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567184/0-17120562378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567184/0-17120562378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567184/0-17120562379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高考地理-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2023湖北,9分]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 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B )
A. 海口 武汉 乌鲁木齐 拉萨B. 武汉 海口 拉萨 乌鲁木齐
C. 乌鲁木齐 武汉 拉萨 海口D. 武汉 乌鲁木齐 海口 拉萨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约为1 013 hPa,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示甲、乙、丙、丁四个站点中,丙站点气压值最低,最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拉萨,A、D错误。图示丁站点气压值明显低于甲、乙两站点,说明丁站点海拔较甲、乙两站点高,乌鲁木齐的海拔明显高于海口和武汉,因此可确定丁站点位于乌鲁木齐。武汉气温总体低于海口,因而武汉气压总体高于海口,故甲站点位于武汉,乙站点位于海口,B正确,C错误。
2. 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B )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
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丙站点位于拉萨,受热力作用影响,青藏高原夏季气温高于周边同海拔大气层,气流受热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热低压,但空气辐合致使近地面空气密度较冬季大,因而气压较冬季高,①正确,②错误;冬季气温低于周边同海拔大气层,近地面形成冷高压,气流遇冷下沉辐散,导致近地面空气密度较夏季小,因而气压较夏季低,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技巧点拨】 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面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之间有强大的热力差异,这对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影响。这种高原同四周自由大气之
间冬、夏冷热源作用差异所引起的特殊的气压场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季风现象。
高原冬季的冷源作用,在高原地区海拔3 000—4 000 m高度形成一个冷高压,这就使高原空气向外流动,呈反气旋性环流,这必然加强邻近地区的下沉气流,加强地面高压,加强了海陆分布引起的冬季风环流。
夏季,青藏高原上的温度是同纬度同高度最高的,对流旺盛,邻近地区的空气流入高原,增强了邻近地区低压的强度,加强了夏季风环流。
3. 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C )
①地理纬度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④海陆性质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解析]武汉气压总体较海口高,主要是受纬度影响,①正确;武汉气压年较差较海口大,主要是受海陆性质影响,④正确;拉萨气压较其他城市低主要是海拔差异造成的,③正确;天气状况对气压年变化差异影响不大,②错误。故选C。
[2022广东,6分]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4—5题。
4. 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C )
①对流雨多发 ②谷风环流较强
③植被蒸腾较弱 ④地面蒸发旺盛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午后气温较高,地面蒸发旺盛,植被蒸腾较强,且该地位于山顶,此时谷风环流较强,故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②④正确,③错误;对流雨多发,大气中的汞会随雨水降落到地面,大气汞含量会有所下降,①错误。故C项正确。
【技巧点拨】 山谷风: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5. 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B )
A. 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 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 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 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解析]气温高有利于土壤中的汞挥发,大气汞含量较大,反之则较小。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地势较高,且夏季植被覆盖率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导致该地夏春季温差较小;冬季南下冷空气更频繁,且南下冷空气受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阻挡,冷空气在此地堆积,导致该地秋冬季温差大于夏春季,因此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B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地土壤中的汞应主要来自周边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排放,工业生产受季节变化影响不大,A错误;南岭准静止锋多出现在冬春两季,秋季出现较少,C错误;南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秋冬季植被覆盖率并不低,D错误。
[2021海南,6分]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高空(海拔约5 500米)西风的位置。据此完成6—7题。
6. 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原因是( C )
A. 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B. 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 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D. 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解析]图中高空西风位置偏北,说明此季节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夏季。结合所学知识,北半球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不断增强时,会北进、西伸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持续高温天气,C对。中纬西风位于副热带高压北侧,因此受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北移影响,中纬西风一般会向北快速移动,A错;南海热带气旋活动一般影响不到内陆的江西和湖北地区,并且热带气旋影响下降水较多,会缓解因副高影响而产生的高温天气,B错;夏季北方冷空气早已退缩,D错。
7. 图示高空西风( A )
A. 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B. 南北移动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C. 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 南侧是副极地低压
