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成功地揭示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演绎推理”是预测F1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的过程
B.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C.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核基因控制的”
D. 孟德尔得出遗传规律时使用了归纳法,并对实验数据做统计学分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演绎推理”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F1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的过程,A正确;
B、“提出问题”是根据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F1自交实验为基础提出的,这里的豌豆为纯合亲本,B正确;
C、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错误;
D、孟德尔得出遗传规律时使用了假说演绎法,同时也利用了由一对到多对的归纳法,并对实验数据做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了两大遗传定律,D正确。
故选C。
2. 南瓜为雌雄同株植物,其花是单性花,果皮的绿色和金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甲(果皮为绿色)和乙(果皮为金黄色)两株南瓜,下列杂交实验中,通过观察子代的表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甲植株分别作为父本和母本与乙植株杂交
B. 甲植株自交和甲、乙杂交
C. 甲植株自交或乙植株自交
D. 甲植株自交和乙植株自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 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A、甲植株分别作为父本和母本与乙植株杂交即正反交实验,若该显性性状的植株为杂合子Aa,与隐性植株aa正反交,后代的结果都有显性也有隐性,且显性和隐性为1:1,不能判断,A错误;
B、甲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甲植株为显性性状,若不发生性状分离,甲植株为纯合子;再让甲、乙杂交,后代性状出现了2种(甲乙两种性状)且接近1:1或只出现甲的性状,则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为乙的性状,则乙是显性性状,B正确;
CD、若甲乙植株都是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都不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确定显隐性,CD错误。
故选B。
3. 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灰身雄果蝇不育。灰身雌雄果蝇杂交,F1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3∶1,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F2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
A. 1/3B. 4/9C. 1/9D. 1/4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a表示),基因型灰身雌雄果蝇杂交,F1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3:1,推断黑身为显性性状,用A表示,即亲本灰身雌雄果蝇基因型为Aa,F1雌雄果蝇基因型均为AA:Aa:aa=1:2:1,F1自由交配,但是AA雄果蝇不育,雌配子A:a=1:1,雌配子中a所占比例1/2,F1中可产生雄配子的雄果蝇基因型Aa:aa= 2:1,则雄配子A:a=1:2,雌配子中a所占比例2/3,F2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1/2×2/3=1/3。
故选A。
4.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情况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若子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则显性个体中杂合子占了4/5
B. 若子代出现9:3:4的性状分离比,则测交后代为1:1:2
C. 若子代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则子代中的杂合子都不能稳定遗传
D. 若子代出现4:2:2:1的性状分离比,则AaBb个体能存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若子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具有A或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15+1/15+1/15=1/5,则杂合子占4/5,A正确;
B、若子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B正确;
C、若子代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表明只有同时存在A基因和B基因时才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其它基因型都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存在杂合子能稳定遗传的现象,如Aabb、aaBb,C错误;
D、若子代出现4∶2∶2∶1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AA和BB纯合致死现象,且AaBb个体能存活,D正确。
故选C。
5.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为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为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则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
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
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则应选用①和④为亲本杂交
D. 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变为蓝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由于花粉粒形状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区分,非糯性和糯性可以通过染色区分,而抗病和易感病需长成植株才能区分,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则,则花粉必须来自于杂合子Aa或Dd,故可用①和②或①和④或②和③或②和④杂交所得F1的花粉,A错误;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得到AaDd的子代,则可选择②和④杂交,而①和②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AATtDd,抗病与易感病用花粉鉴定法不能鉴定,B错误;
C、若培育糯性抗病(aaTT)优良品种,则应选用①和④为亲本杂交得到AaTtdd的子一代,子一代自交获得糯性抗病个体,再通过连续自交筛选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C正确;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AattDd)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花粉(基因型为A)变为蓝色,另一半(基因型为a)棕色,D错误。
故选C。
