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专练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测试卷(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测试卷(含解析)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检测题(含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展开1.《韩非子》中说:“晋之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韩非子的观点实质上说明( )
A.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存在联系B.臣下太富有容易造成动乱
C.新兴地主应该夺取奴隶主政权D.君主应严厉推行抑商政策
2.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设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填写( )
A.士B.诸侯C.卿大夫D.丞相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泰山封禅,立石歌颂其德;祭拜禹、舜等先王等等。此行为意在
A.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B.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
C.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D.加强法、儒家思想的融合
4.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封建”的含义是( )
A.封建制度B.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C.奴隶社会的瓦解D.分封诸侯国
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了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强制前来朝廷参加祭礼大典的诸侯以极高价格购买作为献礼。与此取得相同效果的政策是
A.中外朝制B.郡国并行C.盐铁官营D.推恩令
6.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他们的主张 ( )
A.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关系B.是针对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
C.都是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D.利于追求建立平等社会秩序
7.2021年是某一文化遗址发现并命名一百周年,也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作为新石器文化遗存的代表,该文化遗址地处黄河流域,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这一文化遗址是
A.河姆渡文化B.红山文化C.仰韶文化D.龙山文化
8.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新疆古龟兹国境内发现了大量“汉龟二体钱”(又称龟兹五铢),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如图),且在库车苏巴什佛寺的发掘中发现与唐朝钱币同存于同一文化层内。据此可知
A.龟兹地区农耕经济发达B.中外经贸交流日益频繁
C.西域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D.龟兹货币可在唐都长安流通
9.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中,对于促使儒学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①举贤良对策②重用儒学家
③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有学者指出,“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孔子
A.主张德治,施展政治抱负B.决心恢复周礼,匡正社会秩序
C.开创私学,注重因材施教D.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1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评判。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
A.封邦建国,众星捧月B.兼并不断,局部统一
C.宗法破坏,贵族内讧D.王室衰微,诸侯混战
12.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西周建国后,将“殷民六族”分赐给鲁公,使其“帅其宗氏,辑其分族„„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给予康叔(卫国)以“殷民七族”和其它权力,便于其执行王室任命的职务。对以上记载分析正确的是
①分散了商朝遗民的力量 ②说明天子对鲁卫的垂直管理
③利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 ④体现了诸侯权利义务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2011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 )
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坛礼器
14.结合相关文献记载与示意图进行分析,据此可知,当时( )
A.神权至高无上B.皇权唯我独尊
C.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D.承继名分制度尚未定型
15.汉初,刺史本是丞相派出的监察人员,“丞相初置史吏十五人……九人出督州为刺史”(《汉旧仪》)。汉武帝时,废除丞相委任刺史的惯例,“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汉书武帝纪》),由皇帝直接派刺史监察郡国。这一变化表明
A.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完善
B.皇权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
C.中央监察权日益走向独立
D.王国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16.汉儒抛弃了孟子的“民贵君轻”论、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而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这说明
A.汉儒完全背离了孔孟之道
B.外儒内法的格局最终形成
C.汉朝政府企图用思想统一加强政治统一
D.意识形态领域出现适应君主专制的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货币的发展反映社会的发展状况。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改革币制的措施。
(2)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其时代背景和影响。
18.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西周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左传·桓公二年》载:“天子立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在“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
(2)在“家”“国”关系上,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延续性和变化?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它僚玖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思想在他们面前展现了-个非基督的世界,使他们欣喜欲狂。启蒙学者的杰出代表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英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铎”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如何扩展和延长的?
