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厦门华侨中学等六校七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生注意:
1.全卷两大题,共34小题,试卷共8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选项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春日和煦B. 夏荷绽放C. 秋风送爽D. 冬雪飞舞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夏荷绽放”中荷是植物,具有生长、繁殖等生命现象;而“春日和煦”、“秋风送爽”、“冬雪飞舞”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这体现了( )
A. 生物能进行呼吸B.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详解】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这体现了生物(水稻)能对外界刺激(水)作出反应,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3.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 捕食B. 合作C. 寄生D. 竞争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才有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景象,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 温度B. 水分C. 阳光D. 空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 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
【详解】夏至种豆,重阳种麦指的是夏至是种豆的好时节,重阳是种麦的好时节,主要原因是不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不一样。
故选A。
5.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C.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D. 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相对独立,互不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至海平面以下10千米处,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A错误。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B错误。
C.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故C正确。
D.各种生态系统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故D错误。
故选C。
火龙果是原产于炎热干旱环境的热带水果,营养丰富,微甜多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6. 火龙果茎内有大量饱含黏稠液体的薄壁细胞,有利于在雨季吸收水分。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生物影响环境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适应环境D. 环境适应生物
7. 火龙果清甜的汁液主要储存于( )
A. 液泡B. 细胞膜C. 细胞核D. 叶绿体
8. 一个火龙果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植物体
【答案】6. C 7. A 8. C
【解析】
【分析】(1)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3)生物依赖环境:是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6题详解】
结合分析,火龙果茎内部是大量饱含黏稠液体的薄壁细胞,有利于在雨季吸收尽可能多的水分,能适应炎热干旱环境,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题详解】
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等。火龙果清甜的汁液主要储存于液泡中,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题详解】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火龙果是果实,一个火龙果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 2022年4月,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在植物体细胞内,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 )
A. 叶绿体B. 细胞核C. 细胞膜D. 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质。其中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A.葡萄糖等有机物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2022年4月,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在植物体细胞内,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叶绿体,正确。
B.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错误。
C.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错误。
D.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作用,错误。
故选A。
10.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先进行分裂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细胞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过程中各结构的变化顺序是: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详解】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动物细胞是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由一个分成两个。因此无论是植物细胞的分类还是动物细胞的分裂,在细胞分裂时,其结构最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逐渐分成两个,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1.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它的一个体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数目及每个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 2个,4对B. 2个,4条
C. 4个,4对D. 4个,4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详解】如果一个细胞分裂n次,每次都是以2的倍数增长,那么n次分裂后的个数就是2n个。如一个细胞2次连续分裂后,可以形成细胞的个数是22=4(个)。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新细胞里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通过分析可知: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分裂以后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4对,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 如图为人体不同结构层次的示意图,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③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D. 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由器官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人体。
【详解】图中①是神经组织,由许多神经细胞组成;②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③是神经系统,④是脑,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然后由系统构成人体。所以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可以归纳为:②神经元→①神经组织→④器官→③系统→人体,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 西西在翻阅《本草纲目》时,了解到无花果花非常小,隐藏在花托中,果实有清热生津、解毒消肿的功效,由此判断无花果属于( )
A. 苔藓植物B. 被子植物
C. 裸子植物D. 蕨类植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详解】无花果花非常小,隐藏在花托中,果实有清热生津、解毒消肿的功效,可见无花果具有花、果实六大器官,因此无花果属于被子植物,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 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是( )
A. 胚芽B. 胚根C. 子叶D. 胚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子一般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胚乳(部分种子含有,用于储存营养物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详解】在一个完整种子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由此看出种子中的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所以胚是植物幼小的生命体。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 枝条是由芽发育形成的,这是因为芽中有( )
A. 分生组织B. 保护组织
C. 营养组织D. 输导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因此,枝条是由芽发育形成的,这是因为芽中有发达的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故A正确。
B.保护组织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细胞排列紧密,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故B错误。
C.营养组织分布在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故C错误。
D.输导组织贯穿于根、茎、叶等处,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连接,能运输水、无机盐、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A。
