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G7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卷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G7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卷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浙江省G7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卷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浙江省G7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卷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G7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卷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G7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卷 Word版含解析,共18页。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获得迅猛发展。如今,全国网络注册作者多达1900万人,网络文学作品库存总量超过2500万部,网络文学用户约为467亿人。网络文学还以强劲之势,向出版、影视、动漫、游戏、音频、舞台剧等领域辐射。
    和网络文学创作的繁荣相比,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则显得滞后甚至缺席,没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文学批评指导创作、引领风尚的效力。当下的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与网络存在一定的脱节,往往不能迅速抵达网络现场,不能在网络上及时发声。现有的网络文学批评与研究成果,从论文到著作到项目,多在线下以纸质的形式出现,而网络文学作品的发布是在线上,这之间存在严重错位。对海量作者和浩瀚文本缺少应有的阅读量,对网络作家、作品缺乏跟踪式关注,网络文学批评与创作明显疏离。
    网络文学存在的弊端呼唤网络文学批评的指引。尽管网络文学创作也在自我提升和完善,尤其是近几年来,网络文学创作的现实感、责任感不断增强,但是网络文学依然存在低俗化、游戏化、快餐化、模式化的问题。这就需要网络文学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从而净化网络文学空间,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学生态。
    网络文学批评的滞后,固然有客观难处,诸如网络文学门槛下移,导致前期筛选缺失,遂使海量作品涌入网络,文学批评一时难以应对,阅读成最大的难题;但也有主观成因。
    从历史看,轻视通俗文学由来已久。小说自古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到了明清,小说不断发展壮大,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地位。晚清将小说从“下里巴人”提到民族振兴的高度。“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提出白话小说是中国文学正宗的命题,但也是有雅俗之分的,即把小说分为雅文学和俗文学、纯文学和杂文学、严肃文学和娱乐文学等,这两者的地位不是平等的。直到后来范伯群等学者通过扎实的研究,为现代通俗文学正名,不断完善了现代文学的科学体系,积极倡导雅俗两种文学“比翼齐飞”。
    尽管如此,传统思维还是根深蒂固的。不少纯文学作家、批评家依然瞧不起通俗文学。网络文学自然属于通俗文学范畴,而且鱼目混珠,于是不少人对网络文学有一种潜在的轻视和偏见,甚至不屑一顾。比如,对“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这个问题还有争议;纸质文学的创作者被称为作家,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则被称为“写手”;有的批评家不承认网络文学是“创作”和“文学”,他们认为网络文学只能称为“网文”。他们对网络文学不屑于评论和研究,也不进入网络文学现场。这种思想的轻视,必然会带来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忽视。
    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文学作品,评论家、研究者确实存在着“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作为通俗文学、商业文学,有不同于传统纸质文学的作者、作品和读者群,也有着和传统文学不一样的生产、流通、消费、接受、传播等机制。这个机制是传统文学批评家不太熟悉的。在这个机制中,批评家一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手足无措。网络文学就是汪洋大海,批评家的批评犹如大海捞针;网络文学也如无垠的沙漠,批评家的批评就是披沙拣金。于是,他们对网络文学批评拒而远之,畏而避之。应该说,庞大的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对于批评者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它检验着批评者的耐力、毅力和恒心。因为没有阅读,何谈批评,何谈引导,何谈引领风尚?
    有人形象地说,网络文学犹如房间里的大象,你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正视这个庞然大物的存在。面对网络文学,批评何为?批评家何为?这是摆在每一个批评者面前的严峻课题。只有直面网络文学,重视网络文学批评,不回避、不退缩,迎难而上,才是应有的正确态度。同时,探索解决网络文学批评滞后、发声微弱的对策,更显得意义重大。
    不论是和网络文学庞大的作者群、读者群、产量和类型的多样性相比,还是和纸质文学批评队伍相比,网络文学批评队伍都显得严重不足、势单力薄。