(2)材料二中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孔子思想欣喜若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主要指什么7其积极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孔子身后到东汉初的五百年间,孔子形象凡四变:由子贡作俑,使孔子由普通贤人一变而为超级贤人;由孟轲发端,荀况定型,使孔子从贤人再变为圣人,凌驾于世俗王侯之上而在人间不得势的圣人;由董仲舒首倡,西汉今文博士们应和,使孔子从不得志的圣人,三变为接受天启,为汉制法的“素王”;由王莽赞助在先,刘秀提倡于后,使孔子从奉天命为汉朝预作一部法典的“素王”,四变为传达一切天意的“通天教主”。伺候还有韩愈、欧阳修的孔子,程颐、朱熹的孔子,陆九渊、王阳明的孔子,顾炎武、戴震的孔子,直到近代康有为的孔子等等。总之,在历史进程中的孔子,存在“真的孔子”与“假的孔子”。
——摘编自朱维钟《历史的孔子与孔子的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孔子形象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时间
史实
周平王四十七年
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候
周平王四十九年
郑伯弟段作乱
周桓王二年
卫弑其君桓公
周桓王十年
朱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
参考答案:
1.A
【详解】材料“晋之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的意思是晋国被瓜分,齐国被他人夺取,都因为大臣们太富有了。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国内的公族、卿大夫实力之间此消彼长,出现了“晋之分也,齐之夺也”的现象。因此韩非子的观点实质上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存在联系,A项正确;B项是韩非子观点的表面意思,不是实质,排除;材料实质上是在说明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不是强调新兴地主应该夺取奴隶主政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抑商政策,而且重农抑商政策首倡是商鞅变法,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秦朝(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秦朝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制度国家,三公包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D项正确;士和诸侯、卿大夫属于西周时期不同等级的贵族,排除ABC项。故选D项。
3.B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借助这些活动有利于消弭关东士民与秦人的心理隔阂,建构国家认同,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因此B选项正确;秦朝奉行法家思想,A选项错误;这些活动并不是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的礼仪, C选项错误;秦朝奉行法家思想,因此这些活动并不是为了融合法家和儒家思想, D选项错误。故选B。
4.D
【分析】试题分析:封建,词本义为“封”土而“建”国;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制度”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于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让他们建立封国,保卫中央。选择D项。A、B、C项都是封建社会,意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5.D
【详解】根据材料“朝廷制作了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强制前来朝廷参加祭礼大典的诸侯以极高价格购买作为献礼”可知,题干措施有利于削弱诸侯国的经济实力,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推恩令”的实行同样具有削弱地方王国实力的作用,D项正确;中外朝制旨在削弱相权,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旨在巩固汉初统治,排除B项;盐铁官营政策是汉代加强经济管理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材料中孟子与墨子都主张尊敬和爱护自己的家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和爱护别人的家人,这有利于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及冲突,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A项正确;孟子的主张没有体现反对兼并战争,排除B项;材料中两人的主张都没有体现对老百姓的重视,排除C项;孟子主张有差等的仁爱,墨家主张无差等的兼爱,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中“新石器文化遗存”、“地处黄河流域,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及所学知识可知,仰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彩陶为典型代表,C项正确;河姆渡文化地处长江流域,A项排除;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B项排除;龙山文化分布于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以黑陶为主要特征,D项排除。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疆古龟兹国境内发现了大量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且在库车苏巴什佛寺的发掘中发现与唐朝钱币同存于同一文化层内。这体现了新疆古龟兹国接受了中原汉人的货币文化,反映出西域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C项正确;仅仅根据货币不能反映出农耕经济是否发达,排除A项;西域政权与中原政权之间不属于中外关系,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龟兹货币可在唐都长安流通,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汉武帝重用儒家学者,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同时在地方创办郡国学,广泛传播儒学,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正确;举贤良方正对策并不一定涉及的是儒家学者,因此不能直接推动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B、D。
10.D
【详解】材料认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孔子之所以有如此社会地位,主要是因为孔子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D正确;孔子主张德治与题干中“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无关,排除A;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并未被后世继承,排除B;C符合孔子“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排除。
11.C
【详解】据材料“庄伯弑主国晋孝候,郑伯弟段作乱,卫弑其君桓公,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项正确;据材料“周平王、周桓王”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据材料“郑伯弟段作乱,朱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士大夫夺位的政变,而不是强调兼并战争,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士大夫夺位的政变,而不是强调诸侯混战,D项错误。
12.C
【详解】根据“帅其宗氏,辑其分族,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可以看出商民已经被分散,①正确;周代推行分封制,并没有形成垂直管理,②错误;材料中反映了周代的分封制,在这一制度之下,体现了诸侯权利义务的统一,同时也利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③④正确。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耒耜是用来挖松土地的,属于生产工具,从材料中的“制耒耜,教民农作”也可看出,A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对耒耜功能的认识,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由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少子季历继承了古公的王位,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尚未严格实行,承继名分制度尚未定型,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神权至高无上,排除A项;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皇权唯我独尊,排除B项;禹死后,启继位,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依据材料“丞相初置史吏十五人……九人出督州为刺史”“由皇帝直接派刺史监察郡国”的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派刺史直接监察地方官,剥夺了宰相的监察权力,说明皇权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B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皇权专制的加强,不是加强中央集权,A错误;古代的监察服务于皇权,不是日益走向独立,C错误;材料中说明汉武帝采取监察王侯,此时王国问题并没有得到基本解决,D错误。
