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河南省林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4年河南省林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第1页
    2024年河南省林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第2页
    2024年河南省林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河南省林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林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甲 ,12月13日上午,南京的少先队员们抵达烈士公园,开展了“湎怀先烈,珍爱和平”国家公祭日教育活动。
    鲁迅先生有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多少英烈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才换来今天的幸福时光。在活动现场,①所有中队队员郑重其事,瞻仰纪念碑,悼念同胞,追思先人,祈愿和平。随后,②大家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聆听了多位不同时期革命英烈的光荣事迹和一张张英勇奋战的照片。每一个人都如坐针毡,深感震撼,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性。
    1.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注意因音近造成的误写,如文段中加点词“湎怀”应写成“缅怀”。
    B.注意纠正习惯性发音造成的误读,如“脊梁(jī liáng)”不要读成“脊梁(jí liáng)”
    C.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如“前仆后继”中的“仆”字应当读“pū”
    D.注意词语的正确运用,如文段中成语“如坐针毡”使用无误。
    2.下面是某同学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表达的连贯,可以将“为悼念革命先烈和死难者同胞们,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填写在文段的甲处。
    B.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语段中划线句子①中“瞻仰纪念碑,悼念同胞,追思先人,祈愿和平。”的“,”应改成“、”。
    C.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语病,划线句子②动宾搭配恰当,表述无误。
    D.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语言表达得体,小莉在为队员们做完讲解后,说道:“谢谢大家提出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3.默写。(每空1分,共8分)
    诗以表志,言为心声。李白用“①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苏轼用“②______,______”(《水调歌头》)表达了对远方亲朋的美好祝愿;范仲淹用“③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表达了边关将士思乡心切却因战事未平,归家无期的复杂心理;辛弃疾用“④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而白发已生的无奈之情。
    4.按要求答题。(4分)
    (1)“酒”在《水浒传》中频频出现,作用颇大。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填写下面表格。(4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九年级语文老师辅导大家写作议论文,他在课件里出示下面一段文字,请你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补写其中的两处空句。
    议论性文章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态度鲜明,不能 ① 。写作议论文时,不仅要提出观点,更要用论据证明观点。 ② ,因为同学们积累的名言警句和事例素材,有些并不能起到支撑观点的作用,援引时先要辨别思考。比如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有的同学拿来证明“求贤若渴的精神很重要”就很有说服力,而有的同学拿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显得有点牵强了。
    6.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8分)
    某学校开展以“双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在主题班会上谈谈你对“双减”的理解?(2分)
    (2)语文统编教材加大了名著阅读的力度,特别提倡“整本书阅读”,有人认为这样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与“双减”政策矛盾,对此你怎么看?谈谈理由。(4分)
    (3)观察下面统计图表,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结论。(2分)
    2022年“双减”实施后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调查情况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4分)
    贵人
    ①晨跑回来,经过一个路口,有个卖菜的老妇,只卖两样,小葱和草莓。
    ②我挑了一把葱,递给摊主。她接过去,放进秤盘,说,三块。
    ③真便宜呀。心里这样嘟哝着,掏出一张票子递给她。她伸手从塑料布上拿起两棵葱,和秤盘里的捆在一起,递给我,顺手将票子接过去。
    ④草莓多少钱一斤?她抬起头来望着我笑,不是草莓,香莓,两块钱一斤。
    ⑤我接过她递来的两枚硬币,抬脚离开,她说,等等。她从布包里掏出一双鞋垫,递到我手边,笑眯眯地说,棉布的,可吸汗啦。
    ⑥我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瞅一眼她佝偻的腰身和花白的头发,伸手把鞋垫接过来,说:“多少钱?”她摆摆手,不要钱。
    ⑦她给我说了下面的故事。“上个星期五下午,我摘了黄瓜和香莓来卖。才摆放在地上,就下雨了。望着一辆辆飞驰的车辆和急匆匆的行人,我心里越来越急躁。正当我焦躁不安的时候,一个穿迷彩服的人走过来,买了满满一袋黄瓜和香莓。”
    ⑧雨越下越紧。我劝自己,坏就坏了吧,人淋病了更不合算,才要收拾摊子,一辆电动车停在跟前,那人下车来买了一袋子黄瓜和香莓。跟着,陆陆续续不断有人赶过来,一袋子两袋子的要,一会儿功夫全都卖空了。
    ⑨“回到家我把这件稀奇事儿说给家人,闺女说我遇见贵人了,一定是第一个买我菜的人发了微信群。我想了好几天,到底没想出贵人是谁,后来就不想了,买我菜的人都是我的贵人,以后每次卖菜我就带上一摞鞋垫子。”
    ⑩我低头瞅一眼手里的鞋垫,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感动和得意,为一颗颗美好的心,为自己成为贵人。