[解析]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图示高空西风随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最远可到30°N附近,A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影响的结果,而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是地球公转引起的,B错;高空西风的形成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错;中纬西风南侧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错。
[2020全国Ⅱ,12分]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8—10题。
8. 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D )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解析]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均受盛行西风影响,距离大西洋较近的东欧平原降水较西西伯利亚平原多,①对;两个平原北部皆濒临北冰洋,受北冰洋沿岸洋流的影响相近,②错;两个平原地势均南高北低,③错;盛行西风越过东欧平原后,受乌拉尔山脉阻挡,山脉西侧多地形雨,进入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盛行西风中水汽含量减小,加之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不易形成降水,④对。故选D。
9. 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A )
A. 苔原带B. 森林带C. 森林草原带D. 草原带
[解析]苔原带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地区,纬度较高,物种数量较少,自然景观较单一;森林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带物种数量较多,自然景观较丰富,山脉东西两侧这几种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差异比苔原带大。综上所述,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苔原带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
10. 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B )
A. 沼泽分布少B. 太阳辐射强C. 河流向北流D. 远离北冰洋
[解析]西西伯利亚平原虽然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由于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因而较北部干,B正确;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因纬度低,蒸发量大,加上地势较高,因而沼泽分布少,但沼泽分布少不是南部较干的主要原因,A错误;气候干湿主要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影响,与河流流向关系不大,C错误;北冰洋纬度高,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其对沿岸地区的降水影响较小,D错误。
[2020海南,3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中国政府相继向意大利米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等地派出医疗专家,提供抗疫经验。6月8日上午,雨过天晴,主要由海南省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援助物资,飞抵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沙阿贾拉勒国际机场。据此完成下题。
11. 与米兰(45.5°N,9.2°E;地中海气候)相比,导致贝尔格莱德(44.7°N,20.5°E;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均温更低的主要因素是( D )
A. 纬度B. 副高C. 洋流D. 地形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米兰(45.5°N, 9.2°E)与贝尔格莱德(44.7°N,20.5°E)的纬度相近,纬度造成的气温差异较小,A错误;冬季,北半球副高势力弱小,并且只分布于大洋中,对两城市影响很小,B错误;两城市距离海洋都有一定距离,受洋流影响较小,C错误;贝尔格莱德位于巴尔干半岛内陆平原地区,西部、南部和东部皆为山地,北部为平原,冬季易受来自高纬度的冷气团控制,故气温较低;米兰北部有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阻挡来自高纬度的冷气团,故气温较高,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 [2022山东,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图1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图1
(1) 图2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4分)
图2
[答案]画风向:箭头向下(与F3相反)(2分)
影响:在迎风坡减速转变方向,绕行堆积。(2分)
[解析]图2中F1垂直于等压线,应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结合图中其他的力与方向,可知M点风向应与摩擦力F3相反,画图如下:
结合图1可知,山脉位于M点南侧,即M点位于山脉迎风坡,北风被山脉阻挡后会减速并堆积在山前,部分空气向山脉两端绕行流动。
(2) 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10分)
[答案]南下冷空气经过山地鞍部,狭管效应明显,风速增大,气温较低;(3分)离岸风带走表层海水,冷海水上泛;(3分)带来营养盐/营养物质;(2分)鱼类饵料丰富,海产丰富。(2分)
[解析]如下图所示:
题组二
一、选择题
[2023全国乙,8分]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下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1—2题。
1. 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B )
A. 降水多B. 受海洋影响强C. 风力强D. 受山地影响强
[解析]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二者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所以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选B。
2. 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C )
A. 雨雪天气B. 温带气旋C. 晴朗天气D. 冷锋过境
[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如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地形、天气等。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故C正确;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应较多,排除A、B、D。
[2022江苏,6分]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3—5题。
3. 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B )
A. 海陆位置B. 地形格局C. 植被覆盖D. 洋流性质
[解析]由图中降温区分布可知,此次降温范围主要位于北美洲中东部,且由北向南延伸至墨西哥湾沿岸,降温区的这种分布特点是强冷空气直接南下造成的,这与北美大陆的槽状地形格局(中部低、东西两侧高)利于冷空气南下有密切关系,B正确。
4. 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D )
