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产业活动(一)农业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展开一、选择题
[2023全国甲,12分]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上大规模种植,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2019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据此完成1—3题。
1. 泉州成为全国重要胡萝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B )
①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
②拥有优良港口
③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
④铁路运输发达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福建泉州购买国外优良的胡萝卜种子进行大规模种植,开始于2005年前后,产业发展时间短,说明当地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不强,①错误;泉州拥有优良港口,海运便捷,有利于产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②正确;福建泉州购买的胡萝卜种子为优良品种,同时当地在沿海沙质土地上大规模种植,产出的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因此可以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③正确;我国与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还没有通铁路,胡萝卜出口主要依靠海运,④错误。故选B。
2. 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对泉州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 D )
A. 明显提高胡萝卜产量B. 明显提高胡萝卜质量
C. 增加胡萝卜出口国家D. 增加胡萝卜种植收益
[解析]与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相比,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可以降低种子成本,进而增加种植胡萝卜的收益,D正确。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没有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其并不能明显提高胡萝卜的质量和产量,A、B错误;增加胡萝卜出口国家需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与实现进口种子替代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
【知识拓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在不断发展变化(如下图),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农业区位反映的问题。
3. 泉州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重点关注胡萝卜的( D )
①新鲜程度 ②出口关税
③出口数量 ④食用安全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解析]出口商品通过海关时,查验出口数量和收缴关税是海关的本职工作,不属于“助力”,②③错误;当地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有利于缩短通关时间,保障出口胡萝卜的新鲜程度和食用安全,①④正确。故选D。
【技巧点拨】 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关键,而本题的关键词为“助力”。“助力”是帮助、支援的意思,因此保证出口产品的新鲜程度和食用安全是泉州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的重点。
[2022广东,6分]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的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4—5题。
4. 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D )
A. 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 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 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 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解析]太阳高度和大气透明度是影响光照强度的主要因素,开挖螺沟并不能增加稻田的光照强度,A错误;图示螺沟都分布在大块稻田周边,大块稻田内部通风透气的条件并没有明显改善,B错误;老鼠、鸟类、鱼类等是田螺的主要天敌,螺沟对天敌的活动限制较小,开挖螺沟不会明显减少田螺天敌威胁,C错误;螺沟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水体能保持相对稳定,缺水对田螺生长的威胁较小,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D正确。
5. 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C )
A. 进水区B. 出水区C. 水稻区D. 螺沟区
[解析]读图可知,进水区和出水区面积较小,且水流速度较快,生物缺少稳定的生长环境,因而生态循环过程较为简单,A、B错误。水稻区植物茂密,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C正确。螺沟区被水体覆盖,植物稀少,生物多样性较少,生态循环过程相对简单,D错误。
[2022浙江6月选考,6分]近年来,我国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是地理界限明确、建设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完成6—7题。
6.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投入减少较明显的是( D )
A. 耕地B. 资金C. 技术D. 劳动
[解析]农业现代化使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因素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农业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劳动力从繁忙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即机械化的实施解放了劳动力,因此投入减少较明显的是劳动,D选项正确。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农业现代化建设会使资金和技术投入增加,使耕地的投入相对减少,但耕地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投入减少并不明显,A、B、C选项错误。
