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65213/0-17120227805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65213/0-17120227806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65213/0-171202278066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65213/1-17120227859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65213/1-17120227860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565213/1-17120227860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
1. 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研磨蓝矾B. 纸张燃烧C. 食物腐烂D. 铜器生锈
【答案】A
【解析】
【详解】A、研磨蓝矾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铜器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息县森林公园的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比正常偏高的是
A. 稀有气体B. CO2C. O2D. N2
【答案】C
【解析】
【详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森林公园的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比正常偏高的是氧气。故选C。
3. 运输汽油的车辆应张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汽油是一种易燃液体,运输过程易发生燃烧。
A、该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汽油是一种易燃液体,正确;
B、该标志是有爆炸品标志,错误;
C、该标志是有毒品标志,错误;
D、该标志是腐蚀品标志,错误。
故选A。
4.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操作与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 读数偏小B. 腐蚀标签
C. 引起失火D. 沾污滴管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故A不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为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标签没有朝向手心,会腐蚀标签,故B正确;
C、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酒精从瓶口流出,容易引发火灾,故C正确;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部,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图示操作会沾污滴管,故D正确。
故选A。
5. 疫情期间,很多地方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小明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小明的“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A. 提出问题B. 建立假设C. 收集证据D. 获得结论
【答案】A
【解析】
【分析】小明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小明的“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详解】故选A。
6. 空气质量指数(AQI)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下列没有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是
A. 二氧化氮B.
C. 二氧化硫D. 稀有气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10、PM2.5都属于颗粒物污染。
【详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二氧化氮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PM10属于空气污染物,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没有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元素的名称及符号都书写正确的是
A. 镁mGB. 纳NaC. 锰MnD. 氯CL
【答案】C
【解析】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详解】A、镁的元素符号为:Mg,故A错误;
B、Na的元素名称为:钠,故B错误;
C、锰的元素符号为:Mn,故C正确;
D、氯的元素符号为:Cl,故D错误;
故选C。
8. 某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故A错;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不会产生白雾,故B错;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故C错;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D对;
故选D
9. 亚运会秉承了绿色办亚运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B. 垃圾分类投放,并露天焚烧
C. 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D. 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B、垃圾分类投放,并露天焚烧,会污染环境,故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了工厂废气的污染,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提倡绿色出行,有利于环保,故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故选B。
10.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没有氧气参加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镁和氧气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乙醇和氧气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D、铁和氧气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这里的“锌”是指
A. 元素B. 分子C. 原子D. 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这里的“锌”是指元素,而不是该元素的具体存在形式。
故选A。
12. 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的。下列对原子、分子、离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B. “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
D. 密封的塑料瓶能被压瘪是因为分子体积被压小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A、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A对,不符合题意;
B、“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对,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C对,不符合题意;
D、密封的塑料瓶能被压瘪改变的分子间隔(间隔变小),分子大小不变,D错,符合题意。
故选D。
13. 核污水中的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则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图B正确;
故选B。
14.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 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催化剂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详解】A、催化剂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不正确。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不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正确。
D、一个化学反应不是只能有一种催化剂,如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可以使用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等作催化剂;正确。
故选:D。
15. 下列是对课本中有关实验误差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大于五分之一,可能原因是实验前弹簧夹没有夹紧,装置内的空气逸出一部分,故 A 正确;
B. 用量筒量取5mL水,实际量取5.7mL,可能的原因是量取液体时,仰视凹液面读数,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水偏多,故 B 正确;
C.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不纯的原因:实验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气泡未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等,故C正确;
D. 用托盘天平称量5食盐,实际称量5.2g,由于称量时不用游码,砝码和药品位置颠倒无影响;故 D 错误;
故选D。
16. “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铷是非金属元素
B. 铷的原子序数为37
C. 铷原子带49个单位的正电荷
D.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正确;
C、原子不显电性,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错误。
故选B。
17.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在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
B.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更旺
C.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D. 因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所以呼出气体含有氮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故呼出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出现浑浊,选项说法正确;
B、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呼出的气体会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选项说法错误;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选项说法正确;
D、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8. 逻辑推理题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B. 石蜡、煤油、硫等物质燃烧均有火焰,故可燃物燃烧都有火焰
C. 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Na和Na+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带电的微粒不都是离子,如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推理错误;
B. 石蜡、煤油、硫等物质燃烧均有火焰,但可燃物燃烧不都有火焰,如: 镁燃烧发出耀眼强光,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推理错误;
C. 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物理变化中也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如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推理错误;
D.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Na和Na+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推理正确。
