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7页。
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一:(引言)狄仁杰:“元芳,蜡烛燃烧后质量怎么减少了?”
元芳:“回大人,这个元芳不知道”。
狄仁杰:“元芳,那兵器房里大刀生锈,质量怎么又增加了呢?”
元芳:“回大人,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们还是请九年级的同学们帮我们侦破这个案子吧”。
导入二:(历史再现)174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间的变化关系。他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难道这是巧合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揭开这个谜团。
[提出问题]
过渡: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怎样变化?请根据生活经验猜想。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学生作出假设: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增加。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回顾生活中关于此类的实例,猜想:
①变大;②不变;
③变小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制订方案]
[分组实验]
方案一:(第一组)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设计实验方案: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使玻璃
学生观察实验,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情况:学生们发现指针向右偏转
学生们发现指针没有偏转
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组装好的锥形瓶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称的质量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到酒精灯上垫石棉网加热,引燃白磷(这样改进有何好处?)。待锥形瓶冷却(为什么?)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质量m2。
[实验现象]请同学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小结]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实验推理]反应前:m(锥形瓶)+m(细沙)+m(白磷)+m(瓶内氧气)+m(瓶内其他气体)+m(玻璃管)+m(气球)=反应后:m(锥形瓶)+m(细沙)+m(剩余白磷)+m(五氧化二磷)+m(瓶内其他气体)+m(玻璃管)+m(气球)
[实验结论]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
方案二:(第二组)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 min,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过渡: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
方案三:(第三组)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演示实验]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用品]天平、烧杯、小试管、盐酸、碳酸钠粉末。
[实验步骤]①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调平;
②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与小烧杯中的碳酸钠粉末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
[实验现象]
①反应迅速进行,产生气体;
②天平倾斜,指针向右。
[分析与结论]由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逸出,左边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若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则天平平衡。
表达式:盐酸+碳酸钠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HCl+Na2CO3NaCl+CO2+H2O
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分析:化学变化中总质量在增大
讨论: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得出套气球可以起缓冲作用
得出结论
由于反应生成了气体,敞口容器气体跑了,导致质量减小,如果将气体收集,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就能说明这一点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的能力
让学生们思维产生碰撞,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到底是怎么变化呢?产生探究欲
这是对实验的预设,通过这一契机,介绍课本实验一的设计原理,学生对这一实验装置优点的分析会有很大感触
培养学生合作、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
方案四:(第四组)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演示实验]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用品]天平、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镁条等。
[实验步骤]①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②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然后再将镁条燃烧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实验现象]①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冒白烟,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②反应完成后,天平不能平衡。
表达式:镁+氧气氧化镁 Mg+O2MgO
想一想、议一议:
(1)根据上面两个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
(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发现天平保持平衡 。
[小结] 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探究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总结:分子原子分子新物质
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总结: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六个
不变
宏观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质量
微观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两个一定变
物质的种类
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
两个
可能变
分子的总数
元素的化合价
镁条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应该是镁条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通常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天平指针偏左。但由于反应时,生成少量氧化镁白烟冒出,减少了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无法计量
学生听讲,同时理解老师提出的总结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现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延伸探究]
1.狄仁杰的迷惑
(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呢?
燃烧时产生CO2气体和水蒸气等。
(2)为什么铁刀放置较长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
O2、水也参加反应。
2.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汞原子、氧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
从宏观到微观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六个不变”宏观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微观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两个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微观——构成物质的 分子种类 “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总数元素的化合价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知道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
2.水电解后质量减轻了。
提问:上述两个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请你和同学们讨论交流后回答。
讨论交流后得出
回顾引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追问:你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为什么质量守恒吗?
动画展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讨论交流 展示评价]
讨论:学生看完动画后分组讨论并交流回答。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微观
总质量守恒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宏观
提问:镁条的燃烧这个变化,可用下列三种方式表示: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判断哪种表达方式最好?好在哪里?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2)镁条+氧气氧化镁
(3)2Mg+O22MgO
总结:第三种表示方法最好,它是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和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今天我们又知道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又具有哪些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宏观与微观的转化
学生总结比较
回忆以前的知识
直观感受化学变化中微观粒子的“变”与“不变”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化学方程式
问题1: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教材P96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总结: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4P+5O22P2O5。
问题2: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阅读回答: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3)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明确化学用语的规范性
问题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6进行总结(以木炭燃烧为例)。
[学生阅读]
回答:化学方程式具有三点意义。
C+O2CO2的意义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的意义。
(1)表明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3)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讨论]如何读:C+O2CO2?
归纳: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读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3)读出各粒子间的个数比。
小结:(1)化学方程式中的“+”和“=”虽与数学中的“+”和“=”在形式上一样,但其意义却不相同。化学方程式中的“+”,在读时不读“加”而是读“和”。
(2)化学方程式中的“等号”表示“生成”的意思,同时表明在化学反应前后有两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每种原子的总个数也不变。“”读作“反应生成”而不能读“等于”。
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与元素符号、化学式一样,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我们来看下面的讨论题。
投影:展示讨论
反馈练习: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2H2O2H2↑+O2↑
学生阅读
回答:化学方程式具有三点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例如,C+O2CO2;反应物为C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条件为“点燃”。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例如,C+O2CO2
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表明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粒子数量比。例如,该反应中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三者之间的个数比为1∶1∶1
学生读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能正确利用化学语言
正确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微观和宏观的意义
通过学习,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使人一目了然。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提供给我们的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与条件进行反应,生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h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相关资源,教学过程,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