    网络文学批评队伍,从批评主体身份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四支队伍。一是网民在线批评队伍,虽然人数最多,但他们的“段评”过于主观随意和自由率性,也有信口开河、褒贬失当、哗众取宠等弊端。二是媒体批评队伍,这是一支重要的批评力量。他们依托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平台,对网络文学创作、评论活动进行跟踪报道,也及时展开评论,新闻性、时效性是他们的优势和职业本能,但媒体批评者的兴奋点多在“新闻”上,深度剖析、学理式研究比较稀缺,况且他们也并非只专注于网络文学批评。三是文艺界批评队伍,主要包括供职于各级文联、作家协会、研究中心、网络文学中心等机构的专职研究人员。这是一支生力军,他们有良好的文学修养、丰富的文学阅读体验和敏锐的文学眼光,然而他们对网络批评不一定全身心投入。四是学院派批评队伍,主要由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学、研究人员组成,应该是网络文学研究的主力军,但他们大多重视“经营”纸质文学研究的“一亩三分地”,真正涉足网络文学研究的人少之又少。
    上述四支队伍看似庞大,但真正投身网络文学批评并持续研究的人数还非常有限。正如有论者所说,时下能持续在网络文学领域前沿发声的批评家累计不过二三十人,“以至于在各种网络文学研讨会上见到的总是老面孔”。
    网络文学批评需要依靠机制保障和政策引导,依靠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学批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批评家投身其中。比如,要完善网络文学批评人员的学习、培训、奖励、激励机制,健全网络文学评论成果的认定机制等。
    网络文学犹如汪洋大海,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汹涌澎湃,才能搏击冲浪。网络文学批评自然离不开网络,要用网络的形式展开网络批评。因此,需要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走进网络文学现场,积极在线上展开批评,充分利用手机、微博、微信、贴吧、网站等阵地发声,也可以在文学网站、学术网站等开办专门的批评栏目,多方面、全方位加大线上批评的力度。
    (摘编自王卫平、付秋思《关于网络文学批评的思考:如何走出“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困境》)
    材料二
    当下时代,文学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文学与艺术的固有边界得到拓展或重塑,其表现为创作形态日渐丰富、文学观念日渐敞开、艺术手法日渐新异、艺术门类日渐融合。21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短视频、AI写作、“剧本杀”等新的文艺类型正展现出新的可能性。不管我们是欢迎还是排斥,文学艺术的格局已然发生深刻变化。譬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的作品,在文字中往往穿插着视频、音频、动态图画等艺术门类,这种多媒体作品努力营造出逼真感,调动起人类身体感官的全面参与,较之印刷时代的单一文字表述,更为立体和丰盈。显然,这种杂糅和互融互通的作品无法简单归类到既有的艺术门类中,意味着文学艺术已经溢出了原有的边界和限定,处在新形态和新范式之中。
    面对这些转变和挑战,文学批评界往往陷入选择性盲视或尴尬的失语中,缺乏理论的创新与建构能力。守旧和抱残的批评家甚至看不懂新媒体文学,更谈不上深入的理解和阐述,导致文学创作现场与批评实践的“双翼”不能协调一致,无法与时代保持同频共振。
    广大文学工作者应增强自我突破和革新的勇气,不能简单粗暴地将新媒体文学与传统文学置入粗制滥造与精心布局、商业消遣与精英品位、感官刺激与深邃雅正的二元对立关系中。事实上,新媒体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文学工作者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穿行其间,以虚心学习的态度去了解并有能力作出阐释。
    (摘编自乌兰其木格《文学的新格局呼唤观念的新突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研究者缺少应有的阅读量、网络文学批评与研究成果线下化是其批评与创作明显疏离的表现。
    B. 一些作家、文学批评家对通俗文学的轻视和偏见,是网络文学批评滞后的主观成因。
    C. 网络文学的批评队伍虽人数众多、身份多元,但却没有真正专业的持续研究网络文学的群体。
    D. 文学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发生巨大转变,文学批评界面对新媒体文学却未积极应对和作出改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论证脉络清晰,从网络文学创作与批评脱节的现状论起,进而分析其成因,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B.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认为文学批评家的抱残守旧是网络文学创作与批评不能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
    C. 数量庞大的网络文学固然考验批评者的耐心,但正视网络文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增加阅读量。
    D. 新媒体文学作品质量良莠不齐,涉及艺术门类多样,导致许多文学批评家看不懂新媒体文学。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AI续写蒲松龄的《狼》,关注量高达几十万,引发网友热议。
    B. 人民网评价热门电视剧《星汉灿烂》脱离“网文魔改”怪圈。
    C. 某知名大学文学院开设“网络文学与影视文学”课程。
    D. 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设置“网络小说”专评栏目。
    4. 网络文学批评与研究怎样才能实现与网络文学的协同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5.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一文中指出“中国网络文学的批评理论建构正在路上,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因为变化了的‘现实’和海量文本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D
    3. D 4. ①端正心态。以积极开放、虚心学习的态度接受网络文学,重视网络文学批评。②加强机制保障。相关职能部门要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学评价环境,制定网络文学评论成果认定机制。③政策扶持引导。加强网络文学的专业批评队伍的建设,引导更多批评家投身其中。④开展线上批评。鼓励批评家多走近网络文学现场,利用新媒介及时地、全方位地加大线上批评的力度。
