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阿荣旗小升初全真语文模拟预测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内蒙古阿荣旗小升初全真语文模拟预测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按要求完成句子,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B.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破折号:表示转折)
C. 你难道没听说过“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的说法?(问号:表示疑问)
D. 三九四九,冻死老狗;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类似的谚语真有意思。(省略号:表示列举谚语的省略)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自愧弗如B. 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C. 思援弓缴而射之 得意之作D. 巍巍乎若太山 欣喜若狂
3、填入下面文段中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
①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②但花朵从来都稀落
③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④好像在试探什么
⑤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
A. ③②④①⑤B. ②③①⑤④C. ③②⑤④①D. ②③①④⑤
4、“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 风景B. 估计C. 景象D. 时光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看课外书时,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B. “凸”和“凹”是一组反义词,它们都是6画。
C. “竿、空、花、架”都是上声下形的形声字。
D. “行当、花架子、粉墨登场、有板有眼”这些词语都与戏曲有关。
6、下列句子中的描述,与传统习俗无关的是( )
A. 抓周礼是家人在庆贺幼儿周岁生日时寄予梦想、祝福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礼仪。
B.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C. 传统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北方人的饺子、南方人的馄饨是必备的,取其形状如同元宝,寓意来年财源滚滚;“鱼”谐音“余”,也是年夜饭桌上年年有余的吉祥菜品。
D.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
B.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C. “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D. 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们俩了。”
8、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热(zhì)正月(zhēng)鸿毛(hóng)眨眼(zhǎ)
B. 宴会(yàn)台阶(jiē)水缸(gāng)彻底(chě)
C. 搜查(sōu)偏僻(bì)幼稚(zhì)花圃(pǔ)
D. 和弄(huò)搓洗(cuō)蒜苗(suàn)口吻(wěn)
9、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衣衫褴绶 不知所措 焉知非福B. 热气腾腾 不可思异 张冠李带
C. 见微知著 翻箱倒柜 无独有偶D. 锲而不舍 千捶万凿 独出心裁
10、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获国际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据说齐白石一生中曾五易画风。
下列名言( )最能说明以上材料
A.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拔弄耽阁忘乎所以
B. 觉察搅绊信手粘来
C. 帐篷分辩锲而不舍
12、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有的同学正奋笔疾书;有的同学正掩卷沉思,而老师则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B. “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
C.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D. 你打算今天去北京呢? 还是明天去呢?
13、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快走出疫情的影响,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举,如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真是“________”。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D.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14、荷花舞曾被lín选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lín选”的“lín”字正确的一项是( )
A. 璘lín玉的光彩。
B. 瞵lín注视,瞪着眼睛看:鹰~鹗视。
C. 遴lín谨慎选择:~选人才。又同“吝”(lìn)。
15、下列加点字词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赴汤蹈火(热水)B. 非然也(对,不错)
C. 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D. 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二、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10分)
16、在八千多日的____________,除徘徊外,又剩些____________呢?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被微风____________了,如薄雾,被____________蒸融了。
17、《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___________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除开头外,文章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叙述的。
18、《寒食》中诗人用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暗讽了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明代诗人于谦则用“_________________, 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表明自己不怕挫折、积极进取、正直清白的骨气。
19、 ①. 水是眼波横 ②. 山是眉峰聚 ③. 劝君更尽一杯酒 ④.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⑤. 迢迢牵牛星 ⑥. 皎皎河汉女 ⑦. 王师北定中原日 ⑧.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⑨.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⑩. 望月 ⑪. 树欲静而风不止 ⑫. 子欲养而亲不待
20、妈妈对我的爱就像那绵绵春雨,正如杜甫诗中所写的:“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10分)
21、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时间过得快)
校园里空无一人,________________。(安静的环境)。
2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你要知道我的工作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3、我的嗓子很干。(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照样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
例: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20分)
26、课外阅读。
穆老师的眼睛
①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哪。
②语文课上,我想起书桌里那块漂亮的新橡皮,手痒痒了,不知不觉地仲进去,想要摸一摸。正巧被穆老师看见了,她的眼睛好像在暗示:“你怎么做小动作啦!”我的手马上不痒了,赶紧缩回来,认真听老师讲课。
③有一次,穆老师在大礼堂给我们讲《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有三百多位老师来听课。穆老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我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穆老师叫我回答。我站起来,只见那么多老师看着我,心怦怦直跳,回答的声音很轻。穆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说得对,就是声音再响亮点儿!”我看看穆老师的眼睛,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了。这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1)(A.赞许 B.赞成)的目光,好像在说:“讲得好!”