故选D。
19. 下列知识归纳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氦气密度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石墨质软而滑腻可用作润滑剂;正确;
B、为了保护眼睛,危险实验佩戴防护眼镜;给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向自己或他人,以防液体溅出伤人,正确;
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正确;
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错误;
故选:D。
20. 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到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刻,KClO3开始分解B. t2时刻,O2开始产生
C 曲线c代表KClD. 曲线d代表MnO2
【答案】C
【解析】
【分析】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a、b物质的质量少,b物质先减少,所以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有氧气生成,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详解】A、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故选项错误;
B、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有氧气生成,故选项错误;
C、曲线c是在t2时刻质量才开始增加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曲线c代表氯化钾的质量变化,故选项正确;
D、曲线d从t1时刻开始,t4时刻质量不在增加,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有氧气生成,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t3时刻高锰酸钾分解完,如果曲线d代表MnO2,那么在t3时刻质量应该不会再增加,曲线d是在t4时刻质量不在增加的,所以曲线d代表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条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 请写出对应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
(1)氦___________。
(2)钠___________。
(3)铜___________。
(4)Ca___________。
(5)Hg___________。
【答案】(1)He (2)Na (3)Cu
(4)钙##钙元素 (5)汞##汞元素
【解析】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小问1详解】
氦的元素符号为He;
【小问2详解】
钠的元素符号为Na;
【小问3详解】
铜的元素符号为Cu;
【小问4详解】
Ca是钙的元素符号;
【小问5详解】
Hg是汞的元素符号。
22. 请用相应的化学符号或文字作答:
(1)三个碳原子___________
(2)两个镁离子___________
(3)地壳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
(4)氮气___________
(5)中“2”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C (2)2Mg2+ (3)Al
(4)N2
(5)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碳原子表示为3C;
【小问2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
【小问3详解】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表示为Al;
【小问4详解】
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一个氮分子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因此氮气的化学式为N2;
【小问5详解】
标在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O2− 中“2”的含义是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3. 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二氧化锰。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1)可制氮肥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
(3)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____;
(4)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_;
(5)能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_____;
(6)能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答案】(1)② (2)①
(3)④
(4)⑤ (5)③
(6)⑥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气含有氮元素,是可制氮肥原料的气体,故填②;
【小问2详解】
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能够支持燃烧,故填①;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硫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故填④;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填⑤;
【小问5详解】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可制多种电光源,故填③;
【小问6详解】
二氧化锰能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故填⑥。
24. 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下列物质:①氦气②洁净的空气③氯酸钾④加热高锰酸钾后的残余固体⑤液态氧⑥五氧化二磷⑦澄清石灰水⑧冰水混合物。请用序号填空,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
(2)如图是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表示两种不同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用序号填空)。
A. B.
C. D.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填空)。
(4)金属汞是由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5)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③⑤⑥⑧ (2)C
(3)H2 (4)原子
(5)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纯净物是指只由一种物质组成:①氦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②洁净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等组成,属于混合物;③氯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④加热高锰酸钾后的残余固体由锰酸钾、二氧化锰这2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⑤液态氧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⑥五氧化二磷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⑦澄清石灰水由水和氢氧化钙组成,属于混合物;⑧冰水混合物由水这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填:①③⑤⑥⑧;
【小问2详解】
混合物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指只有一种分子构成;A.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有3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C符合题意;
D.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填:C;
【小问3详解】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H2O和大部分气体;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氢气H2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故填:H2;
【小问4详解】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H2O和大部分气体;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填:原子;
小问5详解】
在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5. 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的蜡烛,可以代替实验室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仪器);用蜡烛作为热源时,应该用它的___________(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对药品进行加热;石蜡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该物质是___________。
(2)小明经常帮妈妈刷洗碗碟,判断碗碟洗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里来了客人,小明给客人倒水时暖瓶盖应___________放在桌面上。
【答案】(1) ①. 酒精灯 ②. 外焰 ③. 二氧化碳
(2)碗碟上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下也不成股流 (3)倒
【解析】
【小问1详解】
蜡烛能燃烧可用于加热,可以代替实验室中酒精灯,因此填酒精灯;
蜡烛外焰的温度最高,因此用外焰加热,因此填外焰;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填二氧化碳;
【小问2详解】
判断碗碟洗净的标准与实验室仪器洗净的标准一致,是:碗碟上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
【小问3详解】
为避免桌面上的灰尘细菌等粘附在瓶盖上而污染瓶中的水,故暖水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条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26. 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认真分析并回答问题。
(1)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周期,属于填___________(“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3)氟与氯两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稀有气体外,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得电子能力增强,原子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得电子能力减弱,原子非金属性减弱,图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原子是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答案】(1) ①. 二##2 ②. 非金属
(2) ①. 得 ②. S2-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4)F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7号元素是氮元素,氮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小问2详解】
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是硫元素,其原子的核外有16个电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S2-;
【小问3详解】
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小问4详解】
除稀有气体外,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得电子能力增强,原子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得电子能力减弱,原子非金属性减弱。故图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原子是氟原子,符号为F。