16. 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Ⅰ可表示有茎叶分化B. Ⅱ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C. Ⅲ可表示体内有输导组织D. Ⅳ可表示有根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中:Ⅰ是藻类和苔藓的共同特征;Ⅱ是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Ⅲ是藻类和蕨类的共同特征;Ⅳ是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
【详解】A.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但是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因此Ⅳ可以表示茎叶分化,A错误。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都属于孢子植物,故Ⅱ可表示用孢子繁殖,B正确。
C.藻类植物体内没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Ⅲ不能表示体内有输导组织,C错误。
D.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故Ⅳ可表示茎叶分化,不能表示有根,D错误。
故选B。
17. 眼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靠表膜进行物质交换B.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靠鞭毛在水中游动D. 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眼虫是一类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眼虫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兼性营养型,其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可以通过叶绿素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在无光条件下,眼虫也可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
【详解】A.眼虫在无光条件下,通过细胞外层的表膜吸收水中的有机物,然后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所以表膜能进行物质交换,A不符合题意。
B.眼虫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可以通过叶绿素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B符合题意。
C.眼虫靠鞭毛的摆动在水中游动,C不符合题意。
D.眼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2022年4月,我国科考队发现的一株高达83.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纪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其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详解】A.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A错误。
B.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B错误。
C.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C正确。
D.吸收作用主要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D错误。
故选C。
19. 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史上首个“碳中和”的冬奥会。“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去除量相互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燃煤取暖B. 秸秆焚烧C. 过度放牧D. 退耕还林
【答案】D
【解析】
【分析】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详解】燃煤取暖,浪费资源,又增加了污染物的产生,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加剧空气污染,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面积扩大,这些做法都不利于现“碳中和”,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退耕还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选D。
20.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 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详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市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部分街道、公园新移栽了一些树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
B. 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地保护幼根和根毛
C. 去掉部分枝叶后移栽,可避免树木因蒸腾作用过度失水
D. 若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营养液,针头应插入其输导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为了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是在阴天或是傍晚进行,这样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选项A不正确;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移栽树木时在带土移栽,有利于保护幼根和根毛,选项B正确,移栽植物需要去掉部分枝叶,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选项C正确;输导组织主要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移栽后的树木输入营养液,针头应插入输导组织,选项D正确。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作用等知识,综合性强,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详解】
22. 如图为小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四个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确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②①④③
B. 视野由④到①,需要转动d
C. 视野由①到③,需转动e
D. 视野由②到④,需要向左移动装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1)显微镜是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
(2)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细准焦螺旋。
【详解】A.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故正确的顺序是②向右方移动装片,④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①转换高倍物镜,③转动细准焦螺旋,A错误。
B.视野由④到①,视野中所观察的细胞体积变大变暗,操作过程为先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最后在转动反光镜或改用较大的光圈,不需要转动d粗准焦螺旋,B错误。
C.物像①不清晰,物像③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用e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C正确。
D.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右方,说明实物位于左方,要使物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方移动,D错误。
故选C。
23. 如图所示菜豆的一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到②胚芽先突破种皮发育成茎和叶
B. ①到②需要肥沃的土壤和一定的水分
C. ④中的胚珠将发育成⑤
D. ④到⑤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答案】D
【解析】
【分析】菜豆是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图中①是种子,②是萌发的种子,③是植物体,④是花,⑤是果实。
【详解】A.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A错误。
B.①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肥沃的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B错误。
C.④中的胚珠将发育成⑤果实中的种子,C错误。
D.④花到⑤果实,必须经过的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D正确。
故选D。
24. 正确选择和使用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所用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使用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形状。
(4)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
【详解】A.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A正确。
B.如果将取下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口腔上皮细胞的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因此会吸水膨胀甚至涨破影响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浓度是0.9%,故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用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形状,B错误。
C.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则植物所处的环境中缺少二氧化碳,如果再设计另一套相同的实验装置,将小烧杯中的液体换成清水,其他条件和设置都相同,则形成一组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C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探究呼吸现象用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产生,D正确。
故选B。
25. 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 0时附近,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 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 a点之前,c点之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
