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2全册,选择性必修3的第1章和第2章第1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4分。
1. 传统发酵技术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可以用于腐乳、酱、酱油、醋、泡菜和豆豉等的加工。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传统发酵技术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B. 传统发酵过程中降低杂菌污染,发酵前需要对器具、原料等进行灭菌
C. 制作果酒时,挑选新鲜葡萄,去除枝梗后用清水冲洗再榨汁
D. 通过传统发酵技术也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一般称为传统发酵技术。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食品还有酱、酱油、醋泡菜和豆豉等,它们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解】A、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统发酵技术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是利用植物体表面天然的微生物来进行发酵的,A正确;
B、传统发酵过程中为降低杂菌污染,发酵前需要对器具进行消毒,传统发酵技术通常利用原料中的野生菌种进行发酵,原料不能消毒和灭菌,B错误;
C、制作果酒时挑选新鲜葡萄,应先用清水冲洗,再去除葡萄的枝梗,以防止杂菌的污染,C错误;
D、单细胞蛋白本生就是一种微生物,并不是一种微生物细胞的提取物,D错误。
故选A。
2.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
B. 发酵工程生产酱油时原料混合物中的淀粉可为曲霉提供碳源和氮源
C. 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中,酒精的产生是在主发酵阶段
D. 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的主要区别是菌种是否单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A、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A正确;
B、发酵工程生产酱油时原料混合物中的淀粉可为曲霉提供碳源,B错误;
C、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流程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C正确;
D、发酵工程中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菌种。一旦有杂菌污染,可能导致产量大大下降,D正确。
故选B。
3. 研究人员将结核杆菌分别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A与B的培养基中(“+”代表含抗生素,“+”的多少代表抗生素浓度,“-”代表不含抗生素),对两种抗生素的药性进行分析。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后,细菌生长情况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利用有氧发酵技术使抗生素中青霉素的生产实现产业化
B. 与单独使用抗生素A相比,联合使用抗生素B的抑菌作用更强
C. 为排除杂菌的影响,倒平板前可对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D. 该实验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结核杆菌,待菌液被吸收后方可倒置培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活习性来配制特定的培养基。微生物的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需要对操作环境和操作者进行消毒,同时如果培养基、接种工具、培养器具不能彻底灭菌,培养过程中被杂菌污染都会导致微生物的培养失败。
【详解】A、由于青霉素产生菌是需氧型的,科学家在厌氧发酵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层通气液体发酵技术,使青霉素的生产实现了产业化,A正确;
B、根据图中平板上菌落的分布可知,与单独使用抗生素A相比,联合使用抗生素B不能增强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B错误;
C、为排除杂菌的影响,应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然后冷却到50℃左右倒平板,C正确;
D、如图,菌落分布均匀,是利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结核杆菌,待菌液被吸收后方可倒置培养,D正确。
故选B。
4. 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常添加蔗糖作为碳源和能源,植物细胞利用蔗糖的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蔗糖进入植物细胞的方式是ATP间接供能的主动运输
B. 植物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不是细胞壁
C.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蔗糖不是植物细胞吸收的唯一碳源
D. 培养基的pH值低于细胞内,不有利于蔗糖的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过程,植物细胞利用ATP水解能量将H+运出,然后利用H+的浓度梯度化学势能,将蔗糖和H+一起运进细胞。
【详解】A、蔗糖进入植物细胞的方式是消耗H+的浓度梯度化学势能的主动运输,而H+的浓度差的维持需要ATP的直接供能,A正确;
B、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植物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蔗糖可以作为碳源并有助于维持渗透压,但不是植物细胞利用的唯一碳源,C正确;
D、植物细胞运输蔗糖需要借助膜外的高浓度H+,因此培养基的pH值低于细胞内,有利于蔗糖的吸收,D错误。
故选D。
5. 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所用器皿、培养基使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B. 依次用无菌水、酒精、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外植体
C. 外植体经过脱分化、诱导生芽、诱导生根形成试管苗
D. 为保证试管苗的成活率,应尽快转移至大田种植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所用器械需灼烧灭菌,实验人员和外植体需消毒操作,实验所用器皿使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培养基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A错误;
B、外植体先用自来水充分洗净,用酒精溶液消毒30s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B错误;
C、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离素的比例,诱导生芽、诱导生根形成试管苗,C正确;
D、大田环境和实验室环境不同,为保证试管苗的成活率,应进行炼苗后再转移至大田种植,D错误。
故选C。
6. 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细胞中的磷酸化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饥饿时,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被活化
B. 胰岛素可通过降低血糖而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C.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D. 磷酸化酶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而升高血糖。