7.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可提高( A )
①土地产出率②产业集群化水平
③农业收入比重④种植结构多元化水平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解析]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资金、技术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增加,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①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集生产、加工、科技于一体,产业集群化水平提高,②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可能使农业收入增加,但农业收入比重可能降低,③错;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因而可能使种植结构多元化水平降低,④错。选A。
[2021广东,9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8. 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C )
A. 丰沛的降水B. 昼夜温差大C. 充足的光热D. 肥沃的土壤
[解析]我国三大产棉区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夏半年光热资源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C对。西北内陆产棉区距离海洋较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气候的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A错;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产棉区位于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较小,B错;西北内陆产棉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广阔,有机质和水分含量低,土壤贫瘠,D错。
9. 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C )
A. 长江流域棉区B. 黄河流域棉区C. 西北内陆棉区D. 三大棉区皆是
[解析]比较表格中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的面积和单产数据可知,西北内陆产棉区虽然单产一直最低,但其种植面积一直处于第一位或第二位,可见其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C正确。长江流域产棉区和黄河流域产棉区因单产较高,棉花产量较大,A、B、D错误。
【易错警示】 解题时,考生易受题目信息“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影响,只看表格中的面积数据,导致误选。影响棉花产量的因素是单产和面积,所以正确的解题思路是思考题干信息的“言外之意”,即面积一直比较大,但单产却不高的产棉区。
10. 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B )
①土地资源丰富②沙漠化强度减弱
③机械化水平高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解析]表格中信息显示近年来西北内陆产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总体上上升,新疆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①对;沙漠化程度减弱可保障既有农田,保证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出,但对增加棉花产量的作用较小,②错;由材料信息可知,新疆的机械化采棉率已经达到69.8%,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扩大棉花种植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增加棉花产量,③对;气候暖湿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加强,④错。故选B。
【技巧点拨】 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产量和品质提高;冬季寒冷的气候可减少病虫害等。
二、非选择题
11. [2022湖北,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近几年,南疆地区农民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搭建拱棚,种植蔬菜,足不出户,增收致富。这些大棚里生产出来的新鲜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需要,而且还跨越天山南北,被端上全新疆千家万户的餐桌。目前,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得到快速发展,面积由过去占全疆的四成提高到近八成,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下图示意该地区蔬菜大棚。
(1) 描述南疆地区种植蔬菜的自然条件。(5分)
[答案]南疆地区光热资源相对充足;(1分)昼夜温差大;(1分)冬季气温低;(1分)全年降水较少;(1分)土地面积广大,但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1分)
[解析]第一步,抓关键信息:南疆地区种植蔬菜。第二步:根据南疆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第三步:结合信息论证问题。南疆地区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大部分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较低。全年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加上不合理的农业灌溉,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2) 自然条件不算优越的南疆缘何能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请说明理由。(6分)
[答案]政策支持;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户素质的提高,龙头企业的引领;市场需求量大。(每点2分,3点即可)
[解析]第一步,抓关键信息: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得到快速发展。第二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第三步:结合信息论证问题。
(3) 简述利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种植蔬菜对农民的好处。(6分)
[答案]提高庭院土地利用率;庭院小拱棚投入小、生产灵活;满足自家蔬菜的需求;足不出户就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每点2分,3点即可)
