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Fe56 Zn65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抬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
A. 醋B. 酒精C. 食盐水D. 氨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鼻冲水是指具有刺激性气味、储存于玻璃瓶中易挥发、有毒的物质,据此分析。
【详解】A.醋无毒,A错误;
B.酒精无毒,B错误;
C.食盐水无气味无毒,C错误;
D.鼻冲水是指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储存于玻璃瓶中易挥发、有毒的物质,D正确;
故选D。
2. 2023年是我国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时期,在包括5G基站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都取得瞩目成就,其中涉及各种化学材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5G微基站射频芯片的主要材料是Si
B. 高铁动车的车厢厢体由不锈钢和铝合金制成,不锈钢和铝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
C. 国产飞机C919用到的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歼-20战斗机在长春航展上完美亮相,其机身采用的碳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子芯片的材料主要是Si,射频芯片也是电子芯片,故A正确;
B.不锈钢是铁合金,铁合金与铝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
C.氮化硅陶瓷,是一种烧结时不收缩的无机材料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正确;
D.碳纤维指的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无定型的碳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
答案D。
3. 下列转化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N2和氧气反应直接生成NO,NO和氧气进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一步反应不能实现,A不符合题意;
B.铁和硫生成硫化亚铁,一步反应能实现,B符合题意;
C.硫和氧气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一步反应不能实现,C不符合题意;
D.氮气和氧气反应直接生成NO,NO和氧气进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硝酸,一步反应不能实现,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丹霞地貌岩层因含Fe2O3而呈红色
B. 红酒中可以添加适量SO2做抗氧化剂
C. CO2合成淀粉可以促进“碳中和”
D. 分离液态空气制N2属于氮的固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丹霞地貌的岩层中含有氧化铁而呈现红色,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在红酒中添加适量二氧化硫做抗氧化剂,防止红酒变质而口感变差,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促进“碳中和”的实现,故C正确;
D.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D错误;
故选D。
5. 氨是工业制取硝酸的原料,制备硝酸时利用了氨的性质是
A. 无色无味气体B. 极易溶于水
C. 具有还原性D. 氨气易液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氨气制备硝酸时发生反应,N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NH3作还原剂,所以利用了氨的还原性,故选C。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氯水、过氧化钠、臭氧、活性炭都有漂白性,其原理相同
B. 向含有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 将通入溶液可生成沉淀
D.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槽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能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H2O2、氯水、过氧化钠、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活性炭是物理吸附,漂白原理不同,故A错误;
B.向含有BaCl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根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和氯化钡不反应,故C错误;
D.常温下,铝遇到浓硝酸会钝化,属于化学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鉴别的是
A.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 品红溶液C. 溶液D. 氯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SO2和CO2,故不选A;
B.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品红溶液可以鉴别SO2和CO2,故不选B;
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BaCl2溶液都不反应,BaCl2溶液不能鉴别SO2和CO2,故选C;
D.二氧化硫能使氯水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氯水褪色,氯水可以鉴别SO2和CO2,故不选D;
故选:C。
8. 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硅可用于生产玻璃
B. 虽然为酸性氧化物,但可以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盛放溶液
C. 硅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所以常用作光导纤维
D. 硅酸盐材料大多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其结构中含有硅氧四面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灰石、纯碱、二氧化硅是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故A正确;
B.为酸性氧化物,但其与NaOH溶液反应较慢,可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盛放溶液,故B正确;
C.常用作光导纤维,故C错误;
D.硅酸盐材料中含有硅氧四面体,结构较稳定,因此硅酸盐的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
故选:C。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浓使胆矾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少量的硫与铜反应可生成
C. 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二硫化碳清洗
D. 虽然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它能干燥具有还原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浓使胆矾变为白色,体现其吸水性,故A错误;
B.硫的氧化性较弱,与Cu反应生成,故B正确;
C.硫单质易溶于二硫化碳,可用二硫化碳清洗试管内壁上的硫黄,故C正确;
D.浓硫酸与均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可用浓硫酸,故D正确;
故选:A。
10.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
B. 在pH=1的溶液中:
C. 常温下:
D. 在pH=1的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两者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亚铁离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该组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氢离子和S2-结合生成硫化氢,不能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C. 氨气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D. 混合产生无色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亚硫酸钙而变浑浊:Ca2+ + 2OH-+ SO2=CaSO3↓+ H2O,A正确;
B.NO遇空气被氧化为二氧化氮而变为红棕色:2NO+O2=2NO2,B正确;
C.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OH-,C正确;
D.Cu与稀HNO3混合产生无色气体NO:3Cu+2NO+8H+=3Cu2++2NO↑+4H2O,D错误;故选:D。
12. 下列关于溶液中某些常见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一定含
B. 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一定含
C. 进行焰色试验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含,不含
D. 加入浓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一定含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能使银离子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所以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故A错误;
B.亚硫酸根、碳酸根、硫酸根和钡离子反应都能生成白色沉淀,所以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不一定含,故B错误;
C.进行焰色试验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目的是滤去黄色光的干扰,证明有K元素,不一定是,但不能说明没有Na元素,故C错误;
D.与浓溶液加热,生成氨气是铵盐的性质,可据此检验,故D正确;
故选:D。
13. 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NO2能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故选A;
B.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碳酸氢钠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故不选B;
C.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故不选C;
D.二氧化碳不溶于不含碳酸氢钠溶液,HCl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不选D;
选A。
14. 下列关于氮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O、NO2可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B. NO、NO2均为大气污染气体
C. NO、NO2均易溶于水D. NO、NO2均能与水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氧化氮会与氧气反应,因此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A项错误;
B.NO、NO2均能形成酸雨,会污染空气,B项正确;
C.一氧化氮难溶于水,C项错误;
D.一氧化氮不与水发生反应,D项错误;
故选B。
15.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碘固体易升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 加热时,②中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又变红
C. 加热时,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红色褪去,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D. 四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时,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①中上部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因此在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不能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故A错误;
B.加热时,氨气从溶液中溢出,因此②中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氨气又溶解在溶液中生成一水合氨,溶液显碱性,使得溶液又变红,故B正确;
C.加热时,③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又变为红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故C错误;
D.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不可逆反应,碘固体易升华,因此封管实验④没有化合价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6. 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氮元素化合价一物质类别关系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A转化为NO需要加入氧化剂
B. 标准状况下,3.36L物质B与水完全反应,电子转移0.2ml
C. 物质C的浓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
D. D中阳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生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物质A中氮元素呈现-3价,转化为NO,NO中氮元素为+2价,则氮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有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物质B中氮元素呈现+4价,氧化物为N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即3NO2+H2O=2HNO3+N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3mlN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2ml,标准状况下,3.36LNO2的物质的量n(NO2)= =0.15ml,转移电子0.1ml,故B错误;
C.物质C为HNO3,它的浓溶液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NO2和H2O,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故C错误;
D.NH4+的检验是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稍微加热,生成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溶液中含有NH4+,而D选项缺了加NaOH试剂,故D错误;
答案为A。
17. 用硫酸亚铁溶液除去烟气中的,主要物质的转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最终转化为
B. 过程I中,作氧化剂
C. 过程II中,发生反应:
