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07把握小说的艺术特色(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07把握小说的艺术特色(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07把握小说的艺术特色(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07把握小说的艺术特色(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07把握小说的艺术特色(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07把握小说的艺术特色(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组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
    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五十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了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一口风水缸,你要硬……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往后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礼,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礼金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要不算了……不行!这缸非砸不可,不然,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嘴地把石头举起,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是铁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破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如“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不行!这缸非砸不可……”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B.小说的语言精炼而略带含蓄,如写王拱辰修建豪宅以示其腐化堕落,以高太后辅佐朝政暗含司马光即将飞黄腾达,几笔带过,举重若轻。
    C.小说处理细节精于雕琢,意味深远,例如“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相公”既可指普通男性,又可指宰相,一语双关,耐人细品。
    D.那一口大缸“重如泰山”“石头反弹”富有象征意味,暗寓趋炎附势者顽固难描,而司马光坚决砸缸则显示出他与趋炎附势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2.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3.小说写司马光中老年时的再一次砸缸,使用了延宕手法——砸缸的结果迟迟不得出现。请分析小说中这一延宕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纸做的玫瑰花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清晨,天刚麻麻亮,米娜摸着黑穿上了昨天晚上搭在床头上的那件无袖长衫,紧接着她又翻箱子,寻找衣服上的假袖子。她尽量不弄出响动,免得吵醒和她睡在同一间屋里的失明的祖母。当慢慢地习惯了屋里的暗淡光线时,她发现祖母已经起床了。于是她就到厨房去问祖母把假袖子放在哪儿了。
    “在浴室里,”盲老太太说,“昨天很晚了,我给你洗的。”
    袖子是在那里,搭在一根绳子上,绳子的两头儿拴在木橛子上。袖子还潮着哪。“你别乱动我的东西,”米娜说,“这几天不会出太阳的。”
    我忘了今天是第一个礼拜五了。”盲老太太给自己斟上一杯咖啡。“你的火气可真大啊,”她一边说,一边拿起凳子向走廊走去,“生一肚子气去领圣餐这可是亵渎神灵啊。”说完,她就坐到院子里的玫瑰花丛前去喝咖啡了。
    当望弥撒的钟响起第三遍的时候,米娜从炉台上拿起袖子,袖子还是没有干,她也只好把袖子装上了。她知道光着两只胳臂,安赫尔神父是不会让她领圣餐的。她来不及洗脸,就用手巾擦掉脸上残留的胭脂。从屋里拿出祈祷书和头巾,匆忙朝街上走去。过了一刻钟,她又回来了。“等你到那儿,都要讲完《福音书》了。”坐在院子里玫瑰花丛前的盲老太太说。
    米娜径直朝厕所走去。“弥撒我去不成了,”她说,“袖子还潮着呢,衣服也没熨。”从厕所回来,米娜斟上一杯咖啡,她背靠着门框坐在盲老太太身边。这时,她根本没有心思喝咖啡。“都怨你!”米娜气哼哼地嘟囔着,她的喉头被泪水壅塞了。
    “你哭了。”盲老太太喊道。
    她把喷壶撂在种薄荷的花盆旁,走到院子里,又重复一遍说:“你哭了。”
    米娜把杯子往地,上一撂,站立起来。“我是给气哭的。”她说。在她走过祖母身边时又补上这么一句:“你得去忏悔,是你耽误了我去领第一个礼拜五的圣餐。”
    盲老太太一动也不动地等着米娜关上卧室的门,然后,走到走廊尽头,猫下腰去在地上摸索着,最后摸到了那个没有动用过的杯子。她把咖啡倒进陶锅里,又接着说:“上天知道我是问心无愧的。”
    米娜关上房门,解开紧身胸衣的扣子,从里面掏出了三把套在别针儿上的小钥匙。她用其中一把打开了柜子下面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小巧玲珑的盒子;又用另外一把钥匙把盒子打开。盒子里有一束彩色纸的书信,书信用一根牛皮筋套住。她把信揣进胸衣里,把小盒子放回原处,用钥匙锁上抽屉。然后她去到厕所,把信扔进了茅坑。
    天色还很早,骄阳已经散发出暑热。不到七点钟,米娜就把用来制作玫瑰花的东西——一个装满花瓣和铁丝的篮子、一盒皱纹纸、两把剪刀、一轴线和一瓶胶水——搬到堂屋里。过了不大一会儿,特莉妮达来了,腋下夹着一个马粪纸盒子。
    特莉妮达把马粪纸盒子放在地上,和米娜一块干起活儿来。
    米娜瞟了盒子一眼。“你买鞋了?”她问。“没有,里面是死老鼠。”特莉妮达说。
    特莉妮达是卷花瓣的好手,米娜腾出手来,把绿纸裹在铁丝上作为花茎。她们俩不声不响地干着活儿,不知不觉太阳已经照射进挂着风景画和家庭照片的堂屋里。特莉妮达干净利落地卷着花瓣,几乎看不出她的手指头在动弹,两条腿紧紧地并拢在一起。她停下手中的活儿,问道:“出了什么事了?”
