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测试卷(含解析)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测试卷(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测试卷(含解析)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专练
展开1.下图是英国的一个著名建筑物,建造于1859年。图中建筑物的出现,反映了( )
①机械计时工具的出现②现代生活准则的逐步形成③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④近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大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聋(车)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材料所述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冶铁技术的发展B.工商食官被打破
C.生产工具的重要性D.家庭手工业的重要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②美国国防部建立起计算机军用网络
③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刷新万米纪录
④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②①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4.下列生产工具或劳作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出现了人们用纺车纺纱的场景
②出现了灌溉工具筒车
③出现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④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
5.下面两幅图为江苏徐州发现的汉代遗址图。根据图片信息判断,该遗址可以考证( )
A.冶铁技术发展进步B.水排广泛推广使用
C.军队后勤饮食保障D.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6.下表是对美国城市数目、人口等在不同时段的统计。由此推知,美国
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工业发展已位居世界首位
7.下图为1868-1913年中国部分进口商品比重(单位:%)。据此可知( )
A.手工棉纺织业逐步瓦解B.机械制造依赖欧美列强
C.实业救国思想日益普及D.民族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8.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B.家庭劳作方式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D.商业贸易范围的扩大
9.据考古发现,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农具主要是用于锄耕的耒耜;龙山文化遗址中多次发现石犁残块;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三角形石犁。由此可知,新石器时代( )
A.牛耕技术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形成
C.土地耕种效率提高D.农业技术出现变革
10.在某一时期,英国进口的主要商品由传统的香料、茶及瓷器等,变为大量进口金属、染料及棉花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世界市场形成
C.中国闭关锁国D.生产方式变化
11.《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
A.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
B.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
C.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
D.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
12.河南登封阳城战国治铸铁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的铸范约占出土铸范总数的90%以上:在辽宁抚顺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当时
A.农具生产技艺高超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C.铁农具在生产中广泛使用D.农耕技术世界领先
13.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议会通过的《工厂法》中,都附有关于童工教育的条款。如1802年通过的第一个《工厂法》,规定厂主应对童工进行读、写、算的教育。1833年的《工厂法》规定,14岁以下在纺织工厂劳动的童工每天须接受2小时义务教育。英国《工厂法》的这些教育条款旨在( )
A.防止资本家对童工的剥削B.提高童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C.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D.发现和培养工业实用人才
14.杜甫在《春水》一诗中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对诗中所写生产工具解读正确的是( )
A.翻车借助水力鼓风冶铁B.支钉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
C.筒车借助水力进行灌溉D.匣钵可以控制坯件的薄厚
15.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由政府承担起发展教育的社会职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5~12岁儿童的入学率已达到8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发展的需要B.西方国家推行福利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16.汉朝曾多次发生牛疫,为此,汉武帝建元元年颁布诏令:“自牛疫已来,谷食连少。”东汉章帝时期也曾颁布诏书:“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社会矛盾的尖锐B.疫病防治的艰难
C.牛耕技术的应用D.土地兼并的严重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哥伦布在首次西航时写道;“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一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和拜该地诸君王,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版依香神圣宗教”…光他在航行到古巴附近时写道:“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前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启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
一一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市场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一一英国。到了19世纪未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歼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一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叶于度、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促成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三次科技革命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器,三大前沿科学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几乎都是在二战接近尾声之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大亮点。苏美两国你追我赶,竞相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并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空间活动开始由近地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摘编自檀有志《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革的深层关联与演变轨迹》
材料二:数字经济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引发的生产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卫星或光纤传输等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和信息大量且快速的传输,从而提高了企业间信息的匹配效率,减少了货物流转的时间,也为跨境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新的机会。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其中存在的数据安全、跨境监管等难题。