[解析]第一步,抓关键信息: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搭建拱棚,种植蔬菜,足不出户,增收致富。第二步:主要从有效利用土地、方便管理、增加收入等方面分析。第三步:结合信息论证问题。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可以有效利用庭院土地。房前屋后搭建的拱棚一般较小,投入小,且可以随时管理拱棚,生产灵活。产出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应自家,也可以出售,增加收入。
12. [2020北京,5分]2020年7月1日起,我国对孟加拉国的产品实施进口优惠政策。读下图,回答问题。
孟加拉国被称为“水乡泽国”,当地农民因地制宜采用可以随水位变化的“漂浮菜园”,种植蔬菜、花卉等。
分析当地农民采用“漂浮菜园”种植方式的自然原因。
[答案]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受季风气候影响,水位变化大,易遭受洪涝灾害。 (5分)
[解析]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孟加拉国位置和地形信息。读图可知,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北部,恒河下游和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第二步,调动和运用世界气候分布的知识。孟加拉国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第三步,探讨当地农民采用“漂浮菜园”种植方式的自然原因。位于恒河下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受季风气候影响,水位变化大,易遭受洪涝灾害,“漂浮菜园”可以随水位变化而涨落,免遭洪水淹没。
题组二
一、选择题
[2023全国乙,8分]豌豆尖是冬季时令蔬菜。贵州龙里豌豆尖生产历史长、品质优,然而售价低,主要供应周边市场。2016 年,龙里豌豆尖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通过与蔬菜经销商合作,利用快速冷链运输,龙里豌豆尖以较高价格畅销少数城市(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 如今龙里豌豆尖能够以较高价格畅销的关键是( C )
①提高销售价格②扩大种植规模
③拓展销售渠道④保持产品新鲜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解析]龙里豌豆尖之前主要销往周边市场,知名度较低。随着龙里豌豆尖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及销售渠道的拓展,其知名度提高,需求量增加,销售的范围扩大,龙里豌豆尖逐渐畅销,③正确;作为时令蔬菜,保证产品的新鲜度是保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且采用快速冷链运输会提高运输成本,使龙里豌豆尖的价格升高,④正确;销售价格高是供求关系和综合成本共同影响的结果,人为提高销售价格并不能使龙里豌豆尖以较高价格畅销,①错误;扩大种植规模并不能直接使农产品以较高价格畅销,②错误。选C。
2. 龙里豌豆尖主要供应少数城市,是因为这些城市( B )
A. 人口规模大B. 消费水平高C. 飞机航班多D. 冬季蔬菜少
[解析]龙里豌豆尖采用快速冷链运输,运输距离长,销售价格高,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要求较高。读图可知,龙里豌豆尖以较高价格畅销的少数城市主要为区域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故B正确。
[2022辽宁,6分]云南哀牢山东麓盛产的柑橘汁水饱满,但常温下不易保存,且柑橘的种植户分散,面临从田间地头到冷链系统的“最先一公里”困境。2020年某企业在该地建立产地仓(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解决这一问题。下图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 产地仓能够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是因为( D )
A. 使农产品更接近消费市场B. 延长柑橘生产的产业链
C.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D. 提供快捷仓储保鲜物流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面临从田间地头到冷链系统的‘最先一公里’困境”以及图示信息可知,产地仓能够解决“最先一公里”冷链缺失的问题,能提供快捷仓储保鲜物流,D正确;没有改变农产品与消费市场之间的距离,不会使农产品更接近消费市场,A错误;“最先一公里”没有延长产业链,B错误;移动制冷设备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小,且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不是解决“最先一公里”的主要原因,C错误。
4. 产地仓建立对当地柑橘产业的积极影响是( B )
A. 快速提高农产品产量B. 促进农产品标准化
C. 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D. 推广制冷技术应用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产地仓建设能够解决“最先一公里”的问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保鲜质量,提高农产品的标准,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B正确;产地仓的建立没有改变农业种植技术,不能快速提高农产品产量,A错误;产地仓对于农产生产成本影响较小,不能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C错误;产地仓的建立可以推广制冷技术的应用,但不是对柑橘产业的积极影响,D错误。
【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D,原因是学生容易忽略题干中的“对当地柑橘产业的积极影响”,产地仓建立的确可以推广制冷技术的应用,但这是对技术方面的积极影响,应当从对柑橘产业的影响方面分析。
[2022浙江1月选考,4分]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及生物技术的运用,巴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完成5—6题。
5. 巴西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其主要原因为( B )
A. 海运价格下降B. 国际市场需求大C. 土地资源丰富D. 劳动力数量增加
[解析]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因此巴西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的原因是国际市场的大豆需求量大,B对;近年来,国际贸易日益频繁,贸易额迅速增加,海运价格呈上升趋势,A错;由材料可知,巴西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是近年来的事情,而土地资源短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错;巴西大豆生产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巴西高原,其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其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较少,D错。
6. 巴西大豆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属于( B )
