乘5秒,即可求出相当于“前行”了多少米。
【详解】463×5=2315(米)
静坐5秒,相当于“前行”2315米。
9. 在括号里填上“>”“<”或“=”。
因为( ),( ),所以( )。
【答案】 ①. > ②. > ③. >
【解析】
【分析】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分子大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时,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大的分数小;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因为>,>,所以>。
10. 下边的图形是由若干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的周长是( )厘米。如果将这个图形剪开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这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和,比原图的周长增加了( )厘米。
【答案】 ①. 20 ②. 4
【解析】
【分析】通过平移可知,此图的周长等于长为7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算即可;如果将这个图形剪开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长方形的长为4厘米,宽为2厘米,正方形的边长为3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分别计算出剪开后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出周长的和,再与原图周长做减法即可解答。
【详解】通过平移,如下图所示:
(7+3)×2
=10×2
=20(厘米)
3×4=12(厘米)
(4+2)×2
=6×2
=12(厘米)
12+12=24(厘米)
24-20=4(厘米)
所以它的周长是20厘米。如果将这个图形剪开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这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和,比原图的周长增加了4厘米。
二、判断题。(8分,涂“√”或“×”。)
11. 一只大熊猫大约重150克。(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情景、生活经验,以及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较轻物体的质量单位一般选择克,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一般选择吨,一般物体的质量单位选择千克。1克大约是40粒大米的重量,2袋盐大约重1千克,所以一只大熊猫大约重150千克。
【详解】由分析知,一只大熊猫大约重150千克。
故答案为:×
12. 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每份是这张纸片的。( )
【答案】×
【解析】
【分析】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占其中几份,用分数表示为几分之几。
【详解】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这张纸被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片的,所以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可能是正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 )
【答案】√
14. 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8,另一个加数减少8,和不变。(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和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加数增加一个数,另一个加数减少同一个数,和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8,另一个加数减少8,和不变。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三、选择题。(8分)
15. 一头大象重4吨80千克,合( )。
A. 4800千克B. 4080千克C. 480千克
【答案】B
【解析】
【详解】略
16. 分针从“1”走到“3”,经过了10( )。
A. 时B. 分C. 秒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分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3,是走了3-1=2(个)大格,即走了2×5=10(分钟);据此解答
【详解】(3-1)×5
=2×5
=10(分钟)
所以分针从“1”走到“3”经过了10分钟。
故答案为:B
17. 用同样长的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围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
A. 长方形周长大B. 周长相等C.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周长的意义: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线段的长度和可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都是铁丝的长度,而这两根铁丝长度相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也就相等。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围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18. 如果a×b=0,那么( )。
A. a一定是0B. b一定是0C. a和b至少有一个是0
【答案】C
【解析】
【分析】0乘任何数都得0,据此可知,如果a×b=0,则a可能是0,b可能是0,或者a和b都得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如果a×b=0,那么a和b至少有一个是0。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0的乘法,然后再根据题意进一步解答即可。
四、计算题。(共31分)
19. 直接写得数。
67+28= 93-18= 576+24= 3×32= 403×3=
696×5≈ 3×202≈
【答案】95;75;600;96;1209
3500;600;1;;
【解析】
20. 笔算,带※的要验算。
207+598= ※900-183=
509×9= 5×132=
【答案】805;717
4581;660
【解析】
【分析】计算整数的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计算整数的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十;验算方法: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详解】207+598=805 ※900-183=717
验算;
509×9=4581 5×132=660
21. 用递等式计算下列各题。
(850-150)×3 542+198-273 (506-488)×6
【答案】2100;467;108
【解析】
【分析】根据整数的计算法则:
(1)(3)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计算小括号外的乘法;
(2)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850-150)×3
=700×3
=2100
542+198-273
=740-273
=467
(506-488)×6
=18×6
=108
五、操作题。(共13分)
22. 画一条比2厘米短1毫米的线段。
【答案】图见详解
【解析】
【分析】1厘米=10毫米,2厘米=20毫米,比2厘米短1毫米的线段是20-1=19毫米,画一条19毫米的线段即可。
【详解】如图:
23.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答案】
14dm
【解析】
【分析】如题图形是一个长5dm,宽2dm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可以求出该图形周长。
【详解】(5+2)×2
=7×2
=14(dm)
24.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分别画出2种周长是20厘米的四边形。(每个小正方形格子的边长是1厘米)
【答案】图见详解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据此可知,周长为20厘米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为10厘米,则长方形可以是长7厘米,宽3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5×4=20,则周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据此画图即可。
【详解】如图:(答案不唯一)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5.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是我国国粹。在一场京剧表演中,剧场二楼有165名观众,一楼观众的人数是二楼的2倍。这一场京剧表演有多少名观众观看?
【答案】495名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剧场二楼有165名观众,一楼观众的人数是二楼的2倍,要求这一场京剧表演有多少名观众观看。我们可以用二楼的观众人数乘2求出一楼观众的人数,再加上二楼的观众人数即为这一场京剧表演观众观看的总人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题意得:
165×2+165
=330+165
=495(名)
答:这一场京剧表演有495名观众观看。
26. 志愿者在社区帮忙编一些中国结。如果每天编2小时,6天可以编完。如果每天多编1小时,几天可以编完?
【答案】4天
【解析】
【分析】由“每天工作时长×天数”可以求出总时长;然后用加法求实际每天工作时长;最后用“总时长÷实际每天工作时长”求得实际天数。
【详解】2×6=12(小时)
2+1=3(小时)
12÷3=4(天)
答:如果每天多编1小时,4天可以编完。
【点睛】这是一道归总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总量不变这一隐藏条件。
27. 豆腐坊用5千克黄豆做出2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用25千克黄豆,可以做出多少千克豆腐?
【答案】
100千克
【解析】
【分析】“照这样计算”指的是:每千克黄豆能做出豆腐的重量不变,
根据“总数÷份数=每份数”先算出一千克黄豆能做出多少千克的豆腐;
然后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计算25千克黄豆能做出多少千克豆腐。
【详解】20÷5=4(千克)
4×25=100(千克)
答:用25千克黄豆,可以做出100千克豆腐。
【点睛】这是一道归一问题,解题关键是找到每份数不变这一隐藏条件。
28. 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1厘米。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60厘米
【解析】
【分析】从一个长方形上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则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原长方形的宽,剩下部分为长方形,用原来长方形的长减去长方形的宽计算出剩下的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算出剩下部分的周长即可。
【详解】30厘米>21厘米,即正方形的边长是21厘米,如图所示:
30-21=9(厘米)
(9+21)×2
=30×2
=60(厘米)
答: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是60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面图形的分割,以及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应熟记: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9. 李老师今年32岁,小聪的年龄是李老师的,李老师今年比小聪大多少岁?
【答案】
24岁
【解析】
【分析】表示把32岁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表示的就是小聪的年龄。
因此要求李老师比小聪大几岁,先要求出小聪年龄,即一份数;再用减法求他们的年龄差。
【详解】32÷4=8(岁)
32-8=24(岁)
答:李老师今年比小聪大24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测试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测试数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测试数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