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果实的红色和黄色B.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
C.狗的直毛和卷毛D.小刚的A型血与小明的B型血
2.正常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
A.XXB.XXYC.XYD.XYY
3.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进行斗争
C.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自然选择学说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4.现代长颈鹿的颈之所以这么长,是因为( )
A.具有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
B.长颈鹿所处环境不同,使它的颈有长有短
C.生活在食物充足的环境下的长颈鹿的脖子长
D.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造成的
5.下列对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不会传染上艾滋病
B.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C.已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妇女不会通过分娩、哺乳感染婴儿
D.目前没有可供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主要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6.已知有耳垂(D)对无耳垂(d)是显性。某同学无耳垂,但他的父母都有耳垂,则该同学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7.人在婴幼儿时期为了预防各种传染病,都会注射相应的疫苗.比如注射乙肝疫苗预防肝炎,其乙肝疫苗和这种免疫力分别属于(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8.对于繁殖后代而言,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
A.花瓣和花托B.雌蕊和雄蕊C.花托和花丝D.花瓣和萼片
9.将一块马铃薯切成多块栽植到土壤中可育出幼苗,这种繁殖是利用了植物体的( )
A.根B.茎C.叶D.种子
10.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那么刚刚完成分裂的人体细胞应含有 ( )
A.23条染色体B.23对染色体C.36条染色体D.46对染色体
11.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浴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蛙死的原因是( )
A.水温B.饥饿C.惊吓D.无法呼吸
12.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有关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长颈鹿的祖先有的颈长,有的颈短
②在缺乏青草的环境中,颈长的能吃到高处的树叶而生存下来,颈短的则生存机会小
③在缺乏青草的环境中,必须尽力伸颈去吃高处的树叶,长颈鹿的颈因经常使用而长长
④逐代选择,有利变异个体的长颈逐代积累形成长颈鹿
⑤通过生存竞争,颈长的个体生存,颈短的个体被淘汰
A.①→③→④→⑤B.③→④→⑤→②
C.①→②→⑤→④D.③→①→④→⑤
13.米猪肉是指猪肉内含有( )
A.猪肉绦虫的幼虫B.猪肉绦虫的虫卵
C.血吸虫卵D.血吸虫
14.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一个细胞内的基因数多于染色体数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分子
D.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15.下列关于蝗虫幼虫(跳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虫没有翅,能跳跃B.幼虫有翅,不能跳跃
C.幼虫没有翅,不能跳跃D.幼虫有翅,能跳跃
16.图为人体某种免疫反应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
B.该抗体能消灭进入人体的任何病毒
C.该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7.下列对染色体、DNA和遗传信息之间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上有遗传信息
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成分,染色体上有遗传信息
C.染色体在细胞质中,DNA在细胞核中,两者都携带有遗传信息
D.染色体和DNA是无关的两种物质,但都携带有遗传信息
18.图中表明在两个不同的地层中发现A、B两种生物化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B.物种A为陆生,物种B为水生
C.在I层内有可能找到物种B化石
D.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
19.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A.AB.BC.CD.D
20.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B.免疫具有防御、清除和监视的功能
C.非特异性免疫可以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D.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21.果蝇(一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和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幼虫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B.果蝇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图乙表示雄性果蝇的染色体组成D.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 对
22.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人类的性别决定、第二性征的差异等问题正逐步被揭示。根据男性性别决定和第二性征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RY基因和T基因都是DNA上与遗传特征有关的片段
B.SRY基因是一个男性性别决定基因
C.T基因合成的相关蛋白质与第二性征的形成没有关系
D.睾丸不仅能分泌雄性激素,还产生精子
23.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包含许多DNA分子
B.③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
C.①通常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D.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①的数量全部为23对
24.下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对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殖方式都是有性生殖
B.左图成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左图成虫与幼虫的差别不大
D.都在成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5.下列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嫁接,是人工营养繁殖
B.②是组织培养,植物繁殖的速度很快
C.③中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胚根
D.①是无性生殖,②③是有性生殖
二、判断题
26.构成人的所有细胞中,染色体都是23对,46条。( )
27.椒草的叶能长成新植株,这属于有性生殖。( )
28.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的体形较大,鲫鱼的体形较小,这是相对性状。( )
29.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结合。( )
30.变异对于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而遗传对于生物的进化没有意义。( )
31.男性能分别产生带有X或Y染色体的两种精子,女性只产生具有X染色体的一种卵细胞。( )
32.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影响不大。( )
33.某夫妇已生育两个男孩,若再生育一个孩子,一定是女孩。( )
34.一个西瓜里的许多种子,是由子房里的多个胚珠发育而成的。( )
三、读图填空题
35.图为鸡卵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写出各标号所示结构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
(2)将来发育成小鸡的是哪一部分?____________
(3)为受精卵发育成胚胎提供营养的结构是______和______(为受精卵发育成胚胎提供氧的结构是气室
(4)在鸡卵的结构中,一个真正的卵细胞包括__________
(5)鸟的生殖发育一般过程为___________
36.下图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青蛙的发育经历了[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和[④]_______四个时期。