6. 某自花传粉植物(AaBb)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1/4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个体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
B. 该个体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
C. 该个体自交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4
D. 该个体测交子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数量基本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1/4不育,则该个体的可育雄配子=(1/2A+3/4×1/2a)∶(1/2a×1/4)=7∶1,A错误;
B、分析题意可知,只有a的花粉育性受影响,则该个体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亲本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由于含a的花粉3/4可育,故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4:4:3:3,该个体自交子代,雌配子不受影响,AB:Ab:aB:ab=1:1:1:1,根据棋盘法可知,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4,C正确;
D、该个体测交,即AaBb×aabb,若AaBb做父本,则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4:4:3:3,aabb产生ab一种基因型的配子,则子代中红花植株(B-)和白花植株(bb)数量=7∶7;若AaBb做母本,则雌配子是AB:Ab:aB:ab=1:1:1:1,雄配子只有ab,子代中红花∶白花=1∶1,故该个体测交子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数量基本相等,D正确。
故选A。
7. 某豌豆品种的粒色(黄/绿)和粒形(圆/皱)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黄色圆粒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6∶2∶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控制粒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
C. 子代黄色圆粒植株有四种基因型
D. 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6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详解】A、黄色圆粒植株自交后,由于某对基因纯合致死,子代植株分离比为6:2:3:1,该比值为9:3:3:1的变形,表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亲本为双杂合子,A正确;
B、由于子代中黄色∶绿色=2:1,圆粒:皱粒=3:1,可知绿色、皱粒为隐性性状,且控制粒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B正确;
C、由于控制粒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亲本(双杂合子)黄色圆粒植株自交,子代中黄色的基因型只有一种,圆粒的基因型有两种,故子代黄色圆粒植株有2种基因型,C错误;
D、由于控制粒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自交后代中,只有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中有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12=1/6,D正确。
故选C。
8. 某植物产量的高低有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5种类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产量的高低与显性基因的个数呈正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中产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两种
C.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1∶4∶6∶4∶1
D. 对中高产植株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中产∶中低产=1∶1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高产含有4个显性基因,中高产含有3个显性基因,中产含有2个显性基因,中低产含有1个显性基因,低产含有0个显性基因。
【详解】A、由于A和a、B和b两对基因能够独立遗传,所以,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中产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和aaBB三种,B错误;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1/16)的个体表现为高产,基因型为AABb(2/16)和AaBB(2/16)的个体表现为中高产,基因型为AAbb(1/16)、AaBb(4/16)和aaBB(1/16)的个体表现为中产,基因型为Aabb(2/16)和aaBb(2/16)的个体表现为中低产,基因型为aabb(1/16)的个体表现为低产,因此,后代中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1∶4∶6∶4∶1,C正确;
D、中高产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其中对AABb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中产∶中低产=1∶1,对AaBB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中产∶中低产=1:1,因此,对中高产植株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中产∶中低产=1∶1,D正确。
故选B。
9. 已知某作物晚熟(W)对早熟(w)为显性,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 传。含早熟基因的花粉有 50%的概率死亡,且纯合感病个体不能存活,现有一株纯合 晚熟抗病个体与一株早熟感病个体,杂交得 F1,取其中所有晚熟感病个体自交,所得 F2表现型比例为
A. 6∶3∶2∶1B. 15∶5∶3∶1C. 16∶8∶2∶1D. 10∶5∶2∶1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频率计算: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 ,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1/2杂台子的频率。
【详解】由题意可知,含有w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因此基因型为Ww的父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W: w=2: 1,母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W :w=1 : 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WW : Ww : ww=2: 3 : 1,即后代的晚熟:早熟=5 : 1。亲本纯合抗病个体基因为rr,感病个体基因型为Rr,F1中1/2rr,1/2Rr;取F1中所有感病个体Rr自交,后代中能存活的感病个体Rr:抗病个体rr=2:1;故F2 表现型比例为(5 : 1)×(2:1)=10∶5∶2∶1;故选D。
10. 某雄性哺乳动物(2n=10)的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正移向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则此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若细胞中无Y染色体,则此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