    ⑪一直以为,贵人和达官是邻居,遇见贵人更是一件比达官更奢侈或高不可攀的事情,而在卖菜人的意识里,那个雨天甚至所有买她莱的人都是她的贵人,她每天都会遇见贵人,一波又一波。
    ⑫忽而对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的老农起了敬佩之情,她把贵人的标杆架在触手可及的众人之间,雨中的一把伞,泥泞中的一只手,萧索里的一个拥抱……只要愿意,贵人,人人可做,天天可遇。
    7.概括故事情节并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2分)
    8.从全文来看,“买菜的老妇人”是个怎样的人?请从任意两个方面简要分析。(4分)
    9.比较《驿路梨花》和本文,两者在事件的记叙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10.文中的“贵人”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4分)
    (二)阅读下文并回答11—14题(13分)
    诗中有画不是图
    ①我们常用“诗中有画”来形容那些形象生动的诗句。于是,有人喜欢辅以图片来帮助理解诗歌。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庐山瀑布的图片,把凝练的诗向具体化,把文字的表述形象化。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可能滞于肤浅,不能切实有效地理解诗作。这里,我们或许错误地理解了“诗中有画”的本意。因为,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
    ②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诗中有画”一语的出处来看,苏东坡在评价王维的作品《蓝田烟雨图》时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字面义上,苏轼的确是形容王维的诗绘声绘色,吟罢让人置身画中。但实际上,苏轼眼中的画不是西方绘画,更不是我们日常拍摄的照片,而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画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它们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注重的是精神、内蕴、风骨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无论是诗中还是画中,景物早已不是自然之景,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理趣和气韵的。可见,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
    ③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前面谈的是古典诗,再来看现代诗中的“画”: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们会用“绘画美”来形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本身没有问题。但诗中所写的“云彩”“波光”“金柳”“青荇”包含着诗人特别的情感,这是多么真实、精美的图片都无法取代的。因为诗中之景不是一般的景,而是意象。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是心与物的融合与统一。这些意象的交织,共同构成了康河河畔静谧秀美的风光,同时蕴含着诗人对景物的陶醉、对人生理想的逐梦和对离别时分的留恋。即便是单一的意象,也远远超越图片的信息量。在这首诗中,由多个意象共同构成的动人意境,其表达效果,图片就更难以企及了。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会写成“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唤醒。
    ⑤综上所述,当我们说“诗中有画”,是说这首诗具有自成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说,我们看到诗就看到了真实的景物。
    1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2.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6分)
    13.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
    B.“云彩波光”“金柳”“青荇”是蕴含诗人特别情感的形象。
    C.《再别康桥》是一首具有“绘画美”艺术特色的现代诗歌
    D.面对着庐山瀑布,李白和张继有着完全相同的体验和感受。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5-18题(11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③借览。次道日具馔④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句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毫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选自《刘恕传》)
    [注]①刘恕:与司马光一起编纂《资治通鉴》。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枉道:绕道。④馔:zhuàn,饭食。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衾拥覆B.或遇其叱咄/或异二者之为
    C.家素贫/可以调素琴D.司马光遗以衣袜/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6.翻译。(2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7.在求学的过程中,宋濂和刘恕遇到了哪些共同的困难?根据提示填空。(4分)
    18.读了[甲]文,很多人并不赞成这种师生关系,认为先达的态度倨傲粗暴,而作者又过于谦卑恭敬,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4分)
    【甲】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南安军①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②。
    【注】①南安军:公元1279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梅岭),经南安军(今江西大余)时写此诗。②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后来饿死。
    19.对两首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前两联诗人回顾平生以及对当前时局的认识,既叹自身又叹国运,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甲诗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都是眼前景物,作者信手拈来,出语自然,通过追忆当年兵败以及现今被俘的处境,流露出一腔悲愤。
