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A. 0~400m人口密度随高程上升迅速增加B. 5000m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C. 1400~2999m人口密度先下降后上升D. 人口密度随高程的变化并不明显
2. 推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 )
A. 澜沧江上游地区B. 澜沧江河谷地区
C. 湄公河上游地区D. 湄公河下游地区
3. 与该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
A. 土地利用方式B. 太阳辐射能C. 水能资源D. 年降水量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海拔由低到高经历了一个急降缓升又下降的变化过程,D错误;0~400m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下降,A错误;1400~2999m人口密度先升后降,C错误;5000m以上人口密度接近0,说明有大片无人区,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澜沧江流域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不利于人口分布;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集中分布海拔400m以下的区域,因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呈“北疏南密”的基本格局,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位于南端的湄公河下游三角洲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 人口密集,澜沧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水能丰富,地表崎岖,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因此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A正确,C错误;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能差异不大,B错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理位置相近,年降水量差异较小,D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时( )
A. 人口区域差异缩小B. 中部地区人口最多
C. 西部地区人口稳定D. 东部地区增速最快
5. 东北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可能会使得该地区( )
A. 劳动力流失严重B. 自然环境恶化C. 社会治安变差D. 区内发展差异扩大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东部地区人口比重提高的速度快于其他地区,而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一直高于其他地区,因此人口区域差异扩大,A错误;人口多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因而中部地区人口不是最多,B错误;全国总人口增加,西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增加,C错误;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幅度最大,人口增速最快,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减小,说明其经济吸引力差,可能导致劳动力流失,A正确;其自然环境和社会治安不会变差,BC错误;人口比重下降,对区内的发展差异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条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此线为界,约有94%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42.9%的东南部地区,约6%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57.1%的西北部地区。
生态足迹是指生产特定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京津冀区域人均生态足迹远高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下表为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京津冀区域理论人口容量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6. 河北省理论人口容量远大于京津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体量大B. 环境污染小C. 土地面积广D. 人口基数小
7. 为降低京津冀人均生态足迹,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扩大建设用地面积B. 加大资源开发力度C. 引导人口向外转移D.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中国区域地理可知,河北省面积远大于北京市、天津市,因此影响其人口容量的主要原因是土地面积广,C正确;河北的经济体量比北京、天津更小,A错误;河北的人口数量比北京和天津大,D错误;河北和北京、天津相比,有较多重工业,污染也比较严重,B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生态足迹主要由人口消费的资源数量和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决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数量,从而降低人均生态足迹,D符合题意;扩大建设用地面积和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对人均生态足迹影响不大,排除A、B;人口向外转移减少了实际人口规模,有利于减轻生态赤字,但对人均生态足迹影响不大,排除C。故选D。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新疆多语种地名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新疆各民族人民长期聚居和杂居融合的映射,其形成与海拔、坡度以及当地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图为新疆各语种地名海拔区间占比统计图,其中汉语地名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3.82%。完成下面小题。
8. 由图中信息可知,新疆( )
A. 蒙古语地名在各海拔较均衡B. 各海拔以维吾尔语地名为主
C. 维吾尔语地名占比1500~2000米最多D. 历史上蒙古族在此定居最早
9. 推测历史上新疆汉族人口主要分布在( )
A. 山间高平原地区B. 盆地中央C. 冲洪积平原地区D. 中低山区
10. 新疆的蒙古语地名中自然类地名占八成以上,且以涉水类地名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
A. 新疆曾经气候湿润B. 蒙古族传统习惯逐水草而居
C. 新疆多季节性河流D. 希望所至所居之处水草丰美
【答案】8. A 9. C 10. B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蒙古语地名在各海拔较均衡,基本在10%以下,A正确;河南>浙江>北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贵州、河南、浙江、北京差异很小;15—64岁人口占比:贵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