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一轮】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9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09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的性质,分子原子定义,分子和原子的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策略1:明确目标,强化基础。第一轮的复习一定要做到:一手抓理解,一手抓应用;一边捋知识点,一边将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
策略2:构建体系,突破难点。通过第1阶段的复习,考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可以进行专题复习。
策略3:联系实际,关注热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问题,包括大污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等。
策略4:关注实验,总结规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已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除实验基本技能如仪器辨别、基本操作、气体的发生与收集、混合物分离、常见物质的检验等仍为必考的内容外,探究型实验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
专题09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01 微粒(分子)性质
一、物质由微粒构成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二、微粒的性质(以分子为例)
1. 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受热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 分子间有间隔
(1)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比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
(2)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3)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三、分子原子定义
1. 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解释: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子的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
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微观示意图: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四、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五、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例1】(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答案】B
【详解】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氮分子和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孔中,由于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氮气是无味的,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故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改变,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变,符合题意;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02 原子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 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2. 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第1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2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3. 原子结构排布规律:
每一横排,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除稀有气体外,每一纵列,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三、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般相似。
【注意】氦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但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与最外层8个电子的稀有气体原子化学性质相似,与最外层2个电子的其他原子化学性质不相似。
四、相对原子质量
1. 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 1 ”。
2. 近似算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例2】(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符合题意;
D、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知识03 离子
一、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二、形成过程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三、离子符号的意义:
【例3】(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几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字母序号);
②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 (填“阴”或“阳”)离子;
③C中x的值是 ;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A 失去 阳 6
(2)
【详解】(1)①图中A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②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③在原子中,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C中的值是;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04 元素
一、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理解:
1.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三、元素的含量分布
地壳中前五位: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生物体内前五位:氧O、碳C、氢H、氮N、钙Ca。
空气前两位:氮N、氧O。
四、元素符号的意义
1.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2. 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 特殊:某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物质。
4. 数字+元素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几个原子。
五、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2.元素周期表:
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
排列规律:每周期从左往右依次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周期表每一格包含的信息:
【例4】(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钴是可充电电池的重要组成元素,如图为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元素符号为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7D.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
【答案】D
【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钴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故钴的元素符号为:C,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7,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符合题意。
故选D。
方法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一、实验装置及过程
实验现象:Ⅱ中烧杯中溶液不变色;Ⅲ中试管内溶液变红;Ⅳ中A烧杯中溶液变红,B烧杯中溶液不变色。
二、实验现象分析
Ⅳ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并进入A烧杯的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变成红色。
三、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四、除了选用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外,还可以用浓盐酸和紫色石蕊溶液,或浓氨水也浓盐酸等。
五、装置该讲与创新
1. 图a和图b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环保。
2. 图b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集气瓶中从下至上出现白烟;浸有酚酞溶液的白纱布先变为红色最后红色消失。
【例5】(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图1是教材中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装置,图2是化学兴趣小组改进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几分钟后,a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2)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3)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上方的棉花团先变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答案】(1)红
(2)比较环保,节约药品
(3)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a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几分钟后,a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比较环保,且节约药品;
(3)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上方的棉花团先变色,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先聚集在上方。
知识01 分子性质
知识02 原子
知识03 离子
知识04 元素
方法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分子不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分子改变,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都在不停的运动;
3.微粒间都有间隔;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点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相互关系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注意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就由该微粒保持化学性质;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只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盐、化肥-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盐的定义,氯化钠的用途,粗盐的制取方法,反应条件,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溶液-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念,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组成,溶解性,溶液的应用,溶解时的热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水-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水资源,爱护水资源的途径,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