C. 若有染色单体存在,则此时细胞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若无染色单体存在,则此细胞有10对或0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
【详解】A、若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则此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若细胞中无Y染色体,即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正在移向两极,说明此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B正确;
C、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正移向两极,若有染色单体存在,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此时细胞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正确;
D、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正移向两极,若无染色单体存在,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10对同源染色体,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有0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11. 某高等动物(2n=16)的基因型为AaBb,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甲)和一个基因型为ab的细胞(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等
B. 乙可能是精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
C. 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可能产生4种基因型不同的精细胞
D. 观察该动物精巢细胞切片时,可看到染色体数目分别为8、16和32的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甲)和一个基因型为ab的细胞(乙),其中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发生过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发生过交换(互换)。
【详解】A、甲的基因型为AaBB,可见其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存在等位基因A、a的原因可能是发生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但基因数目还未减半,因此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含有8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着丝粒/着丝点还未分裂)或16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A错误;
B、乙细胞基因型是ab,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能是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细胞,此时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B正确;
C、根据题干“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甲)和一个基因型为ab的细胞(乙)”可知,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共产生4个精细胞,但有3种(AaBB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时)或4种(Aa形成的原因是互换/交换时)精细胞,C正确;
D、精巢细胞可同时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观察该动物精巢细胞切片时,可看到染色体数目分别为8(精细胞)、16(正常体细胞)和32(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D正确。
故选A。
12. 下图中甲、乙为某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处于两个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且其中心体在此时期完成复制并移向两极
B. 与图乙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分裂后产生的两个极体基因型为aB
C. 图甲细胞和图乙细胞分别处于图丙中BC段和DE段对应的时期
D.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的原因是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染色体已复制,散乱排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分析图乙: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由图乙不均等分裂可以看出,该哺乳动物为雌性。
分析图丙:图丙中AB段表示DNA的复制,CD段表示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详解】A、图甲细胞染色体已复制,散乱排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未发生联会,无四分体,中心体复制在分裂间期,A错误;
B、由图甲细胞标记基因可知,图乙细胞基因为AABB,则与图乙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aabb分裂后产生的两个极体基因型为ab,B错误;
C、图甲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图乙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别处于图丙中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和CE段(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的时期,C正确;
D、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种(个)配子,D错误。
故选C。
13. 某XY型性别决定植物,基因B(叶片有茸毛)对b(叶片无茸毛)完全显性,选取有茸毛雄株与无茸毛雌株杂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叶片有茸毛和叶片无茸毛为一对相对性状
B. 若亲本中雄株纯合且后代全为有茸毛,则B、b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C. 若B、b仅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雌性全为有茸毛,雄性全为无茸毛
D. 若B、b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后代雄株可能全为无茸毛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叶片有茸毛相对于叶片有茸毛是显性性状,在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为确定B,b位置,则需要选取无茸毛雌株与有茸毛雄株进行杂交,通过后代的性状表现确定基因的位置。
【详解】A、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叶片有茸毛和叶片无茸毛为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让有茸毛雄株(XBYB或BB)与无茸毛雌株(XbXb、bb)杂交,若后代均为有茸毛,则B、b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能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B错误;