【详解】A、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细胞中的磷酸化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饥饿时,血糖水平低,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被活化,提高血糖水平,A正确;
B、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可通过降低血糖而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B正确;
C、机体血糖水平偏低时,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C正确;
D、磷酸化酶能为肝糖原水解降低活化能,D错误。
故选D。
7. 生理学的研究史中,狗、鸡都是良好的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此时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而不给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是无关刺激
B. 班廷和贝斯特用狗萎缩胰腺的提取液治疗患糖尿病的狗,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管分泌释放
C. 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成年狗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说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D 摘除公鸡睾丸,一段时间后再重新植入睾丸,观察性状变化,此实验运用了减法和加法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1、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的发现不仅使人类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更重要的是,这使人们认识到,机体除了神经调节,还存在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详解】A、食物直接刺激导致唾液分泌,发生了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而不给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铃声没有引起反射,属于无关刺激,A正确;
B、班廷和贝斯特用狗萎缩胰腺的提取液治疗患糖尿病的狗,提取了胰岛素,重点不是发现胰岛素通过胰管分泌释放,B错误;
C、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成年狗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说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C正确;
D、摘除公鸡睾丸,一段时间后再重新植入睾丸,观察性状变化,此实验运用了减法和加法原理来控制变量,D正确。
故选B。
8. 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①~⑦中不需抗原刺激就可形成的只有①②③
B. 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都在骨髓中成熟
C. 图甲①~⑦中,只有①和⑤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D. 图乙中m>n,时间d~e短于b~c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1、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
2、吞噬细胞可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3、二次免疫的特点:快而强,且此时的抗体数量多。
【详解】A、图甲①〜⑦中不需抗原刺激的就能产生的只有①②③,④⑤⑥⑦需要抗原的刺激,A正确;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③细胞毒性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B错误;
C、图甲①~⑦细胞中,只有⑤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C错误;
D、图乙中m>n,d~e短于b~c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B细胞,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缩短了免疫的时间,D错误。
故选A。
9. 艾滋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性疾病,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它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下图表示HIV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过程,①~⑧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IV能攻击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可与HIV特异性结合
B. ②表示逆转录,该过程需要的酶和原料分别为逆转录酶和4种核糖核苷酸
C. HIV进入人体后,既可引起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D. HIV装配完成后以出芽的形式(过程⑧)释放,其最外面的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 HIV识别T细胞膜上的 CD4受体并结合,T细胞的细胞膜与 HIV 的囊膜融合,经胞吞作用进入 T细胞内,进入细胞内的病毒首先脱壳,释放 RNA,以 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过程,即图中的②过程,然后③过程以合成的单链 DNA为模板合成双链 DNA,双链 DNA合成后进入细胞核内,与宿主细胞核内的 DNA 整合在一起,通过⑤过程转录合成 mRNA,m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指导病毒的蛋白质合成,通过⑦子代病毒组装,形成囊膜后通过⑧过程释放出宿主细胞。
【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图中 HIV识别T细胞膜上的 CD4受体并结合,A正确;
B、②过程代表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和原料分别为逆转录酶和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C、HIV 进入人体后,能引起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C正确;
D、双链 DNA合成后进入细胞核内,与宿主细胞核内的 DNA 整合在一起,通过⑤过程转录合成 mRNA,m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指导病毒的蛋白质合成,通过⑦子代病毒组装,形成囊膜后通过⑧过程释放出宿主细胞,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②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③植物产生的油菜素内酯属于能源物质④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它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⑤在植物组织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⑥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A. 两项B. 三项C. 四项D. 五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详解】①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需要各个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①正确;
