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 课时2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案(含答案)-2024春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 课时2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案(含答案)-2024春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1页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 课时2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案(含答案)-2024春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2页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 课时2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案(含答案)-2024春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同步训练题,共7页。
    1.运用实例或资料,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综合思维)
    2.运用数据或图表,分析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际调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地理实践力)
    目标一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问题及原因
    2.区域差异:目前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与________不相适应。
    拓展延伸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整治措施
    (1)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每逢汛期,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多个城市出现内涝灾害,开启“看海模式”。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如何破解城市内涝问题?
    1.[区域认知]从自然角度分析我国发生内涝的城市主要分布的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思维]分析我国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实践力]分析除城市内涝外,城镇化过程中还会产生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山东济南期中)“城中村”是指城镇化过程中,由于耕地被征用,农民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村中城”是指村落内部或邻近村落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从而形成“村”包围“城”的空间格局。根据材料完成1~3题。
    1.“城中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城乡二元体制并存 ②村民文化素质低 ③土地征用成本高 ④安土重迁思想 ⑤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2.“村中城”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政策支持 D.劳动力充足
    3.关于“城中村”和“村中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村中城”是“城中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城中村”和“村中城”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存在
    C.“村中城”的形成得益于它比周边村落科技力量雄厚
    D.“城中村”滞后于时代发展,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
    (2023·浙江温州期中)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许多地区由乡村景观转变为城市景观,由于盲目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经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城市内涵的提升。阅读材料,完成4~5题。
    4.由景观1转变为景观2后,水循环环节发生显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降水频率增大 B.地下水流速加快
    C.蒸发量增大 D.地表径流减少
    5.下列属于提高城市内涵的是( )
    ①提高城市绿化率 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③保护历史文物古迹 ④增加城市人口平均土地面积 ⑤提高城市GDP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目标二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应用领域:城市________、________建设、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
    2.主要表现
    (1)服务于城市日常生活
    (2)服务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判断
    1.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统计城镇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显示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 )
    4.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
    拓展延伸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后关路是盐城市区第一条智能停车示范路,安装了地磁、视屏桩、地锁、道闸、高位视频等智能停车管理前端设备。市民用手机下载智能停车App,可实现在线寻找停车泊位、支付停车费用。据此回答1~2题。
    1.智能停车App功能的实现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无线网络
    2.除交通拥堵外,盐城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还出现了( )
    A.地下径流增多 B.热岛效应增强
    C.土壤肥力提高 D.生物多样性增加
    (2023·湖北黄石期中)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旨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2021年7月17日到20日,郑州降雨量达671.1 mm(郑州常年平均降雨量为640.8 mm),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市区严重积水。据此完成3~4题。
    3.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雨强度过大,超出海绵城市的吸收速度 ②海绵城市建设力度不足 ③地面硬化,雨水下渗少,地表径流汇集快 ④黄河下游“地上河”,河水倒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监测此次内涝的发展变化和分析灾情、部署灾后重建工作分别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GIS B.RS、GIS
    C.RS、BDS D.BDS、GIS
    课时2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标一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新知预习
    1.住房 污染物 基础设施
    2.经济发展
    核心探究
    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2.原因: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硬化,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危害:城市内涝可能会对交通安全、城市卫生、排水、周边生态系统等带来危害。
    3.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及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社会问题。
    对点落实
    1.C 2.B 3.D [第1题,城乡二元体制并存是形成“城中村”的原因之一;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耕地被征用,但居民的住宅未被征用,导致了“城中村”的形成,可推断土地征用成本高是其形成的原因之一;安土重迁的思想也会导致“城中村”的形成;“城中村”的形成与村民文化素质低和保护生态环境无关。故选C。第2题,该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较丰富,使得该地能够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发展成为“村中城”,A、D不符合题意;“村中城”的形成和存在有政策支持其发展,C不符合题意;“村中城”的形成与交通便利无关,B符合题意。故选B。第3题,“村中城”和“城中村”都是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现象,两者可能同时存在,但“村中城”并不是由“城中村”发展而来,A、B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村中城”的科技力量雄厚,C错误;“城中村”的发展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是生活水平较低的居民区,兼具农村和城市的双重特征,管理难度较大,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D正确。]
    4.A 5.A [第4题,读图分析,由景观1变为景观2,绿地面积减少,硬化的路面及高层建筑物增多,导致地表蒸发蒸腾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流速减慢,地表径流增多,B、C、D错误;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强降水频率增大,A正确。第5题,提高城市绿化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物古迹,有助于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内涵,①②③正确;增加城市人口平均土地面积会造成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不利于提升城市内涵,④错误;提高城市GDP并不能直接提升城市内涵,⑤错误。故选A。]
    目标二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新知预习
    1.规划 市政
    2.(1)分析 导航
    判断
    1.× 2.√ 3.√ 4.√
    对点落实
    1.C 2.B [第1题,智能停车App主要利用了信息查询的功能,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C正确;遥感主要应用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A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在定位、导航等方面,B错误;无线网络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故选C。第2题,城镇化过程中硬化的路面阻断了地表水的下渗,地下径流减少,A错误;城镇化过程中,城区人口增多、工业活动聚集,产生的废热增多,导致热岛效应增强,B正确;城镇化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植被减少,土壤有机质来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C错误;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占用了原有的自然土地,天然的栖息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误。故选B。]
    3.C 4.B [第3题,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地面硬化,下渗受阻,地表径流快速汇集,且降水强度过大,超出海绵城市的吸水速度,①③正确;降水异常导致内涝,和海绵城市建设力度不足、河水倒灌无关,②④错。故选C。第4题,遥感技术(RS)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便于对此次内涝的发展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对地形、交通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快速确定受灾情况,从而为部署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B正确;GPS、BDS为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导航、定位,A、C、D错误。]
    问题
    环境问题
    社会问题
    表现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交通拥堵、______紧张等
    原因
    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________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增加,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______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表现
    成因
    危害
    应对措施
    大气污染
    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城镇居民燃烧化石燃料所排出的烟尘
    使城镇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合理布局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扩大绿化面积,设置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城镇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镇地面径流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废弃
    物污染
    工业生产和建设、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及时清理,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中产生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损害身体健康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镇布局,设置绿化隔离带
    表现
    成因
    危害
    整治措施
    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造成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导致住房紧张,影响居住质量
    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造成贫困、社会治安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第二课时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第二课时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第二课时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第二课时达标测试,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上图不能说明的是,对机动车进行“计划生育”是指,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