(2)这种发育方式叫做___________。
(3)②时期的青蛙幼体用__________呼吸,生活在水中;从幼蛙开始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呼吸,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这样的动物叫做________类(动物类别)。
四、填空题
37.鹦鹉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宠物鸟, 其艳丽的羽毛颜色一直是人们繁殖培育的重点。羽毛的黄色与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由基因 A和a控制。现有几只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黄色鹦鹉和几只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绿色鹦鹉, 进行羽毛颜色遗传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鹦鹉羽毛的____________色是显性性状,根据已提供的鹦鹉后代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组。
(2)甲组亲代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乙组后代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
(3)丙组是用乙组的后代作为亲本进行杂交,_若丙组共繁殖16只鹦鹉,则理论上有绿色鹦鹉______________只。
五、实验题
38.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
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桦尺蛾本身的体色就存在着______,有深色和浅色之分,深色和浅色与亲代不完全相同,称为______(选填“遗传”或“变异”)。
(2)在工业污染区,______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对个体生存______,这种变异通过______在后代得以保存和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______。
39.某种昆虫大多是绿色的,偶尔发现灰色个体,这种绿色是一种保护色。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做了模拟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一间铺有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
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记录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目。
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记录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目。
④重复步骤③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2)步骤①中,地毯的颜色应该是_________色,这与昆虫生活环境的颜色一致。
(3)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母鸡捕食是对不同体色的昆虫进行_________。
(4)步骤③中“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生物的_________现象。
(5)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________色昆虫幸存者减少。该颜色昆虫幸存者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
(6)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的结果。
(7)在实验中,“放入同种类的且大小相似的昆虫”原因是对照实验存在_________原则。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番茄果实的红色和黄色,狗的直毛和卷毛,小刚的A型血与小明的B型血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生物,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是不同种生物,所以B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C
解析: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就是对性别决定不起直接作用,除了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人类正常染色体为46条(23对),其中22对称为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X。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正确。
B.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B正确。
C.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正确。
D.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具备遗传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可能作出本质上的阐明,D错误。
故选D。
4.答案:A
解析:现在长颈鹿脖子之所以长,达尔文认为:古代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肢长和肢短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肢长和颈长能够吃到高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肢和颈短个体,吃不到高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肢和颈短长颈鹿就被淘汰,这样,长颈鹿一代代进化下去,就成今天上门看到长颈鹿,可见长颈变异产生和逐代积累是长颈形成原因。
如图:
故选A。
5.答案:C
解析: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不会传染上艾滋病,A正确。
B.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B正确。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已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分娩、哺乳感染婴儿,C错误。
D.目前没有可供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主要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C。
6.答案:A
解析:已知有耳垂(D)对无耳垂(d)是显性,某同学无耳垂,但他的父母都有耳垂。控制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dd,父母都有耳垂,孩子无耳垂,控制无耳垂的基因dd由亲代双方提供,因此亲代控制耳垂有无的基因组成不是纯合的,即由一个显性基因D和一个隐性基因d组成。故选A。
7.答案:B
解析: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并在人体内存留,乙肝疫苗属于抗原。当再有该病原体侵入时,就会被存留在人体的抗体清除,但其他病原体侵入时,它并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功能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解析:一朵完全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和花蕊等结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粉能产生精子。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解析: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将一块马铃薯(块茎)切成多块栽植到土壤可育出幼苗,这种繁殖是利用了植物体的茎来繁殖。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明显变化是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所以刚刚完成分裂的人体细胞应含有23对染色体,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青蛙为两栖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的结构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把青蛙放到有较多水的浴缸中,水把其浸没,无法完成呼吸而缺氧窒息而死。
考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2.答案:C
解析: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逐代选择,有利变异个体的长颈逐代积累形成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体内,寄生的部位为运动较多的肌肉,以股内侧肌多见,这样的猪肉俗称“米猪肉”;人吃了这样的猪肉就会得猪肉绦虫病,在人体内生长为成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上段,以头节固着肠壁.所以卫生检疫部门对猪肉进行检疫,主要是查验猪肉中是否含有猪肉绦虫的幼虫.