    C.乙诗前两联叙述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D.乙诗颈联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大宋江山还会复兴。
    20.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2分)
    四、作文(50分)
    2024年元旦,校报刊登了三则材料并发出征稿启事,请你根据要求投稿。
    材料一:成功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已竭尽全力。
    材料二:人生中有些事情你不竭尽全力去完成,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出色。
    材料三: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充满正能量。
    九年级考试语文答案
    一、积累运用(28分)
    1.D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定,坐立难安。不合语境。(2分)
    2.AB句中各动宾短语之间应该用“,”连接;C划线句子中“聆听照片”搭配不当;D“拙见”是谦辞,用于谦称自己的见解。(2分)
    3.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答出任意两句即可得分)
    4.①酒显英雄智(2分)②凸显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2分)
    5.①含含糊糊、模棱两可(2分)②使用材料时,列举名言警句或事例都要合理准确(2分)
    6.(1)“双减”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真。不要再受教育商业化忽悠。(2分)
    (2)不矛盾。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这正是减轻学生做题负担,培养读书兴趣,掌握学习语文方法的表现。(4分)
    矛盾。“整本书阅读”要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与“双减”政策矛盾,应制定适度的阅读量,不宜任意加大。(4分)
    两者观点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3)2022年“双减”实施后,从8月份到12月份,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种类呈逐月增加(递增)趋势。(2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4分)
    7.①有点反感;②充满敬佩(2分)
    8.善良、待人真诚:她给“我”加两棵葱的动作毫不犹豫;热情和真诚:她抬起头来望着我笑。(4分)
    9.“她给我说了下面的故事”表明本文采用倒叙记叙的,老人认为那个雨天甚至所有买她菜的人都是他的贵人。《驿路梨花》中“夕阳西下”“新月升起”“第二天早上”等关键词说明文章是按照顺叙记叙的,在顺叙之中也有插叙,回忆了小屋的来历,歌颂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4分)
    10.文章中的“我”一开始以为,贵人和达官是邻居,遇见贵人更是一件奢侈、高不可攀的事情;卖菜老人认为那个雨天甚至所有买她菜的人都是他的贵人。那些在困境中给人以鼓励和帮助的人都是贵人。(2分)
    贵人,人人可做,天天可遇。我们得到“贵人”的帮助后,也要像卖菜老人一样,懂得感恩回报,做乐于助人的贵人。(2分)
    (二)(13分)
    11.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2分)
    12.A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2分)
    B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共性。(2分)
    C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2分)
    13.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的观点。(3分)
    14.DD.有误,根据文章第④段的内容,可知作者举孟浩然、李白、张继等人所写的诗,是为了表现不同的诗人看到庐山,其体验与感受也是不同的。(2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15.D(2分)
    16.①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2分)
    17.①求书之难(2分)②不怕艰苦,勤奋好学(2分)
    18.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3分)
    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师重教、尊重师长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分)
    两者观点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19.B(2分)
    20.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以死报国、舍身取义的决心。(2分)主题提炼
    相关情节
    “酒”的作用
    酒见英雄气
    武松景阳冈打虎


    吴用智取生辰纲
    酒伴英雄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故事情节
    “我”的内心情感
    “我”挑了一把葱才三块钱
    葱真便宜
    误以为老人推销鞋垫

    听老人将故事
    感动和得意
    改变了对“贵人”的理解

    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从“诗中有画”的出处,分析出苏东坡所说的画应指传统的中国画。
    B
    得出结论
    C
    困难
    解决办法
    人物性格

    宋濂: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刘恕: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
    生活之苦
    宋濂:以衾拥覆,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
    安贫乐道清贫自守
    刘恕:毫妄取于人,悉封还之。

    相关试卷

    2023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林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林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河南省林州市第七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河南省林州市第七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古诗文默写填空,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