    米娜朝她俯过身来说:“他走了。”
    特莉妮达把剪刀撂在腿上,说:“不会吧。”
    “是走了。”米娜又重复了一句。
    特莉妮达两眼一眨也不眨地凝视着米娜,在她的眉心间出现了一道笔直的皱纹。
    “现在怎么办?”她问。
    米娜声音平静地回答说:“现在吗?没什么。”
    十点钟以前,特莉妮达要告辞了。
    米娜去了一块心病,感到十分轻松。她挽留特莉妮达再多待一会儿,等她把死老鼠扔到茅坑里去。这时候,盲老太太正在修剪玫瑰花。
    从厕所回来的时候,米娜默不作声地走过盲老太太的身边。盲老太太跟在米娜的屁股后面。当她走进堂屋时,米娜正一个人坐在关着的窗子跟前,打算做完最后几朵玫瑰花。
    “要是光因为袖子没干,你根本就用不着离开家,”盲老太太说,“准是路上有什么人等你,惹得你不痛快。”米娜用手在祖母眼前晃了晃,好像是在揩拭一块看不见的玻璃。
    “你可真会猜。”她说。
    “今早上你到厕所去了两次,”盲老太太说,“可是平时你只去一次。”米娜还在继续做她的玫瑰花。
    “你能不能把你藏在柜子下面那个抽屉里的东西拿给我瞧瞧?”盲老太太问。
    “你对我的东西那么感兴趣,你干脆跳到茅坑里去好了。”米娜说。
    盲老太太没有搭理她这句话,又提起了另一件事:“你总是在床上写啊写的,一写就写到大天亮。”
    “是你亲手关的灯啊。”米娜说。
    “可是你立刻就打开手电筒,”盲老太太说,“听你喘气的声音,我当时就能说出你在写什么。”米娜极力保持镇静。
    “好吧,”她低着头说,“就算是这样,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没有什么,”盲老太太回答说,“不过就因为这个,你没有领到第一个礼拜五的圣餐。”
    米娜收拾起轴线、剪刀和一把没做完的玫瑰花和花茎。她把这些东西往篮子里一放,就对盲老太太说:“你想叫我告诉你我到厕所去干什么,是不是?”两个人对着脸不吭气儿,过了一会儿,米娜自己回答说:“我拉屎去了。”
    “说得妙啊,”她一面朝厨房走,一面喃喃地说,“要不是我生平第一次听你说出这句粗话,我也许会相信你的话了。”
    (有删改)
    【注】①拉屎一词在西班牙语里是一个很粗俗的词,一般女孩子很难说出口,因此老太太才说是“粗话”。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将主人公米娜展现得鲜明而生动,“你别乱动我的东西”“都怨你”“你可真会猜”这些话都能看出她的任性与叛逆。
    B.小说中多次提到书信,米娜把书信藏在加锁的抽屉里的盒子中,用彩色纸在深夜书写,“他”走了后,米娜把书信扔进了茅坑,可推测是一封情书。
    C.小说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对话,事件的交代和人物的塑造几乎都是靠对话来完成的,如米娜和特莉妮达的对话就交代了米娜火气大的原因。
    D.失明的祖母无条件地爱着米娜,时刻关注米娜的一切,结尾处对米娜的戳穿也是似戳非戳,所有的描写都点到为止,却使人回味无穷。
    2.海明威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简洁凝练的叙述、精确细微的描写、言简意赅的对话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即“电报式风格”。有人说,马尔克斯的这篇小说学习了海明威的“电报式风格”。请从人物、情节、语言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城
    余华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富户。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
    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的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可怜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
    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间,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刻变得神情迟疑嘴里轻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是水陆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
    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从何而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母亲,当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时,他的脸上便会出现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仿佛她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
    这就是林祥福留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上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场雪冻时来到的,这个人确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龙卷风后出现在溪镇的。这个人名叫陈永良,那时候他在溪镇的西山金矿上当工头,他记得龙卷风过去后的那个早晨,在凄凉的街道上走来这个外乡人,当时陈永良正朝着西山的方向走去,他要去看看龙卷风过后金矿的损坏情况。他是从自己失去屋顶的家中走出来的,然后他看到整个溪镇没有屋顶了;可能是街道的狭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镇的树木部分得以幸存下来,饱受摧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随溪镇的瓦片飞走了,溪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