D. 硫酸亚铁溶液吸收后,所得的溶液呈碱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过程I发生的反应为氧气与二氧化硫和溶液中的亚铁离子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离子和铁离子,过程II发生的反应溶液中生成的铁离子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用硫酸亚铁溶液除去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总反应为亚铁离子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用硫酸亚铁溶液除去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总反应为亚铁离子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硫最终转化为硫酸根离子,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过程I发生的反应为氧气与二氧化硫和溶液中的亚铁离子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离子和铁离子,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反应的氧化剂,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过程II发生的反应溶液中生成的铁离子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用硫酸亚铁溶液除去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总反应为亚铁离子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则硫酸亚铁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后,所得的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D。
18. 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①白色固体变黑,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 过程②固体体积膨胀,与产生的大量气体有关
C. 过程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漂白性
D. 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有机物中的H原子和O原子按2∶1的比例脱除,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白色固体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A项正确;
B.浓硫酸脱水过程中释放大量热,此时发生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产生大量气体,使固体体积膨胀,B项正确;
C.结合选项B可知,浓硫酸脱水过程中生成的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项错误;
D.白色固体变黑,过程中发生的反应,D项正确;
故选:C。
19. 下列试剂中,既能用于制取硫酸铜,又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氧化铜与稀硫酸B. 铜与稀硫酸
C. 铜与浓硝酸D. 铜与浓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无污染物生成,能用于制取硫酸铜,又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A;
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用于制取硫酸铜,故不选B;
C.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水,二氧化氮污染空气,不能用于制取硫酸铜,且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不选C;
D.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不选D;
选A。
20. 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时,需除去和,所用试剂包括以及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杂质,同时为保证除杂完全,所加除杂试剂一般过量,然后选择合适的试剂将所加过量的物质除去。
【详解】粗盐中主要成分为NaCl。除去Ca2+选用将其转化为沉淀,为了不引入新杂质,所加物质的阳离子为Na+,即选用Na2CO3除去Ca2+,同理可知,除去Mg2+需选用NaOH,除去需选用BaCl2,因所加除杂试剂均过量,因此向粗盐样品中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中,BaCl2先于Na2CO3加入,利用Na2CO3除去Ca2+和多余的BaCl2,因Na2CO3、NaOH均过量,成为新杂质,需要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HCl,至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以此除去Na2CO3、NaOH,然后将溶液蒸干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盐产品,综上所述,答案为A。
21. 在下图实验中(木炭未浸入浓硝酸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产生,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能说明硝酸的氧化性B. 能说明硝酸的挥发性
C. 能说明硝酸的热不稳定性D. 能说明硝酸的酸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热木炭并未接触浓硝酸,即木炭与浓硝酸之间未发生反应,不能证明浓硝酸的氧化性,A错误;
B.浓硝酸易挥发,但由于其热稳定性差,遇到红热的炭时分解产生NO2,故会看到红棕色气体,B错误;
C. 浓硝酸热稳定性差,遇到红热的炭时分解产生NO2,故会看到红棕色气体,C正确;
D.浓硝酸与木炭反应或者浓硝酸受热分解,均不体现酸性,D错误;
故选C。
22. 将锌粉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水及气体,当锌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混合气(标准状况下),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锌和浓硝酸反应生成,而与稀硝酸反应时则生成,由题意可得,由N原子个数守恒可知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由题意可得,由Zn原子个数守恒可知,则表现酸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故选B。
23.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0mL、18.4ml/L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
B. 和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C. 常温下,将2.7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硝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
D. 标准状况下,与足量的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50 mL 18.4 ml·L-1浓硫酸中含有H2SO4的物质的量n(H2SO4)=18.4ml/L×0.05L=0.92ml,若与足量铜微热完全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就不再发生,因此反应产生的SO2分子的数目小于0.46NA,A错误;
B.Cu与S反应生成Cu2S,2Cu~S~Cu2S~2e-,0.2mlCu与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B正确;
C.常温下,将2.7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C错误;
D.,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22.4LSO2即1ml SO2生成的SO3小于NA,D错误;
故选B
24.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B. 过量的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二氧化氮
C. 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
D. 锌与稀硝酸反应得不到氢气,说明稀硝酸能使锌钝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说明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A正确;
B.铜是过量的,随反应进行,浓硝酸变为稀硝酸,故生成的气体还会有一氧化氮,故B错误;
C.铁与硝酸反应首先生成硝酸铁,溶液呈浅绿色由过量的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致,故C错误;
