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二中霞山校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575815/0-17121989980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湛江二中霞山校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575815/0-17121989981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湛江二中霞山校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575815/0-17121989981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湛江二中霞山校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575815/1-17121990053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湛江二中霞山校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575815/1-17121990054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湛江二中霞山校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575815/1-17121990054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湛江二中霞山校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3月份+3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二中霞山校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3月份+3月份),文件包含广东省湛江二中霞山校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原卷版docx、广东省湛江二中霞山校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图示是八年级同学小惠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模型的合影。下列对图中模型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
A. 1.6dmB. 16cmC. 160cmD. 16m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示知,冰墩墩比小惠稍高,而初中女生的身高约为160cm,所以冰墩墩的高度约为160cm,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在城市重点区域安装噪声监测仪
B. 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C. 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D.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城市重点区域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C符合题意;
D.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冬天,人们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 )
A. 口里呼出的“白气”是体内呼出的温暖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B. 口里呼出的“白气”是体内呼出的温暖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
C.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B.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2022年10月25日16时58分,我国西藏和新疆部分地势较高的地区见证了一场“超级日食”。下列现象成因与之相同的是( )
A. 地面上的影子B. “弯折”的铅笔
C. 水中的倒影D. 放大的“熊猫”
【答案】A
【解析】
【详解】A.日环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弯折”的铅笔,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的“熊猫”,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如图所示,是某校门禁的“刷脸机”,师生通过刷脸进入校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刷脸机“的摄像头是凹透镜
B. “刷脸”的同学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 人在摄像头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D. 人在摄像头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刷脸机”的镜头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刷脸”时,人要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 如图,密闭的奶茶饮料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该饮料倒置过来放在桌面上,压力、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B. 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C. 杯内奶茶对杯子底的压力减小
D. 杯内奶茶对杯子底的压强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与饮料的重力之和,无论正放,还是倒放,杯子与饮料的重力不变,则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根据p可知,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倒置前,容器上宽下窄,此时的压力小于饮料的重力;倒置后,容器上窄下宽,此时的压力大于饮料的重力,杯内奶茶对杯子底的压力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正放时,杯中饮料的深度h较大,根据可知,正放时饮料对杯底的压强较大,即,故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 甲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 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D. 若m甲=m乙,则V甲>V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且不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的质量随体积的变大而变大,即甲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B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当体积一定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由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若,那么,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 一切发声体都在 ___________。钢琴演奏时,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敲击不同粗细的琴弦,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的 ___________不同;教室内前排和后排的同学听到讲台上演奏的 ___________不同(后两空选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
【答案】 ①. 振动 ②. 音调 ③. 响度
【解析】
【详解】[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敲击不同粗细的琴弦,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则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的音调不同。
[3]响度与传播距离的远近有关,教室内前排和后排的同学距发声体的远近不同,会听到讲台上演奏的响度不同。
9. 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小水滴是由水蒸气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答案】 ①. 液化 ②. 外表面 ③. 内表面
【解析】
【详解】[1]公交车玻璃窗上的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3]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温度,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10. 一只抢救病人氧气瓶在使用过程中,瓶中氧气的密度________,一瓶矿泉水,喝的过程中,瓶中水的质量________,瓶中水密度__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变小 ②. 变小 ③. 不变
【解析】
【详解】[1]氧气瓶在使用过程中,氧气瓶体积不变,氧气质量变小,根据m=ρV可知,瓶中氧气密度变小。
[2]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部分水被喝掉,瓶中所含物质减少了,因此水的质量减少。
[3]密度是物体固有的性质,不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11. 2022年6月5日,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发射时,运载火箭向下喷射高温气体获得向上的推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在推力作用下,运载火箭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飞船在接近“天宫”空间站的过程中,以飞船为参照物,空间站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 ①. 相互 ②. 运动状态 ③. 运动
【解析】
【详解】[1]火箭点火后从尾部猛烈喷出高温气体,对气体施加了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使火箭受到了气体对它的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这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才使火箭得到向上的动力。
[2]在推力作用下,运载火箭速度越来越大,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以飞船为参照物,空间站与飞船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空间站是运动的。
12. 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学生都能看到黑板,这是由于黑板发生了______反射。坐在教室患近视眼的同学看黑板上的字,字成像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雨后天晴,人们常可以看到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
【答案】 ①. 漫 ②. 前方 ③. 折射
【解析】
【详解】[1]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学生都能看到黑板,这是由于光在黑板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2]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坐在教室患近视眼的同学看黑板上的字,字成像在视网膜前方。