    林祥福就是在这时候走进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走来,怀抱一个婴儿,与陈永良迎面而过。当时的林祥福给陈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没有那种灾难之后的沮丧表情,反而洋溢着欣慰之色。当陈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脚,用浓重的北方口音问:“这里是文城吗?”
    这是陈永良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地名,他摇摇头说:“这里是溪镇。”
    然后陈永良看见了一双婴儿的眼睛。这个外乡男人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复着“溪镇”时,陈永良看见了他怀抱里的女儿,一双乌黑发亮的眼惊奇地看着四周的一切,她的嘴唇紧紧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这样使劲,她才能和父亲在一起。
    林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影是一个庞大的包被。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袱,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被已经泛黄,而且上面满是污渍。这样庞大的包被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
    (有删改)
    文本二:
    以上作品是作家余华长篇新作《文城》的开头部分。该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他之前作品少有着墨的清末时代,上溯至余华的《活着》之前那个更荒蛮残酷的时代,也展现了从北至南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林祥福原本不属于溪镇,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节选自《文学报·悦读》)
    1.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采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细节,是全知视角,既显得客观,又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人物的身份、背景。
    B.文本一多用细节描写,如林祥福独特的敲门方式、总是伸在前面的右手、手掌里的一文铜钱、欲哭无泪的眼睛等。
    C.文本一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哺乳中的女人和陈永良的角度,介绍了林祥福在溪镇人印象中两种不同的出现方式。
    D.“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运用夸张,林福祥背上庞大的包袱是他的全部家当,怀抱里的女儿是他唯一的亲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香雪
    铁凝
    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写过一篇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个关于女孩子和火车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叫香雪。
    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还记得那是一个晚秋,我从京原线(北京-太原)出发,乘火车在京冀交界处的一个小村下了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就看见了村口那个破败的小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纸的教室门窗大敞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在黄土院子里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猪白猪就在学生的队伍里穿行……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禁锢了这里的百姓和他们的日子,他们不知道四周那奇妙峻美的大山是多么诱人,也不知道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播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等于一只肥鸡!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