A. 混合型农业B. 商品性农业C. 有机农业D. 热带种植园农业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巴西大豆主产区是地广人稀的巴西高原,其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所以巴西大豆的商品率高,其农业生产应属于商品性农业,B正确。
[2021湖北,9分]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井冈山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通信网络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网络全覆盖,农民通过开网店,直播卖货,足不出户就可将农林土特产品迅速销往全国各地。下图示意井冈山地理概况。据此完成7—9题。
7. 井冈山农林土特产品丰富,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 )
①地形复杂多样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生物物种丰富④水域面积广大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解析]读图可知,井冈山位于罗霄山山脉中段,山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异明显,生物物种丰富,①③正确;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②正确;水域面积广大与农林土特产品丰富关系不大,④错误。故A项正确。
8. 直播卖货让井冈山的农林土特产品不愁卖了,这主要得益于( C )
A. 产业产能提升B. 产品工艺革新C. 基础设施改善D. 生产成本降低
[解析]由材料“加强通信网络建设”可知,直播卖货得益于网络的全覆盖,即基础设施改善,C正确。产业产能提升、产品工艺革新可以增强当地农林土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对直播卖货影响不大,A、B错误;直播卖货是销售农林土特产品的一种方式,不能降低农林土特产品的生产成本,D错误。
9. 井冈山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可进一步( D )
①促进人口集聚②助力产品销售
③夯实产业根基④实现增产增收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解析]井冈山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可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产品销售,从而夯实产业根基,实现增产增收,②③④正确;“互联网+电商”销售模式与人口集聚关系不大,①错误。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 [2022重庆,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省北部某村地下水丰富且埋藏较浅,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农业生产。在古代,当地百姓独创出“合瓦地”。人们在“合瓦地”上种植品质上乘的早熟特色产品——济渎红蒜。 红蒜一般在10月初播种,次年5月中下旬收获。近几十年来,由于“合瓦地”年久失修、暗渠逐渐干涸,红蒜品质下降,部分蒜农拆除“合瓦地”改种粮食作物。下图示意“合瓦地”'建造过程与结构。
(1) “合瓦地”缓解了当地土壤水分过多和干旱对红蒜生长产生的威胁。请说明其原因。(6分)
[答案]降低地下水水位(或有利于排水);(3分)增加土地湿度,改善土壤墒情。(3分)
[解析]主要从排水和抗旱功能两方面分析。排水功能方面,“合瓦地”瓦片下面有水渠,能够降低地下水水位,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减少涝灾的出现。抗旱功能方面,干旱时,水渠中的地下水蒸发,可以增加土壤湿度,为红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
(2) 指出红蒜越冬时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并从“合瓦地”改善土壤温度角度分析红蒜早熟的原因。(6分)
[答案]寒潮,低温冻害。(2分)
地下水温度高于土壤温度;(2分)热量向上传递,提高土壤温度。(2分)
[解析]如下图所示:
(3) 你是否赞同当地部分蒜农拆除“合瓦地”改种粮食作物的行为?请表明态度并说出两点理由。(4分)
[答案]赞同。年久失修;大蒜品质下降,不及粮食作物效益好;不利于机械化耕作。(每点2分。两点即可)
或不赞同。独特农耕文化;优质农产品品牌;大蒜作为经济作物,效益比种植粮食更高。(每点2分。两点即可)
[解析]若赞同,可结合材料从“合瓦地”调节功能下降、修复成本高、红蒜品质下降、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分析。若不赞同,可从红蒜的经济效益、文化遗产等方面分析。
11. [2021湖北,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养耕共生”模式是利用养耕共生系统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都市农业生产形式,适用于城市屋顶、阳台、地面庭院等地方,产品自给或在邻里市场销售。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城市人口比重大。近些年来,以色列在城市推广“养耕共生”模式,促进了绿色科技型都市农业的发展。下图示意“养耕共生”系统运作原理。
(1) 结合图示,描述“养耕共生”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6分)
[答案]将鱼池中的鱼粪和未吃掉的鱼食作为有机肥为水耕栽培蔬果提供营养物质;(2分)水耕栽培蔬果在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又对鱼池的水质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2分)净化后的水又回流到鱼池养鱼。(2分)
[解析]结合材料,从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两方面分析回答两者之间的水及水中物质的循环过程。
(2) 分析以色列在城市采用“养耕共生”模式的原因。(8分)
[答案]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耕地面积有限,水资源奇缺;(2分)城市人口比重大,对蔬菜、水果、鱼类等农副产品需求量大;(2分)“养耕共生”模式空间需求不大,适用于城市屋顶、阳台、地面庭院等地方;(2分)不需要施肥,整个生产过程污染较小。(2分)
[解析]结合以色列的城市特点,从城市人口多,水资源奇缺,鱼、蔬果需求量大,生产生活排污量大,环保任务重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在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大力推广“养耕共生”模式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可行。理由:一水两用,投资少,效益高,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鱼、蔬菜、水果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可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4分)
或不可行。理由:西北地区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水易结冰,可养鱼和栽培蔬果的季节较短;养鱼用水量大,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威胁当地水环境安全。(4分)