D. 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积累最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A.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0时附近,环境中缺少光照条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够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a点和c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
C.a点之前,c点之后,光照弱,甚至无光,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强度,C正确。
D.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只有在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时,植物才能积累有机物。图中,两曲线相交于点a和点c,在这两点对应的时间段内(不包括点a和点c),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该植株一昼夜内在c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本卷共9大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26. 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麦因具①过程故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2)②过程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3)①②过程依次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
(4)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 )
【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解析】
【分析】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小麦因具①光合作用过程,能够直接的或间接的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故题干说法正确。
【小问2详解】
①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题干说法错误。
【小问3详解】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过程在光下都能进行,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故题干说法错误。
【小问4详解】
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促进①光合作用,抑制②呼吸作用,故题干说法错误。
27. 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概念图,请将图中A、B、C、D、E的内容补充完整。
A___;B___;C___;D___;E___。
【答案】 ①. 染色体 ②. DNA ③. 细胞分化 ④. 能量 ⑤. 线粒体
【解析】
【分析】(1)细胞核是控制中心,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3)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
【详解】A.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B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C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D.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D能量。
E.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是在E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D能量,供给细胞生命活动。
28. 黑脸琵鹭是我国一级保护鸟类,因嘴巴状如汤匙,与琵琶极为相似,故此得名,近几年在厦门海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少量的黑脸琵鹭,它们在这里捕弹涂鱼、招潮蟹等补充能量。如图是红树林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
(2)图1中所示食物网有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
(3)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若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能量的相对含量,则图2中的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
(4)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能力以维持自身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动植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
【答案】28. 分解者
29. ①. 4##四 ②. 藻类→虾→弹涂鱼→黑脸琵鹭
30. ①. 太阳能##太阳 ②. 虾
31. ①.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②. 强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小问1详解】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小问2详解】
图中有食物链:藻类→虾→黑脸琵鹭,藻类→虾→弹涂鱼→黑脸琵鹭、藻类→弹涂鱼→黑脸琵鹭、藻类→招潮蟹→黑脸琵鹭,共计4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藻类→虾→弹涂鱼→黑脸琵鹭。
【小问3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若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能量的相对含量,图2中的食物链是:丁→甲→丙→乙对应图1中的食物链藻类→虾→弹涂鱼→黑脸琵鹭,因此,图2中的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虾。
【小问4详解】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以维持自身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等级越强,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29. 小明以苏菜为材料分别制作了表皮细胞和叶内丝状物临时装片。图甲是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图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请回答:
(1)图甲所示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___________]。
(2)滴加碘液后,表皮细胞中被染成深色的细胞结构是____。
(3)观察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要将a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移动。
(4)视野中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推测其起____作用,这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5)由图乙中b所示的螺纹管状结构可判断,叶内丝状物主要由______组织构成。
【答案】(1)③④②①
(2)细胞核 (3)左
(4)保护 (5)输导
【解析】
【分析】(1)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 滴(清水)、撕 、展 、盖、 染 、吸。
(2)经过碘液染色后,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
【小问1详解】
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 滴(清水)、撕 、展 、盖、 染 、吸。图甲中,①是盖,②是展,③是滴,④是取,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③是滴,④是取材,②是展,①是盖。
【小问2详解】
制作玻片时,染色有助于观察细胞结构,经过碘液染色后,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
【小问3详解】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a细胞在视野的偏左方,向左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小问4详解】
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视野中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推测其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小问5详解】
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由图乙中b所示的螺纹管状结构可判断,叶内丝状物主要由输导组织构成。
30. 锦鲤色彩艳丽、泳姿雄然,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鱼,具有富贵吉祥、健康幸福等寓意。下图是细胞分裂、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1)锦鲤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
(2)图中的a过程表示___,___(填字母)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结果是形成不同的___。
(3)图中少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的___组织。
(4)锦鲤和人都具有但植物体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___。
【答案】(1)细胞 (2) ①. 细胞分裂 ②. d ③. 组织
(3)上皮 (4)系统
【解析】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图中abc表示细胞分裂,d表示细胞分化。
【小问1详解】
细胞既是锦鲤的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
【小问2详解】
图乙中abc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图乙的a、b、c表示细胞分裂过程;d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d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组织。
【小问3详解】
乙中具有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少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的上皮组织。
【小问4详解】
锦鲤和人的身体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与锦鲤和人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所缺少的层次是系统。