    ③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和几个女伴梳洗打扮、更换衣裳。我以为她们是去看电影,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这一分钟就是香雪们一天里最宝贵的文化生活。为了这一分钟,她们仔细地洗去劳动一天蒙在脸上的黄土,她们甚至还洗脚,穿起本该过年才拿出来的家做新鞋,也不顾火车到站已是夜色模糊。这使我有点心酸——那火车上的人,谁会留神车窗下边这些深山少女的脚和鞋呢。然而这就是梦想的开始,这就是希冀的起点。她们会为了一个年轻列车员而吃醋、不和,她们会为没有看清车上某个女人头上的新型发卡而遗憾。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高大的火车,火车也会借了这一分钟欣赏窗外的风景——或许这风景里也包括女孩子们。火车上的人们永远不会留神女孩子那刻意的打扮,可她们对火车仍然一往情深。
    ④于是就有了小说主人公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的“惊险”。为了这件样式新颖、带有磁铁开关、被香雪艳羡不已的文具,她冒险跳上火车去交易,火车开动了,从未出过家门的香雪被载到下一站。香雪从火车上下来,怀抱铅笔盒,在黑夜的山风里独自沿着铁轨,勇敢地行走三十华里回到她的村子。以香雪的眼光,火车和铅笔盒就是文明和文化的象征,火车冲进深山的同时也冲进香雪的心。
    ⑤三十五年过去了,香雪的深山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景区,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这里原本有着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次生林,有着可与非洲白蚁媲美的成堆的红蚁,有着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着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可以欣赏的风景。从前的香雪们早就不像等待恋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懂得价值……而香雪们的下一代也已成人。
    ⑥如今,养育我们的山川大地已是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为什么许多读者还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中写到,纯净的香雪涤荡了我们心头征战生活多年的灰尘。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审视心灵的能力。遥远的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清新的美德,就依然值得我们葆有和珍惜。
    ⑦1983年3月的《人民日报》在我手上已经发黄发脆,但我面前呈现的却是一场晶莹的香雪过后,如云如烟的山桃花怒放之后,鸟儿鸣唱,满目青山。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16日,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20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表的篇小说《哦,看雪》为线索,串联起三十五年来一个小山村的巨变,构思独特而巧妙。
    B.“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高大的火车”,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少女们对火车到来的热切渴望。
    C.文章生动描绘“香雪们”梳洗打扮赶着去看七点钟只停靠一分钟的火车的细节,突出了她们对火车在“这一分钟”所呈现的东西的期盼。
    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山村鸟鸣山青图,寄托了作者对山村的美好怀念与诚挚期待。
    2.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3.在铁凝的《哦,香雪》和本文中,“火车”这一物象被寄寓了丰富的内涵,极具象征性。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个物象的理解。
    考点七 把握小说的艺术特色
    ——突破新高考第7或8、9题(解析版)
    ✬题组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
    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五十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了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一口风水缸,你要硬……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往后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礼,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礼金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要不算了……不行!这缸非砸不可,不然,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嘴地把石头举起,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是铁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破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如“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不行!这缸非砸不可……”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B.小说的语言精炼而略带含蓄,如写王拱辰修建豪宅以示其腐化堕落,以高太后辅佐朝政暗含司马光即将飞黄腾达,几笔带过,举重若轻。
