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3.2力的存在 同步练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1页
    3.2力的存在 同步练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2页
    3.2力的存在 同步练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科学第2节 力的存在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2节 力的存在达标测试,共17页。
    1.小亮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误将物体挂在了挂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刚好是4.0牛,则物体实际重是( )
    A.一定等于4.0牛
    B.一定大于4.0牛
    C.一定小于4.0牛
    D.不一定小于4.0牛
    2.如图所示,其中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 人对弓弦的拉力B. 下落小球受到的重力
    C. 斧头对木柴的力D.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3.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拉弹簧的力只能沿竖直向下的方向
    B.测量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C.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D.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4.如图是奥运会比赛时的一个场景,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时艇向前运动,如果他们改为用桨向前划,艇会向后退,并且用力越大,艇运动的越快,在这一过程中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D.因为桨对水的力大于水对桨的力,所以艇才会前进
    5.下列关于在高空跳水运动中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其中与另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起跳前,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跳板被压弯
    B.起跳刹那,跳板的弹力把运动员弹出
    C.在空中飞行时,运动员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D.入水时, 水的阻力使运动员速度变小
    6.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
    C.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
    7.小明通过如图实验证明A 点更容易开关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施力物体
    8.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手拉开弓B.运动员罚点球
    C.小明压弯跳板D.熊猫拉弯竹子
    9.如图所示,两只弹簧完全相同,在甲下挂一个钩码,在乙下挂三个钩码,两只弹簧的伸长量不相等,对于这个现象的说明有:(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4)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其中正确的是( )
    A.(2)(4)B.(2)(3)(4)C.(1)(2)D.(1)(4)
    10.把弹簧测力计A和B串联在一起,下面挂一个重为10N的物体G,如图所示,若不计弹簧自重,则A和B的示数应为( )
    A.5N、5NB.10N、10NC.20N、10ND.10N、0N
    11.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队夺得短道速滑混合体接力冠军。如图是范可新在直道上推武大靖,之后武大靖进入弯道滑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直道上,范可新推武大靖的力大于武大靖对范可新的作用力
    B.在直道上,范可新推武大靖的力改变范可新的运动状态
    C.在弯道上,冰面对武大靖的作用力改变武大靖的运动状态
    D.在弯道上,范可新对武大靖的作用力改变武大靖的运动状态
    12.如图所示,OAB是一个直角形的杠杆,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在OA的中点处挂一个100N重物,在B点分别沿1、2、3三个方向施加一个动力,均使杠杆保持如图位置静止,则三次力的大小均不同。而沿1方向,只有施加60N的力才能使之如图静止。此实验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和方向均有关B.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均有关
    C.只与力的方向有关D.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13.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14.下列四幅图是描述某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 F 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场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A.B.
    C.D.
    15.如图所示,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下列有关两核桃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核桃果皮破裂,胚完好,适宜条件下可以萌发
    B.核桃的胚乳中储存大量营养物质
    C.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
    D.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16.如图所示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部分体育图标,其中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①用力拉弓,弓弦弯了
    B.②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
    C.③用力垫球,球飞出去
    D.④用力划水,人加速前进
    17.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一定是相互的
    B.物体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即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8.当弹簧不受拉力作用时,我们称其长度为原长L0,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力F和弹簧的形变量Δx(Δx=L-L0)成正比,即F=kΔx(k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测得弹簧所受的力F与弹簧长度L 的关系图像,请你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的原长L0是10厘米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牛/米
    C.当受到F=5牛时,弹簧缩短了2.5厘米
    D.当弹簧伸长了15厘米(弹性限度内)时,受到力F=30牛
    19.小科用绳拴住水桶从从井中提水,水桶受到一个向上的拉力,此力的施力物体是 ;手受到一个向下的拉力,那么该力属于 力。
    20.2022年2月5日,中国短道速滑队在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A组决赛中获得冬奥会中国首金。如图所示,被接替者甲和接替者乙正在接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接力过程中,乙双手掌只有正对甲的臀大肌中部才能保证接力的效果最佳,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2)接力的瞬间,乙用力水平推甲,甲向前快速滑出,同时乙立马慢了下来,这是因为 。
    21.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1)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最小分度值为 牛;
    (2)某次测量时,指针所示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的读数是 。
    22.探月卫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高度经过多次“刹车制动”,最终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的运动状态 (填“改变”或“不变”)。若以地球为参照物,此卫星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23.如图所示,坐在船中的人用力向前推动另一艘船时,发现自己坐的船向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还可说明物体间 。
    2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产生一个力必须有两个物体,产生该力的物体叫 物体,受到该力的物体叫 物体。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如磁铁吸引铁钉。
    25.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F=kx)。下表记录了某根弹簧弹性限度内所受拉力和伸长量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表中空格处应填 ,该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为k= N/cm。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弹力F/N
    0
    0.3
    0.6
    0.9
    1.2
    1.5
    弹簧伸长量△r/cm
    0
    1.2
    2.4
    3.6
    6.0
