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化学人教版 进阶提升专项1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化学人教版 进阶提升专项1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 课件,共13页。
进阶提升专项1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类型1 粒子的基本性质1(2023·柳州模拟)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氯化钠C.二氧化碳 D.铜【解析】A、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D、铜由铜原子构成。C2(2023·南宁二模)“端午到,粽香飘”,对闻到粽子香气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的质量变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发生了分解【解析】“端午到,粽香飘”是因为粽子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C3(2023·梧州期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解析】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A正确;B、蔗糖加入水中后,蔗糖溶解了是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水分子的间隔中去的缘故,B不正确;C、氧气和液氧都可支持燃烧,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C正确;D、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D正确。B【备选习题】(2023·陕西师大附中模拟)宏微结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B.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小C.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解析】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但水分子没有停止运动,仍是在不断运动的,A错误。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B错误。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C正确。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D错误。C类型2 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关系4(2023·防城港二模)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带正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阳离子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D.分子可以保持某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任何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但实际上,原子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不正确;B、原子中,质子带正电,则带正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阳离子,正确;C、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不正确;D、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正确。B类型3 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应用5(2022·贵港中考)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微粒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解析】A粒子第一层只能容纳2个电子,已经稳定。B粒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该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变成稳定结构。C粒子要变成8电子稳定结构,容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D粒子已经成为8电子稳定结构。B6(2023·梧州期末)下列四种微粒中,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解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①表示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②表示镁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③表示镁离子,最外层8个电子;④表示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四种微粒中,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①和④。B7(2023·安徽模拟)如图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B.在该结构示意图中n=1C.X是金属元素D.X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X-【解析】A、原子结构的电子层数=元素的周期数,由图可知,X的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为3,所以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A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11=2+8+n,n=1,B正确;C、由图可知,质子数为11,则元素X为钠元素,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C正确;D、由B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X+,D错误。D类型4 组成物质的元素8(2023·钦州期末)北斗卫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属于非金属元素B.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7C.拉瓦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gB【解析】A、铷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正确;B、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铷的原子序数为37,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7,正确;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不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单位是“1”,不是“g”,不正确。9(2023·东莞模拟)图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图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锡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 (2)图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_。 图C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图D中甲元素的原子序数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元素。乙元素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结构(填“不稳定”或“相对稳定”)。 50 6 得到 小于 相对稳定 【解析】(1)根据题中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锡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0,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锡元素的核电荷数是50。(2)图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2+4=6。图C表示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3)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图D中甲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乙元素。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乙元素是氩,氩原子是相对稳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