A. 甲B. 乙C. 丙D. 丁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甲、乙、丙位于锋面气旋左侧槽线上,目前正受冷锋影响,A、B、C错误;丁位于锋面气旋右侧槽线上,正处于暖锋的锋前,属于暖锋影响下的降水区域,D正确。
【技巧点拨】 暖锋的降水主要出现在锋前的雨层云区内,为连续性降水,雨区范围较宽。冷锋的降水主要出现在锋后,降水集中在冷气团一侧。
5. 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D )
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北冰洋D. 墨西哥湾
[解析]图示降温区分布范围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沿岸,但大西洋、太平洋沿岸并不在此次降温范围内,说明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并没有经过大西洋和太平洋,而是经过墨西哥湾,因此31日该天气系统已移向墨西哥湾,A、B错误,D正确;北美部分地区此次降温是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因此该天气系统不可能向北美北部的北冰洋转移,C错误。
[2022浙江1月选考,6分]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6—7题。
6. 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北京时间12—14时是该城市太阳高度较大的时段,由图可知,该时段其大气散射辐射较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太阳高度呈正相关,故太阳高度较大的夏季大气散射辐射强度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大气散射辐射较晴天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呈负相关,城区污染一般比郊区严重,大气透明度较低,大气散射辐射强度大于郊区,②错误,④正确。故选B。
7. 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解析]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最容易被大气散射,因而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时,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到达近地面大气的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深秋季节,晴朗的夜晚易出现霜冻,主要是由于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弱,这与大气逆辐射有关,与大气散射作用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加上地面积雪的反射作用强,因而阳光特别耀眼,这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不只是散射作用的影响,④错误。故选A。
[2020北京,3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地36小时内的实况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8. 影响本时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D )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海陆风D. 台风
[解析]图中雨量站点监测36小时内最大降水量为186.5 mm,应属于大暴雨级别,且距离该雨量站点所在地越远,降水量总体上越小,因而可推断影响本时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台风,D正确;纬度主要影响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分布,对降水量的分布影响较小,A错误;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大气环流主要为季风环流,在夏季风影响下不可能出现短时间内该地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巨大差异,B错误;海陆风出现在沿海地区,且一般不产生降水,几乎不可能形成大暴雨,C错误。
二、非选择题
9. [2021辽宁,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祁连山西部某山的雪线高度约为4 600 m。该地区云含水量(云中液态和固态水的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空中水汽资源相对丰富,可为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图1为该山所在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遥感卫星探测的5 000 m高度处夏季平均云含水量纬度变化图。
图1
图2
(1) 依据图1中的等降水量线,概括该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特征。(6分)
[答案]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湖泊和冰川处降水较多。(6分)
[解析]读图可知,等降水量线数值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在湖泊和冰川处向数值较低处弯曲,表明湖泊和冰川处降水较多。
(2) 分析图2中云含水量两个峰值的形成原因。(6分)
[答案]两个峰值区对应的下垫面为湖泊或冰川,其提供的水汽较多;(3分)湖泊或冰川海拔高,与5 000米高空相距较近。(3分)
[解析]对比图1和图2可知,图2中两个峰值区与图1中湖泊和冰川的位置相对应,水汽含量大;且湖泊和冰川所处海拔较高,与5 000 m高空距离较近,可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较多,故形成了两个峰值区。
(3) 如果该地区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将产生哪些生态效益?(6分)
[答案]预防森林大火;(2分)增加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2分)改善生态环境。(2分)
[解析]主要从生态用水、森林防火、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人工增雨(雪)能增加该区域的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预防森林大火、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10. [2020山东,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 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答案]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4分)
[解析]先根据风向变化最大的地点找到锋线的位置,再根据北半球左冷锋、右暖锋,锋面旋转方向为逆时针的规律,用冷、暖锋符号画出。注意冷、暖锋符号要分别画成实心的三角、半圆。
(2) 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答案]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2分)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2分)
[解析]该题需要从干线两侧干、湿气团的运动状况来分析。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湿气团在抬升过程中,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第(3)问,从背景材料可知,干线附近的气团来自太平洋、墨西哥湾。结合北美地形分布可知,西部有南北向的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湿气团受山脉阻挡,在山脉西侧迎风坡形成降水,在山脉东侧背风坡下沉增温,湿度减小。北美中部为面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3) 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答案]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3分)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3分)