    26.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使钢片受力而发生如图甲、乙、丙、丁的四种形变。
    (1)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7.小红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0.5
    14.2
    18.0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 N;
    (2)图中左边表示力的刻度,右边表示弹簧伸长长度的刻度,则横线处的刻度是 ;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100g的重物时,弹簧比原长伸长了 cm。
    28.如图(a)所示,将一根原长为L0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分别用大小或方向不同的力作用在弹簧的另一端,实验现象如图(b)、(c)、(d)、(e)所示;
    (1)分析比较图 可知,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分析比较图(c)和(d)可知,当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力的 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分析比较图(b)和(c)可知: ;
    (4)能不能比较(b)和(e),为什么? 。
    29.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 N。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 cm。
    30.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L0=10cm,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做出的F-X图像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 cm。
    (2)该图线不过原点0的原因是 。
    (3)当弹簧下端受到竖直向下4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的长度为 cm。
    参考答案:
    1.C
    【详解】当将弹簧倒置过来后因为本身有重力,把物体挂在提环上后,挂钩显示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要小于测力计示数4N,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人对弓弦的拉力,使弓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小球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
    C.斧头对木柴的力,使柴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使地面发生了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所以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B。
    故选B。
    3.A
    【详解】A.拉弹簧的力可以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也可以沿水平方向,故A错误,符合题意;
    BC.测量前,拿起测力计,应先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若指针不指在加在零刻度,需进行调零,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拉弹簧的力与弹簧的轴线一致即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A.向后划水时,水也给桨一个力使艇向前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向后划水时,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也给桨一个向前的力,这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力的大小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用力越大,艇运动的越快,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桨给水一个力,同时水也给桨一个作用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是相等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A.起跳前,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跳板被压弯在压力的作用下跳板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起跳刹那,跳板的弹力把运动员弹出,跳板的弹力使运动员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让运动员划出一道弧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水的阻力让运动员速度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所以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A。
    故选A。
    6.C
    【详解】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由木板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足球受到木板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对木板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木板的形变是由于足球产生的弹力造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足球发生弹性形变,向下恢复原状,对木板产生向下的弹力,即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开关门时,在离门轴远的地方比在离门轴近的地方开关门更容易,是因为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8.B
    【详解】A.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使弓发生了形变;
    B.运动员罚点球时,把足球踢出,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C.小明对跳板的压力,使跳板发生了形变;
    D.熊猫拉弯竹子,是力改变了竹子的形状;
    由此可知,B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B。
    9.D
    【详解】(1)弹簧受到钩码向下的拉力后,都向下伸长,则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1)正确;
    (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应该控制力的作用点和大小相同,而改变力的方向。而实际上则是拉力大小不同而方向相同,故(2)错误;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时,应该控制拉力大小和方向相同,而改变作用点。而实际上拉力大小不同而作用点相同,故(3)错误;
    (4)探究力的效果与大小有关时,应该控制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而改变力的大小,故(4)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1)(4)。
    故选D。
    10.B
    【详解】弹簧测力计测的是挂钩上的拉力,A弹簧测力计下有重物和B弹簧测力计,但不计弹簧测力计重时,示数应为重物重力,即10N,同理B弹簧测力计挂钩上为重物重10N,故示数也为10N,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详解】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在直道上,范可新推武大靖的力和武大靖对范可新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故A错误;
    B.在直道上,范可新推武大靖的力作用在武大靖身上,武大靖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错误;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弯道上,武大靖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武大靖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所以在弯道上,冰面对武大靖的作用力改变武大靖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在弯道上,范可新没有对武大靖施加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在B点分别沿1、2、3三个方向施加一个动力,作用点没有改变,力的方向改变,三次力的大小均不同,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和方向均有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B
    【详解】图甲和图乙两种方式同一弹性绳的伸长量是相同的,说明弹力的大小相同,图甲弹性绳静止所受力平衡,所以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大小相等,都等于弹性绳的弹力。
    图乙所受力也平衡,但二人的合力与墙给弹性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每个人所用力只有图甲的一半。
    14.D
    【详解】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因此弹簧应该均匀伸长,故D正确。
    15.A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A.甲核桃胚完好,则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萌发,故A正确。
    B.核桃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面,故B错误。
