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附解析)
-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六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小题基础天天练28(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六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小题基础天天练26(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六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小题基础天天练29(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七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化常识+文言句子翻译循环定向集中练7定点7:实用类文本阅读(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七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化常识+文言句子翻译小题基础天天练32(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六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小题基础天天练30(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六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小题基础天天练30(附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黄河流域各地普遍出现的剪纸窗花中,在安塞农民的图画里……不同地域、不同材质的民间艺术品,大家都 ① 地采用了花卉意象。从田野作业汇集而来的样品来看,似乎是共时性的共振;沿着历时性的脉络 ② ,这里有着凝聚性的共同源头么?
在每个民族文明初萌时期,都会情不自禁地选择特定的某些意象抒发情怀,这些意象一经确立便是一种文化原型。花卉就是有着这种原型的民间艺术,其原型乃是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图腾之花。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吟诗予以历史性定位,“华山玫瑰燕山龙”,意即华山花卉图纹是在燕山龙之前我们民族最早的文化图腾。古来“华”“花”两字,相通且可互换。他认为花卉图纹可能就是华族(新石器时代活跃于此地的华胥氏——伏羲女娲之母)得名的由来,从此花卉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标识。一个花的图纹,便串联起我们民族数千年不曾改易的文化记忆链条,这岂止是英雄佩花、逢喜戴花的欢乐点缀,这不正是有着数千年的谱系性的花卉根脉?花之意蕴源远流长, ③ ,融于血脉,成为我们不思量自难忘的集体记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下列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华”“花”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如上层楼外的“平坐”(露台)。
B.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C.这天孩子们要放雄黄炮,还要在额头上用雄黄酒涂一个“王”字。
D.看着飘落的树叶和茁壮的大树,他不禁发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 ① 。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 ② ,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 ③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乱,人们会不知道怎样行动,那是不可能的,因之也说不上“治”了。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5.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归谬论证法,请结合语段简要归纳这种论证方法的推理思路。要求:表意准确连贯,逻辑清晰明确,不超过100字。
答: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指出他写作《史记》的目的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认为“ , ”,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但它缺了之后又恢复圆,这样周而复始,终究无所增减。
(2)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上表后主在奖励、惩罚不同官员时,应保持同一个标准的两句是“ , ”。
(3)《氓》中的女子为了摆脱内心的痛苦,对“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氓”说出“ , ”,决心与男子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安鸟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 ”,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杜甫《登高》中表现夔州秋天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三、文言文翻译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1)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译文: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译文:
小题基础天天练30
1.答案:①不约而同 ②追根溯源 ③根深蒂固(答案不唯一,符合语境即可)
解析:第一空语境是指大家事先没有约定,却都采用了花卉意象,可以填成语“不约而同”。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第二空语境是指沿着历时性的脉络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可以填成语“追根溯源”。追根溯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第三空语境是指花之意蕴源远流长,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可以填成语“根深蒂固”。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2.C 文中“华”“花”处引号的作用是“突出强调”。A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特殊含义;C项突出强调;D项表示直接引用。故选C项。
3.答案:每个民族在文明初萌时期,都会情不自禁地选择某些特定的意象抒发情怀。
解析: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在”,缺主语,“在”放在“文明初萌时期”前;语序不当,“情不自禁地选择特定的某些意象抒发情怀”语序不当,应改为“情不自禁地选择某些特定的意象抒发情怀”。
4.答案:①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②还得靠人来执行 ③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
解析:第一空这里是比较我们和西洋社会的不同。前面说到有“人治”和“法治”的说法,然后说“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那我们就是人治社会了,据此写“我们是‘人治’的社会”。第二空前句介绍了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再依据“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以及“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说明法治要依靠人才能推行,据此写“还得靠人来执行”。第三空前面说“人治”是“不依法律的统治”,那么后面应说依据什么来统治;后面说“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可知此处是将“统治”与“社会秩序的维持”连接起来的一个观点,据此写“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
5.答案:先假设“人治是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观点正确;根据该观点,引申推导出“社会混乱,人们不知道怎样行动”的荒谬结论,从而证明最初观点的错误性。
解析:归谬论证法,是先提出跟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中得出跟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来,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画线句是为了证明上段中“人治是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这一假设的观点,因此这段话是先假设“人治是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观点正确;然后顺着这个观点分析,“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推导出的结果就是“社会必然会混乱,人们会不知道怎样行动”;最后得出结论“因之也说不上‘治’了”,从而证明最初观点的错误性。
6.答案:(1)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2)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3)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7.答案:(1)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2)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3)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8.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9.答案:(1)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
(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肯定没有办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参考译文】
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痛殴宦官。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谏官不断上书论谏,皇上都不采纳,因此张建封趁机向皇帝陈述此事,皇帝欣然接受。恰巧皇帝下诏书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皇帝询问怎么样,张建封回答说:“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肯定没有办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五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断句小题基础天天练23(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五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断句小题基础天天练25(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五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断句小题基础天天练21(附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李四,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