题组三
一、选择题
[2022天津,3分]下面是天津某处的景观图片。回答下题。
下沉式广场
1. 图中所示的居民区位于滨海地区,当地居民经常能感受到海陆风。夏季,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 C )
A. 6:00—7:00B. 10:00—11:00C. 14:00—15:00D. 20:00—21:00
[解析]海洋比热容大,陆地比热容小,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从而产生了海陆间的冷热差异。一天之中,从早晨开始,海洋和陆地同时升温,地面辐射不断增强,海陆上空气温差越来越大,当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也就是气温最高的时刻,海陆上空气温差达最大值,海陆水平气压差也最大,海风最强大,而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一般是在当地地方时14时前后,A、B错误,C正确。20:00—21:00天津已经是夜间,近地面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海洋气压低于陆地,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滨海地区居民感受到的是陆风,D错误。
[2022海南,6分]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2—3题。
2. 据图推断,此时( A )
A. 甲地大风降温B. 乙地北风劲吹C. 丙地阴雨连绵D. 丁地风大浪高
[解析]图中甲地附近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因而为大风降温天气,A正确。乙地附近等压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北方向,加上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乙地应吹偏南风,B错误;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应为晴朗天气,C错误;丁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风浪小,D错误。
【技巧点拨】 图中甲地位于冷锋北侧,可推测当地刚刚经历了冷锋过境,因此甲地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晴朗。
3. 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是( C )
A. 冷锋B. 反气旋C. 低压D. 西北风
[解析]受冷空气南下影响,图中控制我国东北、华北的天气系统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可知,4月20日20时北京西北侧有一个中心气压值低于990百帕的低压中心,4月21日上午北京会受这一低压中心控制,气流以上升为主,利于浮尘升空,C正确。
[2021湖南,9分]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冬季,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完成4—6题。
4. 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B )
A. 东北方B. 东南方C. 西南方D. 西北方
[解析]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从小海坨山的位置看,其西北侧受到西北风的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易受东南风带来的湿润气流的影响。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容易与爬坡的湿润气流形成半山腰云, B对,D错。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北方和西南方,并非当地主导风向,很少形成半山腰云,A、C错。
5. 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A )
A. 暖干B. 暖湿C. 冷干D. 冷湿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半山腰云的下部气团是湿润气流,上部是冬季风翻越山地后形成的下沉气流,即冷干的西北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暖干气团,因此,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暖干,选A。
6. 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C )
①相对湿度②气压变化
③气温水平分布④气温垂直分布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解析]半山腰云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当相对湿度过大时,空气中的水汽才会凝结成云,①对;半山腰云主要是下沉的偏暖干气流与爬坡的湿润气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与半山腰云相伴的是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④对;半山腰云主要出现在冬季,当地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冬季风的控制,气温普遍较低,气压变化和气温水平分布对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的参考价值较小,②③错。故选C。
[2021辽宁,6分]某年11月,华北一气象站(位置见图甲)测得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如图乙所示。据此完成7—8题。
甲
乙
7. 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D )
A. 暖锋影响,气团加热B. 风速增大,大气对流加强
C. 水汽凝结,热量释放D. 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
[解析]根据图乙可知,锋面过境前后均以偏北风为主,气温较低,且11月份临近冬季,华北地区受南下偏北风影响,冷锋活动频繁,气温下降,A错;根据图甲中等高线分布可知,气象站西北部为山地和高原,锋面过境时偏北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C错,D对;风速增大时热量易散失,不利于温度升高,B错。
【易错警示】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图乙中的风向风力,即锋面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当地一直以偏北风(冷空气)为主,过境后风力强于过境前,虽然锋面过境时有短暂的气温升高,但这是受地形的影响,并不能说明该锋面为暖锋。
8. 此次夜间突发性增温可能导致当地( C )
A. 空气污染加重B. 出现雾和霜冻现象
C. 道路表面湿滑D. 作物呼吸作用减弱
[解析]据图可知,夜间突发性增温前,当地气温低于0 ℃,道路出现结冰现象,突发性增温会导致道路表面解冻、湿滑,C对。气温突发性升高,上升气流增强,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可减轻空气污染,A错;此次突发性增温发生时,气温上升且高于0 ℃,不易出现雾和霜冻,气温升高通常会增强作物的呼吸作用,B、D错。
[2020全国Ⅱ,12分]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 图示观测时段内( C )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解析]长波辐射的强弱取决于物体温度的高低。绿洲与沙漠表面温差越大,长波辐射差值越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5时左右绿洲与沙漠表面温差最大,故此时两者长波辐射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的温度下降明显,而绿洲温度变化相对较小,说明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0—6时,绿洲与沙漠温度曲线近乎平行,两者斜率相近,说明凌晨二者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上午,沙漠温度高于绿洲,说明上午沙漠长波辐射强于绿洲,D错误。