    C.小说处理细节精于雕琢,意味深远,例如“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相公”既可指普通男性,又可指宰相,一语双关,耐人细品。
    D.那一口大缸“重如泰山”“石头反弹”富有象征意味,暗寓趋炎附势者顽固难描,而司马光坚决砸缸则显示出他与趋炎附势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2.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3.小说写司马光中老年时的再一次砸缸,使用了延宕手法——砸缸的结果迟迟不得出现。请分析小说中这一延宕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答案】1.D “代表着官场中利欲熏心的势利人物”错,管家只是一个普通人物,并不是官场人物,管家利欲熏心也有拔高之嫌。
    故选C。
    2.①以司马光简陋的宅院,作书房的地下室等贫寒的环境,衬托他甘于清贫的形象。②以管家一再阻挠来衬托司马光坚持砸缸的自省与自律。③以世人的趋炎附势,来衬托司马光的不慕名利,清廉无私。④以王拱辰前清后腐,衬托司马光不忘初心,清廉自守。 3.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缸里装的是什么,不得而知,主人公迟迟没有砸缸,吊足了读者的胃口。②丰富小说内容,使情节更加曲折动人。用延宕的手法插入众人拜访、夫人逝世等内容,使情节更加摇曳多姿,起伏有致。③突出人物形象。在叙述砸缸这一主体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司马光典当五亩地安葬亡妻等情节更突出了司马光清廉自律、个性鲜明的形象。④有利于表现主题。在砸缸的结果到来之前,插入司马光家里的贫穷、拜访和吊唁的客人越来越多等内容,反映出当时的趋炎附势的官场现实和人生世相,有力地烘托了思想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纸做的玫瑰花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清晨,天刚麻麻亮,米娜摸着黑穿上了昨天晚上搭在床头上的那件无袖长衫,紧接着她又翻箱子,寻找衣服上的假袖子。她尽量不弄出响动,免得吵醒和她睡在同一间屋里的失明的祖母。当慢慢地习惯了屋里的暗淡光线时,她发现祖母已经起床了。于是她就到厨房去问祖母把假袖子放在哪儿了。
    “在浴室里,”盲老太太说,“昨天很晚了,我给你洗的。”
    袖子是在那里,搭在一根绳子上,绳子的两头儿拴在木橛子上。袖子还潮着哪。“你别乱动我的东西,”米娜说,“这几天不会出太阳的。”
    我忘了今天是第一个礼拜五了。”盲老太太给自己斟上一杯咖啡。“你的火气可真大啊,”她一边说,一边拿起凳子向走廊走去,“生一肚子气去领圣餐这可是亵渎神灵啊。”说完,她就坐到院子里的玫瑰花丛前去喝咖啡了。
    当望弥撒的钟响起第三遍的时候,米娜从炉台上拿起袖子,袖子还是没有干,她也只好把袖子装上了。她知道光着两只胳臂,安赫尔神父是不会让她领圣餐的。她来不及洗脸,就用手巾擦掉脸上残留的胭脂。从屋里拿出祈祷书和头巾,匆忙朝街上走去。过了一刻钟,她又回来了。“等你到那儿,都要讲完《福音书》了。”坐在院子里玫瑰花丛前的盲老太太说。
    米娜径直朝厕所走去。“弥撒我去不成了,”她说,“袖子还潮着呢,衣服也没熨。”从厕所回来,米娜斟上一杯咖啡,她背靠着门框坐在盲老太太身边。这时,她根本没有心思喝咖啡。“都怨你!”米娜气哼哼地嘟囔着,她的喉头被泪水壅塞了。
    “你哭了。”盲老太太喊道。
    她把喷壶撂在种薄荷的花盆旁,走到院子里,又重复一遍说:“你哭了。”
    米娜把杯子往地,上一撂,站立起来。“我是给气哭的。”她说。在她走过祖母身边时又补上这么一句:“你得去忏悔,是你耽误了我去领第一个礼拜五的圣餐。”
    盲老太太一动也不动地等着米娜关上卧室的门,然后,走到走廊尽头,猫下腰去在地上摸索着,最后摸到了那个没有动用过的杯子。她把咖啡倒进陶锅里,又接着说:“上天知道我是问心无愧的。”
    米娜关上房门,解开紧身胸衣的扣子,从里面掏出了三把套在别针儿上的小钥匙。她用其中一把打开了柜子下面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小巧玲珑的盒子;又用另外一把钥匙把盒子打开。盒子里有一束彩色纸的书信,书信用一根牛皮筋套住。她把信揣进胸衣里,把小盒子放回原处,用钥匙锁上抽屉。然后她去到厕所,把信扔进了茅坑。
    天色还很早,骄阳已经散发出暑热。不到七点钟,米娜就把用来制作玫瑰花的东西——一个装满花瓣和铁丝的篮子、一盒皱纹纸、两把剪刀、一轴线和一瓶胶水——搬到堂屋里。过了不大一会儿,特莉妮达来了,腋下夹着一个马粪纸盒子。
    特莉妮达把马粪纸盒子放在地上,和米娜一块干起活儿来。
    米娜瞟了盒子一眼。“你买鞋了?”她问。“没有,里面是死老鼠。”特莉妮达说。
    特莉妮达是卷花瓣的好手,米娜腾出手来,把绿纸裹在铁丝上作为花茎。她们俩不声不响地干着活儿,不知不觉太阳已经照射进挂着风景画和家庭照片的堂屋里。特莉妮达干净利落地卷着花瓣,几乎看不出她的手指头在动弹,两条腿紧紧地并拢在一起。她停下手中的活儿,问道:“出了什么事了?”
