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执教:仁寿县黑龙滩镇杨柳小学 谢莉
【教学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
【教材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是,由“梗概”和“节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由“梗概”和“节选”两部分组成,梗概部分的插图描绘的是鲁滨逊带着狗到森林去打猎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身临其境地理解鲁滨逊当时的窘境。
“节选”部分则详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理性思考,前半部分写鲁滨逊在岛上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后半部分写他面对严酷环境的心理斗争,也是他身处绝境能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凸显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核心素养】
阅读作品梗概,通过概括小标题的方式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节选片段,整体把握节选内容,抓住鲁滨逊在克服困难时的心态变化,对人物作出评价,依据梗概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焉知非福”等22个新词。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3.梳理写好梗概的框架意识,为后面的单元习作有所准备。
4.默读选段,能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了解梗概,并以所列小标题为支架,梳理出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2)进一步运用梗概,梳理写好梗概的框架意识。
2.难点:提升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揭示任务
回顾五年级所学“中国古典名著”引入本单元学习任务。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你留下了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2.引出主人公鲁滨逊。
3.提问:说说你以前对《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小说有哪些了解?
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资料,学生读,说说你对这本书新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任务一)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2.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请学生读词,并尽可能发现每组词语的特点。
(2)教师适时点拨:第一组都是描写鲁滨逊遇到的困难,第二组是他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反应。
3.启发思考:借助这些词,结合故事内容,你能联想到什么?
4.完成课堂情景练习。
5.整体感知,发现不同。
提问: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梗概。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电影、电视和小说故事的简单介绍等。翻开一本书,我们一般能在封面、扉页、封底见到它。
梗概是对一部作品的浓缩和概括,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原著的大概内容。
(2)出示梗概,介绍:
这篇课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鲁滨逊历险的过程,其中选取了几个代表性事件。
三、学习梗概,了解主要内容(任务二)
1.默读梗概,了解故事的内容。
(1)启发思考:这篇梗概写了鲁滨逊的哪些事?用小标题概括。
(2)结合课后题一,思考:第一个小标题“流落荒岛”具体指梗概中的哪些自然段的内容。
回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然后小组讨论,“流落荒岛”这个小标题的是怎样概括的?
预设:先找出关键句: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3)引导学生默读梗概的其他段落,并列出小标题。
小组合作:用找出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概括整合信息的方法,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小标题。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4)借助小标题概括梗概的主要内容。
自由练说。
指名说。(答案不唯一)
四、比较梗概和主要内容的区别(任务三)
1.小组第合作讨论:
说说小标题(主要内容)和梗概的区别在哪里?
预设并出示:
标题只是概括了主要情节,而梗概是把作品中的关键事件有顺序、有逻辑地贯穿在一起,是整个作品的浓缩和概括。梗概并非越短越好,它不仅简明,还要兼顾完整性、连贯性和可读性。
2.结合梗概,推断课件目录中缺少部分的主要内容。
3.提问:结合梗概中的内容,说说鲁滨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启发思考:通过阅读梗概,我们初步了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读完梗概后,你最感兴趣的是小说的哪个部分?(播放“救星期五”视频)
五、推荐阅读
出示“泰戈尔”的名言,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六、板书:
鲁滨逊漂流记
简单介绍
梗概 按顺序
大概内容 完整性
代表性事件连贯性
可读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学习任务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优秀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激趣导入,自读课文,重点研读,谈体会感悟,推荐原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