C、若B、b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BY×XbXb,后代雌性全为有茸毛,雄性全为无茸毛,C正确;
D、若B、b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亲本基因型有茸毛雄株(XBYB、XBYb、XbYB),无茸毛雌株(XbXb),杂交结果后代雄株可能全为无茸毛,D正确。
故选B。
14.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 若第Ⅲ代个体全为纯合子,则图中患病个体均为杂合子
C. 若第Ⅲ代个体全为杂合子,则图中患病个体均为纯合子
D. 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的患病概率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既可能是隐性遗传也可能是显性遗传,由于II-4个体为患病女性,III-3为正常男性,故该病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又由于II-3个体为患病男性,而I-1为正常女性,故该病不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
【详解】A、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既可能是隐性遗传也可能是显性遗传,由于II-4个体为患病女性,III-3为正常男性,故该病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又由于II-3个体为患病男性,而I-1为正常女性,故该病不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所以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
B、若第Ⅲ代个体全为纯合子,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图中患病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B正确;
C、若第Ⅲ代个体全为杂合子,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则图中患病个体均为纯合子,基因型均为aa,C正确;
D、若该病为隐性遗传,Ⅱ-2的基因型为aa,而Ⅱ-3基因型为A-,无法计算再生一个孩子患病概率,若该病为显性遗传,若Ⅱ-2(Aa)和Ⅱ-3(aa)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的患病概率为1/2,D错误。
故选D。
15. 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为了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某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仅让雌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不能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
B. 一对表型不同的果蝇杂交,若后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及比例都相同,则基因A、a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C. 纯合的直毛雌果蝇和非直毛雄果蝇杂交,若后代都为直毛,则可判断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D. 选用表型不同的雌雄果蝇正反交可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一般与性别无关,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详解】A、若让两只表型不同的纯合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仅有一种表型,则此时后代的表型即为显性性状,A错误;
B、一对表型不同的果蝇杂交,若后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及比例都相同,则基因A、a也可能仅位于X染色体上,如基因型为XAXa的果蝇与基因型为XaY的果蝇杂交,后代雌、雄个体表型及比例都为直毛:非直毛=1:1,B错误;
C、纯合的直毛雌果蝇和非直毛雄果蝇杂交,若后代都为直毛,说明直毛是显性性状,不论基因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都会出现该现象,所以无法判断基因A、a的位置,C错误;
D、选用表型不同纯种雌雄果蝇正反交,如果后代表型均与性别无关,则可判断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反之可判断基因A、a仅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16. 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种鸟的羽色由Z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基因B+决定红色、基因B决定蓝色、基因b决定白色)控制,其显隐性关系为B+>B>b。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理论上,该鸟类关于羽色的基因型有9种
B. 蓝色雌鸟的卵细胞中不一定含有基因B
C. 蓝色雌雄鸟随机交配,子代可以出现红色鸟
D. 红色雌鸟与杂合蓝色雄鸟杂交,子代出现白色雌鸟的概率为1/4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干分析,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为ZZ,雌性为ZW,鸟的羽色由Z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A、理论上,该鸟类关于羽色的基因型有9种,其中雄性ZZ有6种,ZB+ZB+、ZB+ZB、ZB+Zb、ZBZB、ZBZb、ZbZb、雌性ZB+W、ZBW、ZbW有三种,A正确;
B、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蓝色雌鸟的基因型是ZBW,卵细胞的基因是ZB或W,不一定含有基因B,B正确;
C、蓝色的显隐关系小于红色,因此蓝色雌雄鸟随机交配,子代不会出现红色,C错误;
D、红色雌鸟基因型为ZB+W,杂合蓝色雄鸟的基因型为ZBZb,后代出现白色雌鸟ZbW的概率为1/4,D正确。
故选C。
17. 下图甲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已知体外培养时,S型菌和R型菌增殖速度相同。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BC段R型细菌减少的原因是R型细菌大量转化为S型细菌
B. 图乙中,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沉淀物中具有大量的放射性
C. 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 若用S型细菌DNA与R型活菌进行体外转化,两种细菌数量变化与图甲相似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
分析乙图: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
【详解】A、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BC段小鼠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导致R型细菌减少,A错误;
B、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无论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搅拌离心后,都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的分布,B错误;
C、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C正确;
D、若用S型细菌DNA与R型活菌进行体外转化,由于没有免疫系统清除细菌,且转化效率低,则主要是R型菌,两种细菌数量变化与图甲不同,D错误。
故选C。