    米娜朝她俯过身来说:“他走了。”
    特莉妮达把剪刀撂在腿上,说:“不会吧。”
    “是走了。”米娜又重复了一句。
    特莉妮达两眼一眨也不眨地凝视着米娜,在她的眉心间出现了一道笔直的皱纹。
    “现在怎么办?”她问。
    米娜声音平静地回答说:“现在吗?没什么。”
    十点钟以前,特莉妮达要告辞了。
    米娜去了一块心病,感到十分轻松。她挽留特莉妮达再多待一会儿,等她把死老鼠扔到茅坑里去。这时候,盲老太太正在修剪玫瑰花。
    从厕所回来的时候,米娜默不作声地走过盲老太太的身边。盲老太太跟在米娜的屁股后面。当她走进堂屋时,米娜正一个人坐在关着的窗子跟前,打算做完最后几朵玫瑰花。
    “要是光因为袖子没干,你根本就用不着离开家,”盲老太太说,“准是路上有什么人等你,惹得你不痛快。”米娜用手在祖母眼前晃了晃,好像是在揩拭一块看不见的玻璃。
    “你可真会猜。”她说。
    “今早上你到厕所去了两次,”盲老太太说,“可是平时你只去一次。”米娜还在继续做她的玫瑰花。
    “你能不能把你藏在柜子下面那个抽屉里的东西拿给我瞧瞧?”盲老太太问。
    “你对我的东西那么感兴趣,你干脆跳到茅坑里去好了。”米娜说。
    盲老太太没有搭理她这句话,又提起了另一件事:“你总是在床上写啊写的,一写就写到大天亮。”
    “是你亲手关的灯啊。”米娜说。
    “可是你立刻就打开手电筒,”盲老太太说,“听你喘气的声音,我当时就能说出你在写什么。”米娜极力保持镇静。
    “好吧,”她低着头说,“就算是这样,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没有什么,”盲老太太回答说,“不过就因为这个,你没有领到第一个礼拜五的圣餐。”
    米娜收拾起轴线、剪刀和一把没做完的玫瑰花和花茎。她把这些东西往篮子里一放,就对盲老太太说:“你想叫我告诉你我到厕所去干什么,是不是?”两个人对着脸不吭气儿,过了一会儿,米娜自己回答说:“我拉屎去了。”
    “说得妙啊,”她一面朝厨房走,一面喃喃地说,“要不是我生平第一次听你说出这句粗话,我也许会相信你的话了。”
    (有删改)
    【注】①拉屎一词在西班牙语里是一个很粗俗的词,一般女孩子很难说出口,因此老太太才说是“粗话”。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将主人公米娜展现得鲜明而生动,“你别乱动我的东西”“都怨你”“你可真会猜”这些话都能看出她的任性与叛逆。
    B.小说中多次提到书信,米娜把书信藏在加锁的抽屉里的盒子中,用彩色纸在深夜书写,“他”走了后,米娜把书信扔进了茅坑,可推测是一封情书。
    C.小说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对话,事件的交代和人物的塑造几乎都是靠对话来完成的,如米娜和特莉妮达的对话就交代了米娜火气大的原因。
    D.失明的祖母无条件地爱着米娜,时刻关注米娜的一切,结尾处对米娜的戳穿也是似戳非戳,所有的描写都点到为止,却使人回味无穷。
    2.海明威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简洁凝练的叙述、精确细微的描写、言简意赅的对话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即“电报式风格”。有人说,马尔克斯的这篇小说学习了海明威的“电报式风格”。请从人物、情节、语言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1. C.“如米娜和特莉妮达的对话就交代了米娜火气大的原因”错误。文中出现“火气大”这个词是米娜因为祖母把她的假袖子洗了,影响了她去做弥撒而发火时祖母的评价,并不能在米娜和特莉妮达的对话中找到原因。
    2.①人物:人物只有米娜、失明的祖母、特莉妮达和“他”,米娜的性格单一而鲜明。
    ②情节:小说讲述了米娜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单一,不枝不蔓。
    ③语言上:小说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性语言,语言简洁,但多有暗示,让人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城
    余华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富户。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
    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的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可怜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
    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间,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刻变得神情迟疑嘴里轻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是水陆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
    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从何而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母亲,当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时,他的脸上便会出现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仿佛她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
    这就是林祥福留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上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场雪冻时来到的,这个人确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龙卷风后出现在溪镇的。这个人名叫陈永良,那时候他在溪镇的西山金矿上当工头,他记得龙卷风过去后的那个早晨,在凄凉的街道上走来这个外乡人,当时陈永良正朝着西山的方向走去,他要去看看龙卷风过后金矿的损坏情况。他是从自己失去屋顶的家中走出来的,然后他看到整个溪镇没有屋顶了;可能是街道的狭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镇的树木部分得以幸存下来,饱受摧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随溪镇的瓦片飞走了,溪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
