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达标测试,文件包含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34答案docx、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34线面垂直的性质与空间距离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AB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AB正确.]
3.C [如图,取BD中点O,连接AO,CO,则BD⊥AO,BD⊥CO,
∴BD⊥平面AOC,BD⊥AC,又BD,AC异面,
∴BD与AC垂直但不相交,
故选C.]
4.B [如图,连接AC,DB交于点O,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DB⊥AC,BB1⊥AC,BB1∩DB=B,
∴AC⊥平面BDD1B1.
∴点C到平面BDD1B1的距离为CO.
∵AB=2,∴AC=22,
∴CO=12AC=2.]
5.ABD [∵PA⊥平面ABC,BC⊂平面ABC,∴PA⊥BC,A选项正确;又∵BC⊥AC,PA∩AC=A,
∴BC⊥平面PAC,又PC⊂平面PAC,∴BC⊥PC,∴B,D选项均正确.故选ABD.]
6.5 [如图,取AB的中点D,连接CD.
因为CA=CB,所以CD⊥AB.
因为AA1⊥平面ABC,CD⊂平面ABC,所以AA1⊥CD.
因为AB∩AA1=A,所以CD⊥平面ABB1A1.
所以点C到平面ABB1A1的距离为CD=BC2-BD2=5.]
7.4 [∵PA⊥平面ABC,
∴PA⊥AC,PA⊥AB,PA⊥BC,
∵AC⊥BC,且PA∩AC=A,∴BC⊥平面PAC,
∴BC⊥PC. 综上知:△ABC,△PAC,△PAB,△PBC都是直角三角形,共有4个.]
8.1 [在三棱锥P-ABC中,因为PA⊥平面ABC,∠BAC=90°,所以AB⊥平面PAC.
因为EF⊂平面PAC,所以EF⊥AB,
因为EF⊥BC,BC∩AB=B,
所以EF⊥平面ABC,所以PA∥EF,
因为F是AC的中点,E是PC上的点,
所以E是PC的中点,所以PEEC=1.]
9.解:(1)证明:因为AD=2PD=4,PA=25,所以PA2=PD2+AD2,即PD⊥AD,因为CD⊥平面PAD,所以CD⊥PD,且AD∩CD=D,
所以PD⊥平面ABCD.
(2)因为三棱锥P-ADQ的体积为23,
所以13S△ADQ·PD=23,所以S△ADQ=33.
所以12AD·AQ·sin 60°=33,所以AQ=3.
所以Q为AB中点,即点A到平面PDQ的距离等于点B到平面PDQ的距离.
在△ADQ中,由余弦定理可得DQ=AD2+AQ2-2AD·AQcs60°=13.
所以S△PDQ=12×PD×DQ=13.
由VP-ADQ=VA-PDQ⇒23=13×13×d,所以d=63913.
所以点B到平面PDQ的距离为63913.
10.C [由题意知两平面平行,所以原问题等价于求解点C1到平面AB1D1的距离h,由等体积法可得VC1-AB1D1=VA-B1C1D1,即13×12×22×sin 60°·h=13×12×2×2×2,解得h=63,即平面AB1D1到平面BC1D的距离为63.]
11.A [显然DD1是满足条件的一条,如果还有一条l满足条件,则l⊥B1C1,l⊥AB.又AB∥C1D1,则l⊥C1D1.
又B1C1∩C1D1=C1,所以l⊥平面B1C1D1.
同理DD1⊥平面B1C1D1,则l∥DD1.又l与DD1都过M,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DD1一条满足条件.]
12.30° [如图,作AC⊥α,BD⊥α,垂足分别为C,D,则AC∥BD,AC,BD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交于CD,且CD与AB相交于O,AB=10 cm,AC=3 cm,BD=2 cm,则AO=6 cm,BO=4 cm,
∴∠AOC=∠BOD=30°,即线段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大小为30°.]
13.①(或②) [如图所示.
因为PA⊥平面ABCD,QD⊂平面ABCD,
所以PA⊥QD,又PQ⊥QD,PQ∩PA=P,
所以QD⊥平面PAQ,
因为AQ⊂平面PAQ,
所以QD⊥AQ,
所以Q在以AD为直径的圆上,
若BC边上存在点Q,使PQ⊥QD,
则BC与以AD为直径的圆有公共点,
所以AB≤12AD,即a≤1.
故答案为:①或②.]
14.解:(1)证明:连接BC1,则O为B1C与BC1的交点.
因为侧面BB1C1C为菱形,所以B1C⊥BC1.
又AO⊥平面BB1C1C,所以B1C⊥AO,
故B1C⊥平面ABO.
由于AB⊂平面ABO,故B1C⊥AB.
(2)在平面BB1C1C内作OD⊥BC,垂足为D,连接AD.
在平面AOD内作OH⊥AD,垂足为H.
由于BC⊥AO,BC⊥OD,
故BC⊥平面AOD,所以OH⊥BC.
又OH⊥AD,所以OH⊥平面ABC.
因为∠CBB1=60°,所以△CBB1为等边三角形.
又BC=1,可得OD=34.
由于AC⊥AB1,所以OA=12B1C=12.
由OH·AD=OD·OA,且AD=OD2+OA2=74,得OH=2114.
又O为B1C的中点,所以点B1到平面ABC的距离为217,故三棱柱ABC-A1B1C1的高为217.
15.解:(1)证明:由已知,得PC2=PA2+AC2=25,PB2=PA2+AB2=34,所以PA⊥AC,PA⊥AB.
又AB∩AC=A,所以PA⊥平面ABC.
(2)假设在线段AB上存在一点E,使得PB⊥平面CEF.
因为CE⊂平面CEF,所以PB⊥CE.
因为PA⊥平面ABC,所以PA⊥CE.
又PA∩PB=P,所以CE⊥平面PAB.
因为AB⊂平面PAB,所以CE⊥AB.
设BE=x,因为AB2=AC2+BC2,所以∠ACB=90°,所以BC2=BE·AB,即32=5x,所以x=95,
故在AB上存在点E满足题意,且BE=9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36答案docx、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36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课一练,文件包含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32直线与直线垂直docx、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32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1.4 空间向量的应用课后测评,文件包含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9详解答案docx、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9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