②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二者具有相抗衡作用,②正确;
③植物产生的油菜素内酯属于植物激素,激素不是能源物质,起调节作用,③错误;
④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它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④正确;
⑤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还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⑤错误;
⑥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⑥正确。
综上,①②④⑥正确,③⑤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 绿水青山有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某地的湿地公园进行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退耕还湿,改善水质,根据地形地貌,分段规划,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芦竹带、荷花带等湿地长廊。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适当引入本地植物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该地实行的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C. 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而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主要利用的是群落演替理论
D. 分段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芦竹带、荷花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适当引入本地植物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但该过程也应严防生物入侵,A正确;
B、该地实行的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可以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正确;
C、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而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使该地发生次生演替,增加物种数目,主要利用的是群落演替理论,C正确;
D、垂直结构是群落内不同生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分段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芦竹带、荷花带,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D。
12. 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春季还辅以部分植食性土壤昆虫为食。林中的普通鵟会捕食鼠类。社鼠与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两者的K值在2016—2019年间均逐年降低
B. 在夏秋季,如果普通鵟体重增加0.1kg,则最多需要消耗10kg植物
C. 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增长速率几乎为0
D. 该生态系统中两种鼠都占据两个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社鼠与中华姬鼠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存在的食物链有嫩叶及种子→社鼠和中华姬鼠→普通鵟,春季可能还存在嫩叶及种子→植食性土壤昆虫→社鼠和中华姬鼠→普通鵟。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在2016~2019年间社鼠的K值逐年降低,中华姬鼠的K值保持稳定,A错误;
B、在夏秋季,植物→鼠→普通鵟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普通慧体重增加1kg,最多消耗植物的量应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故最多需要消耗植物=0.1÷10%÷10%=10(kg),B正确;
C、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竞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C正确;
D、该生态系统中两种鼠都在两条食物链中,嫩叶及种子→社鼠和中华姬鼠→普通鵟,嫩叶及种子→植食性土壤昆虫→社鼠和中华姬鼠→普通鵟,占据第二、三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D正确;
故选A。
13. 田间常施用草铵膦(含碳有机物)农药,在环境中难以降解。科学家通过图1所示方法筛选出了可降解草铵膦的植物乳杆菌(ST-3),并研究了固定态(固定在多孔载体上)和培养液中游离态的ST-3的降解效果,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有( )
A. 图1中②过程可使用无菌水,③④⑤过程应用以草铵膦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B. 图1中平板培养基的配制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定容→调pH→灭菌→倒平板
C. 由图2可知,固定态ST-3对土壤中草铵膦的降解效果优于游离态ST-3
D. 固定态ST-3降解率高可能是因为载体避免ST-3直接接触高浓度草铵膦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之后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
【详解】A、图1中②过程进行梯度稀释时要使用无菌水,防止引入杂菌,实验目的是为了筛选出降解草铵膦的植物乳杆菌,所以③④⑤过程应用以草铵膦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A正确;
B、图1中平板培养基的配制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定容→调pH→灭菌→倒平板,B正确;
C、由图2可知,在相同时间条件下,固定态ST-3对土壤中草铵膦农药降解率均高于游离态ST-3,C正确;
D、固定态ST-3降解率高可能是因为固定化载体可为微生物提供大量的有效接触和附着的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及代谢废物运输,D错误。
故选D。
14. 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光强度大于8001x时,甲、乙两种烟草都不能生长,这是它们中各自存在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取甲、乙两烟草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将两种单倍体的体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混合,然后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随后将诱导产生的细胞团放到光强度大于8001x的光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如果只考虑原生质体的两两融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光强度大于8001x的光下培养,有2种细胞团不能分化
B. 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甲、乙烟草的两种单倍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来的
C. 能分化的细胞团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体细胞染色体数最多可以是96