    林祥福就是在这时候走进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走来,怀抱一个婴儿,与陈永良迎面而过。当时的林祥福给陈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没有那种灾难之后的沮丧表情,反而洋溢着欣慰之色。当陈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脚,用浓重的北方口音问:“这里是文城吗?”
    这是陈永良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地名,他摇摇头说:“这里是溪镇。”
    然后陈永良看见了一双婴儿的眼睛。这个外乡男人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复着“溪镇”时,陈永良看见了他怀抱里的女儿,一双乌黑发亮的眼惊奇地看着四周的一切,她的嘴唇紧紧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这样使劲,她才能和父亲在一起。
    林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影是一个庞大的包被。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袱,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被已经泛黄,而且上面满是污渍。这样庞大的包被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
    (有删改)
    文本二:
    以上作品是作家余华长篇新作《文城》的开头部分。该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他之前作品少有着墨的清末时代,上溯至余华的《活着》之前那个更荒蛮残酷的时代,也展现了从北至南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林祥福原本不属于溪镇,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节选自《文学报·悦读》)
    1.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采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细节,是全知视角,既显得客观,又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人物的身份、背景。
    B.文本一多用细节描写,如林祥福独特的敲门方式、总是伸在前面的右手、手掌里的一文铜钱、欲哭无泪的眼睛等。
    C.文本一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哺乳中的女人和陈永良的角度,介绍了林祥福在溪镇人印象中两种不同的出现方式。
    D.“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运用夸张,林福祥背上庞大的包袱是他的全部家当,怀抱里的女儿是他唯一的亲人。
    【答案】1.B
    【解析】B.“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现两次”说法错误。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现三次;第一次出现在文本一第二段,点明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第二次出现文本一第五段,是向人讨要奶水喂养女儿,显出他的困窘,第三次文本一第八段,是他向陈永良打听文城的地名,扣住小说的题目,这个细节使整个事件复杂化,让林永祥的身世更加神秘。
    故选B。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香雪
    铁凝
    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写过一篇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个关于女孩子和火车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叫香雪。
    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还记得那是一个晚秋,我从京原线(北京-太原)出发,乘火车在京冀交界处的一个小村下了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就看见了村口那个破败的小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纸的教室门窗大敞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在黄土院子里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猪白猪就在学生的队伍里穿行……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禁锢了这里的百姓和他们的日子,他们不知道四周那奇妙峻美的大山是多么诱人,也不知道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播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等于一只肥鸡!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
    ③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和几个女伴梳洗打扮、更换衣裳。我以为她们是去看电影,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这一分钟就是香雪们一天里最宝贵的文化生活。为了这一分钟,她们仔细地洗去劳动一天蒙在脸上的黄土,她们甚至还洗脚,穿起本该过年才拿出来的家做新鞋,也不顾火车到站已是夜色模糊。这使我有点心酸——那火车上的人,谁会留神车窗下边这些深山少女的脚和鞋呢。然而这就是梦想的开始,这就是希冀的起点。她们会为了一个年轻列车员而吃醋、不和,她们会为没有看清车上某个女人头上的新型发卡而遗憾。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高大的火车,火车也会借了这一分钟欣赏窗外的风景——或许这风景里也包括女孩子们。火车上的人们永远不会留神女孩子那刻意的打扮,可她们对火车仍然一往情深。
    ④于是就有了小说主人公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的“惊险”。为了这件样式新颖、带有磁铁开关、被香雪艳羡不已的文具,她冒险跳上火车去交易,火车开动了,从未出过家门的香雪被载到下一站。香雪从火车上下来,怀抱铅笔盒,在黑夜的山风里独自沿着铁轨,勇敢地行走三十华里回到她的村子。以香雪的眼光,火车和铅笔盒就是文明和文化的象征,火车冲进深山的同时也冲进香雪的心。