    5. ①网络文学发展速度快、辐射领域广,区别于传统文学,传统的“文学理论”不足以解释网络文学在现实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网络文学需要建立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批评理论。②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巨大,要建构起相关的批评理论,不仅要求文学批评家大量阅读,还十分考验他们的耐力与判断力。在海量文本面前,陈旧的理论确实显得“捉襟见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能力。
    C.“但却没有真正专业的持续研究网络文学的群体”错。根据材料一第10段可知,“文艺界批评队伍”“学院派批评队伍”是网络文学研究的“专职研究人员”“生力军”“主力军”,并非没有“专业”队伍。其次,虽然专业的网络文学研究的人“少之又少”,但不代表“没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第2段可知,“看不懂新媒体文学”是因为批评家的抱残守缺,而不是因为新媒体作品的好坏参差,涉及多个艺术门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是关于网络文学批评的思考。
    A.“网友热议”带有主观性和自由性,专业性不够;
    B.“人民网”属媒体批评队伍,缺少深度剖析和学理式研究;
    C. 所述是线下专业批评课程,不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所说的“要用网络的形式开展网络批评”。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端正心态。材料一“不少纯文学作家、批评家依然瞧不起通俗文学。网络文学自然属于通俗文学范畴,而且鱼目混珠,于是不少人对网络文学有一种潜在的轻视和偏见,甚至不屑一顾”“他们对网络文学不屑于评论和研究,也不进入网络文学现场。这种思想的轻视,必然会带来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忽视”“庞大的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对于批评者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它检验着批评者的耐力、毅力和恒心”“只有直面网络文学,重视网络文学批评,不回避、不退缩,迎难而上,才是应有的正确态度”材料二“学工作者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穿行其间,以虚心学习的态度去了解并有能力作出阐释”,这些说明我们应该以积极开放、虚心学习的态度接受网络文学,重视网络文学批评。
    ②加强机制保障。“网络文学批评需要依靠机制保障和政策引导,依靠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学批评环境”“要完善网络文学批评人员的学习、培训、奖励、激励机制,健全网络文学评论成果的认定机制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学评价环境,制定网络文学评论成果认定机制。
    ③政策扶持引导。“网络文学批评需要依靠机制保障和政策引导,依靠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学批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批评家投身其中”,加强网络文学的专业批评队伍的建设,引导更多批评家投身其中。
    ④开展线上批评。“需要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走进网络文学现场,积极在线上展开批评,充分利用手机、微博、微信、贴吧、网站等阵地发声,也可以在文学网站、学术网站等开办专门的批评栏目,多方面、全方位加大线上批评的力度”,鼓励批评家多走近网络文学现场,利用新媒介及时地、全方位地加大线上批评的力度。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变化了的‘现实’和海量文本”是解读的关键。
    ①材料一“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获得迅猛发展。如今,全国网络注册作者多达1900万人,网络文学作品库存总量超过2500万部,网络文学用户约为4.67亿人。网络文学还以强劲之势,向出版、影视、动漫、游戏、音频、舞台剧等领域辐射”,材料二“这种杂糅和互融互通的作品无法简单归类到既有的艺术门类中,意味着文学艺术已经溢出了原有的边界和限定,处在新形态和新范式之”可见网络文学发展速度快、辐射领域广,区别于传统文学;材料二“面对这些转变和挑战,文学批评界往往陷入选择性盲视或尴尬的失语中,缺乏理论的创新与建构能力”,传统的“文学理论”不足以解释网络文学在现实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网络文学需要建立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批评理论。
    ②材料一“网络文学犹如汪洋大海,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汹涌澎湃,才能搏击冲浪”“事实上,新媒体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文学工作者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穿行其间,以虚心学习的态度去了解并有能力作出阐释”,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巨大,要建构起相关的批评理论,不仅要求文学批评家大量阅读,还十分考验他们的耐力与判断力。材料二“守旧和抱残的批评家甚至看不懂新媒体文学,更谈不上深入的理解和阐述,导致文学创作现场与批评实践的‘双翼’不能协调一致,无法与时代保持同频共振”,在海量文本面前,陈旧的理论确实显得“捉襟见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蜘蛛
    陈然
    我发现城市是由高度组成的。城市就是由高度组成的密林。它们笔直陡峭,像刀刃一样随时准备对我进行袭击。
    来到省城后的第二天,我就受到了这种袭击。包工头把我们带到了七楼,说,今天,你们就从这里干起,一直干到十二层,你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我很高兴,等包工头一走,就急不可耐地奔向阳台。我还从未站在城市的肩上看一个城市,以前总是在它脚下看。忽然我觉得有种尖锐的东西向我刺来,紧接着眼前一黑,如果不是我及时抓住了阳台的扶沿,恐怕就摔下去了。我摸摸额角,并不觉得哪里不舒服,但睁开眼再往下看,晕眩又出现了。它像是一只大鸟,在空中张开翅膀,只等我靠近过来,便会猛地飞出啄我的眼。以前在乡下,楼房最多不过三层,它袭击不了我。我甚至三楼都没有上过。而现在,我每天都在半空里,它随时可以狠狠啄我。一见它,我就恶心得要吐。那一刻,我恨不得揪住自己的脑袋往墙上猛撞。我几乎绝望了。试想,一个对高度如此排斥的人,怎么在城里奋斗呢?