D. 能分化的细胞团发育成的植株自交,后代在大于8001x的光强下能生长的植株占7/16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先要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再用化学方法(聚乙二醇)或物理方法(电激、离心和振动)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若只考虑两个原生质体的融合,诱导融合产生细胞团(只考虑两个原生质体的融合)有三种基因型,即aaBB、AAbb和AaBb,其中aaBB和AAbb的个体不能分化,只有同时具备了A和B基因才能够分化,所以甲、乙细胞融合之后的细胞同时具备两个显性基因才能进行正常的分化。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诱导融合产生细胞团(只考虑两个原生质体的融合)有三种基因型,即aaBB、AAbb和AaBb.其中aaBB、AAbb两种细胞团在大于800lx光照下培养不能分化,只有AaBb细胞团能分化,A正确;
B、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两种烟草的单倍体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的原生质体融合来的,B正确;
C、从题中可以看出,该杂种植物是由两个品种的花粉发育的植株细胞融合而来,每种花粉中染色数目为24,所以杂种个体中细胞数为48,若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也能获得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96条的植株,C正确;
D、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中为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b、aaB_和aabb在大于800lx光照下都不能生长,所占的概率是7/16,能生长的概率占9/16,D错误。
故选D。
15. 胰导管细胞是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其分泌HCO3-的同时也分泌H+,以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狗胰导管细胞的分泌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有关调节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据图分析,胰导管细胞分泌的HCO3-进入内环境参与胰液pH的维持
B. 剪断迷走神经,脚步声不能引起胰液分泌,盐酸刺激小肠仍可促进胰液分泌
C. 兴奋传至胰导管细胞会使胰腺流出的静脉血pH值较高
D. Ach是神经递质,与膜上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进行信息传递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狗胰导管细胞的分泌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食物、饲养员的脚步声→迷走神经中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中传出神经→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盐酸刺激小肠中的神经,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
【详解】A、据图分析,胰导管细胞分泌的HCO3-进入胰液,胰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饲养员的脚步声导致狗胰液分泌属于神经调节,剪断迷走神经,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引起胰液分泌;盐酸刺激小肠可以使小肠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至胰腺可以使胰腺分泌胰液,该过程为体液调节,B正确;
C、胰腺向组织液分泌H⁺,使内环境H⁺浓度上升,所以从胰腺流出的静脉血pH值较低,C错误;
D、Ach是神经递质,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会进入细胞内,D错误。
故选B。
16. 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科研人员对某个生态农业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单位:103KJ/(m2·a)),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虽然存在有机物输入的能量,但该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仍然为正的金字塔
B. 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的数值为78
C. 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7%
D. 每个营养级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不会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详解】A、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虽然存在有机物输入的能量,但该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仍然为正的金字塔,A正确;
B、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434+96-126-44-282=78,B正确;
C、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78÷(434+96)×100%=14.7%,C正确;
D、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合成ATP,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17. 广西盛产橘子,可以利用橘子生产果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渣(皮渣),目前这些皮渣主要用作饲料或肥料。
(1)皮渣堆积会积累醋酸菌,可从中筛选优良菌株。制备醋酸菌初筛平板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筛选得到的醋酸菌,在缺少糖源的液体培养基中可加入乙醇作为_____,同时保证在_____(填“有氧”或“无氧”)的培养条件下进行,此时醋酸菌发酵产酸的原理是_____(填化学反应式)。
(2)为了解皮渣中微生物的数量,取10g皮渣加入90mL无菌水,混匀、静置后取1mL上清液,再稀释104倍后,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将0.1mL菌液接种于三个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对应的三个平板中菌落数量分别为81、91和95,则每克皮渣中微生物数量为_____个,此方法统计微生物的数量比实际值偏小,原因是_____。
(3)上述皮渣的纤维素含量丰富,若随意堆放,会滋生各种微生物将其逐渐分解。已知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发生这种反应。现设计了一个实验,要从堆放的皮渣中分离、鉴别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配制_____的培养基,接种堆放的皮渣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则_____的菌落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答案】(1) ①. 碳源 ②. 有氧 ③. C2H5OH+O2 CH3COOH+H2O
(2) ①. 8.9×107 ②.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3) ①. 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②. 能产生透明圈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在缺少糖源的液体培养基中可加入乙醇作为碳源,同时提供醋酸菌发酵所需的有氧条件令其产生果醋,其反应式为:C2H5OH+O2 CH3COOH+H2O。