[3]人们常可以看到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13. 某同学在水平地面水平向右拉动木块,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木块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木块在第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N,摩擦力方向是____________;此时木块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_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①. 3 ②. 水平向左 ③. 不是
【解析】
【详解】图像信息解读:
①,拉力为,木块做加速运动;
②,拉力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
③,拉力为,木块做减速运动。
[1]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滑动摩擦力为;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仍为,故第时,摩擦力为,方向水平向左。
[2]由图甲可知,拉力为,物体做减速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拉力与摩擦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
14. 某实心正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1kg,则取6个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如图的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 ___________,水平地面的受力面积之比___________,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___________。
【答案】 ①. 1:1 ②. 3:2 ③. 2:3
【解析】
【详解】[1]设一个实心正方体金属块的重力为G,由题知6个金属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
所以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
[2]由图知,地面的受力面积
所以水平地面的受力面积之比。
[3]由于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水平地面的受力面积之比,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三、作图题(15题2分,16题2分,17题3分,共7分)
15.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画出A所受重力G和支持力FN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详解】物体所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重心上;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向上,作用点也可以画在重心上,如图所示:
16. 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光在水面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在法线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故作图如下:
17. 如图所示,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也为30°,根据入射角等于30°在法线上侧作出入射光线。延长线过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
18. 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s。
【答案】 ①. 1 ②. 2.00 ③. 335
【解析】
【详解】[1]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所以分度值为1mm。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为3.00cm,所以物体长度为
L=3.00cm-1.00cm=2.00cm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指针在“5”和“6”之间,在秒表的大表盘上,指针在35s处,即秒表的读数为
19. 下图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
【答案】 ①. 35—42 ②. 37.6
【解析】
【详解】[1][2]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就是把测量具上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读出即可,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35℃----42℃,分度值是0.1℃,示数是37.6℃。
20. 图中物体A重为_______N。
【答案】1.2
【解析】
【详解】由图知:弹簧测力计上在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1”后1个小格处,所以物重为
G=1N+1×0.2N=1.2N。
21. 小菊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应选择两支______的蜡烛A、B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关系;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选择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时,小菊点燃蜡烛A,她应该在______(选填“蜡烛A”或“像”)的一侧进行观察以便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中,她发现蜡烛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若保持A不动,将玻璃板向远离蜡烛A的方向平移,使得A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增加10cm,则此时A的像与玻璃板的距离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在实验中,如果把玻璃板向右倾斜(如图乙),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会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答案】 ①. 相同 ②. 大小 ③. 较黑暗 ④. 蜡烛A ⑤. 虚 ⑥. 增大 ⑦. 偏低
【解析】
【详解】(1)[1][2]选择两段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3]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或者反射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4]蜡烛A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应在蜡烛A侧才能观察到它的像,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5]蜡烛A通过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是等大正立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6]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若保持A不动,将玻璃板向远离蜡烛A的方向平移,使得A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增加10cm,则此时A的像与玻璃板的距离将增大。
(5)[7]若玻璃板上端向右偏斜,根据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知道,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会偏低。
22.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
(1)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至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_cm。
(2)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者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3)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至如图2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___________(选填“倒立放大”、“倒立等大”、“倒立缩小”或“正立放大”)的实像;此成像特点跟 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特点相同。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应将光屏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呈现清晰的像。且像的大小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如图3所示,此时人眼在图3中 ___________(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答案】 ①. 10.0 ②.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③. 倒立放大 ④. 投影仪 ⑤. 左 ⑥. 变小 ⑦. B
【解析】
【详解】(1)[1]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
f=20.0cm-10.0cm=10.0cm
(2)[2]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3][4][5][6]如图2所示,物距u=15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变大,像变小,像距变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4)[7]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时,有
u=16.0cm-10.0cm=6.0cm<f
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同侧,则人眼在B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五、计算题(19题6分,20题7分,共13分)
23. 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45s内,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已知前10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求:
(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答案】(1)10m/s;(2)700m
【解析】
【详解】解:(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由图可知,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速度
运动时间
根据可知,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答:(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0m/s;
(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为700m。
24. 继长益北线高速通车后,益常北线高速正在紧张地施工。现工地上需要内部空心,上部两侧有翼缘,类似箱子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梁箱,如图所示。若梁箱实心部分的体积为120m3,成品钢筋混凝土的平均密度为2.5×103kg/m3。求:
(1)一个梁箱的质量是多少?
(2)一个梁箱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3)已知运输车辆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6m2,装载上这个梁箱后,运输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增加了多少Pa?