    但我向别人隐瞒了实情。我努力不去看楼下,这使我的姿势有些僵硬,当僵硬的姿势快要被某种必要的动作折断的时候,为了解救自己的身体,我只好故意从梯架摔到了阳台上。这不要紧。我揉揉摔疼的地方又爬了上去。我不能就这么被打倒。如果它是一种病,那我就做一个带病做事的人好了。再说,难道我不会制服它,把它治好么?对,我就是要制服它。
    所以,当包工头问谁愿意去粉刷外墙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想,如果我能做好这件事,其他就不在话下了。刚来省城时,我还纳闷,心想几十层高的楼房,那些玻璃是怎么装上去的,外墙是怎么粉刷的?后来我看到几个人在为一幢大楼洗玻璃,看到他们腰间系着粗壮的绳子,整个人悬在半空中,我紧张得呼吸不出来,心想要是绳子突然断了怎么办?如果要上厕所怎么办?
    包工头问我,你真的行吗?包工头的眼睛总是那么厉害,好像知道我隐藏了什么。
    但我还是坚决地点了点头说,行。
    从乡下出来时,我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赚很多钱,将来不说做大城市的人,至少也要做个县城里的人。现在做城里人不难,我已经在为做一个城里人暗暗准备了,比如早上我不买肉包子,中午吃快餐,我也不要肥肉。
    我的身上绑着很多绳子,被放在屋顶的牵引机缓缓放了下去,从屋顶往下粉刷。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地扇了过来,我完全被裹挟在翅膀的黑暗中。我闭着眼,奋力从那黑暗中挣脱出来,大口地呕吐着。包工头在上面喊,没事吧?我扶着墙,摆了摆手,朝上面大声喊道,没事!
    返回楼顶或地面时,我赶紧去洗澡。我的裤子已经湿了好几次。
    但我还是咬着牙对自己说,没事。
    有一次,还真有只鸟撞到了我身上。一只好像在城市里迷了路的小鸟。它先在我手上撞了一下,接着在我肩膀上撞了一下。我腾出手把它捉住,放在我口袋里。只有在口袋里,它才不会迷路。
    在高空看城市,觉得城市是漂浮的。风一吹来,整个城市都在晃动。下面的人如果不把脸扬起来,是看不到我的存在的。有一次,我仿佛听到楼下有个小女孩在说,爸爸你看,上面那个人多像一只蜘蛛啊。爸爸为女儿的比喻能力而高兴,说,对,他就是一只蜘蛛。
    这天,我大概停留在一幢大楼的十五层的地方,天色将晚,我正准备收工,忽然发现牵引机没了动静,紧接着楼下一片寂静。酒店里的灯光没有了,商场里的音响也没有了,像是一艘大船驶到了没有水的地方。没有了灯光和音响的映衬,城市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粗糙和丑陋。很多人在叫,我也喊了起来。可我的声音没有人听到。这时,那只已经被我打败的鸟重新从什么地方扑了出来,它重新把我裹挟到它黑暗的翅膀里面。
    第二天,我终于被人记起。包工头在下面气急败坏地喊我的名字:你还活着吗?我被缓缓放下来了。盘根错节的绳子像一张网,结结实实地把我套住了。有人把绳子砍断。有人喊我的名字可我没有反应。过了好半天,我才动了一下,又动了一下,然后真的像一只蜘蛛那样慢慢爬了出来。
    此后,我就像蜘蛛一样在大街上爬着。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我”为了实现理想隐瞒自身状况高空作业,不断迫使自己挑战极限,最终不幸成为了理想的奴隶。
    B. 小说运用大量心理独白揭示“我”隐秘的内心想法,使读者能够更直接地理解“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
    C. 小说描写“我”高空作业时“身上绑着很多绳子”,形象地描绘出“我”饱受非人的束缚与压迫,也为下文蜘蛛的出现埋下伏笔。
    D. “我”是来自乡下的底层打工者,理想是成为城里人,最终却异化为蜘蛛,这个故事凸显出打工者在城市打拼的艰辛,以及城市艰难的生存环境。
    7. 关于文中的“异化”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因为意外在高楼滞留一夜后成为蜘蛛,突出了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漠不关心。
    B. “我”为了多赚钱不惜选择难以胜任的工作,这也预示着后来“我”会在工作中“异化”。
    C. 小女孩的爸爸告诉她“我”就是一只蜘蛛,是因为“我”早就处于一种“异化”的生存状态。
    D. “我”最终变成蜘蛛,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表明了“我”的心酸与悲惨。
    8. 本文的卡夫卡式结局富有隐喻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 有人评价本文“以意象为镜面,来映照人的内心世界”,请通过“鸟”这个意象加以赏析。
    【答案】6. C 7. C
    8. ①“盘根错节的绳子像一张网,结结实实地把我套住了”,形象地展现出“我”被发现时的窘境,传神地隐喻了“我”被理想的枷锁牢牢套住的现实;
    ②结尾的两个“爬”字饱含辛酸,隐喻“我”逐渐地适应了作为一只城市蜘蛛的角色,习惯了这种异化的生存状态;
    ③最终“我”异化为蜘蛛的结局,更隐喻了打工者在城市打拼之艰辛与悲惨,令人同情,而这作为小说的主旨,发人深省。
    9. ①作者以暗喻描写了“我”站在高楼上向下看时的幻象:眩晕“像是一只大鸟,在空中张开翅膀,只等我靠近过来,便会猛地飞出啄我的眼”。一个“猛”字细腻传神地刻画了“我”对高空作业的恐惧。
    ②作者写“我”第一次粉刷外墙时,“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地扇了过来,我完全被裹挟在翅膀的黑暗中”。通过描写因恐惧而产生的幻象及呕吐、流汗等情形,深刻、具体地刻画出“我”在克服心理问题之时所经历的痛苦折磨,展现出“我”坚强的意志。
