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展开2、A(A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另外,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是因为过度开发,而气候干冷导致的是生态系统趋向脆弱。故选A项。)
3、B(根据原文“当时的原始农业以木石农具为主,黄河中上游的粟作农业依托肥沃疏松的黄土和黄河及其大小支流的灌溉,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了蓬勃发展,各早期文明也借此绵延不绝并逐渐融合;而长江流域则因其红壤的土质较为紧密,水稻种植所需平整土地及引水灌溉的劳动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当时人员、技术所能达到的稻作生产方式又较为粗放,且常受洪水威胁,故其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材料谈及了“长江流域土质紧密的红壤”与“黄河流域疏松的黄土”,但并没有把二者进行比较,且此处主要论述“长江流域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故选B项。)
4、B(根据题干提示,首先从原文中按照时间顺序逐一提取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农具,比较判断其所属地域及是否处于领先地位。通过表格横线和纵向的信息比对,推断具体空缺处的内容,②处应填“铁制农具”。故选B项。)
5、①东汉以前,“火耕水耨”为其主要耕作方式;②东汉时期,开始精耕细作,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种植;③唐朝,改进后的曲辕犁用于耕作能够节省人力,有效利用畜力,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法;④宋代,复种技术较为成熟,圩田盛行于江南,占城稻此时在江南普遍种植。
(每点2分,梳理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必须有时间节点,少一处扣1分)
6、A(B项错在“想自立门户,避免被拖累”,属于正面形象的负面解读,“去意已决”原因是“生意冷落,开销太大,且老伙计难辞退”,是为店分忧。C项错在“怕徐水人骂他”,这是回应的理由,也是骨气的体现,更是后文的伏笔。D项错在“愧疚不安”,此时内心是痛苦的,为了完成师傅遗愿,自己被误解得太深,失去的太多。没有愧疚,只觉孤勇。故选A项。)
7、B(B项错在“直接描写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文中直接描写心理的语句寥寥无几,谈不上推动情节发展。故选B项。)
8、①完成师父遗愿(师父想修桥,没修成,所以要完成师父遗愿。)②报答师父恩情。(师父想修桥,我来修。)③为师父正名、挽尊。(师父想修桥,被讥讽。)(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9、①与上文情节形成反转,欲扬先抑,更能突出主人公虞世明的忍辱负重;②打破读者对人物结局的阅读期待,增强故事的传奇色彩,引发思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10、BFL
句意:汉朝建国,承接的是秦末的疲困社会,营造繁多而财力匮乏,从天子以下不能配备四匹同样毛色的马匹拉车。“汉兴”,主谓结构,“兴”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故其后应断开;“接秦之弊”,“秦之弊”作“接”的宾语,其后应断开;“作业剧而财匮”,“作业剧”“财匮”,两个主谓结构并列,“匮”后断开。故在BFL三处句读。
11、D(A项正确。根本;探究。句意:现在人们弃农经商。/还是探究它成功与失败的过程。B项正确。句意:过度奢侈的风气。/《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C项正确。遭受;通“披”,穿。句意: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D项不正确。救济;考虑,顾念。句意:国家用什么救济他们/士大夫大多不顾念政事……当作好事。意义不同。故选D。)
12、D(D项“材料二提到在文景的治理下”错误。选项略去了前提条件“非遇水旱之灾”。故选D。)
13、(1)如果边境上突然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士兵,国家凭借什么救济他们?