[解析]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若回答可行,主要从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市场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增加收入等方面分析。若回答不可行,主要从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题组三
一、选择题
[2023浙江1月选考,4分]为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菜,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搭建的某网络平台,吸引了众多菜农加入。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获取蔬菜的播种、施肥、采摘和运送等信息。下图示意菜农、物流公司、消费者与网络平台的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 与传统产销相比,该蔬菜产销模式中显著变化的区位因素是( A )
A. 市场、技术B. 交通、劳动力C. 政策、技术D. 政策、劳动力
[解析]根据材料“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搭建的某网络平台”和“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获取蔬菜的播种、施肥、采摘和运送等信息”可知,与传统产销相比,该蔬菜产销模式中显著变化的一个区位因素是技术;图中示意菜农、物流公司、消费者与网络平台之间有紧密的信息流,菜农、物流公司、消费者之间有物质流,从而扩大了产品的市场,故该蔬菜产销模式中显著变化的另一个区位因素是市场。A正确。
2. 该网络平台高效运行主要得益于( D )
A. 遥感技术为物流公司提供蔬菜品质信息
B. 地理信息系统为菜农提供蔬菜长势信息
C. 遥感技术为网络平台提供蔬菜种子来源信息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消费者提供蔬菜运送信息
[解析]遥感技术并不能获取蔬菜品质和种子来源的信息,A、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该网络平台高效运行主要是为消费者提供蔬菜的播种、施肥、采摘和运送等信息,因此需要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D正确。地理信息系统并不能提供蔬菜长势信息,B错误。
[2022全国乙,12分]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3—5题。
3. 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D )
A. 牧场面积B. 牦牛数量C. 劳动力数量D. 收入来源
[解析]解题思路见下图:
4. 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B )
①扩大放牧规模②延长产业链条
③创建产品品牌④实施多种经营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解析]受当雄牧场面积和生态保护的限制,扩大放牧规模不宜成为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①错误;读图可知,进行精细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是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之一,②正确;注册商标和建立牦牛“身份证”,有利于创建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牦牛的价值,③正确;由图文信息可知,甲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生产牦牛肉产品并销往全国各地,并没有实施多种经营,④错误。故选B。
5. 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C )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
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
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
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解析]当雄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开垦草原种植牧草不仅不能满足冬季草料供应,还会破坏生态环境,①错误;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因而夏季草原牧草产量不高,再加上牦牛的不断啃食,可供储存的生长期牧草不足,②错误;建设温室种植牧草可延长牧草生长期,提高牧草产量,为漫长寒季牦牛的生长提供草料,③正确;拉萨附近地区农业生产较为发达,邻近农区不是纯牧业县,草料需求相对较小,可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用于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④正确。故选C。
[2021河北,6分]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当地农牧民曾引种猕猴桃,2011年开始规模种植(下图)。种植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河谷台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2017年“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可错峰上市。猕猴桃种植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据此完成6—7题。
6. 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关键在于( A )
A. 独特的自然环境B. 传统的生产方式C. 先进的农业科技D. 丰富的种植经验
[解析]据材料可知,察隅猕猴桃种植区地处青藏高原的河谷台地,该地昼夜温差大且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猕猴桃营养物质的积累,此外该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故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使猕猴桃品质优良,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A正确;猕猴桃为该地的引进品种,且从2011年开始规模种植,种植历史较短,种植经验少,B、D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科技的信息,C排除。
【技巧点拨】 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一般具有独特性,从这个方面分析即可快速得出答案选A。
7. 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有利于( B )
A. 降低产品运输费用B. 提高市场竞争力
C. 降低果园管理成本D. 提高土地利用率
[解析]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延长了上市时间,可错峰上市,提高市场竞争力,B正确;挂果期长与产品运输费用、土地利用率关系不大,A、D错误;挂果期长,增加了果园管理成本,C错误。