    ③大鸟之于蜘蛛,正如恐惧之于“我”,可见恐高对“我”的巨大威胁,以至于此情此景之下“我”心神不定、摇摇欲坠,读者也不禁捏一把汗、心惊胆寒。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饱受非人的束缚与压迫”错误。粉刷外墙的工作本身就要求绑绳子,并不是“非人的”捆绑。小说描写“我”高空作业时“身上绑着很多绳子”,表明的是工作的艰辛,该选项过度解读。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C.“因为‘我’早就处于一种‘异化’的生存状态”错误。根据原文“有一次,我仿佛听到楼下有个小女孩在说,爸爸你看,上面那个人多像一只蜘蛛啊。爸爸为女儿的比喻能力而高兴,说,对,他就是一只蜘蛛”,可知小女孩的爸爸告诉她“我”就是一只蜘蛛,是因为小女孩的比喻很形象很贴切。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结尾艺术效果的能力。
    由前文“从乡下出来时,我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赚很多钱,将来不说做大城市的人,至少也要做个县城里的人。现在做城里人不难,我已经在为做一个城里人暗暗准备了”可知,“我”为了实现理想隐瞒自身状况高空作业,被遗忘而被绳子捆绑并吊了一夜,“盘根错节的绳子,像一张网,结结实实地把我套住了”,形象地展现出“我”被发现时的窘境,其根源是“我”的理想,传神地隐喻了“我”是被自己理想的枷锁牢牢套住了;
    “真的像一只蜘蛛那样慢慢爬了出来”,“我就像蜘蛛一样在大街上爬着”,两个“爬”字饱含辛酸,“我”为了实现理想真的像一只蜘蛛了,隐喻“我”逐渐地适应了作为一只城市蜘蛛的角色,习惯了这种异化的生存状态;
    “此后,我就像蜘蛛一样在大街上爬着”,“我”的理想是成为城里人,最终却异化为蜘蛛,这一结局更隐喻了打工者在城市打拼之艰辛与悲惨,令人同情,引人思考,农民工想要提升层次是多么的不易,点明小说的主旨,发人深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但睁开眼再往下看,晕眩又出现了。它像是一只大鸟,在空中张开翅膀,只等我靠近过来,便会猛地飞出啄我的眼……而现在,我每天都在半空里,它随时可以狠狠啄我。一见它,我就恶心得要吐”,作者以暗喻的手法描写了“我”站在高楼上向下看时的恐惧幻象:眩晕“像是一只大鸟”,“会猛的飞出啄我的眼”。“猛”字是“我”的内心想象,传神细腻地刻画了“我”对于高空作业的恐惧,暗示工作的危险性。
    作者写“我”第一次粉刷外墙时“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地扇了过来,我完全被裹挟在翅膀的黑暗中,我闭着眼,奋力从那黑暗中挣脱出来,大口地呕吐着”。“完全被裹挟在翅膀的黑暗中”是因恐惧而产生的幻象,接着的呕吐、流汗等动作,深刻具体地刻画出“我”在克服心理问题之时所经历的痛苦折磨,虽然知道自己恐高,但还是在为实现理想全力坚持,展现出坚强的意志。
    大鸟就是恐惧的化身,而在工作中“我”异化成了蜘蛛,蜘蛛是绝对害怕大鸟的,一如“我”的恐高,喻示恐高对于“我”的巨大威胁,生动展示了高空中“我”心神不定、摇摇欲坠时内心的恐惧和绝望,令读者不禁为之捏一把汗、心惊胆寒。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庭,七日七夜,哭不绝声,遂以存楚。不甘勤苦,安能行此?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比干将死而谏逾忠,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而志逾彰。不轻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诗》曰:“彼其之子,硕大且笃。”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
    王子比干杀身以作其忠,尾生杀身以作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四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在乎身名传于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虽无道之世不能污焉然则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大圣之操也。《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
    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
    (节选自《说苑·立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者在乎身名/传于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虽无道之世/不能污焉/
    B. 三者在乎身名/传于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虽无道之/世不能污焉/
    C. 三者在乎身/名传于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虽无道之/世不能污焉/