3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主持研发的耐盐碱海水稻,亩产超过620公斤。图一分别是海水稻的种子、植株和根尖结构示意图,图二为种子萌发过程中植株有机物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甲中水稻种子的胚包括___(填序号)。
(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萌发,在此过程中,营养物质来自甲的[ ]___。
(3)乙植株中的⑦是由甲的[ ]___发育而来的。
(4)海水稻生长不需要施肥,因为它能吸收海水中丰富的___。幼苗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和无机盐,主要依靠丙根尖的[ ]___区吸收。
(5)图二中能表示甲发育到乙过程海水稻植株内有机物重量变化的是[___]。
【答案】(1)③④⑤⑥
(2)②胚乳 (3)④胚芽
(4) ①. 无机盐 ②. a 成熟
(5)A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膨胀,种子的体积变大,重量增加;其次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随后,胚根发育伸长,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图一中①果皮和种皮,②胚乳,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⑦叶,⑧茎;a成熟区,b伸长区,c 分生区,d根冠。
【小问1详解】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种子的胚,图一甲中水稻种子的胚包括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
【小问2详解】
水稻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水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中的②胚乳。
【小问3详解】
种子的④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⑥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⑤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因此,乙植株中的⑦叶是由甲的④胚芽发育而来的。
【小问4详解】
水稻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水稻生长不需要施肥,因为它能吸收海水中丰富的无机盐,根尖的a成熟区,具有大量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
【小问5详解】
种子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故图二中能表示甲发育到乙过程体内有机物重量变化的是A。
32. 如图1表示番茄的生活史图,图2表示番茄子房的基本结构,图3表示番茄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番茄种子萌发成番茄幼苗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___。
(2)番茄的果实有许多种子,这是因为图2所示雌蕊的子房中有很多枚[ ]___。同学们喜爱的番茄酱主要是番茄果肉做成的,番茄果肉是由[ ]___发育成的。
(3)番茄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图3叶的[ ]___散失到空气中,提高了大气湿度。番茄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图3[④]中的___运输到植物体各部分进行___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答案】(1)胚根 (2) ①. ②胚珠 ②. ③子房壁
(3) ①. ⑤气孔 ②. 筛管 ③. 呼吸
【解析】
【分析】图1中A→C种子萌发成幼苗、C→D幼苗发育成植株、D→E植株继续发育、E→F开花和结果、F→A产生种子。
图2中①是花柱、②是胚珠、③是子房壁。
图3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下表皮、④叶脉、⑤气孔。
【小问1详解】
番茄种子萌发时首先吸水,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因此图1中A番茄种子萌发成B番茄幼苗的过程中,A种子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根。
【小问2详解】
一粒种子是由一个胚珠发育而来,因此番茄的果实有许多种子,这是因为图2所示雌蕊的子房中有很多枚②胚珠。果实由果皮和种子构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因此番茄果肉是由③子房壁发育成的。
【小问3详解】
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因此番茄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图3叶的⑤气孔散失到空气中。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因此番茄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图3④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部分,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有机物运输到植物体各部分进行呼吸作用。
33. 小明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先将植物置于黑暗处一昼夜,再如图1所示进行处理。图2则表示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释放或吸收二氧化碳(CO2)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
(1)将植物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该过程,气体变化与图2中[___]项相同。
(2)将甲乙两片叶片取下,脱色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滴加___,可以观察到图1中甲、乙叶片的①②③④四个部分变蓝的是___。分析实验结果,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
【答案】(1) ①.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②. A
(2) ①. 碘液 ②. ①③ ③.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需要水为原料,产物为淀粉
【解析】
【分析】图2中:A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小问1详解】
将植物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这样在实验中测得的淀粉只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而不是植物原来就有的。该过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不进行光合作用,气体变化与图2中A项相同。
【小问2详解】
碘液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将甲、乙两片叶片取下,可用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碘液,可以观察到图1中甲、乙叶片的①②③④四个部分变蓝的是①③。原因是:①③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淀粉遇碘变蓝;②部分被黑纸片遮挡,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遇碘不变蓝;切断主叶脉后,④部分缺乏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遇碘不变蓝。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需要水为原料,产物为淀粉。
34. 舟十四号飞船顺利返回地球,航天员们在神舟十四号飞船的生命生态实验柜里培养了水稻,本次实验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实现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寿命周期的培养。某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系列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根据表格设置了甲、乙、丙、丁、戊五组实验装置,每个装置选用10粒种子。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上表所示探究活动可以构成___组对照实验,如果要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两瓶进行对照。如果用乙瓶和丁瓶进行对照,可证明___。
(2)甲组实验中种子没有发芽,分析其原因是___。
(3)实验中每个装置选用的种子为10粒,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___。
【答案】(1) ①. 4##四 ②. 乙和戊 ③. 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胚已死亡 (3)避免偶然性
【解析】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度过休眠期。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中对照实验的概念,分析题干表格各个瓶的环境条件,发现:甲瓶和乙瓶、乙瓶和丙瓶、乙瓶和丁瓶、乙瓶和戊瓶都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因此,这四组都可以形成对照实验。其中乙瓶和戊瓶这一组,乙瓶是适量水,戊瓶是无水,实验变量是水,所以这一组可以用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乙瓶和丁瓶这一组,乙瓶是25℃;丁瓶是4℃,所以乙瓶和丁瓶这一组可以证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小问2详解】
分析甲组,种子被煮熟,此时胚已死亡,因此种子不能萌发。
【小问3详解】
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故实验中每个装置选用的种子为10粒,而不是1粒。实验名称
所用试剂
使用目的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溶解叶绿素
B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清水
保持细胞形态
C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二氧化碳
D
探究呼吸作用
澄清石灰水
检测二氧化碳
甲
乙
丙
丁
戊
实验装置
处理措施
种子情况
煮熟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环境条件
适量水
适量水
适量水
适量水
无水
25℃
25℃
25℃
4℃
25℃
实验现象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没有发芽
没有发芽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6页。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漳州校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漳州校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