16.D
【详解】先秦时期孟子思想中体现出民本思想,“从道不从君”体现出道义重要性,“尊君卑臣”体现出君主重要性,说明意识形态领域出现适应君主专制的变化,故D项正确。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继承发展,A错误。外儒内法的思想是汉代儒家思想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论述汉代思想目的,故D项错误。
17.(1)措施:把铸币权收到中央,强行使用官造五铢钱;铸币的铜材由国家统一管理;提高铸造的工艺,提升伪造的难度。
(2)时代背景: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文帝、景帝纵郡国铸币使地方豪强实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郡国铸币失控又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汉初市场上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影响金融稳定。
影响:增加了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
【详解】(1)第一小问措施,“汉武帝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体现了把铸币权收到中央,“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体现了强行使用官造五铢钱,“汉武帝将铸币的铜材由中央统制起来”体现了铸币的铜材由国家统一管理,“周廓其质”体现了提高铸造的工艺和提升伪造的难度。
(2)第一小问时代背景,从币制、金融、地方经济分析,如: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文帝、景帝纵郡国铸币使地方豪强实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郡国铸币失控又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汉初市场上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影响金融稳定。影响,可以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分析,如:增加了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
18.(1)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或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政治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周王获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通过嫡长子继承制(世袭制或世卿世禄制)获得政治特权。
(2)延续性:皇位世袭制延续了“家天下”的格局。
变化: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官员任免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或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分封制不利于统一;郡县制适应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详解】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二信息和所学知识得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周王获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通过嫡长子继承制获得政治特权等。
第(2)问,“延续性”,由材料三信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得出:皇位世袭制延续了“家天下”的格局。“变化”,由材料四中的“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得出: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官员任免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分封制不利于统一,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两个角度回答。
19.(1)扩展:董仲舒创立新儒学体系:天人感应学说和大一统学说。延长: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2)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思想在启蒙思想家面前展现了一个非宗教的精神世界,孔子的某些思想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的有力武器。
(3)“仁”和礼的思想,德治。有助于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社会。
【详解】(1)扩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教、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和大一统学说。
延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设立五经博士等等。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根据材料“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思想在他们面前展现了-个非基督的世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铎”,并结合所学知识,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因此,伏尔恭等启蒙思想家对孔子思想欣喜若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思想在启蒙思想家面前展现了一个非宗教的精神世界,孔子的某些思想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的有力武器。
(3)孔子的智慧:根据所学知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等等。
积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强调“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有助于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社会。
20.示例:论题:孔子形象的变迁是适应时代需要的改造,阐释: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的竞争格局中,儒家学者为抬高学派地位,开展“造神运动”,将孔子变为圣人;西汉董仲舒用天人感应思想改造传统儒学,以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与之相对应,孔子变为接受天启的素王;近代康有为为推行维新变法,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法改制的第一人,借助孔子及儒学权威增强改革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用民主科学作为武器抨击封建儒家,作为儒学创始人的孔子自然就变成历代专制的护身符,成为批判打倒的对象,(任意两点史实加逻说明)总结:总之,孔子形象的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是出于服务现实需要而进行的历史重构,(“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详解】本题我开放性试题,可以根据理解来确定一个论题,然后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根据材料“从孔子身后到东汉初的五百年间,孔子形象凡四变”从一个普通的贤人到超级贤人,到圣人,到董仲舒时为汉制法的“素王”,到传达一切天意的“通天教主”,可见地位变化之快,在认真分析,之所以出现这些变化都是跟当时统治者的需要分不开的,从而能得出一个论点如“孔子形象的变迁是时代的需要”。论点产生以后,进行论述时要紧扣论点,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论述,主要通过董仲舒改造传统儒学和康有为利用孔子达到其变法目的进行阐述即可。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讲义: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讲义,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封制,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巩固统一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