【据图析题】 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下图所示:
10.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A )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解析]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沙漠低,主要是因为其白天地表温度较沙漠低得多,①对;绿洲夜间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较沙漠强,热量在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过程中被吸收,夜间温度会持续降低,②对;夜间空气湿度大,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对绿洲的保温作用强,会使得绿洲地表温度下降较慢,故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低于沙漠与空气湿度大、大气逆辐射强无关,③④错误。故选A。
11.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C )
A. 1—2月B. 4—5月C. 7—8月D. 10—11月
[解析]由图可知,观测时段内沙漠和绿洲地表最低温度均高于12 ℃,沙漠最高温度约40 ℃,绿洲最高温度约27 ℃,这种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夏季,C正确;甘肃位于温带内陆地区,1—2月为冬季,绿洲和沙漠地表最低温度一般不会高于12 ℃,A错误;4—5月为春季,10—11月为秋末,白天地表温度一般不会在40 ℃左右,B、D错误。
[2020江苏,4分]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 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 A )
A. 航程最短B. 风阻最小C. 逆水最短D. 岛礁最少
[解析]根据图示,60°E以东航线偏向较高纬度,与地球表面大圆劣弧走向大体一致,依据球面上两点距离以大圆劣弧最短的规律和材料中说明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航行的信息可确定该段航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航程最短因素,A对。
13. 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 B )
A. 避开南极冰山B. 减少西风带影响C. 远离热带风暴D. 便于沿途补给
[解析]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位于40°S—60°S的西风带和西风漂流北移,所以航线西段为避开大风大浪也应北移,B对。南半球的西风带主要为西北风,南极冰山漂流到非洲东南沿海地区的概率较小,A错。航线西段北移,纬度降低,使该段航线受热带风暴影响的概率增大,C错。沿途补给与航线季节性移动的关系不大,D错。
二、非选择题
14. [2022湖南,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答案]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1分)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1分)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2分)
[解析]干热河谷地形闭塞,受季风影响小;冬春季节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大,山谷上方和山坡同高度的温度差异显著。另外,当地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
题组四
一、选择题
[2023浙江1月选考,6分]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 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数值a>b>c>d)分布是( D )
A.
B.
C.
D.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地上空800米以下有两个“热泡”,由“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可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2”时的偏西风。根据选项中图示等压线的数值大小关系可知,A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B错误。C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C错误。D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近地面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符合“热泡1”;高空的摩擦力较小,再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形成西南风(偏西风),符合“热泡2”。D正确。
2. 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A )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
②云顶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
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
④云顶水汽蒸发较多,冷却剧烈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解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说明下热上冷,即下垫面较暖,由于海洋比热容较大,夜晚海洋降温慢,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也慢,①正确;云顶向高层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气温较低,②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长波辐射,热量散失快,降温快,气温较低,③错误;云顶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少,④错误。A正确。
[2022全国乙,12分]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 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C )
A. 1时B. 7时C. 13时D. 19时
[解析]氦气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说明该观测场近地面风向为偏南风,500—1 000米高度盛行东北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旗中画有风羽的一端表示风的来向,在下图标注了不同时刻不同高度的风向:
【技巧点拨】 读风向图的2大必备技巧
1.看风向: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图中风旗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示方向。
2.看风级:风羽由短线或三角来表示风级,风级共分18级,较长的一道短线表示风力为 2 级(),一个三角表示风力为 8 级()
4. 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 )
A. 东北方B. 东南方C. 西南方D. 西北方
[解析]根据海陆风原理可知,近地面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读图可知,该海滨城市21时至次日1时盛行东风,3时盛行东北风,5时盛行西北风,由此可推知,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东北方。故A项正确。
5. 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B )
A. 北高南低,梯度大B. 北高南低,梯度小C. 南高北低,梯度大D. 南高北低,梯度小