——张如庆、陆健美《数字经济与贸易便利化:理论与实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性的成就,概括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数字经济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000年以前,印度次大陆、秘鲁海岸和东非独立发展为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史称“棉花部落”。棉花种植与加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15世纪末新航线开辟以来,精美的印度棉布大规模地进入欧洲市场,并用以交换非洲劳动力以供应美洲种植园的需要。18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棉花帝国的中心,技术革新使纺纱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增。为解决原棉的供应问题,在印度、非洲等传统供应地的基础上,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棉花种植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更多的非洲人被戴上镣铐、装进船舱,在逼迫下清理土地、播种和收获“白色黄金”。与此同时,在世界市场上,英国棉纺织品迅速取代印度棉纺织品,印度大量传统织工破产并被迫另谋生计。
材料二 从美国内战结束到20世纪中叶,第三个“棉花帝国”应运而生。在新一轮的“多元统合”中,棉花帝国将空间范围延伸到印度、埃及、巴西等全球南方的乡村地带,那里的乡村人口变成了种棉人口。新棉花帝国不再像工业资本主义时代那样只有一个中心,而是一个多国竞争的松散体系。殖民地棉花象征着强大的民族国家与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共生。这一观念也为后“崛起”的国家所接受。俄国和日本在加入帝国主义的行列之后,也力图摆脱“对原材料的依赖”的困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棉花部落”和18世纪“棉花帝国”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三个“棉花帝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年份
1868
1880
1890
1900
1905
1913
棉制成品
29.0
24.9
20.2
21.5
25.6
19.3
棉纱
2.5
4.6
15.3
14.3
15.0
12.7
机械
-
-
0.3
0.7
1.2
1.9
参考答案:
1.B
【详解】图中建筑物是英国伦敦的“大本钟”。时间观念的加强,是现代生活准则逐步形成并确立的表现,②符合题意。人们时间观念的加强,也反映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③符合题意。伦敦大本钟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英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机械计时工具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出现了,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方最早的机械钟十三世纪出现,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西方最早的机械钟十三世纪出现,14世纪出现公共时钟,①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意思:现在每一妇女必须有一根针和一把剪刀,然后才能够做她的事;每一耕者必须有一把犁、一个铧和一把大锄,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每一个修造各类车辆的,必须有一斧、一锯、一锥、一凿,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由此可知,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反映的本质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工具的在生产中的应用,而不是金属冶炼,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工商食官制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铁制工具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与工家庭手工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6年,美国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计算机军用网络;2020年,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刷新万米纪录;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此可知,这些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③,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4.B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出现了人们用纺车纺纱的场景是汉朝;②出现了灌溉工具筒车是唐朝;③出现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是魏晋南北朝时期;④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是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顺序是④①③②,B项正确;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炉壁夯筑层”“炉门”可知,该汉代遗址为高炉冶铁相关信息,可以考证冶铁技术发展进步,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冶铁炉相关遗址信息,而水排属于鼓风工具,排除B项;军队后勤饮食保障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青铜铸造主要使用范铸法,而材料强调的是汉代时冶铁的高炉,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790—1880年美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人口比例迅速增加,这主要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加快了其城市化的进程,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化,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化而非工业化,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美国以外国家的信息,无法体现美国工业发展居世界首位,故排除D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868-1913年中国。根据表格工业制成品的棉制成品进口比重降低,作为原料的棉纱进口比重上升,说明中国民族经济中棉纺织业有所发展,机械进口比重上升,也会助推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能体现的是棉纺织业发展,但是无法得出手工棉纺织业逐步瓦解,排除A项;材料只是能看出机械进口比重,看不出来自哪些国家,排除B项;实业救国指的是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材料无法体现实业救国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中劳动工具的变化可以看出,从原始的简单的工具,到更为复杂的劳动生产工具,反映出农业工具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是家庭劳作,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关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不是商业,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农具主要是用于锄耕的耒耜;龙山文化遗址中多次发现石犁残块;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三角形石犁。”可知,从耒耜到石犁残块,再到三角形石犁,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体现了土地耕种效率的提高,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牛耕技术信息,排除A项;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特征,此时尚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生产工具的演变,而非农业技术出现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金属、染料及棉花属于原料,是工业化发展所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这一时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产品的需求随之转变,D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进口的内容以香料等传统东方商品为主,排除A;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当时英国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B;中国闭关锁国和英国进口商品种类的变化无关,排除C。
11.D
【分析】材料反映兵车、田车、乘车轮径虽稍有不同, 对轮径有总的要求,即以人的下体高度为标准,正好适宜人们上下车,体现出车的生产标准化并兼顾人性化,故D正确;A、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详解】
12.C