故选A.
14.答案:C
解析:A.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A正确。
B.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一个细胞内的基因数多于染色体数,B正确。
C.一条染色体上通常有一个DNA分子,C错误。
D.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D正确。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蝗虫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属于昆虫,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蝗虫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发育程度不同,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蝗虫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所以又叫做跳蝻,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A
解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某种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很快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按同样的方式加以清除,从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出生以后才建立的,它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作特异性免疫。
故选A。
17.答案:A
解析:ABC.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故BC错误,A正确。
D.染色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就是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18.答案:B
解析:ABD.由图知,B位于较古老的地层,A位于较晚近的地层,即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较晚,说明A的结构比B的结构复杂、高等。但不能说明物种A为陆生,物种B为水生,AD正确,B错误。
C.由于地壳运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I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C正确。
故选B。
19.答案:B
解析:A.1动物包含2无脊椎动物,2无脊椎动物包含3节肢动物,3节肢动物包含4昆虫,A正确。
B.人等动物的1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2骨骼肌组成,2骨骼肌包含3肌腹和4肌腱,但肌腱和肌腹是并列关系,B错误。
C.1植物包含2被子植物,2被子植物包含3双子叶植物,3双子叶植物包含4大豆,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1细胞核包含2染色体,2染色体包含3DNA,3DNA包含4基因,D正确。
故选B。
20.答案:D
解析:A、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A正确;
B、免疫具有防御、清除和监视的功能,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及时清除自身产生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还可以随时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细胞的产生。B正确。
C、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C正确;
D、免疫对人体不一定是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人体的免疫能力不一定是越强越好,D不正确;
故选D。
21.答案:B
解析:A.果蝇幼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A正确。
B.果蝇的发育(如图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图乙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因此是雄性果蝇的染色体,C正确。
D.根据图乙可知,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是4对,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有4条,D正确。
故选B。
22.答案:C
解析:A.SRY基因和T基因都属于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SRY基因,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指Y染色体上具体决定生物雄性性别的基因片段,B正确。
C.从图中可知,T基因合成的相关蛋白质与第二性征的形成有关系,C错误。
D.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够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发育和成熟,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如胡须生长、喉结突出等,使男性和女性具有显著的外形差异,D正确。
故选C。
23.答案:B
解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①]染色体,它是由[③]DNA和[②]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但是,染色体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对,它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条,因此选项A、C、D不正确,B正确。故选B。
24.答案:D
解析:A.两种昆虫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可见,此图的生殖发育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
B.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因此图1成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B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看出,图1成虫与幼虫的差别不大,C不符合题意。
D.左图昆虫蝗虫在成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右图昆虫在幼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而成虫只吃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蛹不食不动。所以,对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都在成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符合题意。
故选D。
25.答案:D
解析:A.①是嫁接,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可见嫁接属于人工营养繁殖,是无性繁殖,A不符合题意。
B.②是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组织培养的繁殖速度很快,属于无性繁殖,B不符合题意。
C.③中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胚根,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C不符合题意。
D.有性生殖是有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靠种子来繁殖(③)等;而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如植物的①嫁接、扦插、②组织培养等,D符合题意。
故选D。
26.答案:×
解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人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但生殖细胞只有23条染色体。
故题干说法错误。
27.答案:×
解析:椒草的叶能长成新植株,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
28.答案:×
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个体较大,鲫鱼个体较小,鲫鱼和鲤鱼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故题干说法错误。