(2)因此人人知道自爱,把犯法看得很重,先崇尚行义,而后厌弃做耻辱的事。
(第一句中“卒”,通“猝”,突然;“胡以”,凭什么;“馈”,救济。第二句中“重”,重视,把……看得重;“先”,以……为先;“绌”,贬斥。(每点1分,句意1分)
14、①善于纳谏,发展农业储备粮食;②减轻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③勤勉节俭。(每点1分)
15、A(A项曲解诗意,“唐末的藩镇借此有利地势割据一方的时局”有误,应指历史上的孙权割据。)
16、相同点:两诗写险固山川,都意在表明其有军事意义,可据险而守。(2 分,意思答对即可。)
不同点:①陆诗的描写意在引出历史上在此盘踞的孙吴政权;李诗的意图有警醒当朝统治者提防有野心的军阀割据作乱。②李诗写山川之险还为了突出蜀道艰险难行,表达对奇险自然的赞叹,提醒友人早日还乡;陆诗无此意图。(4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2)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5)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18、①悔之晚矣/追悔莫及 ②高耸入云/巍然耸立 ③迥然不同/截然不同/大相径庭 (有错别字不给分)
19、B(原文中的“于”引介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相当于“在”。A项,表示被动;B项,引介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相当于“在”;C项,表示比较;D项,引介动作行为的程度,相当于“到”。故选B。)
20、D(甲句是完全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内;乙句是陈述句,句末应用句号;丙句中冒号使用不恰当。故选D。)
21、外卖餐饮和快递行业迅速发展,“限塑令”已沦为一种摆设,“白色污染”的治理形势更加严峻。(每句1分)
22、①“限塑令”实施之后②塑料制品使用量在减少(每句2分)
23、写作指导
(1)材料分析:材料由五句话组成。前三句简述夏雨雨的事迹:第一句介绍夏雨雨的成就,“中国女子长跑的新星、清华大学的学霸、世界大运会的冠军”“在国内赛事中屡获殊荣,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屡创佳绩”等语句体现了她拥有非凡的实力;第二句说明她从小就具有超强的运动天赋和潜力;第三句指出她成为一名出色的田径运动员,还与其不断努力分不开。第四句紧承前文,因事明理,从夏雨雨的成功事迹中提炼出三个关键因素“潜力、努力和实力”。第五句由此及彼,进行拓展延伸指出夏雨雨的“成功经验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
(2)立意分析:上述材料的核心在于“潜力、努力和实力”。叙述夏雨雨的成功事迹,就是为了引出这三个关键词。下段的引导语中,也明确规定所写文章是要表达考生对于“潜力·努力·实力”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写作本题,审题立意的关键是正确把握“潜力·努力·实力”三者的辩证关系及其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仔细审视三者关系,不难发现:潜力是成功的基础,缺乏潜力的人很难获得大的成功,但它也只为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努力是成功的关键,不努力便不会成功,它可以将一个人的潜力充分发掘并发挥出来;实力是成功的保证,有了实力,再加上一点机遇,成功便水到渠成了。那么,实力是从何而来呢?从天赋的潜力,更是从后天的努力中来的。正如材料中的夏雨雨,她之所以拥有非凡的实力,不仅是因为她具备超强的运动天赋和潜力,更是因为她不断努力,战胜一个个困难和挑战。提示语的第一句话先点明考生“青年学子”的身份,规定了写作的视角;再明确写作内容--对于“潜力·努力·实力”的思考和感悟。第二句话则要求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据此,可得出以下立意角度:①实力,源于潜力加努力;②发掘潜力,持续努力,提升实力,收获成功;③运用“三力”,为人生(高考、事业、祖国等)助力等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就要请求卖掉自己的爵级和孩子。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边境上突然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士兵,国家凭借什么救济他们?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材料二:
汉朝建国,承接的是秦末的疲困社会,营造繁多而财力匮乏,从天子以下不能配备四匹同样毛色的马匹拉车,将相有的只能坐牛车,平民百姓没有积蓄。天下平定之后,高祖就命令商人不许穿丝织的衣服、不许坐车,并且加重征收他们的租税,用这些办法来控制和羞辱他们。接着是孝文帝、孝景帝先后治理国家,清静廉正,谨慎俭朴,减轻田租,实行“三十税一”的政策,安养天下百姓,七十多年之间,国家无事,如果不发生旱涝灾害,百姓就可以人人自给,家家足用。城乡的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府库中贮存了剩余的物资;京城国库中的钱累积万万,串钱的绳子都已朽烂,无法清点数目;京城粮仓中的陈旧粟米一层盖一层,装满太仓,只好在外面堆积着,以至于腐烂而不能食用。因此人人知道自爱,把犯法看得很重,崇尚行义,而厌弃做耻辱的事。
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