    ⑤三十五年过去了,香雪的深山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景区,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这里原本有着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次生林,有着可与非洲白蚁媲美的成堆的红蚁,有着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着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可以欣赏的风景。从前的香雪们早就不像等待恋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懂得价值……而香雪们的下一代也已成人。
    ⑥如今,养育我们的山川大地已是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为什么许多读者还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中写到,纯净的香雪涤荡了我们心头征战生活多年的灰尘。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审视心灵的能力。遥远的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清新的美德,就依然值得我们葆有和珍惜。
    ⑦1983年3月的《人民日报》在我手上已经发黄发脆,但我面前呈现的却是一场晶莹的香雪过后,如云如烟的山桃花怒放之后,鸟儿鸣唱,满目青山。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16日,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20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表的篇小说《哦,看雪》为线索,串联起三十五年来一个小山村的巨变,构思独特而巧妙。
    B.“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高大的火车”,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少女们对火车到来的热切渴望。
    C.文章生动描绘“香雪们”梳洗打扮赶着去看七点钟只停靠一分钟的火车的细节,突出了她们对火车在“这一分钟”所呈现的东西的期盼。
    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山村鸟鸣山青图,寄托了作者对山村的美好怀念与诚挚期待。
    2.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3.在铁凝的《哦,香雪》和本文中,“火车”这一物象被寄寓了丰富的内涵,极具象征性。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个物象的理解。
    【答案】1.B “文中的含义是实指三月里一场带着清香的、洁白的雪”理解错误,“三月香雪”含义丰富,指本文的主要人物“香雪”,渴望现代文明的乡村姑娘们,改革开放后走进现代文明的姑娘们,还指文末所写的雪景。
    2.①物质生活方面:三十五年前,山区农村贫穷闭塞,三十五年后成为旅游风景区,开放富裕;②人物方面:从前的香雪们贫穷卑微,向往美好,渴求变化;如今的香雪们从容自信,有经济意识。③精神方面: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精神发展、心灵成长速度滞后。 3.①“火车”是现代文明的象征。“火车”是“香雪们”了解现代文明的一个小小窗口,它让贫穷山区的女孩们有了向往与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带给女孩们美好的感受。②“火车”又是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的象征。“火车”是本文中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重要交通工具,火车带来了大批的游客,让当地人不用再只是向往美好生活,而是切实地改变了他们贫苦的条件,让他们过上了富足美好的生活。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06 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客观题型)(讲义+词组训练):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06 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客观题型)(讲义+词组训练),文件包含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06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客观题型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doc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06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客观题型讲义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客观题(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6+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客观题(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6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客观题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1docx、专题06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客观题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docx、专题06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客观题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1docx、专题06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客观题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客观题(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6+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客观题(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艺术特色包含方面, 情节设误, 人物形象设误, 技巧和语言设误, 主题设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