29.答案:√
解析: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所以能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
30.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生存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生物如果不能产生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果没有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会产生新的类型,就不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地不断进化,因此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各种有利变异,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这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变异。
31.答案:√
解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从分析中图解可知,男性能分别产生带有X或Y染色体的两种精子,女性只产生具有X染色体的一种卵细胞。
故答案为正确。
32.答案:×
解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青蛙、蟾蜍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因此,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影响很大,题干说法错误。
33.答案:×
解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若该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为50%。题干说法错误。
34.答案:√
解析: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凋落,雄蕊凋落,雌蕊的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这样子房就发育成了果实。种子的数目是由胚珠的数目决定的。因此一个西瓜里的许多种子,是由子房里的多个胚珠发育而成的,说法正确。
35.答案:(1);卵壳;卵黄膜;胚盘;系带;卵黄;卵白;气室
(2)胚盘
(3)卵黄;卵白
(4)胚盘、卵黄、卵黄膜
(5)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解析:(1)图中①是卵壳,②是卵黄膜,③是胚盘,④是系带,⑤是卵黄,⑥是卵白,⑦是气室。
(2)卵黄上的小白点叫③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将来发育成小鸡的部位。
(3)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卵黄部分,其为主要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功能。
(4)卵细胞的结构包括胚盘、卵黄、卵黄膜,卵黄膜是细胞膜,卵黄是细胞质,胚盘里含有细胞核。
(5)鸟的生殖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
36.答案:(1)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变态发育
(3)鳃;肺;皮肤辅助;两栖
解析:(1)图中的①是受精卵,②是蝌蚪,③是幼蛙,④是成蛙。蛙的一生经历了①受精卵,②蝌蚪,③幼蛙,④成蛙四个阶段。
(2)青蛙的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
(3)②时期的青蛙幼体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所以象青蛙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37.答案:(1)黄;乙
(2)aa、aa;Aa
(3)4
解析:(1)乙组,亲代的性状在子代中没有表现出来,没有表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其基因组成一定是隐性基因aa,表现出来的性状一定是显性性状,因此根据乙组实验结果可判断鹦鹉羽毛的黄色是显性性状,绿色是隐性性状。
(2)绿色是隐性性状,因此甲组亲代的基因组成是aa、aa;乙组亲代黄色鹦鹉的基因组成是AA,其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绿色鹦鹉的基因组成是aa,其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因此后代的基因组成是Aa。
(3)丙组是用乙组的后代作为亲本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解中看出绿色鹦鹉出现的几率是1/4,因此若丙组共繁殖16只鹦鹉,则理论上有绿色鹦鹉4只。
38.答案:(1)差异;变异
(2)深色;有利;遗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解析:(1)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可见,桦尺蛾本身的体色就存在着差异,有深色和浅色之分,深色和浅色与亲代不完全相同,称为变异。
(2)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结合分析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对个体的生存有利,这种变异通过遗传在后代得以保存和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9.答案:(1)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
(2)绿
(3)选择
(4)遗传
(5)灰;灰色昆虫的体色与环境反差较大,容易被敌害发现
(6)自然选择
(7)单一变量
解析:(1)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
(2)昆虫生活环境的颜色是绿色,因此,步骤①中地毯的颜色应该是绿色。
(3)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母鸡捕食是对不同体色的昆虫进行选择。
(4)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生物的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的差异性。步骤③中“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生物的遗传现象。
(5)由于绿色昆虫的体色与环境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灰色昆虫的体色与环境反差较大,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造成绿色幸存的增多,灰色幸存的减少,所以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灰色昆虫幸存者减少,绿色昆虫幸存者多。
(6)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非常相似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单一变量原则是指其他因素(无关变量)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实验变量,即自变量),然后观察这个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见,放入同种类的且大小相似的昆虫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选项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B
运动系统
骨骼肌
肌腹
肌腱
C
植物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大豆
D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组别
亲代配对
后代数目(只)
绿色
黄色
甲
绿色X绿色
11
0
乙
黄色X绿色
0
12
丙
黄色X黄色
?
?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蛾的种类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昆虫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目
绿色昆虫
20
9
27
13
39
20
灰色昆虫
20
5
15
4
12
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8,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份月考生物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组成决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