    C.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都属于弹力,两核桃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乙核桃发生的形变没有甲明显(即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故C错误。
    D.在挤压两核桃的过程中,甲对乙有力的作用,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A。
    16.A
    【详解】A.用力拉弓,弓弦弯了,弓的形状发生变化,故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速度变大,故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用力垫球,球飞出去,球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故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划水,人加速前进,速度变大,故D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由以上分析知道,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C
    【详解】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故物体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且是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C
    【详解】A.由图知道,当弹簧不受力时弹簧长度为10c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力F和弹簧的形变量( )成正比,即
    由图知当弹簧伸长5cm时所受拉力为10N,则有
    10N=k×0.05m
    解得
    k=200N/m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弹簧受力为5N时,弹簧可能伸长2.5cm,也可能缩短2.5cm,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当弹簧伸长15cm时,根据,即
    F′=200N/m•×0.15m=30N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绳 弹
    【详解】[1]用绳拴住水桶从井中提水,水桶是受力物体,水桶受到一个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绳的作用使水桶受到拉力作用,施力物体是绳。
    [2]手是受力物体,手受到一个向下的拉力,是因为绳的作用使手受到向下的拉力作用,拉力是属于弹力。
    20. 作用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详解】(1)[1力的作用效果与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接力过程中,乙双手掌只有正对甲的臀大肌中部才能保证接力的效果最佳,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2)[2]接力的瞬间,乙用力水平推甲,甲向前快速滑出,同时乙立马慢了下来,甲受到乙的作用力的同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乙也受到甲的作用力。
    21. 0.2 2.4N
    【详解】(1)[1]由图可知,1N分成5份,一份为0.2N,分度值是0.2N。
    (2)[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2N+2×0.2N=2.4N
    22. 相互 改变 运动
    【详解】[1]气体向后喷出,说明气体施加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相互的,气体对卫星施加一个向前的力。
    [2]卫星做圆周运动,方向时刻发生变化,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3]月球绕地球转动,卫星绕月球转动,则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23.【答案】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2)甲对乙施加力,同时乙对甲也施加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如图所示,坐在船中的人用力向前推动另一艘船时,发现自己坐的船向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4. 作用 施力 受力
    【详解】[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3]产生力时必须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产生力的物体被称作施力物体,受到该力的物体的物体被称作受力物体。
    25. 4.8 0.25
    【详解】[1][2]由已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我们可以得到,
    F=kr
    由第2,3,4,6次实验数据带入可得
    k=0.25N/cm

    F=0.25N/cm•r
    再将第5次实验数据带入
    1.2N=0.25N/cm•r
    求得
    r=4.8cm。
    26. 大小 方向
    【详解】(1)[1]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发现作用点不同,方向相同,钩码数量不同,即力的大小不同,可以得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2]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发现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方向不相同,可以得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27. 2.0 0.25N 2.0
    【详解】(1)[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原长为6.5cm,拉力在0~2.0N以内,拉力每增大0.5N,弹簧的伸长量为1cm,在此拉力范围内,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是2.0N。
    (2)[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0~2.0N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即拉力与伸长量之比为0.5N/cm,图中右边弹簧伸长长度的刻度为0.5cm,故左边表示力的刻度为
    0.5N/cm×0.5cm=0.25N
    (3)[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100g的重物时,弹簧受到的拉力
    F=G=mg=0.1kg×10N/kg=1N
    此时弹簧的伸长量
    28. (c)和(e) 作用点 当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不能,有两个变量
    【详解】(1)[1]要比较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要控制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通过分析可知图c和图e;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2]分析比较图(c)和(d)可知,当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力的作用点不同,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3)[3]分析比较图(b)和(c)知道,当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4)[4]分析比较(b)和(e)知道,当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时,不能对它们进行比较了,因为没有控制变量,无法比较。
    29. 1.5 0.2 1.5
    【详解】(1)[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原长为6.5cm,拉力在0~1.5N以内,拉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是1.5N。
    (2)[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0~1.5N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即拉力与伸长量之比为0.5N/cm,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0.2cm。
    (3)[3]悬挂75g的重物,弹簧受到的拉力
    F=G=mg=0.075kg×10N/kg=0.75N
    此时弹簧的伸长量
    30. 0.5 弹簧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有一定的伸长 12.5
    【详解】(1)[1]由图像知道,当弹簧伸长1cm时,拉力为1N;当伸长1.5cm时,拉力为2N;当伸长2cm时,拉力为3N,由此可知,当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 0.5cm。
    (2)[2]该图线不过原点是因为在F=0时,由于弹簧自重作用,弹簧已经伸长了。
    (3)[3]由图知道,当拉力为4N时,弹簧伸长2.5cm,加上原长L0,此时弹簧的总长度是
    L=2.5cm+10cm=12.5cm。

    相关试卷

    浙教版第3章 运动和力第2节 力的存在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浙教版第3章 运动和力第2节 力的存在巩固练习,文件包含第三章运动和力第2节力的存在原卷版doc、第三章运动和力第2节力的存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第2节 力的存在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第2节 力的存在精品课后测评,文件包含32力的存在原卷版docx、32力的存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第2节 机械能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2节 机械能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机械能同步练习答案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