二、非选择题
8. [2021江苏,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材料二 下图为“南泥湾俯瞰景观图”。
(1) 简述八路军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时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8分)
[答案]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区,地形破碎,平地少;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水源不足;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旱涝灾害多发;水土流失严重。(每点2分,共8分)
[解析]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角度分析。例如,地形方面,南泥湾位于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平地少,加上土质疏松、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2) 解读“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所描述的农业生产布局。(6分)
[答案]平川:沟谷平地种植谷物,水田种稻。(2分)池塘:筑坝蓄水,养鱼养鸭。(2分)山坡:林下草地,放牛放羊。(2分)
[解析]由南泥湾俯瞰景观图可知,当地为低山丘陵,地形起伏明显,农业生产布局要考虑山坡、河谷的地形差异,因地制宜。例如,山坡以林草为主,适合发展畜牧业;河谷的平地则适宜发展耕作业,种植稻谷;而筑坝形成的池塘可养鱼养鸭。
(3) 比较南泥湾所在地区与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6分)
[答案]如下表:(6分)
[解析]可从农业类型、耕地类型、耕作制度等方面分析。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农业布局以农牧结合为主,主要种植旱作农作物,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江南地区属于水热资源较丰富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9. [2020天津,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山东寿光地区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温室蔬菜种植,成为我国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地为武汉及其他地区提供大量新鲜蔬菜,保障了民生。
(1) 说明寿光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蔬菜基地规模大;运用温室技术(农业新技术),保障蔬菜全年生产;交通便利;政策扶持。(6分,3点即可)
[解析]应主要从蔬菜生产条件和蔬菜生产规模两个角度分析。农业生产条件一般从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和环境因素三大方面进行分析。只有蔬菜生产规模足够大,才能为国内市场供应大量的蔬菜,从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供应地。
山东临沂市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自疫情发生以来,当地商家进一步扩大了线上销售的规模。
(2) 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有哪些好处?(6分)
[答案]扩大市场范围(增强销售时间灵活性);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利于防疫)。(6分,3点即可)
[解析]传统销售方式需要借助各级经销商对蔬菜进行销售;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可以减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提高销售量;减少储存等环节的成本,提高效益;互联网销售可以让消费者更有选择性,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结合材料中“疫情”等相关信息,互联网销售可以减少人员直接接触,有利于疫情防控。
茶树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山东日照市原本无茶树生长,通过“南茶北引”,现已成为“中国北方绿茶之乡”。与南方产茶区相比,当地气候条件独特,茶树生长缓慢,生产的绿茶具有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的特点。
(3) 日照绿茶特色鲜明,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光照条件较好;(2分)昼夜温差较大;(2分)积温(热量或气温)相对南方较低,茶树生长缓慢。(2分)以上条件利于有益物质积累。
[解析]日照绿茶特色鲜明指的是绿茶具有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的特点,这些特点与茶树有机物积累多有关。日照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光照条件较好、昼夜温差较大、积温相对南方地区低,茶树生长缓慢,有利于有机物积累,这使得日照绿茶特色鲜明。产棉区
贡献率(%)
时段(年)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发展
市场范围扩大
玻璃温室
光照、温度、湿度变化
修梯田、平整土地
地形因素变化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
扩大种植范围、提高单产、影响生长时间、季节
机械
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化肥
提高农业产出
良种
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材料信息
信息解读、答题要点
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得到快速发展
可以推测南疆成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有政策的支持、企业的引领及农户素质的提高,还有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可以推测冷藏保鲜技术提升,市场的扩大推动了设施蔬菜的发展
地区
差异
南泥湾所在地区
江南地区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农作物品种
以旱作农作物为主
以水田农作物为主
农业类型
以农牧结合为主
以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
专题十二 产业活动(二)工业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这是一份专题十二 产业活动(二)工业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八 自然灾害-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这是一份专题八 自然灾害-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这是一份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