    D. 三者在乎身/名传于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虽无道之世/不能污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士之耻也”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中的“耻”字含义相同。
    B. “举信而士不与焉”与“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中的“信”字含义不同。
    C. “大圣之操也”与“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中的“操”字含义不同。
    D. “我心匪石”与“所守或匪亲”(《蜀道难》)中的“匪”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认为,一个人只有甘于辛勤劳苦,安于贫穷困乏,看轻死亡,才能实行仁义,申包胥、曾子、比干等就是这样的人。
    B. 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用牺牲生命来表明自身的廉洁,他们不是不爱惜生命,而是认为正义不树立,名声不显著,是士人的耻辱。
    C. 古代士人修身厉行、厌恶富贵、乐于贫贱,甘愿为正义赴死,他们追求的是传名于后世,与日月同辉,其气节操守令人钦佩。
    D. 曾子坚持不接受鲁国国君的赏赐,认为接受赏赐,自己便会因此惧怕国君,孔子听闻这件事后,称赞曾子能保全气节。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
    (2)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14. 曾子、伯夷、叔齐等人皆能“不失己”,故能“全其节”。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不失己”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请简要例举。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他们)认为正义不树立,声名不显著,是读书人的耻辱,因此以牺牲自身来成就自己的德行。
    (2)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前去送给他封地,说:“请用这来置备衣物。”
    14. 示例:①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纵身投江,九死未悔。②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归隐田园。③文天祥“一片丹心照汗青”,精忠报国,宁死不屈。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忠、信、廉)三者兼备于自己一个人身上,名声流传于后世,与日月同辉,即使在无道的时代,也不能玷污他。
    “名”为“传于后世”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 AB;
    “无道之世”是偏正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 错误。耻辱/以……为辱。句意:是读书人的耻辱/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羞耻。
    B.正确。信义/确实、实在。句意:天下推举信义人,自己不在其列/实在很快乐。
    C. 正确。操守/拿、带。句意:这是大圣人的操守/大王带了什么东西来。
    D.正确。都是“不是”。句意:我的心不是石头/把守关隘的人如果不是朝廷的亲臣忠士。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厌恶富贵、乐于贫贱”错误。由原文“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可知,古代士人不是厌恶富贵而喜欢贫贱。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为”,认为;“立”,树立;“著”,显著;“遂”,成就。
    (2)第一个“衣”,穿;“致”,送给;“邑”,封地;“修衣”,置备衣物。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不失己”意思是不失去自己。“全其节”意思是保全自己的节操。举例时主要“历史上”和“人物事件”。
    比如屈原、陶渊明、文天祥,可引用其诗句展现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主要事件,如屈原投江,陶渊明辞官归隐,文天祥宁死不屈。
    参考译文:
    子路说:“不能甘愿勤苦,不能安于贫穷,不能轻视死亡,却说自己能行仁义,我不敢相信。”从前,(楚国的)申包胥站在秦国的朝廷上,七天七夜,痛哭不绝,于是保住了楚国。不能甘愿勤苦,怎么能做到这样子? 曾子粗布衣裳都穿不上,糟糠做的饭、藜藿做的菜都吃不饱,(如果和他的)道义不合,即使授予他上卿的官位也不接受。不能安于贫穷,怎么能做到这样子呢? 比干快要被处死时,劝谏(纣王)更加忠诚,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志向更加昭彰。不能轻视死亡,怎么能做到这样子呢? 所以说士人想要树立原则、推行道义,要不论艰难或容易,然后才能实行它;立身于世显露名声,要不顾及利害,然后才能成功。《诗经》上说:“像他那样的人,高大而且忠厚。”不是善良忠厚、修身厉行的君子,谁能做到这样呢?