④记得有一回,我生病住院了,过了一个多星期才上学。上课时,穆老师不时用眼晴看看我,仿佛对我说:“吃得消吗?”我的病刚刚好,精神还不太足,但一看到穆老师的眼睛,精神就提起来了。
⑤下课后,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的眼睛也会说话。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2)(A.提示 B.提醒)我们:“哎—一当心!我要捉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晴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
1. 仔细阅读第③、⑤自然段,给文章选择恰当的词语。
2. 体会句子中“不时”一词的作用。
上课时,穆老师不时用眼睛看看我,仿佛对我说:“吃得消吗?”______
3. 文章围绕“眼晴”,写了“我”做小动作时,穆老师用眼睛______;回答问题时,穆老师用眼晴______;生病时,穆老师用眼睛________;玩游戏时,穆老师用眼睛_______这四件事,体现了穆老师是一个_______的人,表达了“我”对穆老师的_____之情。
4. 毕业之际,你有什么话想对自己的老师说?请写下来_____。
27、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 读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句中“茫茫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②这句话充分说明了( )
A.作者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察觉 B.作者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办法
③在选文中找出一句同样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2. 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感情融入____、____、____等寻常的小事中,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________
4. 选文朗读时的感情基调是( )
A. 豪迈B. 坚定C. 感慨D. 悲痛
五、作文(30分)
生活中,爱无处不在。这种爱更多的表现在细微之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张纸条、一次抚摸……都是爱的体现。请以《爱在细微之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语句通顺,感情真挚,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D
2、C
3、C
4、C
5、D
6、B
7、B
8、D
9、C
10、B
11、C
12、C
13、C
14、C
15、B
二、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10分)
16、①. 匆匆里 ②. 什么 ③. 轻烟 ④. 吹散 ⑤. 初阳
17、①. 李星华 ②. 忠于革命事业 ③. 坚贞不屈 ④. 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⑤. 被捕前 ⑥. 被捕时 ⑦. 法庭上 ⑧. 被害后
18、①. 轻烟散入五侯家 ②. 粉骨碎身浑不怕
19、 ①. 水是眼波横 ②. 山是眉峰聚 ③. 劝君更尽一杯酒 ④.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⑤. 迢迢牵牛星 ⑥. 皎皎河汉女 ⑦. 王师北定中原日 ⑧.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⑨.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⑩. 望月 ⑪. 树欲静而风不止 ⑫. 子欲养而亲不待
20、①. 随风潜入夜 ②. 润物细无声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10分)
21、安静得针掉地上都听得到
2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母亲要知道父亲的工作很重要,父亲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3、我的嗓子都干得冒烟了。
24、但我不得不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
25、我最喜欢吃煎虾仁。把小葱、大蒜、虾仁放进锅中,让虾仁在平底锅里跳舞似的煸炒着,不一会锅里的虾仁就给自己换上了红色的外衣,光是看到这鲜艳的红色,闻闻葱花的香味,就够吃掉两碗以上的米饭了。
四、阅读理解。(20分)
26、1. (1)A (2)B
2. 不时:时时,经常。这个词语生动地写出了穆老师通过眼神对“我”时时关注,表达出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3. ①. 暗示 ②. 鼓励 ③. 关心 ④. 提醒 ⑤. 关爱学生 ⑥. 喜爱
4. 亲爱的老师,您就象那春天的细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您给予我们的爱和关怀将鼓舞着我们走过艰难困苦。
27、1. ①. 形容人迷茫、若有所思的样子 ②. B ③. 示例: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2. ①. 排比 ②. 洗手 ③. 吃饭 ④. 默默 ⑤. 时间在生活中的匆匆流逝
3.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匆匆的流逝。4. C
五、作文(30分)
范文:
爱在细微处
大爱无言,所有的真情都会在某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流露。——题记
那一刹那间,眼前只留下那双曾经熟悉的手,我愣住了……
和往常一样,依旧是我走在前面,背着背包,母亲走在我的后面,提着那大包小包的东西。一路上,一言不发地陪我去车站。
一路的沉寂,我实在是熬不住这寂寞“妈——”这轻轻的叫喊划破了寂静的苍穹。我的心在怦怦直跳,因为害怕,从小到大也没有主动地和妈妈打过招呼。这一次……“妈妈她会不会不理我呐!”我在心里忐忑不安地想着,很后悔喊出刚才一声。
时隔数几秒,母亲那温和而又熟悉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不要走得太快,风大,小心着凉!”我停住了,转过身子,看了看身后的母亲。
妈妈拎着那么多的东西在大风里行走是在有点困难,只见妈妈很努力很努力地迈出那一步,风实在是太大了!我跑了回去,不知怎的,一向不喜欢搭理妈妈的我是哪根筋搭错了,伸手提过她手上的东西,很重!我的身子不由自主地一歪。妈妈见我这样,笑了笑,伸出刚才空着的手,说了声:“提不动吧!还给我吧!妈已经习惯了!”我摇了摇头,视线触及了那伸出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妈妈的手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姿色了,变得粗糙极致。那大大小小,深深凹凹的沟壑成了她现在的手。那双曾经为我洗了多少衣服的手!那双曾为我做了多少宵夜的手!那双高举半空未曾落在我脸上的手!
我的眼前一片朦胧,鼻子酸酸的,眼眶里噙着泪水,把头深深地埋进围巾里,至于到底有没有哭,我不知道,只知道我的镜片是水雾一片。
在那脑海里,印着母亲的那双手,久久地拂之不去……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南昌市青云谱区小升初全真语文模拟预测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按要求完成句子,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临沂市河东区小升初全真语文模拟预测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按要求完成句子,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丽水市小升初全真模拟语文检测卷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按要求完成句子,古诗文积累,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