【小问2详解】
取10g皮渣加入90mL无菌水,稀释了10倍,,混匀、静置后取1mL上清液,再稀释104倍后,共稀释105倍,三个平板中菌落的平均数量为(81+91+95)÷3=89,则每克皮渣中微生物数量为88÷0.1×105=8.8×107;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一般通过这种方法统计到的活菌数通常会比实际值偏小。
【小问3详解】
要筛选分解纤维素的分解菌,所以培养基要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中还要加入能与培养基中的碳源形成红色复合物的刚果红,一段时间后如果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纤维素被分解。
18. 白菜和甘蓝均是可育的二倍体,利用白菜和甘蓝可以培育新植物体,如图A、B分别表示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
(1)可采用_____(写一点)等方法诱导这两原生质体融合为C.则C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后需要通过_____技术才能发育成杂种植株“白菜-甘蓝”,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该实施过程中无菌操作,原因是_____,该过程也需要更换培养基,原因主要是_____。
(2)若白菜和甘蓝杂交产生了子代,该子代_____(填“可育”或“不可育”),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 ②. 植物组织培养 ③.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④. 防止杂菌污染 ⑤.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诱导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和浓度不同
(2) ①. 不可育 ②. 杂交子代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无法正常联会,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不可育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这层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小问1详解】
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等;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通过上述方法诱导这两原生质体融合为C,C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后需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发育成杂种植株“白菜-甘蓝”,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接种操作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并且每次使用后的器械都要灭菌,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它们的浓度、比例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该过程也需要更换培养基,原因主要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诱导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和浓度不同。
【小问2详解】
因为白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二者的杂交子代是异源二倍体,杂交子代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无法正常联会,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不可育。
19. 研究发现肠道活动与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络,机制如图所示,其中血清素是与人的情绪相关的信号分子,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某些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会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分泌血清素,脑中的血清素90%以上来自于肠道。
(1)肠道上皮细胞产生的血清素到达并进入脑部神经元,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_____。
(2)血清素与脑部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引起_____大量内流,_____部位产生兴奋,从而产生愉悦感。由题意可推测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危害是_____。
(3)通过抗生素灌胃肠获得的肠道无菌动物模型是研究肠道菌群影响宿主生理功能的重要工具。研究表明,齿双歧杆菌可使血液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含量上升,改善小鼠由于肠道菌群缺失引发的焦虑症状,且这种对焦虑症状的改善会随迷走神经的切断而消失。为验证齿双歧杆菌能改善焦虑症状且需通过迷走神经发挥作用,请完善以下内容。材料及用具:健康小鼠若干只;抗生素;生理盐水;灌胃肠设备;齿双歧杆菌(可口服)等。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发育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分成3组,编号为A组、B组、C组;每组小鼠均_____连续灌胃肠3天后,获得肠道无菌小鼠模型。
②A组连续灌胃适量的生理盐水2天,B组_____,C组_____。
③将上述各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检测、比较各组小鼠5-羟色胺的平均含量。
预期实验结果:_____
实验结论:齿双歧杆菌能改善焦虑症状且需通过迷走神经发挥作用
【答案】(1)组织液、血浆、组织液
(2) ①. 钠离子(Na+) ②. 大脑皮层 ③. 肠内菌群数量减少,血清素产生量减少,影响人体情绪
(3) ①. 采用抗生素 ②. 灌胃等量的齿双歧杆菌溶液 ③. 用手术器材切断迷走神经后灌胃等量的齿双歧杆菌溶液 ④. B组的5-羟色胺含量多于A、C两组。(对A、C含量多少比较不做要求)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2、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小问1详解】
血清素是与人的情绪相关的信号分子,肠道上皮细胞分泌血清素进入组织液,进过血浆运输,通过组织液作用于脑部神经元,肠道上皮细胞产生的血清素到达并进入脑部神经元,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
【小问2详解】
信息分子会与受体特异性结合,血清素与脑部神经元上的血清素受体结合,钠离子大量内流,引起大脑皮层部位产生愉悦感。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会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分泌血清素,长期服用抗生素肠内菌群数量减少,血清素产生量减少,影响人体情绪。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齿双歧杆菌能改善焦虑症状且需通过迷走神经发挥作用,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利用齿双歧杆菌处理小鼠以及是否切断迷走神经,因此实验思路:取健康、发育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分成3组,编号为A组、B组、C组;每组小鼠均采用抗生素灌胃肠获得肠道无菌小鼠模型,A组连续灌胃适量的生理盐水2天,B组小鼠灌胃等量的齿双歧杆菌溶液,C组小鼠用手术器材切断迷走神经后灌胃等量的齿双歧杆菌溶液。将上述各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分别检测5-羟色胺含量。预期实验结果:B组的5-羟色胺含量多于A、C两组。
