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565007/0-17120226507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数学下册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
展开
这是一份四年级数学下册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共3页。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加法交换律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②知识与技能: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③思维与表达: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之间的学习方法。④交流与反思: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定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数感和浅谈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准备: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情景导入1.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2.揭示课题:加法交换律教师活动: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获取信息。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生活动: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指名学生口答,全班集体交流活动意图:通过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大数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环节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小组交流探究新知。2.练习。3.课堂小结。教师活动:(一)探索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教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2、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3、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4、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5、师小结: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6、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二)初步应用: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 ) 305+49=( )+305 b+100=( )+b 47+( )=126+( ) m+( )=n+( ) 13+24=( )+( )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活动:1.学生口头列: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3.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活动意图: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将已有知识会迁移应用的能力。5.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1、数学书练习五第2、3题。2、练习册。提升性作业: 数学书练习五第5题。6.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40+56=56+40 56+40=96(千米) 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