[解析]一般来说,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日该市500—1 000米高度以偏北风为主,风力以2级为主,风力微弱,说明该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北高南低,梯度小。故B项正确。
[2021山东,6分]“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蒙蒙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概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6—7题。
6. 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概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A )
①风速小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④空气湿度大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克拉香天气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并伴随蒙蒙细雨的天气。根据图示风向和沿海位置可推测,其最可能是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随风登陆遇到较冷的下垫面时冷却凝结形成的。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纬度较高,地面较南部冷,同时受海南岛、雷州半岛的阻挡,影响越南北部的偏东风较南部小,①②对;地势低,气温较高,不利于湿润水汽凝结,③错;吹向越南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的气流都比较湿润,④错。故选A。
7. 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A )
A. 2—4月B. 5—7月C. 8—10月D. 11月—次年1月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克拉香天气发生时海洋表面温度高于陆地,且风力不强,因此该类天气最可能出现在冬末、春季,A对;5—7月和8—10月,海洋表面温度低于陆地温度,较冷的湿润水汽登陆后不易凝结,B、C错;11月—次年1月,冬季风势力较强,不利于水汽凝结,D错。
【技巧点拨】 辩证地看待风对平流雾形成的影响
平流雾是暖湿气流移到较冷的陆地或水面时,因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通常发生在冬季,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范围大,雾较浓。
[2021广东,9分]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8—10题。
8. 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C )
A. 山峰B. 平原C. 谷地D. 丘陵
[解析]冬季受地形影响,夜晚山坡和谷底降温幅度不同,山坡地面强烈辐射冷却会使空气收缩下沉,导致冷空气堆积,并沿山坡快速沉到谷底,使谷底较暖的空气被迫抬升,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层,这种地形逆温会加剧谷底的辐射逆温,C项正确。
9.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D )
A. 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 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 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 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解析]日出之前,地面辐射降温达到最大,晴朗无风时大气保温作用弱,会加剧降温冷却,且有利于逆温的持续,D正确;由材料可知,辐射逆温的形成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的,正午时刻,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辐射冷却不明显,B错误;浓云密雾会增强夜间的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散失,C错误;大风呼啸会增强大气的对流运动,有利于热量交换,不利于逆温的形成,A错误。
10. 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D )
A. 锋面气旋多B. 下沉气流盛行C. 准静止锋强D. 热力对流强盛
[解析]黄河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高,冬季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热力对流强盛,故辐射逆温多发,D正确;黄河源地区冬季锋面气旋活动和下沉气流较少,A、B错误;黄河源地区基本不受准静止锋影响,C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 [2020天津,15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图1 贵州省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图2 贵州省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
图3 贵州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1) 兴义气温年较差最大不超过16(1分)℃。(1分)
[解析]读图2可知,兴义1月平均气温介于6 ℃至8 ℃之间,7月平均气温介于20 ℃至22 ℃之间,故兴义的气温年较差介于12 ℃至16 ℃之间,因此兴义气温年较差最大不超过16 ℃。
(2) 兴义与铜仁相比,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答案]兴义比铜仁纬度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大(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更长);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所以兴义气温较高。(4分)
夏季,两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相近(兴义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较短);但兴义海拔较高。所以兴义气温较低。(4分)
[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包括纬度(太阳辐射)、地形、大气环流、洋流、距海远近、下垫面、人类活动等,据图分析即可。
(3) 说明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条件。(6分)
[答案]山地坡度较大(相对高差大);(2分)年降水量较大;(2分)地表多碎屑物。(2分)
[解析]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降水丰富,降水强度大)、地质(地壳运动活跃,岩层中断裂和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地表多碎屑物质)、地形(地势起伏大)、水文(地表径流量大,河流流速快)、土壤(土质疏松)、植被(植被稀疏)等。气象台站
经度
纬度
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1月偏离天数/天
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7月偏离天数/天
珲春
130.35°E
42.86°N
约14时00分
20.8
约14时40分
19.6
辽源
125.15°E
42.90°N
约13时20分
14.4
约13时50分
17.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八 自然灾害-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二 行星地球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15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