18.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组实验说明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物质只有DNA
B. 完成该组实验需先后用到带32P标记和不带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C. 若在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放射性,则可能是②过程搅拌不均匀
D. 新噬菌体中只有部分含32P,说明只有部分噬菌体获得亲代的遗传信息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沉淀物是大肠杆菌,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且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2P,说明进入大肠杆菌的是DNA,但没有对照实验,不能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不进入大肠杆菌,A错误;
B、标记噬菌体: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或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题干中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是不带32P标记的大肠杆菌,B正确;
C、若在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放射性,则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释放出带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C错误;
D、新噬菌体中只有部分含32P,是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只有保留亲代噬菌体DNA链的子代噬菌体含有32P,D错误。
故选B。
19.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若甲组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组的大肠杆菌由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获得
B. 甲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3H、35S
C. 乙组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14C、32P
D. 由甲乙两组实验可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35S)和噬菌体的DNA(32P),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检测放射性出现的部位(悬浮液/沉淀)。实验结果:32P组沉淀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DNA能进入大肠杆菌,且在新的噬菌体中也发现了32P,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5S组悬浮液中放射性较强,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详解】A、甲组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是由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获得,A正确;
B、3H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因此甲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35S,均不含3H,B错误;
C、14C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以大肠杆菌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半保留复制,乙组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32P,少部分含14C,C错误;
D、甲乙两组均无法区分DNA和蛋白质,无法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20. 某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有抗冻(A)和不抗冻(a),叶片无茸毛(B)和有茸毛(b)两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利用若干纯合品种作为亲本进行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实验一可判断A/a位于常染色体,B/b位于X染色体上
B. 根据实验二可判断A/a位于X染色体,B/b位于常染色体上
C. 根据两组实验可判断A/a,B/b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D. 实验一F1中雌性与实验二F1中雄性杂交,子代中不抗冻的占1/4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遗传图解:实验一中,亲本为抗冻和不抗冻,子代中雌性均抗冻,而雄性均不抗冻,说明与性别有关,基因A和a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二中,亲本为有茸毛和无茸毛,子代雌性均为无茸毛,雄性均为有茸毛,说明与性别有关,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AB、实验一中,亲本为抗冻和不抗冻,子代中雌性均抗冻,而雄性均不抗冻,说明与性别有关,基因A和a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二中,亲本为有茸毛和无茸毛,子代雌性均为无茸毛,雄性均为有茸毛,说明与性别有关,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AB错误;
C、两亲本均为纯合子,根据两组实验可判断A/a、B/b均位于X染色体上,不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否则实验一后代全为抗冻,实验二的后代全为无茸毛,C错误;
D、A/a和B/b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一亲本的杂交组合为XAbY×XaBXaB,则F1中雌性的基因型是XaBXAb,实验二亲本的基因型是XAbXAb×XaBY,则后代中的雄性的基因型是XAbY。让实验一的F1中雌性(XaBXAb)和实验二的F1中雄性(XAbY)杂交,只考虑A/a这对等位基因,则实验一的F1中雌性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实验二的F1中雄性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AY,二者杂交子代中不抗冻的占1/4,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大题,共60分)
21. 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注:基因型为AA的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基因A、a1、a2,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_____定律。若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1×Aa2,子代黄鼠占的比例是_____,基因型为Aa1和a2a2雌雄小鼠杂交,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黄色老鼠的概率是_____。
(3)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鼠杂交,观察后代的毛色。
预期结果结论:如观察后代的毛色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如观察后代的毛色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
【答案】21. ①. 分离 ②. 2/3 ③. 黄色:灰色=1:1
22. ①. Aa2、a1a2 ②. 1/2