D.硝酸为氧化性酸,与锌反应不能生成氢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等,与钝化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填空题)
25. 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
(1)下列物质不属于硅酸盐的是_____。
A. 陶瓷B. 玻璃C. 水泥D. 生石灰
(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用水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说明可用作_____,O₃可通过与纯碱混合高温熔融反应制得,高温熔融纯碱时下列坩埚可选用的是_____。
A.普通玻璃坩埚 B.石英玻璃坩埚 C.氧化铝坩埚 D.铁坩埚
(4)工业上用焦炭高温还原石英砂制得含少量杂质的粗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D (2)
(3) ①. 阻燃剂 ②. D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玻璃、水泥、陶瓷均是由硅、氧与其他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属于硅酸盐材料,生石灰是CaO,不是硅酸盐材料,故选:D;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
【小问3详解】
Na2SiO3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因此Na2SiO3水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可做阻燃剂,Na2SiO3可通过SiO2与纯碱混合高温熔融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Na2CO3+SiO2 Na2SiO3+CO2↑,反应不可选含二氧化硅的坩埚,其能与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普通玻璃坩埚和石英玻璃坩埚均含有二氧化硅,故AB错误,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在高温下可与碳酸钠反应,故C错误,应选D;故答案为:阻燃剂;D;
【小问4详解】
高温条件下,C和石英砂反应生成粗硅和CO,反应方程式为。
26.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中约80%用来生产各种氮肥。
(1)氨气的制备
①实验室通过加热和的混合物制取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室用该反应原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_____。(按从左到右的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和箭头表示)
②工业上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合成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氨气的电子式为_____。
③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LDH),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了氨,其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中每转移6mle⁻,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_____ml。
(2)氮肥的制备和应用
主要转化途径如下(转化所需试剂及条件已略去):硝酸盐(如)。
①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将转化为,请你写出一个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答案】(1) ①. ②. a-d-c-f-e-i ③. ④. ⑤. ⑥. 2
(2) ①.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实验室通过加热和的混合物制取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氨气,方程式为:;该原理应采用固体混合加热的装置,生成的氨气经碱石灰干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最后用水吸收过量的氨气,导管接口顺序为:adcfei;
②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制取氨气,反应为:;氨气的电子式为:;
③由图可知氮气与水在LDH作用同时光照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氨气,反应方程式为:;反应中生成4ml氨气转移12ml电子,则每转移6mle⁻,生成NH3物质的量为2ml;
【小问2详解】
①与水反应生成和NO,反应方程式为:;
②与氨气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27. 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c的浓溶液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体现了c的_____性。
(2)仅从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图中只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将混合可生成淡黄色沉淀,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4)配平下列反应:_____。
_____
(5)为防止多余的a气体污染环境,应将尾气通入_____溶液中;
(6)将足量的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B.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C.若再通入,则溶液中均会出现白色沉淀
(7)将片浸在不同质量分数的c溶液中,经4小时腐蚀后的质量损失情况如图所示,当c的浓度大于63%时,被腐蚀的速率逐渐降低的可能原因为_____。
(8)为进一步减少的污染并变废为宝,我国正在探索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得到单质硫的方法来除去。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1) ①. ②. 强氧化
(2)、
(3)2:1 (4)
(5)
(6)BC (7)随质量分数增加,Ni表面逐渐形成致密氧化膜(镍钝化)
(8)
【解析】
【分析】由类别及元素价态可知a为SO2,b为,c为,d为,e为亚硫酸盐,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中浓硫酸部分转化为硫酸铜,表现酸性,部分转化为二氧化硫表现其强氧化性;
【小问2详解】
从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处于最低价态的、只有还原性;
【小问3详解】
SO2反应生成S和水,反应方程式为:;反应中SO2表现氧化性,得电子生成的S单质为还原产物,失电子生成的S为氧化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小问4详解】
1ml失去2ml电子生成S,1ml得4ml电子生成S,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元素守恒得反应方程式:;
【小问5详解】
为防止多余的SO2气体污染环境,常用浓的NaOH溶液吸收尾气;
【小问6详解】
SO2溶液中,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亚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弱,因此不能反应生成HCl和亚硫酸钡;若通入氯气,氯气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难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若通入氨气,则氨气与亚硫酸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再与氯化钡生成亚硫酸钡沉淀。
【小问7详解】
随质量分数增加,Ni表面逐渐形成致密氧化膜(镍钝化),因此镍的腐蚀速率下降;
小问8详解】
还原得到单质硫,CO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实验室收集
验证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验证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HCl
A
B
C
D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