    王子比干牺牲生命表明自己的忠诚,尾生牺牲自身表明自己的信用,伯夷、叔齐牺牲自身表明自己的廉洁,这四个人都是天下最通情达理的读书人,难道他们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他们)认为正义不树立,声名不显著,是读书人的耻辱,因此以牺牲自身来成就自己的德行。从这点看来,卑贱贫穷,不是读书人的耻辱;读书人认为耻辱的是,天下推举忠诚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天下)推举信义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天下)推举廉洁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如果忠、信、廉)三者兼备于自己一个人身上,名声流传于后世,与日月同辉,即使在无道的时代,也不能玷污他。那么这样,(读书人)并不是喜欢死亡而厌恶生存,也不是厌恶富贵而喜欢贫贱。经由正道,遵循事理,尊贵的地位轮到自己,读书人是不推辞的。孔子说:“如果富贵能够追求,即使是替别人执鞭驾车的事,我也愿意做;如果富贵不能追求,就按照我的意愿去做。”这是大圣人的操守。《诗经》上说:“我的心不是石头,不可以转动;我的心不是一张席子,不可以卷起。”这是说不失去自己。能够不丧失自己的节操,然后才能与他共同渡过危难,这就是贤士能够超出众人的原因。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前去送给他封地,说:“请用这来置备衣物。”曾子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 ”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最终还是不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解连环·孤雁
    张炎①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②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③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①张炎:早年为贵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父死家散,浪迹天涯。②因循:沿用旧习不改,此处指孤雁因为离群而耽搁。③谩:同“漫”,徒然。长门:汉武帝时陈皇后被弃置幽居的冷宫。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句境界暗淡、空阔、寂寥,把雁置于空旷中,反衬雁之“孤”“小”,且为全词定下了低沉的基调。
    B. 从“自顾影”到“相思一点”,描绘出孤雁自怜、迟疑的神态和离群失伴、无法成字的境况。
    C. 借“残毡拥雪”“锦筝弹怨”两个典故中被幽囚的苏武和被废黜的陈皇后表达对雁群的怨恨。
    D. 全词注重描写孤雁内心情感的变化,由“怅”到“怨”,由“怨”到“呼”,再到“怕”,于自然流转之中包含着起伏跌宕。
    16. “以小见大”就是“随拈一事而诸事皆在其中”,古诗词中常常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世事变幻,时代兴衰。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答案】15. C 16. ①“一事”为孤雁。本词为咏物词,通过歌咏孤雁,托物言志。借一只离群失侣的孤雁独自在江野彷徨的凄苦情景,抒发了情志。②全词紧扣一“孤”字展开描写,以雁喻己,借孤雁“怅”“怨”“呼”“怕”的身世沉浮喻指自己的身世沉浮,烘托渲染了孤雁及词人离群失伴、孤苦无依的处境。③借身世沉浮寄托家国盛衰,抒发了南宋灭亡后词人的故人之思、亡国之痛和漂泊之苦。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的鉴赏能力。
    C.“表达对雁群的怨恨”错误,“残毡拥雪”句是说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苏武,“锦筝弹怨”句是说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陈皇后,用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此处不是对雁群的怨恨,而是对失群孤独的怅恨。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词为咏物词,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歌咏孤雁寄托自己的情志,即借一只离群失侣的孤雁独自在江野彷徨的凄苦情景,抒发了作者自己羁旅漂泊的愁怨之情,运用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全词紧扣一“孤”字展开描写,上阕前三句写孤雁失群;接着写失群后的孤独。从“自顾影”到“相思一点”描绘出孤雁自怜迟疑的神态和离群失伴、无法成字的境况。全文看似写雁,实则以雁喻己,从而烘托渲染了孤雁及词人自己离群失伴、无依无靠的心境。
    本词以小见大,借孤雁的“怅”“怨”“呼”“怕”的身世沉浮喻指自己的身世沉浮,从而寄托家国盛衰之情,委婉地流露出南宋灭亡后词人的故人之思和亡国之痛,抒发了漂泊之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饮酒乐极,扣舷而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美人”意象喻理想之遥不可及。
    (2)朱自清称赞荷塘月色“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归有光的书斋“项脊轩”在明月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是“光与影”的和谐共奏。
    (3)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意义丰富。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推崇菊花,他们种菊花,佩戴菊花,用诗歌吟咏菊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渺渺兮予怀 ②. 望美人兮天一方 ③. 桂影斑驳 ④. 风移影动 ⑤. 采菊东篱下 ⑥. 悠然见南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予”“斑”“篱”“憔悴”“盈”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艺术史上,有不少关于画家与美食的佳话。 古代的苏轼,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与美食有着 ① 。
    元代画家倪瓒与美食的关系尤为特殊。倪瓒是“元四家”之首,字云林,他撰写过一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书中收录了大约50种菜肴和面点的制作方法,其中一道佳肴做法独特,以倪瓒的字命名,被称为“云林鹅”。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倪瓒的美食极为推崇,云林鹅这道菜因而 ② 。至今有600多年历史的云林鹅已经成为苏州经典名菜。
    近代画家张大千既是公认的国画大家,也是有名的美食家。在艺术创作方面,张大千采众家之长。他喜欢临摹前人经典,汲取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这跟他在美食方面的广泛探索 ③ 。张大千云游四海,采纳众菜系之长,创造了“大千菜”,据说每一道菜均色香味俱佳。张大千有不少与饮食有关的作品,他的《菜根香》一画中,所呈现的对象就是普通百姓日常饭桌上的蔬菜,在画里,清脆的白菜和鲜嫩的菜根,被艺术家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精神品格。
    美食之境与艺术之境是相通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境界,常不离百姓日用。画家不仅在美食体验中获取灵感,还常在美食体验中成就他们的艺术创作。 画家对食物的体验,对生活的洞察,也是他们对味觉的敏感,这些与味觉有关的作品构成了中国画中一个独特的品类,其中的经典作品,营造了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独特审美维度。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不解之缘 ②声名远播 ③不谋而合