【详解】材料“农业生产工具的铸范约占出土铸范总数的90%以上”“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说明的是当时铁农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C项正确;材料与农具生产技术高超、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说法无关,排除AB项;材料未涉及同世界其它地区的比较,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对工人的文化技术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19世纪上半期正是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此时工厂法重视对童工的文化教育,目的是提高其基本的文化素养,以适应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A项显然与允许工厂使用童工的目的不符,排除;B项是对童工进行文化教育的错误理解,排除;材料只涉及童工基本的文化教育,与并不是为了发现和培养工业实用人才,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连筒灌小园”可得出是这是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结合所学可知,筒车借助水力进行灌溉,C项正确;翻车是三国时期马钧发明的,与材料“连筒灌小园”不符,排除A项;支钉是陶瓷业使用的工具,且没有利用杠杆原理,排除B项;用坯车制坯可以控制坯件的薄厚,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因此西方国家重视基础教育,儿童的入学率大大提高,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西方国家由政府承担起发展教育的社会职能,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中介绍了政府对于牛的重视,可知这一现象与牛耕技术的应用有关,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社会矛盾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仅涉及了政府对于牛的重视,这与疫病防治的艰难与否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是对牛的重视,与土地兼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7.(1)因素:西班牙中央集权国的支持;传播天主教的精神需求;欧洲社会对黄金的追求;欧洲人对香料及其原料的需求。
(2)特点:英国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可分析得出西班牙中央集权国的支持;根据材料“使其人民版依香神圣宗教”可分析得出传播天主教的精神需求;根据材料“当地黄金甚丰”可分析得出欧洲社会对黄金的追求;根据材料“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可分析得出欧洲人对香料及其原料的需求。
(2)特点:根据材料“英国的贸易歼断地位被打破”可分析得出英国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根据材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都加强了”可分析得出国际分工加强;根据材料“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可分析得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8.(1)标志性成就:电子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世与发展;太空技术;海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背景: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提供了理论基础;战争及激烈国际竞争的刺激;各国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数字经济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数字经济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数字经济存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等问题,跨境监管也是一大挑战,数字经济仍需完善相关的技术和法律要求。(其他相关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标志性成就:据材料“三大前沿科学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几乎都是在二战接近尾声之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大亮点”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有电子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世与发展;太空技术;海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背景:据材料“苏美两国你追我赶,竞相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可知,战争及激烈国际竞争的刺激;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还可以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提供了理论基础;各国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卫星或光纤传输等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和信息大量且快速的传输”可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据材料“提高了企业间信息的匹配效率,减少了货物流转的时间”可知,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除此之外,综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数字经济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在消极方面,据材料“为跨境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新的机会”可知,数字经济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据材料“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其中存在的数据安全、跨境监管等难题”可知,数字经济存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等问题,跨境监管也是一大挑战,数字经济仍需完善相关的技术和法律要求。
19.(1)①流通范围:前者为区域范围内(或亚欧之间和地区内部)流通,后者为全球范围内流通;②生产方式:前者为手工劳动,后者为机械化生产;③生产规模:前者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后者为集中的工厂生产;④纺织技术中心:前者为多个中心,后者以欧洲为中心。(说明:任答3点即可)
(2)特点:①棉花种植进一步向全球范围延伸;②形成多国竞争的松散体系;③各工业国家对殖民地的竞争加剧。(说明:任答2点即可)
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同时开展,打破了英国为中心的工业格局;②垄断组织建立,国际竞争更为激烈;③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④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强化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说明:任答3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流通范围、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纺织技术中心单方面分析。据材料“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和“世界棉花帝国”“在世界市场上”可得出前者为区域范围内(或亚欧之间和地区内部)流通,后者为全球范围内流通;据材料“棉花种植与加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技术革新使纺纱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增”可得出前者为手工劳动,后者为机械化生产,前者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后者为集中的工厂生产;据材料“印度次大陆、秘鲁海岸和东非独立发展为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英国逐渐成为世界棉花帝国的中心”可得出前者为多个中心,后者以欧洲为中心。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0世纪的世界。特点:据材料“棉花帝国将空间范围延伸到印度、埃及、巴西等全球南方的乡村地带,那里的乡村人口变成了种棉人口”可得出棉花种植进一步向全球范围延伸;据材料“是一个多国竞争的松散体系”可得出形成多国竞争的松散体系;据材料“俄国和日本在加入帝国主义的行列之后,也力图摆脱‘对原材料的依赖’的困境”可得出各工业国家为争夺原料产地,对殖民地的竞争加剧。原因:对照第三个“棉花帝国”的特点逐一分析原因。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同时开展,促使棉纺织产业形成多国竞争的局面;垄断组织建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使对殖民地的争夺更为激烈;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强化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推动棉花种植进一步向全球范围延伸。
20.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理由:工业文明给广人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人权受到侵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进步,它的扩展。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理由: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详解】本题是观点类的论述题。时间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找出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思考。从材料中可知,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有三种: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读取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课本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