20. 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受激素调节、环境因素调节和基因表达调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1表示生长素对黄豆豆芽生长的影响,已知顶端弯钩处对生长素不如根部敏感,内源生长素并不导致其被抑制生长,推测图1的顶端弯钩B侧在图2中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黄豆种子萌发出土时形成顶端弯钩的意义是:_____。上图2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是:_____。
(2)有些植株需经历一段时期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拟南芥的春化作用与FRI基因和FLC基因有关,该过程的分子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FRI基因编码的FRI蛋白在低温下易形成凝聚体。
由图可知,温暖条件下,游离的FRI蛋白能激活转移酶系,使FLC染色质的组蛋白_____,进而_____(填“促进”或“抑制”或“不影响”)FLC基因表达,抑制开花。低温条件下解除抑制的机制是_____。
【答案】(1) ①. 大于10-4ml/L ②. 降低植物在破土时对子叶等结构的伤害 ③.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 ①. 乙酰化、甲基化 ②. 促进 ③. 低温条件下,FRI蛋白易在细胞核内形成凝聚体,组蛋白去乙酰化,减少甲基化,阻止了FRI蛋白对FLC的激活,抑制FLC表达,解除抑制
【解析】
【分析】光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除了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图1中的顶端弯钩现象是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生长素由A侧运输至B侧,B侧生长素浓度高,细胞伸长生长慢,A侧浓度低,生长快,从而形成弯钩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结合图2可推测出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10-4ml/L。根据题干和图形分析可知:黄豆种子萌发出土时形成“顶端弯钩”的出现可降低植物在破土时对子叶等结构的伤害。曲线图2中,当生长素浓度为10-4ml/L时,对下胚轴的促进作用最大,在此之前促进作用逐渐增加,之后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抑制生长,因此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温暖条件下,游离的 FRI 蛋白能激活转移酶系,使 FLC染色质的组蛋白乙酰化,进而促进FLC基因表达,抑制植物开花。低温条件下解除抑制,植株正常开花,结合题干,推测其机制是低温条件下,FRI蛋白易在细胞核内形成凝聚体,组蛋白去乙酰化,减少甲基化,阻止了FRI蛋白对FLC的激活,抑制FLC基因表达,解除抑制。
21. 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1)在建设某湿地公园时,生态学家们将城内水系循环与城外水系循环连接起来,实现城市水质的生物净化,同时公园作为旅游观光地对当地经济起到了带动作用,这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在调查某湿地的绿头鸭种群数量变化时,发现其数量变化处于下图中c~d区间,你认为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大对绿头鸭的保护力度,判断依据是_____。
(2)生态学家调查了该湿地公园的湖中不同食性鱼体内汞含量(单位:ng·g-1),结果如上表,表中最可能代表食物链顶端的鱼类的是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
(3)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等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这对水中的动、植物会造成严重危害。造成危害的原因是_____。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可引入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等进行控制。在引种植物时应充分调研引种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态位,调研角度有_____(答两点)。
【答案】(1) ① 间接价值和直接 ②. 不需要 ③. c~d时间段内,Nt+1/Nt大于1,说明绿头鸭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因此不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2) ①. C ②. 汞属于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在不同食性鱼体内逐渐富集,营养级越高,相对含量也越高;C汞含量最高,最可能代表食物链顶端的鱼类
(3) ①. 大量浮游生物会遮盖水面,号致部分水生植物因长期光照不足而死亡;同时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导致水生动物缺氧死亡 ②. 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解析】
【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小问1详解】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例如,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等。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所以实现城市水质的生物净化、旅游观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Nt和Nt+1分别代表一年前和现在的种群数量,由于c~d时间段内,Nt+1/Nt大于1,说明绿头鸭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因此不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小问2详解】
该湿地公园的湖中不同食性鱼体内汞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A<B<C,汞属于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在不同食性鱼体内逐渐富集,营养级越高,相对含量也越高;C汞含量最高,最可能代表食物链顶端的鱼类。
【小问3详解】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等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这对水中的动、植物会造成严重危害,原因是大量浮游生物会遮盖水面,号致部分水生植物因长期光照不足而死亡;同时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导致水生动物缺氧死亡,水生动物的死亡进一步加剧水体的污染。在引种植物时应充分调研引种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态位,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因此需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营养级能量值
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甲
未被利用的能量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第一营养级
605
95
1466
434
-
第二营养级
126
44
282
A
96
第三营养级
32
13
B
9
34
鱼种类
A
B
C
汞含量
17.8
61.5
117
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大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大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大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