【答案】(1)3×105kg;(2)3×106N;(3)5×105Pa
【解析】
【详解】解:(1)梁箱质量为
(2)梁箱的重力为
(3)车辆装载上梁箱上,对地面增加的压力等于梁箱的重力,则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增加的数值为
答:(1)梁箱的质量为3×105kg;
(2)梁箱的重力为3×106N;
(3)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增加了5×105Pa。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8分)
25. 土豆因便于储藏、吃法多样,所以在疫情期间土豆常出现在人们的采购清单上。小明在削土豆时想:土豆的密度是多大呢?于是他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小明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应将土豆放入______(选填“左”或“右”)盘中,向另一个托盘中添加砝码时,应当按质量______(选填“从大到小的顺序”、“从小到大的顺序”或“随意选择的方式”)添加砝码;在调换砝码时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指针在分度盘右侧,而不添加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在分度盘左侧,这时应采取______(选填“将平衡螺母向右调”、“将平衡螺母向左调”或“移动游码”)的方法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土豆的质量为______g;
(3)将士豆用不吸水的绳子拴住放入装有水的量筒(如图丙所示),则土豆的密度为______g/cm3。
【答案】 ①. 左 ②. 左 ③. 从大到小的顺序 ④. 移动游码 ⑤. 22 ⑥. 1.1
【解析】
【详解】(1)[1]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表明右侧要重一些,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2][3]将天平调节平衡后,根据天平使用方法,应左物右码,即应将土豆放入左盘中,向另一个托盘中添加砝码时,应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砝码,直到最小砝码为止。
[4]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指针在分度盘右侧,表明总砝码质量比物体质量略大一些,接下来应取下最小的砝码移动游码的方法使天平平衡,测量过程中不得调节平衡螺母。
[5]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分度值为0.2g,游码的读数为2g,则土豆的质量为
(3)[6]如图丙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则土豆的体积为
则土豆的密度为
26.
汽车刹车之后
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如表是一个机警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摩擦。刹车后,汽车由于_______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利用如表第一行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_______s;
(3)分析题中所给数据表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越大,制动距离_______;当速度增加为原来的3倍时,制动距离增加为原来的_______倍;
(4)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这句话的道理是:雨雪天由于路滑,汽车受到的摩擦力较_______,刹车时难以停下来,减小速度,则_______了制动距离,从而使行车更安全。
【答案】 ①. 滚动 ②. 惯性 ③. 0.7 ④. 越大 ⑤. 9 ⑥. 小 ⑦. 减小
【解析】
【详解】(1)[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由于滚动,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2]汽车原来是运动的,刹车后,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以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3]利用上表第一行数据,可得反应时间
(3)[4][5]由表中数据可知,速度由7m/s到28m/s,对应的制动距离由7m到112m,因此行驶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长,当速度由7m/s增大到21m/s,速度增加为原来的3倍,制动距离由7m增大到63m,制动距离增加为原来的9倍。
(4)[6][7]雨雪路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减小。汽车制动后,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摩擦力越小越不易停下来,减小速度,则减小了制动距离,从而使行车更安全。
2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
我们把温度较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称为热能,空气能热水器(图甲)是吸收空气的热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其耗能约为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空气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拥有先天的节能环保的优势。
图乙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
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①___________,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
B.制冷剂经过蒸发器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C.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后,蒸气发生②___________。制冷剂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给短文中的①、②两处补写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在循环过程中,制冷剂流经部件___________时放出热量;
A.毛细管
B.冷凝器
C.压缩机
D.蒸发器
(3)在循环过程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在冷凝器中通过___________方法使气体液化;
(4)根据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管中的“制冷剂”应具有沸点较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的物理性质。
【答案】 ①. 汽化 ②. 液化 ③. B ④. 降低温度 ⑤. 低
【解析】
【详解】(1)①[1]液态制冷剂经过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受热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从空气中吸收热能。
②[2]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遇冷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放出热量,完成将热能传递给冷水的过程。
(2)[3]由图乙和(1)可知,在循环过程中,制冷剂流经部件冷凝器时放出热量,流经部件蒸发器时吸收热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4]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在冷凝器中遇冷,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即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4)[5]由题意可知冷凝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并以气态或液态形式在空气能热水器中往复循环,所以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沸点低,这样更容易汽化或液化。速度/(m/s)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7
4.9
7
14
10.2
28
21
15.2
63
28
20.1
1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物理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职业高级中学物理八上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单位不是时间单位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十二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