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4.3 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4.3 电和磁教案第1页
    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4.3 电和磁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电和磁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电和磁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电和磁
    单元
    四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第3课。教科书以电磁学开创性事件——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现象引入研究的主题,通过观察现象、推测原因、实验探究、解释应用,建立起电与磁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课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讲述了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现象这一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部分探索,主要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个活动: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第三部分研讨,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从多个角度来思考指南针偏转的原因,运用推理做出解释。
    学情分析
    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身边的各种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些能量中,电和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能量形式。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铁的磁性能让磁针发生偏转;学生也已经学过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只需稍做复习回顾,在重演奥斯特实验过程中就基本不会有操作上的问题。学生能够依据现象和推理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电生磁”的探究结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电可以转换成磁。
    科学探究目标
    1.模仿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2.能够运用通电线圈能使指南针偏转明显的性质,检测废电池是否有电。
    科学态度目标
    1.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细致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2.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合理进行推测、严谨开展实验、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
    2.在检测废电池活动中体会重复使用、节约能源的意义。
    重点
    重点:知道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即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难点
    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短导线、长导线、小灯座、指南针。
    教师准备:废旧电池、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聚焦
    1.导入:(教学提示:出示小灯泡、电池盒、开关、导线和电池。)大家回想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如何能点亮小灯泡?(预设:用导线将小灯泡、电池和开关连起来,再闭合开关,小灯泡就亮了。)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指南针。)如何在不触碰小磁针的前提下使它偏转呢?(预设:用磁铁靠近指南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
    3.讲解:当小磁针发生偏转时,它的周围存在有磁性的物体。
    4.揭题:电和磁都是我们熟悉的能量形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和磁”。(板书:电和磁)
    思考
    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学过的“点亮小灯泡”和“磁铁能让小磁针偏转”导入,再通过提问将电与接下来要学的磁相关联,能让学生更顺利地接受与他们熟悉的事物相关联的新事物。
    科学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
    活动: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仔细阅读。
    2.过渡:让我们今天一起当一回奥斯特先生当年的学生,来重上一次奥斯特先生的课吧!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4.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磁针发生偏转与什么有关?为什么?
    学生1:与电流有关,因为通电时磁针才偏转。
    主持人:分析奥斯特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2:导线不通电时磁针不偏转,通电时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5.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发现。
    小组1:我们发现通电导线能让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
    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1的汇报内容有疑问或补充吗?
    小组2:我们有补充。我们发现通电导线离磁针的远近不同,磁针的偏转角度大小不同。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6.小结: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
    探索二:用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重演奥斯特实验
    1.过渡:在刚才的实验中,合上开关后,指针只是轻微偏转,怎样才能使磁针偏转的角度更大呢?(预设:增大电流;增加导线根数。)
    2.演示:去掉小灯泡,在电路短路的情况下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教学提示:提醒学生当电路短路时,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开关只能短暂接通一下,马上断开。)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做一个线圈,利用通电线圈重演奥斯特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4.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以上探索实验中,什么情况下磁针偏转的角度大?
    学生1:导线中的电流大,磁针偏转的角度就大。
    主持人:在利用通电线圈重演奥斯特实验时,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2:线圈的放置方式不同,磁针偏转的角度不同,线圈立着套在指南针上时,磁针的偏转角度最大。
    主持人:电和磁之间能否相互转换?你们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3:电和磁之间能相互转换,我的依据是导线通电时,磁针会偏转,说明电可以产生磁,即电能可以转换为磁能。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5.小结:电能产生磁,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越强。通电线圈立着套在指南针上时,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讨论汇报
    做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重演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的实验,再经过小组研讨,得出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发现的重要价值。
    拓展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块废电池。)用完了的废电池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
    2.拓展:指导学生研讨检测的思路并进行检测。(预设:用废电池给导线供电,若导线能使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若导线不能使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延伸到实际应用,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课堂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和磁,知道了电可以转换成磁。我们知道了用通电线圈能使指南针偏转明显的性质,还可以用来检测废电池是否带电。
    板书
    4.3 电和磁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能―→磁能
    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越强
    磁针可以检测微弱的电流
    教学
    反思
    本课通过探究“电生磁”,让学生体验一回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当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能够产生磁,但这种现象不是很明显时,先通过演示实验,改变电路的连接方式即让电路短路以增强电流,引导学生观察磁针偏转角度的变化,从而发现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越强;再指导学生实验,将导线绕成线圈来增强电流,并研究线圈的放置方式对磁针的偏转角度的影响,从而发现线圈立着套在指南针上时,磁针的偏转角度最大。这些过程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也为后续电磁铁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相关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电和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电和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3.电和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3.电和磁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纪录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教科版 (2017)2.斜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2.斜面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