27.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上述三个反应相同是 。(填字母序号)
A. 都是化合反应B. 都是氧化反应
C. 生成物都是固体D. 都需要点燃
(2)甲实验,既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也证明了氮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实验,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做丙实验时,螺旋状铁丝上需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做乙、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其作用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丙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净的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有关。
【答案】(1)ABD (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 (4)引燃铁丝
(5) ①. 不相同 ②. 防止熔化物溅落物炸裂集气瓶 (6)氧气的浓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上述三个反应都是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所以都是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B.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所以都是氧化反应,说法正确;
C.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错误;
D.上述三个反应都需要点燃,说法正确。
故选ABD
【小问2详解】
甲实验,既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也证明了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问3详解】
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4详解】
在做丙实验时,螺旋状铁丝上需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引燃铁丝;
小问5详解】
在做乙、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其作用不同,(乙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丙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化物溅落物炸裂集气瓶;
【小问6详解】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净的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条文字或符号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28.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用C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此时应选择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水槽中的导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即可开始收集气体;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应选填“正”或“倒”)___________放在实验桌上。
【答案】28. 长颈漏斗
29. ①. ②. 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30.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31. ①. B ②. 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 ③. 正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用A装置制取气体,反应物应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又由于试管口出现棉花团,由此可推出该装置应使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小问3详解】
C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适用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使用此装置法收集;
【小问4详解】
双氧水制取氧气是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的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溶液为液体,二氧化锰为固体,反应在常温下发生,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装置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水槽中的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开始收集;(导管口最先冒出的气体是原试管中的空气,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会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实验桌上。
29.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CuO外,也可以作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如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___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
【反思】若要证明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问题】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猜想】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3)
【结论】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4)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5)①准确称量(少量)的质量;
②完成实验二;
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___________;
④对比反应前后的质量。
【讨论】如果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
(7)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在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2)二氧化锰##MnO2
(3) ①.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合理即可) ②. 常温下氧化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合理即可)
(4)Al2O3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5)称量
(6)Al2O3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7)
【解析】
【小问1详解】
猜想为:除 MnO2 、CuO外, Al2O3 也可以作 KClO3 分解的催化剂,根据题中表格内容,对比实验①与实验④的分解温度,可证明加入氧化铝氯酸钾的分解温度比没有加入氧化铝的分解温度低,可证明猜想合理;
【小问2详解】
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所以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二氧化锰;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Al2O3 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一种没有加入氧化铝,则实验二的实验步骤为: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合理即可);过氧化氢在氧化铝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当观察到木条复燃,则可得到实验结论为:常温下氧化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根据实验三的讨论:如果 Al2O3 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 Al2O3 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实验三的实验目的是探究:Al2O3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小问5详解】
探究氧化铝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改变;
①准确称量 Al2O3 (少量)的质量;
②完成实验二;
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对比反应前后 Al2O3 的质量;
【小问6详解】
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及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还需增加的探究实验为:Al2O3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小问7详解】
过氧化氢在Al2O3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五、计算题(每空1分,共3分)
30. 若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一个,求
(1)R原子的中子数__________。
(2)该原子为_____________原子(填符号)
(3)画出该原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答案】(1)12 (2)Na
(3)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设R原子的质子数为x,则中子数为x+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x+x+1=23,x=11,故中子数为12;
【小问2详解】
质子数=原子序数,11号元素为钠元素,故该原子为Na原子;
【小问3详解】
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后形成的,故钠离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选项
实验数据
可能原因
A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大于五分之一
实验前弹簧夹没有夹紧
B
用量筒量取5mL水,实际量取5.7mL
量取液体时,仰视凹液面读数
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不纯
实验前集气瓶未装满水
D
用托盘天平称量5g食盐,实际称量5.2g
砝码和药品位置颠倒
A.性质与用途
B.实验安全
氦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石墨质软而滑腻—作润滑剂
危险实验佩戴防护眼镜
给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向自己或他人
C.物质构成
D.化学与发现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门捷列夫发现空气的组成
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①
580
②
、(质量比1∶1)
350
③
、CuO(质量比1∶1)
370
④
、(质量比1∶1)
390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条复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中学九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南宁市翠竹实验学校等4校九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广西南宁市翠竹实验学校等4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广西南宁市翠竹实验学校等4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共2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