    19. 云游四海且采纳众菜系之长的张大千创造了每一道菜均色香味俱佳的“大千菜”。
    20. 画家对食物的体验,对味觉的敏感,也是他们对生活的洞察,这些与味觉有关的作品构成了中国画中一个独特的品类,其中的经典作品,铸造了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独特审美维度。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指画家与美食之间的缘分,可用“不解之缘”。不解之缘: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②语境指云林鹅这道菜因为袁枚的推崇而闻名,可用“声名远播”。声名远播: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
    ③语境是说张大千在绘画和美食方面的探索是一致的,可用“不谋而合”。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能力。
    短句变长句,首先确定一个主干句,如:张大千创造了“大千菜”。
    然后把其它分句化为修饰语:把“张大千云游四海,采纳众菜系之长”化为定语“云游四海且采纳众菜系之长”,修饰主语“张大千”;把“据说每一道菜均色香味俱佳”化为定语“每一道菜均色香味俱佳”修饰宾语“大千菜”。
    最后,按照逻辑梳理句子顺序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逻辑关系不当,应该先有“味觉的敏感”,再上升为“对生活的洞察”;
    ②搭配不当,“营造……独特审美维度”动宾不搭配,把“营造”改为“铸造”。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菌草,有人将其称为“幸福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菌草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中国草”。
    ① ?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
    菌草有什么用?最初,它被用于食用菌、药用菌的培养基,栽培出优质食药用菌。经过多年选育、创新,其功能也从最初的“以草代木”种菇,拓展到菌草饲料、菌物肥料、菌草生物质能源开发等领域。
    ② 。它根系发达、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广,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保水保土。其中,巨菌草高度可达7米,富含内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快速生长, ③ ,
    总之,作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菌草技术已成为一项保护生态、带动增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技术。我们期待,菌草能成为造福更多人的“幸福草”,也期待有一天,菌草能在生态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筑起地球生态安全屏障,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草”。
    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B. 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
    C.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D.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答案】21. A 22. ①菌草到底是什么草;②菌草还可治理生态;③能有效改良土地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项与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都是特殊称谓。
    B. 引用;
    C. 着重强调;
    D. 反讽。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文段话题为“菌草”,此处问题应该与之有关,后文“是一种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这是一种对菌草的解释,可填:菌草到底是什么草;
    ②此句为总领句,后面“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保水保土”都是说菌草在生态治理方面的作用,可填:菌草还可治理生态;
    ③此句应填“巨菌草高度可达7米,富含内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快速生长”的作用,“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快速生长”表明菌草能改良土壤,可填:能有效改良土地。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溪山琴况》记载,琴人的第一境界为“弦与指合”,即掌握琴技;第二境界为“指与音合”,即领会琴艺;第三境界为“音与意合”,即修炼琴道。古琴的技、艺、道为当今琴人常常争论的焦点:有重技、艺,而耻言道者;亦有略习技、艺,便专言道者……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关于《溪山琴况》中弹琴三个境界的介绍,这三个境界指的分别是技、艺、道,然后由此引出争论的焦点:有人耻于言道,而有人专言道。
    从材料可知,“道”是核心话题,第一境界只能说明能够把琴弹响,或者能够把音乐弹奏出来;第二境界是说能够把音乐弹奏出来,并且领会了琴艺;第三境界是说修炼琴道,不再单纯的讲究琴技和琴艺了。而“技”与“艺”主要指“术”,术是具有不可扩展的规范特性,道是人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观念,属于意识范畴。术是通往实现意识理想观念的必备的基础。“余音绕梁”之乐,当属于“道”;钟子期弹琴应该用的是“道”,然后俞伯牙能够听出其中的高山流水,从而二人成为知音;而我们学过的一些关于音乐的诗歌,更多的是“术”,比如李凭、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他们的音乐还着眼于技艺的高超等。
    从写作要求来看,我们需要从音乐方面拓展开来,做别的事情,也有“术”与“道”的区别。比如从医、从教、工人制造等,我们首先需要把“术”练精,然后才能追求“道”,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追求到“道”,有些人经过多年的练习可以达到“道”这层境界。比如庖丁,他就是在剖牛方面达到了“道”的层面。所以说,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追求“术”之后,才能达到“道”的境界。
    写作时,可以先表达观点:道才是追求的根本。文章主体可以先分析何为“道”,然后分析“道”的作用;最后分析,为何追求“道”。最后,再重申观点。
    立意:
    1.“道”是追求的根本。
    2.“术”后才能有“道”。
    3.以“术”为本,追求极致。

    相关试卷

    浙江省G7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G7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7亿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G7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G7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G7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浙江省G7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