23. ①. 黑色(雌) ②. 黄色和灰色 ③. Aa1 ④. 黄色和黑色 ⑤. Aa2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可知,从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可知,A基因对a1和a2均为显性基因;从灰色个体的基因型看出,a1对a2为显性基因。
【小问1详解】
A、a1、a2是复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若亲本基因型为Aa1×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1AA(死亡)、2Aa1(黄色)、Aa2(黄色)、1a1a2(灰色),即黄色:灰色=2:1,子代黄鼠占的比例是2/3。基因型为Aa1和a2a2雌雄小鼠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2:a1a2=1:1,即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灰色=1:1。
【小问2详解】
由后代有3种表型,说明后代存在黑色,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黄色老鼠的概率为1/2。
【小问3详解】
要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Aa1或Aa2),可将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a2a2)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如果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后代的基因型为Aa2和a1a2,则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果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后代的基因型为Aa2和a2a2,则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
22. 家兔的毛色由两对基因决定。A、a是控制颜色分布的基因,A基因控制颜色分布不均匀,体色均为野鼠色,a基因控制颜色分布均匀,体色表现为具体颜色。B、b为控制颜色的基因,B基因控制黑色,b基因控制褐色。用纯系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分析回答:
(1)野鼠色兔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2)实验一中,F2野鼠色兔中纯合子占_________,F1与褐色兔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Fl黑色兔基因型为___________,F2黑色兔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黑色兔占__________。
(4)实验二F2代中一只黑色雄兔与实验三F2代中—只野鼠色雌兔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黑色兔占______。
(5)现有一只野鼠色兔,可否通过测交实验来检测其是否纯合?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6 ②. 1/6 ③. 野鼠色兔:黑色兔:褐色兔=2:1:1 ④. aabb ⑤. 8/9 ⑥. 1/3 ⑦. 不可 野鼠色兔中纯合子AABB和AAbb,杂合子AABb的测交结果都是野鼠色兔
【解析】
【分析】
【详解】(1)有A基因时表现为野鼠色兔,即野鼠色兔的基因型为A_ _ _,有6种基因型。黑色兔的基因型为aaB_,褐色兔的基因型为aabb。
(2)实验一中,F1雌性野鼠色兔相互交配,F2中三种表现型比例为:12:3:1,F1基因型为AaBb, F2野鼠色兔中纯合子基因型有AABB、AAbb,所占比例为2/12,即1/6。 F1与褐色兔杂交即AaBb×aabb,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野鼠色兔)、Aabb(野鼠色兔)、aaBb(黑色兔)、aabb(褐色兔)=1:1:1:1,所以子代野鼠色兔:黑色兔:褐色兔=2:1:1。
(3)实验二中,F1黑色兔雌雄相互交配,F2中黑色兔:褐色兔=3:1,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2黑色兔基因型为1/3aaBB、2/3aaBb,配子中ab占1/3,aB占2/3,随机交配根据哈代温伯格定律,子代aabb占1/9,aaB_占8/9。
(4)实验二F2代中黑色兔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实验三中根据F1野鼠色兔雌性相互交配,F2中野鼠色兔:黑色兔:3:1,推出F1野鼠色兔基因型为AaBB,F2中野鼠色兔基因型为:1/3AABB、2/3AaBB,所以F2代中黑色雄兔(1/3aaBB、2/3aaBb)与实验三F2代中野鼠色雌兔(2/3AaBB)才能产生黑色兔(aaB_),所占比例为1×2/3×1/2=1/3。
(5)野鼠色兔中纯合子AABB和AAbb,杂合子AABb的测交结果都是野鼠色兔,所以不能通过测交实验来检测其是否纯合。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结合遗传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文内容准确判断性状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能根据遗传图解中的12:3:1,推断F1和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3. 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2n)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的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仅显示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图丙所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_,图丙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是______。
(2)若图乙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3)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______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______段。
【答案】(1) ①. 图甲和图乙 ②. (第一)极体 ③. AB
(2)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正常,含基因A和B的染色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B基因所在相同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
(3) ①. ab和de ②. bc
【解析】
【分析】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图丙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图丁中ab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末期,bc表示减数分裂前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图丙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图甲、图乙含有同源染色体。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图丙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名称为第一极体。图丙所示细胞中含有2条白色染色体,其基因型应为AABB,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
【小问2详解】
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正常形成含基因型为AABB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基因型为aabb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B基因所在相同染色体未分离,而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
【小问3详解】
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对应图丁中ab段和de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对应图丁中bc段。
24. 自然界女娄菜(2N=46)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为XY型,其茎色有灰绿色和黄色,叶型有宽叶与窄叶,依次由一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现将多株纯合灰绿色宽叶雌株与多株纯合黄色窄叶雄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F2雌株中灰绿色宽叶:黄色宽叶=3:1,F2雄株中灰绿色宽叶:灰绿色窄叶:黄色宽叶:黄色窄叶=3:3: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进行灰绿色宽叶雌株和黄色窄叶雄株杂交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不同之处是_____。
(2)叶型这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控制茎色、叶型的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_____(“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_。
(3)根据已有数据,_____(“能”或“不能”)判断控制宽叶与窄叶的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还是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请写出理由_____。
【答案】(1)母本不用去雄
(2) ①. 宽叶 ②. 遵循 ③. F2中雌雄植株茎色均灰绿色:黄色=3:1,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叶型性状雄株中宽叶:窄叶=1:1,雌株全为宽叶,说明(B/b)位于性染色体,所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 ①. 不能 ②. 不论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还是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结果都相同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小问1详解】
孟德尔所用的豌豆为两性花,闭花授粉,进行豌豆杂交实验需要对母本去雄,而女娄菜为雌雄异株,在进行杂交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对母本去雄。
【小问2详解】
F2中叶型性状雄株宽叶:窄叶=1:1,雌株全为宽叶,说明(B/b)位于性染色体,且宽叶为显性;F2中雌雄植株茎色均为灰绿色:黄色=3:1,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3详解】
若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窄叶雄株基因型为XbYb,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则窄叶雄株基因型为XbY,因此不论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还是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亲本基因型AAXBXB、aaXbY杂交与亲本基因型AAXBXB、aaXbYb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和子二代结果都相同,故不能判断控制宽叶与窄叶的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还是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25.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__,乙病属于__________。(填序号)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Y染色体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II-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II-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III-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__。
(3)III-1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假如III-12和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4)假如III-10和III-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A ②. D ③. 1/2 ④. aaXBY ⑤. 8 ⑥. aaXBXb ⑦. 1/4 ⑧. 2/3 ⑨. 1/8 ⑩. 7/24
【解析】
【分析】1、“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3和4有甲病而子女9、11号没有病,结合分析说明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1和2号没有乙病而其孩子7有乙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又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故分别符合A、D。
(2)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5号不患病,基因型为a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患病,基因型为XbY,所以1、2号基因为aaXBXb、AaXBY,Ⅱ-5的基因型可能为1/2aaXBXB或1/2aaXBXb,故II-5为纯合体aaXBXB的概率是1/2。II-6表现型正常,故其基因型为aaXBY 。Ⅲ-11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aaXBY;Ⅲ-13患乙病,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母方Ⅱ-8。
(3)Ⅱ-7只患乙病,基因型为aaXbY,则所生表现正常的Ⅲ-12基因型为aaXBXb.假如Ⅲ-12和一个正常的男性aaXBY结婚,所生后代只可能患乙病,且概率为1/4。
(4)就甲病(常显)分析:Ⅲ-10基因型为1/3AA或2/3AA。Ⅲ-13基因型为aa,所以Ⅲ-10与Ⅲ-13婚配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是2/3×1/2aa=1/3aa,患甲病的概率为1-1/3=2/3;就乙病分析:Ⅰ-1的基因型为XBXb,Ⅰ-2的基因型为XBY,Ⅱ-4为XBXb的概率是1/2,Ⅱ-3的基因型为XBY,所以Ⅲ-10的基因型为XBXb的概率为1/4;Ⅲ-13的基因型为XbY,因此1/4XBXb× XbY→1/4(1/4XBXb、1/4 XbXb、1/4XBY、1/4XbY),即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1/2=1/8,不患乙病的概率=1-1/8=7/8。后代不患病(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的概率=1/3×7/8=7/24。
【点睛】分析遗传系谱图,根据遗传规律判断遗传方式,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组别
P
F1
实验一
抗冻有茸毛雄性×不抗冻无茸毛雌性
雌性全为抗冻无茸毛;雄性全为不抗冻无茸毛
实验二
抗冻有茸毛雌性×不抗冻无茸毛雄性
雌性全为抗冻无茸毛;雄性全为抗冻有茸毛
表型
黄色
灰色
黑色
基因型
Aa1
Aa2
a1a2
a1a2
a2a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罗庄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